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学反思三篇

发布时间:2017-02-09  编辑:飞艺 手机版

  教学反思一:《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授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我让一男生和一女生分角色朗读,取得了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把求知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求知的过程,为了求知,学生必须运用智力,认真探索,因此,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就相应地发展了智能。我觉得教师应在新课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学会充当导演。为了让学生深入领悟戏剧的精髓,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戏剧的相关常识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戏剧的创作背景,明确写作意图,指导学生通过台词、舞台提示及潜台词等仔细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表现,为学生的舞台展示作好准备。

  教师学会甘当配角。为学生提供自我体验、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作主角,让他们在登台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兴衰际遇,体察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当学生的观众,作为配角,对学生的表演活动进行评议,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及艺术性的理解。学会乐当总结者。当学生活动完毕后,及时对作品进行总结与归纳,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

  总之,作为老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易于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师就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及时地调整合适的位置。当然,教无定法,但为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教学反思二:《罗密欧与朱丽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文字的能力,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理应受到学生的热爱,可是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的确,现实中语文越来越成为了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所以我们该把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和社会,关注亲情、友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用一定的手段协助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而并非让学生作为被授予知识的对象。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发性学习,增强主动探索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教学反思三:《罗密欧与朱丽叶》

  20XX年10月9日星期五,上午8点,我人生意义上的第一堂课正式上轨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一直都在准备这节课,其实,它不是非常重点性的课文,所以指导老师让我安排一课时。这节课,说简单亦简单,说难亦难,首先它的形式是戏剧,其次它的主题涉及到爱情,这对于这一阶段的高中生来说,如何处理这个敏感的话题是一个关键。

  想了很多形式,放一节课的电影,期间穿插一些讲解性的内容是一种方式,但觉得这是我到这边的第一堂课,如果通课都看电影,那感觉不是在上正课而只是一欣赏课,没有什么水平可以体现(当然,新手一枚,也无所谓水平不水平,但至少自己原有的能力没法展示,毕竟第一印象很重要);也想过说单放课文中节选的人物对话,这样既了解了这场戏的内容,也可以体会人物那种处于爱情巅峰时的激情,但。。。。。没有找到完整版的音频;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请学生对话,不过这场戏很长,关键是罗密欧的第一个独白实在太长了,若让学生读,估计到最后原有的激情也被读光了。于是,最后决定,播放节选处的电影片段,虽然这样学生会集中在电影的那个场景中,而容易忽略课文中涉及到的人物的真正对话,但却是最好的方式了,本来想把电脑和电视机连接再播放,临到上课前才被告知这边的条件限制,本来多媒体就没有,结果连电视机都坏了。所以最后,只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在说了我精心准备的导入又串讲了一些特别整理的基本知识之后,让学生自己熟悉课文。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有一学生在看对话时差不多要趴下了,毕竟篇幅确实有点冗长。其实,一开始考虑的就是这个因素,毕竟国庆长假回来,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过来,而这一部分是放在课程安排的前半部分,若让他们自己看,学生情绪就更难调动,一旦觉得无趣,接下来,即使讲的再生动,也很难不最后东倒西歪。所以,让学生自己看课文,这是我在这节课里最遗憾的事。毕竟自认为下面的内容还是有些比较出彩的地方,但被周公蛊惑的那个学生却听不到,我也想表现给他看我的课并不无趣,可惜他没机会再听到我讲这场戏了。。。。。

  《罗密欧与朱丽叶》作为一部戏剧,主要就是要体会人物的语言,看它如何述说这对坠入爱河的情侣。人们说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充满诗意,所以,我把课文定位在分析他的语言上。我一直对自己在语言的衔接上是很有信心的,觉得在处理上还是比较自然的。于是,我找了几段自己看来比较有代表性,比较容易切入同时学生也容易接受的人物对话进行分析。自我觉得分析的还行,但后来指导老师说,可以再深入一点。其实我也想深入,但我怕太深入,自己能力没到,而且也担心学生的配合性会降低,冷场是很难受的一件事。所以,我提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般问题都是学生很容易把握的,其实之所以容易把握,是我把有些比较深的道理都简化了,自认为在化难为简这方面还行。当然,其中也有很多确实很简单的问题,而背后的结论则是我自己得出的,毕竟是新手,怕提的太深不容易引导,我还没到这个能力。而在这方面,我的指导老师很强。在听他的课时不觉得,但当上完一个班的课后,指导老师给我提了点改进意见,我在接下去的第二个班马上实战了他说的方法,没想到,整体学生的感觉好多了。忽然发现,原来一堂你看来很平常的课,它期间的技巧我们这种菜鸟是看不透的,即使有那么点苗头,那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只有点播之后才恍然大悟。经验这种东西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自己写的教案,我可以说背的快顺过来又倒过去了,但上课前一晚,发现自己在慢慢忘词了。这和在之前的试讲那次一样,当时也背了很久,但总有一段卡住,在练习时没有完整的表达出来过,结果真正试讲时,那些话却清晰地在脑子里,到时间就很顺的讲了出来。所以,我知道这只是紧张,也就不是很急,干脆不背,直接看。当你处于某种紧张状态时,很多你以为只是看一遍没有印象的东西,其实已经存入记忆库了。所以,我现在无论是考试还是像这种说讲,一般临到上场时都是只看不背,即使知道没记进去,也要过一下眼。紧张其实都是前期的,当真正走进教室,我发现自己很坦然,一点也不紧张,很奇怪。

  最后自我评价一下,总体感觉还行,至少十八般武艺能搬的都搬上去了。时间控制上,其实,我在上之前也担心时间控制不好,毕竟当时准备时都是很平面的东西,所以想了很多,要是时间多了怎么处理,时间不够又怎么解决,但实战时,发现时间差不多刚刚好,神奇神奇。但,新手么,在活跃课堂气氛以及讲解深度上稍欠火候,还需要多向指导老师学习。课下,指导老师在肯定的基础上也确实给我提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要认真贯彻,相信通过这堂课,我也向指导老师展示了自己,继续加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