《“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2017-01-0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2.过程和方法:朗读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朗读。学习时应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而感受民族自豪感,体会描写、议论、抒情中洋溢的豪情。

  2.表达。可以借助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3.活动。学生收集并交流航天资料,办手抄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热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世界航天史:通过课前查阅资料,你了解多少世界航天知识?

  2、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1年4月9日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2月20日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5年6月29日,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 空间站第一次对接,开始了总计9次的航天飞机与空间站的对接, 为建造国际空间站拉开序幕。

  二、整体感知

  1、积累词语。

  2、读课文,了解内容。概括本则新闻的标题、导语。

  3、并能根据导语,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找出主要人物。

  明确:1、字词略

  2、标题:“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导语: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3、一句话概括新闻:公元2003年10月15日5时,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受命出征。

  主要人物:杨利伟。

  三、合作探究

  1、这篇新闻由几个主要场面构成?除了这几个场面外,还插入了三段什么内容?

  2、主要场面:

  场面一:等待(3-5)、

  场面二:送行(6-17)、

  场面三:出征(18) 。

  3、插叙内容:

  交代了首飞航天员梯队的组成和首飞航天员的选择(8)。

  交代了杨利伟的简历和他作为航天员的优秀素质(9)

  概括了人类航天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和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0-11

  场景一:等待

  1、环境描写及作用?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的既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也是对热烈气氛的反衬。将天气的寒冷和人们的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充分表现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2、交代送行之人时运用的修辞及作用?(教练、专家、少先队员、军乐队员、总指挥)

  ——排比。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的高度重视,表现了人们因中国人的飞天梦即将实现的激动、高兴,表现了人们对英雄出征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美好祝愿。

  3、“这一天,中国人已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这句有何含义。

  ? ——因为中国是火箭的故乡,明代有人用火箭绑在身上想上天,古代传说中有嫦娥奔月的故事,又有“飞天”的壁画,所以我们早就想圆飞天之梦。

  场景二:送行

  1、此句中“夺人风采”是什么意思?从文中找出具体描写杨利伟“夺人风采”的词句,并进行分析。

  ——“标准的军礼”不仅表现了杨利伟优秀的军人素质,也形象地表达了中国宇航员征服太空的无声誓言和永不动摇的决心。

  ——“从容而稳健的步伐”“微笑的神情”,表现了杨利伟的沉着老练和极为优秀的心理素质,更表现了他承担这样一个光荣任务的自豪和对圆满完成任务的自信。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申请出征的报告,干净利落,斩钉截铁,刚劲有力。

  ——“激动地”“握手拥抱”和“不停地”“挥手致意”中,融会着千言万语,交织着丰富的感情,有为自己、为战友、为民族共同梦想就要实现的无比高兴,有对人民和战友的信任的感激,有绝不辜负战友和人民重托的决心。

  场景三:出征

  1、“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面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这个动作,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内心。

  ——对五星红旗的“深情”“注视”,是一个战士在出征前对祖国行注目礼,他用自己的目光向伟大的祖国表达着决不让祖国失望,一定圆满完成任务凯旋的誓言,果断的“转身”动作,表现了他坚毅的性格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他用这个动作在向太空宣告:我来了!中国人来了!

  四、知识小站

  1、场面描写:是人物同人物在一定时间和环境中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截取的是事件进行中的横断面。场面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发展故事,表达中心思想。

  如何描写一个场面呢?

  ①首先交待活动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为后面场景描写作铺垫,也给文章作背景介绍。

  ②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

  ③要分清主次,理清头绪。

  ④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⑤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可以用先总后分、由概括到具体的办法来写,也可以按空间顺序、事情的发展顺序(时间)来写。

  五、课外延伸

  1、天地对话

  听一段央视著名主持人对杨利伟的采访,如果你是主持人的话,请根据当时的情景设计几个符合中学生身份的问题!

  杨利伟叔叔:您好,我是× ×中学的学生,我想问您几个问题,可以吗?

  2、结合课文谈谈作为一名优秀的宇航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坚强的意志 丰富的经验

  强健的体魄 爱国的情怀

  从容的心理 果敢的作风

  3、光荣背后

  1960年10月24日,苏联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火箭发射爆炸事故造成地面100多人死亡。

  1967年1月27日,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在进行载人飞船地面联合模拟飞行试验时,飞船指令舱意外起火,在几十秒内3名航天员被烧死在舱内。

  1967年4月23日,苏联联盟1号飞船在返回地面时飞船降落伞出现意外,无法打开,致使飞船以每秒100多米的速度冲向地面,宇航员科马罗夫当场被摔死。

  1971年6月30日,苏联联盟11号飞船在实施返回舱和轨道舱分离时,返回舱的压力阀门被震开,空气从该处泄漏,舱内迅速减压,3名宇航员死亡。

  1980年3月18日,苏联普列谢茨克航天发射场火箭爆炸,地面50名技术人员丧生。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第10次飞行时爆炸,7名宇航员当场遇难。

  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从太空返回地面途中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六、总结,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场面一:等待(3-5)、

  场面二:送行(6-17)、

  场面三:出征(1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