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间:2023-10-29 16:01:07 赛赛 九年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试卷,在各领域中,只要有考核要求,就会有试卷,试卷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什么类型的试卷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1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竹(shāi) 静(mì) 萏(hàn dàn) 黄(yùn)

  B、 伞(chēng) 蓄(chǔ) 缠络(chán lào) 安(nī)

  C、 临(wèi) 成(cuán) 倜傥(tì tàng) 斜(qī)

  D、 分(qí) 过(ǎo) 瘫痪(tān huàn) 竦(sì)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孙权言辞恳切的劝告使得吕蒙开始发愤,他契而不舍地读书,终让鲁肃引为知己。

  B、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在膝盖里半响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

  C、 诸葛亮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评价,于他,是当之无愧的。

  D、 紫藤萝的花朵从来都稀疏,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颜观色,试探什么。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今社会,经营者应怀有悲天悯人的胸襟,并以正义为前提。

  B、 这对相声演员一上台,那滑稽相就让观众们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

  C、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

  D、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B、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

  C、 阿长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D、 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吃过的粮食还给谁?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林书豪在篮球上的杰出表现,被大家冠以“林旋风”的称号。

  B、 杭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淳安县常住人口数量比桐庐县少两倍。

  C、 造成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根本原因是一些国家为了一己私利而搅乱亚太格局的结果。

  D、 各大媒体报道青年女教师张丽莉舍身勇救学生的事迹后,人们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她身体的恢复状况。

  二、语言应用

  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构成排比。

  如果你是鱼儿,那快乐就是一汪清凉的水;

  如果你是小草,那快乐就是一束暖香的阳光;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____,那快乐就是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名句默写。

  (1)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__________,__________。

  (5)成语“扑朔迷离”源自《木兰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以“雨”为主题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重阳后菊花(之一)

  [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①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②一日花。

  【注释】①靥:yè,笑脸。②重阳:农历九月初九,民间在这一日常以登高、赏菊等风俗来表达求福求寿的愿望。

  1、本诗一、二句精于描写,“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受冷落的境遇,“______”一词写出了菊花灿烂美丽的姿态。

  2、全诗借花讽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就此作简要赏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仙名(出名) B、 无案牍劳形(使……劳累)

  C、 乃引客就观之(靠近) D、 乎其似巢也(相信)

  2、下列加粗词意思不相同的两项是( )( )

  A、 无丝竹乱耳 吾室

  B、 或陈前 尝射家圃

  C、乱书围之 结友

  D、 亦大笑曰 蒙始就学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结合文意,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主人借托居室所表达的情志。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①我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改变。

  2、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卡尔说,他在翻阅网页时,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注意力就开始漂移,需要很大的努力才能把大脑拽回去。

  B、 人们阅读微博时,不断扫视、浏览、搜寻,导致阅读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框架,跳跃性阅读就不可避免。

  C、 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与社交网络中的人交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能力日益下降。

  D、 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狂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是由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引发的。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洗手间里的晚宴

  ①女佣住在主人家附近,一片破旧平房中的一间。她是单身母亲,独自带一个四岁的男孩。每天她都早早帮主人收拾完毕,然后返回自己的家。主人也曾留她住下,却总是被她拒绝。因为她是女佣,她非常自卑。

  ②那天主人要请很多客人吃饭,客人们个个光彩照人。主人对女佣说,今天您能不能辛苦一点儿,晚一些回家。女佣说当然可以,不过我儿子见不到我,会害怕的。主人说,那您把他也带过来吧,不好意思今天情况有些特殊。那时已是黄昏,客人们马上就到。女佣急匆匆回家,拉了自己的儿子往主人家赶。儿子问,我们要去哪里?女佣说,带你参加一个晚宴。

  ③四岁的儿子并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一位佣人。

  ④女佣把儿子关进主人家的书房。她说,你先呆在这里,现在晚宴还没有开始,然后女佣进了厨房,做菜切水果煮咖啡,忙个不停。不断有客人拉响门铃,主人或者女佣跑过去开门。有时女佣进书房看看,她的儿子正安静地坐在那里。儿子问,晚宴什么时候开始?女佣说,不急,你悄悄在这里呆着,别出声。

