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试卷(人教版)

发布时间:2017-12-05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能力提升试卷(人教版)】

  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休鋟( ) 猖蹶( )( ) 陇亩( )

  怫然( ) 舴艋( ) ( ) 社稷(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 ) (2)复立楚国之社稷( )

  (3)休鋟降于天( )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

  (5)盖追先帝之殊遇( ) (6)斜晖脉脉水悠悠( ) 辍耕之垄上 (2)会天大雨 (3)寡人谕矣 (4) 先主遂诣亮( )5)以数谏故( ) (6)上使外将兵( ) (7)休祲降于天(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1、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7.填空。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 , 意思一致。

  (3)《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 ,本词的主旨句是 。

  (4)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5)《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 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D.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广故数言欲亡 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危急存亡之秋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B.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忧外患

  C.盖追先帝之殊遇 笼盖四野 D.以塞忠谏之路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二)(2011•天津)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8~10题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天大雨 会:适逢,恰巧遇到 B.等死,死国可乎 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 数:屡次 D.陈胜王 王:称王

  9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三)(节选自《陈涉世家》)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3)并杀两尉 并: (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比:

  (5)广故数言欲亡 数: (6)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固: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 失期当斩 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 召令徒属 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 皆已失期 为坛而盟

  (四)(11苏州)阅读《出师表》《隆中对》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

  1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 )

  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先主曰:“君与俱来。

  答:

  先主遂诣亮,凡三 往,乃见。

  答:

  根据《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

  2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长者:年长的人

  B.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 四:成为四个人

  C.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道歉

  D.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谕:明白

  2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 秦王谓唐雎曰 君谓计将安出

  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休祲降于天

  22.下面各句中“之”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2分)

  A.辍耕之垄上 B.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足下卜之鬼乎 D.专诸之刺王僚

  23.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句是       →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      、     的性格特点。(4分)

  25..列举出我国历史上一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2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