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0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动物过冬》教学反思

  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进一步解决问题。课文教学中,我对很多专业知识,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本课内容非常浅显,动物过冬的方法都是通过小动物间对话交谈的方式交待的,学生只要通过读书就能获得这方面的知识。而课文篇幅相对较长,一拿到课文第一感觉便是这课第一课时不好上,要把了解三个小动物各自的过冬方式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二年级学生的语言积累多是以读好课文对话形式,在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的体验过程中升华情感,内化语言,培养语感的。课文不像讲述一个道理故事类的童话,这类科普知识的小文章,很容易上成自然常识课,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掌握动物过冬的方法这一知识点上。新课程改革把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低年级语言训练的一个重点。所以,在设计教案时,就觉得难以割舍,既要让学生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过冬方式,又要把训练语言作为重点,考虑再三初定的教案还是觉得内容太多,塞不下,朗读指导不够多。这次,我痛改上次分析课文、盲目拔高的错误,进行尝试以读代讲。

  一、导入:语言导入,简单直接,出示课题。

  冬天来了,我选择穿上厚厚的衣服过冬,你和你的好朋友打算怎么过冬呢?......大家说......那小动物们怎么过冬呢?板书课题。(确实很节省时间,可是忘了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比如: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读通读顺。

  《小动物过冬》这篇文章的篇幅较长,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整体感知,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呢?教本课的时候,为了扫除字词障碍,我提前让孩子认读生字,读生字卡片,读重点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跟,为接下来品读重点段落作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读懂大意。

  让孩子学会默读,不出声读,不只读。标出自然段,简单概括大致意思。对于有问题的地方,学会做出标记,带着疑问反复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理清文脉,读中理解

  第一二段的教学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读好“好朋友”、“常常”、“很快乐”,感受好朋友之间快乐,体验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情感就可。

  五、精读课文,读中积累,读出自我。

  设置情境,角色体验凭借情境,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感知,充分利用情绪加深内心体验,促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还能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丰富课文的内涵。所以,在教学重点段落3—7段,我让学生自己当当小燕子、青蛙、小蜜蜂学习相关内容。需要老师有效地指导朗读。小蜜蜂以同桌互读对话的形式,替换角色进行朗读。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小动物们的对话。五、品读:形式多样,合作学习

  品读重点段的形式多样化,有师生分角色合作读,生生一问一答读,还有同桌分角色合作读。体现了读的不同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经过这次讲课,我感到了自己教学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时间的把控需要引起注意;指导学生读书时做得不到位,没有对分层次朗读指导到位;朗读的训练还不够多,这就使课堂显得不够扎实;在调控课堂气氛方面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尤其是课堂组织管理方面,作为一名新教师,我缺乏经验,容易导致课堂失控,学生不认真听讲,这样,我的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会少之甚少,差距越拉越大等。不管是得是失,在今后的教学路上,我会努力把我的缺点变成优点!

  同时,此次讲课让我产生了两点思考:

  首先,我觉得课越上越不好上。的确在讲课过程中,原先的教学设计显得问题多多,不尽人意,自己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被一一扩大化,对于文本的处理有了更复杂,更全面的认识,老是怕自己顾及不到各个环节的处理。在磨课的过程,正是我们年轻老师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成长过程。在前辈们的细心指导下,明显感觉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细节处理能力很弱。在指导朗读时,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显得琐碎。今后,得多看看精彩的教学设计。

  其次,每次备课之前都要学会问自己:这堂课我要教给学生什么?上完这堂课学生会学到什么?但每每都觉得这两个问题回答起来简单,实施起来真难。到底一堂扎实的语文课要怎么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课堂组织教学是我下一步进行改进的重点,我对自己说:“加油!教师队伍的小朋友,需要奋起直追啦,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