  ⑤可是,不断有客人光临主人的书房。或许他们知道男孩是女佣的儿子,或许并不知道。他们亲切地拍拍小男孩的头,然后自顾翻看着主人书架上的书,并对墙上的挂画赞不绝口。男孩始终安静地坐在一旁,他在急切地等待着晚宴的开始。

  ⑥女佣有些不安,到处都是客人,她的儿子无处可藏。她不想让儿子破坏聚会的快乐气氛,更不想让年幼的儿子知道主人和女佣的区别,富有和贫穷的区别。后来她把儿子叫出书房,并将他关进主人的洗手间,主人的豪宅有两个洗手间,一个主人用,一个客人用。她看看儿子,指指洗手间里的马桶。这是单独给你准备的房间,她说,这是一个凳子。然后她再指指大理石的洗漱台,这是一张桌子。她从怀里掏出两根香肠,放进一个盘子里。这是属于你的,母亲说,现在晚宴开始了,

  ⑦盘子是从主人的厨房里拿来的。香肠是她在回家的路上买的,她已经很久没给儿子买过香肠了。女佣说这些时,努力的抑制泪水。没办法,主人的洗手间是房子里唯一安静的.地方。

  ⑧男孩在贫困中长大,他从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子,更没见过洗手间。他不认识抽水马桶,不认识漂亮的大理石洗漱台。他闻着洗涤液和香皂的淡淡香气,幸福得不能自拔。他坐在地上,将盘子放在马桶盖上。他盯着盘子里的香肠,为自己唱起快乐的歌。

  ⑨晚宴开始的时候,主人突然想起女佣的儿子。他去厨房问女佣,女佣说她也不知道,也许是跑出去玩了吧。主人看女佣躲闪着的目光,就在房子里静静的寻找。终于他顺着歌声找到了洗手间里的男孩。那时男孩正将一根香肠放进嘴里。他愣住了。

  ⑩他问,你躲在这里干什么?男孩说,我是来这里参加晚宴的,现在我正在吃晚餐。他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男孩说,我当然知道,这是晚宴的主人单独为我准备的房间。他说,是你妈妈这样告诉你的吧?男孩说,是的,其实不用妈妈说,我也知道,晚宴的主人一定会为我准备最好的房间。

  不过,男孩指了指盘子里的香肠,我希望能有个人陪我吃这些东西。

  主人的鼻子有些发酸,用不着再问,他已经明白眼前的一切。他默默走回餐桌前,对所有的客人说,对不起,今天我不能陪你们共进晚餐了,我得陪一位特殊的客人。然后,他从餐桌上端走两个盘子。他来到洗手间的门口,礼貌地敲门。得到男孩的允许后,他推开门,把两个盘子放到马桶盖上。他说,这么好的房间,当然不能让你一个人独享,我们将一起共进晚餐。

  那天他和男孩聊了许多。他让男孩坚信,洗手间是整栋房子里最好的房间。他们在洗手间里吃了很多东西,唱了很多歌。不断有客人敲门进来,他们向主人和男孩问好,他们递给男孩美味的苹果汁和烤成金黄的鸡翅。他们露出夸张和羡慕的表情,后来他们干脆一起挤到小小的洗手间里,给男孩唱起了歌。每个人都很认真,没有一个人认为这是一场闹剧。

  多年后男孩长大了。他有自己的公司,有了带两个洗手间的房子,他步入上流社会,成为富人。每年他都要拿出很大一笔钱救助一些穷人,可是他从不举行捐赠仪式,更不让那些穷人知道他的名字。

  有朋友问及理由,他说,我始终记得多年前,有一天,有一位富人,有很多人,小心地维系了一个四岁男孩的自尊。

  1、第自然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末写男孩长大后,成了富人,每年都向社会捐款。这一结尾有什么用意?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梁启超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生第一件乐事,自然是责任尽完了。在你的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你的担当是否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快乐?或许还未来得及被你身边的人认可,就早已被忙碌的生活淹没了。想一想,你把它藏在哪个角落了?找出来,和大家分享。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xiào) 枝(qiú) 澎(bài) 苗助长(yàn)

  B.脱(jiù) 秀(qí) 荒(dàn) 惴惴不安(zhùi)

  C.破(zhàn) 舌(zā) 狡(xiá) 犊情深(shì)

