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主题手抄报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2017-01-14  编辑:younian 手机版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自黄帝王朝的姬轩辕(公元前2698-前2598年)时期算起,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你知道的历史知识有多少呢?下面来看看小编整理的历史手抄报吧。

关于历史的主题手抄报图片01

关于历史的主题手抄报图片02

关于历史的主题手抄报图片03

  古代皇帝趣闻

  亲耕

  历史记载,每年的春耕季节,在一良辰吉日,皇帝要亲自耕田,以此重农劝稼,祈盼丰年。《宛署杂记》中,详细叙述了大明王朝的皇帝“圣驾躬耕籍田于地坛”的盛况。当时的顺天府管辖下的宛平、大兴两县要提前一个月筹备这项国之大典,先寻找数十名德高望重的老年农民,进行礼仪培训!与此同时要准备耕牛及相关的农具,再选派200余人,搭建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耕棚,“籍田”的土要用箩精心筛过以后,覆盖上沃土。到了正式庆典的那一天,教坊司的“优人”装扮成风、雷、雨、土地诸位神仙,儿童扮成农夫农妇,欢快地唱起庆祝天下太平的颂歌,民众手执农具排列两侧,等候圣驾光临。皇帝耕田时,左手执黄龙绒鞭,右手执金龙犁,前面有两名“导驾官”牵牛,两个老农协助扶犁,护驾左右的老农,名曰“帮耜臣”,就这样走三个来回,圣驾躬耕就算完事大吉了。然后,皇帝登上“望耕台”落座后,观看大臣们耕作,最后由顺天府官员播撒种子,老农随后牵牛覆土,一年一度的圣驾躬耕就全部完成了。扮成农夫农妇的小孩子们奉上稻、麦、豆等,祈盼皇恩普照,五谷丰登。此时皇帝还要接受群臣贺拜,并设宴款待三品以上的随从官员,赏赐在场的民众每人两个馒头和二斤肉。皇帝起驾回宫,众人拿着农具簇拥其后,走到午门为止,最后还要奖赏老年农民每人两匹布,其他人等是一匹布。至此,春耕庆典全部结束。用当代的话来说,皇帝作秀,让京城老百姓买单。一年之计在于春,“真龙天子”尝试耕作,毕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好事。

  宣谕

  宣谕,是古代颁布皇帝的诏令以示天下。早在明代,朝廷上下为了彰显对农业活动的重视,一年当中除腊月和正月外,每个月的第一天上午,顺天府尹,也就是京都的行政长官“请旨传宣谕一道”,率领辖属的宛平、大兴两县知县走出皇宫,来到承天门(天安门)金水桥前,向召集在此等候的两县代表人士“面谕”,告诫四海九州须勤务农时,精心耕作为要。这应该是皇帝每月颁发的兴农文件。农业劳作,老百姓自然清楚该怎样调度,而这年复一年,月月如此乏味的文告,既不能给民众带来实惠,又不具有约束力,还要兴师动众,以谢皇恩,这项活动反而成了老百姓的精神负担,难怪有的人称病缺席,有的人甚至“雇市井无赖充之,以应命”,这类人等站在承天门前聆听宣谕,真是莫大的讽刺。此情此景,皇宫中的帝王是不会知道的。《宛署杂记》作者沈榜在万历年间曾任过三年宛平县知县,他对此很无奈地写道,皇帝“深知稼穑艰难”,“每月必宣谕京兆”以达天下,还谆谆告诫百姓“民生在勤,勤之不匮”,此等生存大事却不被老百姓所理解,进而感叹到“谕之不从,民之愚也”。当时黎民百姓真心所想的是什么,已无从考查,普通人家生活的如何,书中没有正面的表述。但是,顺天府辖区内的人文地理、经济状况以及皇亲贵族的各类庆典、祭祀活动的消费,都有详细的记载。现举例说明,万历十二年宛平县的农民耕地有2935顷90亩,8年后减少为2865顷54亩,这70顷36亩农田是被皇室成员开辟坟场占用了。还有,当时宛平县境内有皇亲国戚的大小坟场多达141处,每年祭坟的供品及相关费用,需用白银985两,按规定“两县行银办”,也就是说,这要让两县的老百姓承担。以当时的物价,一两白银可买143斤白面,这么多的银两,完全可以够400人一年的口粮。这组数字和百姓“奈之何畏于宣谕”,发生在历史的同一时期,二者之间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今天,我们在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的时候,也许会有所感悟,进而做出各自的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