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0-25  编辑:沈舒文 手机版

  译文: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

  译文: 桃树大约有上千棵,在道路两旁像锦绣织成的篷帐,花瓣堆压在地上有一寸多高。

  13.甲文中桃花源具有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宁和乐,民风淳朴的特点,请简要概括乙文中桃花源的特点。

  景色优美,山峰险峻,环境幽静。

  14.两篇选文中的桃源都令人向往,但作者借此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请写出来并简要谈谈理由。

  【甲】文的桃源是虚构的,可见抒发的是作者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乙】文写的是眼前真实的美景,可见抒发的是作者对眼前美丽景色的陶醉之情。

  (三)阅读选文,回答15-19题。(16分)

  宽容

  ①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

  ②宽容就是承认差异。每个人的个性,所受过的教育,以及后天的经历和遭遇都不尽相同。如果你苛求身边的人的思想言行都和自己一致,那么你会活得很累很痛苦。宽容的人都懂得,当别人的观点言论与自己相悖时,依然用一种体谅理解的心态去包容对方,而不是要求别人做别人不愿做的事。

  ③宽容就是让别人赢。与人相处,如果你一味地表现自己,而不顾他人的感受。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争强好胜,虚荣心很强的人。你的同类也就自然的疏远了你,对你敬而远之,而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却只能落个孤立无援的下场。宽容的人就会懂得,当自己与朋友或同事有了利益冲突,或是都有表现机会的时候,宁可自己吃点亏,让利于他人。抑或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人表现的机会,如此才能让人更加钦佩你,自然的亲近你。那么你亏的只是利益,赚的却是友谊,输的只是可有可无的虚荣,赢的却是一位地久天长的朋友。

  ④宽容就是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如果对方曾伤害于你,那么对他最好的报复就是宽容,宽容是对伤害过你的人最文明的惩罚。试想一个整天带着报复、仇恨、嫉妒心理的人,又怎会活得幸福呢?愤怒,在没有伤害到别人之前,首先就伤害了自己,保护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气,不生气需要时刻保持宽容的心态。原谅他人,其实就是宽恕自己。

  ⑤宽容就是多自我反省,少指责他人。许多人对于别人的过失与错误,往往是评头论足,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但你有没有想过,难道自身就没有问题吗?一个对别人的过失津津乐道的人,首先自身就有着人格上的缺陷。夫妻间若是在起争执的时候,能够多一分自我反省,少一句指责对方。那么三天大吵,两天小吵的势态又怎会一浪接一浪呢?遇事先冷静,而不是一味地埋怨他人的过错,懂得宽容的人都知道,出了问题并不是先指责他人,而是多自我反省。

  ⑥想要快乐并不难,难就难在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幸福的人生需要宽容,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摘自朋友“微信圈”

  15.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或幸福的人生需要宽容,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16.文章的开头从林肯总统的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①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③作为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17.选文的第③小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全面有力地证明了“宽容就是让别人赢” 这个观点。

  18.请简要论述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先通过列举林肯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宽容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待人处世的准则” ;接着从宽容就是承认差异,宽容就是让别人赢,宽容就是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宽容就是多自我反省,少指责他人四个方面阐述宽容的内涵(宽容应该怎么做) ;最后再次强调突出宽容的人生才会幸福。

  19.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再结合文章内容,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宽容的理解。

  链接: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造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面对违反原则的言行,不姑息放纵。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

  ——节选自八上课本《多一些宽容》

  言之成理即可,要提及文章中对宽容的任一阐释,链接中的原则,并结合自身实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4题。(19分)

  春光美

  周海亮

  (1)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3)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4)“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您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5)“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6)“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就像现在,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欣赏春色,我却不能……”

  (7)“可是孩子,春色只是为了给人看吗?春天里的一花一草,只是为给人欣赏而存在吗?”

  (8)“难道不是吗?”

  (9)“当然不是。”老人说,“比如我面前就有一朵花。这朵花很小,淡蓝色,五个花瓣。也许它本该六个花瓣吧?那一个可能被蚂蚁们吃掉了……花瓣接近透明,里面是鹅黄色的花蕊……我可以看得见这朵花,然而你看不到。可是这朵花因为你没有看见它而开得松懈吗?还有那些有残缺的花儿,比如被虫儿吃掉花瓣,啃了骨朵,比如被风雨所折断,被石块所挤压,它们可曾因为它们的残缺和大自然给予它们的不公就拒绝开放吗?”

  (10)“孩子,你要知道,当秋天来临,所有春天开过的花儿,都会结成种子。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它也会结出它的种子……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它是一朵勇敢的花儿,勇敢的花儿都是快乐和幸福的。”

  (11)“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12)“我没有放弃春天……可是我看不到春天……”

  (13)“你还可以去触摸春天。孩子,你可以触摸花草,触摸鸽子,触摸阳光与柳絮……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14)“您是说,用爱吗?”

  (15)“是的,孩子。只有用爱才能真正感受春天,读懂春天。我知道你看不见春天,可是你的心里,难道不能拥有一个温暖而美好的春天吗?只要你还相信春天,那么对你来说,这世上就还有春天,你的心中就会万紫千红。我说的对吗,孩子?”

  (16)“可是我不知道这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奶奶,您愿意把您看到的告诉我吗?”

  (17)“当然可以,孩子,我很乐意……你的面前有一朵花儿,蓝色的花儿,五个花瓣……你的旁边有一棵树,树长出嫩绿色的叶子……再旁边有一个草坪,碧绿的草坪,有人在浇灌……再往前,是一条卵石甬道,鸽子们飞过来了,轻轻啄着人们的手心……”

  (18)女孩听得很是痴迷。她的表情随着老人的讲述而变化,每一种变化,都是天真和幸福的。似乎,女孩真的看到了整个春天。

  (19)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她像春的精灵。

  (20)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20. 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其实前文中有一句话已暗示了这一点,请写出来。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21.阅读文章第一小节,分析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景物描写,结构上照应题目,引出下文勇敢小花的故事;内容上,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描绘出明艳美丽充满生机的公园春景,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

  2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划线句的妙用。

  女孩是笑着离开的。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她步履轻松。

  神态、动作(细节) 描写,形象描绘出女孩在老人的帮助下战胜自卑变得愉悦乐观的样子,侧面表现老人的善良热心,关于教育引导人。

  23.文中的老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①宽容大度,如小女孩碰到她时,“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②热爱生活,如她明明自己看不见却能将世界描绘得美丽明艳,可见她热爱生活;③积极乐观,如她是盲人,但还能教育小孩不要自卑,要感受生活的美,可见她本身就是这样的人;④善于教育引导人,如她对女孩说的“就像我眼前的这朵小花,这与它的卑小无关,更与它的残缺无关” “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帮助小女孩走出了阴影,战胜了自卑;⑤乐于助人,如她热心引导女孩,积极帮助;⑥善良体贴,如女孩说她是盲人时,她告诉她“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4. 谈谈你对题目“春光美”含义的理解。

  从表层来看,指春天美丽的景色;从深层理解,指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讲述的启迪人的深刻道理,也指导小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的状态。

  三、写作。

  25.请以“那段 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填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人名等。



更多相关文章:

1.

2.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3.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4.2016初三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5.2013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

6.

7.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