  D.菌(xùn) 附(hè) 按(nài) 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 冲耳不闻 戳穿

  B.浮想联翩 潜滋暗长 彬彬有礼 锤炼

  C.妙手偶得 不屑质辩 虎视眈眈 漫骂

  D.涸辙之鱼 光彩熠熠 死心踏地 谄媚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岁其二(征收) 酒问青天(握) 扁鹊见桓侯而走(回转,掉转)

  B.时而献(指蛇) 才美不外(看见) 尔而与之(踩踏)

  C.何而未平(愁) 一食或尽粟一(吃) 万钟于我何焉(增加)

  D.寒暑节(容易) 烟寒水月笼沙(笼罩)为人谋而不乎(诚心诚意)

  4.下面语段空白处应填的句子,恰当的顺序是___________(3分)

  汉字的字形跟字义、字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些字可以从它们的字形联想到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推测出字音、字义,___________ 。

  ①有些字可以根据它们的组成部分大致猜测出字义

  ②例如“休”“采”“明”“炎”“矗”

  ③例如“木”“山”“日”“走”“上”

  ④例如“沐”“梅”“苇”“缎”“铜”

  5.名著阅读。(4分)

  (1)英国作家___________(填人名)在作品《___________》中借主人公周游四国的奇特经历,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尖锐矛盾,很有讽刺意义。

  (2)火焰山挡住了西行取经路,引出了孙行者三次借调芭蕉扇的故事,请简述三次借调的主要情节。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新闻。(不超过20字)(3分)

  新华网辽宁频道10月7日消息:今年辽宁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夏旱,上百万农户受到农作物减产影响。但由于全省农民投保面达到近40%,初步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历史,避免了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现象的发生。

  旱灾发生以后,辽宁省财政厅积极督促经办保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工作,尽快将赔款发放到农民手中,有效发挥了农业保险的抗灾救灾作用。到9月末,三家经办保险公司已基本完成了查勘定损工作,理赔资金也已陆续发放到了受灾农民手中。鞍山、抚顺、丹东、阜新、铁岭、朝阳、盘锦等市的26万户投保农民喜获保险赔款达2亿元。

  7.请用下面所提供的词语,组成一段以“菊花”为中心的景物描写。(40字左右)(3分)

  秋天 菊花 傲然挺立 凋零

  8.默写(8分)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6)故虽有名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7)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班的学生引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写一副对联送给班主任。名句中巧妙的比喻正是老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这一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第9—13题。(16分)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选自《庄子·秋水》)

  【乙】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途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④。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⑤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①大隗(wěi)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路。④辞:谢绝。⑤奚:何,什么。

  9.解释加粗词。(4分)

  (1)秋水时

  (2)河伯旋其面目

  (3)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

  (4)亦去其害马而已矣

  10.断句(2分)

  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11.翻译句子。(4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2)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12.从甲文、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概括河伯和黄帝身上的共同点。(3分)

  13.请说说黄帝的做法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第14—17题。(18分)

  ①走出校门口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我只感到肚子疼痛的厉害,才蓦然想起,自己连晚饭都还没有吃。这段时间总是这样,由于要应战下个月的考试,没有准备好的我只能临时抱佛脚,每天坚持去自习室死啃书本几个小时。

  ②离自己租的房子还有将近两里路,街道上已是一片黑暗和宁静,看来又只能回去泡方便面了。我拖着虚弱的身体一步步地往前挪动,有气无力地。

  ③忽然,前面的一点若隐若现的昏黄灯光吸引了我。我大惊——竟然还有一个小吃摊位没打烊,一对中年夫妇正坐在那里悠闲的聊天。

  ④我就像一个饿狼似的扑了过去:“老,老板,还有吃的吗?”

  ⑤“有呢,歧山臊子面。”女人笑着说。

  ⑥“给我来上一大碗。”我已是迫不及待。

  ⑦真是人间美味啊!面做的真好吃,完全手工的,汤料也正宗,醇香,油而不腻。我狼吞虎咽,吃的是满头大汗。倒是一旁的夫妇看的很紧张,不停的劝我慢点吃,不要急。

  ⑧末了,我问:“你们明天晚上还出来摆摊吗?”

  ⑨夫妇俩显然大吃一惊,面面相嘘了一会儿。女人爽朗的回答:“好啊!”

