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

发布时间:2017-07-01  编辑:cgf 手机版

31.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看着满街的月饼堆起来,听着团圆的话题热起来,留神细想,对于中秋节的种种,如来源、历史、特征等却不甚了之:一个传统的节日,若只流于口腹之欲,而不知道其文化内涵,那得多遗憾!刷屏浏览微博、微信等,关于中秋的活动也可谓铺天盖地,但关于这一节日的说法大都空白,或似是而非。

  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关于中秋的故事,本报特邀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李天翼为读者厘清有关中秋的传说、特点、深意等,算是团圆之夜品尝月饼时的一点佐料,且不快哉!

  中秋拜月的传说

  文化周刊:李老师您好,中华民族的很多节日都拥有动人的古代传说,“中秋”作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节日,也是如此吗?

  李天翼:是的。中秋节的传说非常丰富,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在民间流传甚广。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嫦娥奔月”,讲的是远古时,射日英雄后羿娶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了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二人很是恩爱。不少人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时曾巧遇王母娘娘,并求得一包不死药,能使人服下后立刻升天成仙。后羿外出之时,把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以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却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后羿走后,他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威逼嫦娥交药。嫦娥自知不是蓬蒙的对手,于是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顷刻之间,嫦娥飘离窗外,向天上飞去。因牵挂着丈夫,嫦娥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到家后,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他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但蓬蒙早就逃走了。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夜空,一遍遍地呼唤妻子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当夜的月亮

  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妻子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无论怎样也追不到。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文化周刊:这样的爱情故事真是感人,难怪能千古流传呢!除了神话传说,也有一些与现实相关的中秋故事吧?

  李天翼:有啊,比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讲的就是吃月饼的故事。

  话说当时百姓不堪忍受元朝的残酷统治,于是纷纷起义。明太祖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严密,消息难以传递。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在饼里,再派人分头传给各地起义军。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将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也更多,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民间便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中秋节始于唐代

  文化周刊:有关中秋的传说真是动人,但成为一个节日,具体是什么时间呢?

  李天翼:中秋节的来源看起来很简单,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便被称为中秋。但并不是“季节的中期”就是节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也仅仅有一个中秋节。为什么呢?这得看“中秋”的记载与传说。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历史悠久的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墨客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观赏祭拜,抒发情感,流传到民间,并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传统活动。

  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受到重视,“中秋”于是便成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便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到了宋代,这个节日更为盛行,并在明清时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也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这天夜里,人们抬头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因此远在他乡的游子常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寄予团圆之意,因此中秋又称“团圆节”。还记得小时候唱的儿歌:“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想想真是令人怀念。

  文化周刊:古人真是有情趣得很。

  李天翼:是的,古时候中秋活动可谓丰富多彩,气氛浓郁。

  事实上,我国古代就有了“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是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都会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分食。在唐代,中秋赏月很是盛行,成为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神保佑。到了南宋,民间则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的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文化周刊:中秋活动确实丰富多彩,气氛浓郁!但在今天,好像淡薄了很多。

  李天翼: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古时候盛行了。但到了这一天,还是有人设宴赏月,把酒问青月,以祈愿美好的生活,或祝福远方的亲人。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各地形式有所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月饼”最初是祭神用品

  文化周刊:不管如何,月饼是少不了的啦。

  李天翼:这自然。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这个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

  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通常而言,人们以月之圆比喻人的团圆,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16.jpg?x-oss-process=style/qr.yuwenmi

  贵州中秋习俗

  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侗族的偷月亮菜

  贵州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

  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的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子们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在冬瓜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孕了,受瓜人便要好好感谢这群小伙子。

更多热门手抄报资料推荐:

1.中秋节手抄报材料

2.2015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精选

3.2015 中秋节手抄报的内容

4.中秋节手抄报内容2015年

5.2015中秋节手抄报版面设计

6.中秋节手抄报的素材2015

7.2015中学中秋节手抄报图片

8.中秋节手抄报资料2015

9.小学一年中秋节手抄报

10.简单又漂亮的中秋节手抄报图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