  ⑩第二天晚上,果真我又看见了他们,夫妇俩像事先准备好了一样招待我,让我受宠若惊。此后每天晚上,我都能吃到他们做的正宗的歧山臊子面。由于那个时段的顾客不是很多,有时我也和他们顺便闲聊一会儿。

  11渐渐地,我知道了,夫妻俩是从陕北乡下来的,女儿是隔壁大学的,今年大四,因为要考研,这段时间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拼命的复习,夫妇俩心疼女儿,便不辞辛苦来到城里照顾女儿。白天他们做一些小买卖,晚上便出来摆小吃摊,一边赚些生活费用,一边等晚归的女儿出来后亲手给她做一晚热乎乎的歧山臊子面,然后一块回家。我在心里庆幸:自己的运气可真是好,遇见了这么好的事情。

  12转眼间考试的时间快要到了。这天晚上,我照例收拾好书包准备离去,忽然,门口站着的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的女生拦住了我的去路。

  13“你就是那个每天晚上去我爸妈摊位上吃面的男生吗?”她劈头便问我。

  14我点点头。看来,她就是那对中年夫妇的女儿了。

  15“我求求你,同学,不要再这么晚的去了,可以吗?”她忽然有些激动地着说,“我妈有严重的风湿病,受不了凉的。”

  16我惊诧。呆呆的看着她,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也不知该如何做答。“我,我……”

  17“你知道吗?我爸妈是为了我才出来受寒劳累的,上个星期我研究生考试已经完了。可是他们为了你还在那里继续受冻累累,就算我求你了,饶了我妈,可以吗?”女生几近乞求的说。

  18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女儿的研究生考试上个星期就已经结实了,可是年轻的夫妇因为我每天的一碗面而白白多劳累受冻了一个星期。

  19我夺门而出,大步流星的跑了出去。

  20老远,我又看见了那点昏黄的灯光,中年夫妇正守候在那里。呼呼的凉风迎面扑来,我感到天气是那么的寒冷。

  21“今天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啊!”看见我来,男人像往常一样边戴上袖套边乐呵呵的说。

  22“叔叔,你不要做饭了。”我大声的说,“叔叔阿姨,我都知道了。我真的很感激你们,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照顾和关怀,让我感到了家的感觉。您们做的面很好吃,比我妈做的都好。谢谢您们!可是我不能再让你们为了我受苦劳累了。”我沙哑的说。

  23老板娘刚想解释些什么,却猛的看见了跟在我后面的女儿。半晌,她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话:“都是离家在外的孩子,做父母的哪能不心疼呢?”

  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⑨段中,夫妇俩为什么“大吃一惊”?(3分)

  16.第③段中和第④段都写到黄昏的灯光。这两处写灯光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3分)

  17.根据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续写合理而感人的结尾。(3分)

  18.在你的心目中,夫妻俩是什么样的人?(3分)

  19.下面各项最适合作这篇小说题目的是( )(3分)

  A.父母的.心 B.寒冷的夜晚 C.小吃摊奇遇 D.温暖的臊子面

  (三)阅读选文,完成第20—24题。(16分)

  请敬畏规则

  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

  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转,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

  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汹涌着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

  ④可悲的是,觉得最转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

  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粟,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⑨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1.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4分)

  22.下面对文中词语揣摩,说法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题目“敬畏”一词表达出对“规则”的一种庄严感、使命感。

  B.第⑤段用成语“一地鸡毛”形容美国公司做决策时的混乱局面,表达出作者的反感。

  C.第⑥段的词语加引号作用相同,都是为了强调提示。

  D.文章最后一句的两个“真正”去掉,才能与开头“漠视”一词相照应。

  23.第⑦段引述的文字的作用是什么?(3分)

  24.四川某考生在高考时用甲骨文作文,评卷老师无奈请来甲骨文专家翻译成通用汉字。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请结合生活实例,谈谈你对敬畏规则的认识。(3分)

  三、写作(4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菜根潭》中有这样一句话:“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尝。”说的是:在经过狭窄的道路时,要留一步让别人过得去。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01-17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09-28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06-08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人教版03-21

三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教学反思07-2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题10-18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考试卷苏教版10-15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08-15

三年级上册第一次月考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0篇)10-18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