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三第一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3-03-22 14:59:17 松涛 高三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三第一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卷了,试卷是课程考核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难度四个方面。你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三第一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三第一学期历年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明代花鸟画

  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

  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

  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

  1.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

  B.陈淳的大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

  C.“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

  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

  2.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

  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

  C.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

  D.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

  B.明代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

  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

  D.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

  【答案】

  1.C

  2.D

  3.A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中,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顾名思义,“重要概念”,是就概念在文中的作用而言,指的是论述对象或对论述的中心、观点、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把握这些概念的意义。此类题一般涉及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夸大其词的错误。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D项说画家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原文中并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只有徐渭具备,而非“画家们”,属于以偏概全。所以选D。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例如本题选项D就分别犯了无中生有和以偏概全的错误。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主观倾向。作者的观点态度,可能直接表述,也可能间接表述;可能集中表述,也可能分散表述。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是隐含的,分析时就要依据文本,揣摩文中的隐含信息,推求作者所表达的意思,进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的观点态度如果散见于文中不同位置,分析时就要把这些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归纳整理。

  1.从文中关键语句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开启主体段落的起始句,收束主体段落的收束句,全文总结性段落的总括句,往往直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整体阅读时快速抓住这些语句,对于理清文章局部的内容要点或分论点,把握文章局部内容的内在关联,具有全局性的定向作用。

  2.从文中选用的材料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3.从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中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4.从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正反对比:要通过上下文来对比两者或几者的观点,分析作者的观点。

  ②相似辨析:有些观点不是明显的对立,而是相容、相交、发展、递进, 这要仔细辨析,方可准确地作出综合概括。

  5.从文中流露出的情感倾向中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例如本题选项B就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选项D就犯了过于绝对的错误。

  二、古代诗文阅读(61分)

  文言文阅读(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陆续转

  陆续字智初,会稽吴人也。世为族姓。祖父闳,字子春,建武中为尚书令。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见而好之,自是常就会稽郡献越布。

  续幼孤,仕郡户曹史。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使续于都亭赋民饘粥① 。续悉简阅其民,讯以名氏。事毕,兴问所食几何,续因口说六百余人,皆分别姓字,无有差谬。兴异之。刺史行部,见续,辞为别驾从事。以病去,还为郡门下椽。

  是时,楚王英谋反,阴疏天下善士。及楚事觉,显宗得其录,有尹兴名,乃征兴诣廷尉狱。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及椽史五首 余人诣洛阳诏狱就考,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唯续、宏、勋掠考五毒② ,肌肉消烂,终无异辞。续母远至京师,觇候消息,狱事特急,无缘与续相闻,母但作馈食,付门卒以进之。续虽见考苦毒,而辞色慷慨,未尝易容,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使者怪而问其故。续曰:“母来,不得相见,故泣耳。”使者大怒,以为门卒通传意气,召将案之。续曰:“因食饷羹,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非人告也。”使者问:“何以知母所作乎?”续曰:“母尝截肉,未尝不方,断葱以寸为度,是以知之。”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帝即赦兴等事,还乡里,禁锢终身。续以老病卒。

  长子稠,广陵太守,有理名。中子逢,乐安太守。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后汉书独行列传第七十一》

  【注】 ①饘粥:稀饭。②五毒:鞭、捶、灼、徽、纆五种酷刑。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是常敕会稽郡献越布 敕:命令

  B.辟为别驾从事 辟:征召

  C.续虽见考苦毒 见:看见

  D.断葱以寸为度 度:标准

  5.下列选项中,既表现了陆续性格中的“刚”,又展现了其“柔”的一组是(? )

  ①于都亭赋民饘粥

  ②诸吏不堪痛楚,死者大半

  ③肌肉消烂,终无异辞

  ④辞色慷慨,未尝易容

  ⑤唯对食悲泣,不能自胜

  ⑥识母所自调和,故知来耳

  A.③④⑤ B.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②③

  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陆续祖父不仅英俊潇洒,喜欢穿越布衣服,而且品行高尚,陆续深受其影响。

  B.文章第3自然段所记之事,既表现了陆续的忠贞不屈又展现了他的铁骨柔情。

  C.太守尹兴因受陆续牵连入狱,又因陆续获赦,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清除天下有才能的人,事发之后受到皇帝的严惩。

  7.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5分)

  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使者问诸谒舍,续母果来,于是阴嘉之,上书说续行状。

  【答案】

  4.B

  5.A

  6.B

  7.(1)少子褒/力行好学/不慕荣名/连征不就/褒子康/已见前传

  (2)审讯的人向客舍(旅馆)打听消息,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因此他心里暗暗地夸赞陆续,并呈上奏章叙说了陆续的情状。(意思对、语言通顺1 分,“问诸谒舍”句式译对1 分,“嘉”、“行状”译对各1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辟:被。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例如本题选项B可联系原文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人物形象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例如本题中的①②⑥均体现不出陆续性格的刚和柔,故排除与之性格的选项,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例如本题选项A就属于无中生有的错误。

  7.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例如本题就可根据人物少子褒的几个品性方面的句式断句。第二问要注意重点词语:“嘉”、“行状”的意思。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翻译时,要将状语后置句“问诸谒舍”按照正常的语序翻译出来。

  【参考译文】陆续字智初,会稽郡吴县人。陆姓世世代代都是县里的大姓。祖父陆闳,字子春,建武年间曾做尚书令。人长得漂亮,爱穿越布单衣,光武帝见了也很喜欢这种越布,自此以后,常命令会稽郡上献越布。

  陆续小时死去了父亲,后担任郡中户曹史。这时岁荒民饥,太守尹兴派陆续在都亭给老百姓分发稀饭。陆续召集全部饥民,并一个一个问清他们的姓名。事情结束,尹兴问吃了稀饭的有多少人,陆续立即回答说有六百余人,还分别说出他们的姓名,没有差误。尹兴非常赞赏他的才能。后来刺史巡行所属部域,考核政绩,召见了陆续,征召他为别驾从事。陆续因病辞去此官职,回到郡里任门下椽。

  这时楚王刘英图谋反叛,暗地里记录下天下有才能的人。后刘英谋反之事被发觉,显宗得到了这份名册,上面有尹兴的名字,于是把尹兴关到廷尉狱。陆续与主薄梁宏、功曹史驷勋以及椽史五百余人被钾到洛阳诏狱接受审讯,那些被审之人不堪痛楚,死了一大半,只有陆续、梁宏、驷勋虽被严刑拷打,肌肉溃烂,始终没有说什么。陆续的母亲从远地赶到京师,打听消息,因案情特别重大,没有办法与陆续见面。母亲只好做了一些饭菜,交给门卒转送陆续。陆续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仍慷慨激昂,没有改变神色,只有对着这些饭菜时才悲泣不止。皇上派来审讯他的人觉得奇怪,问他是什么缘故。陆续说:“母亲来了,不得见面,所以才哭。”审讯他的人大怒,认为门卒通传消息,要召来审问。陆续说:“因为吃送来的饭菜,知道是母亲亲自烹调的,所以懂得是母亲来了。不是别人告诉我的。”审讯的人问:“凭什么知道是你母亲做的饭菜呢?”陆续道:“母亲经常切肉,没有不切得方方正正的,切葱也按一寸为标准,我是根据这个知道的。”审讯的人到客舍打听他母亲有没有来,陆续的母亲果然来了,于是他心里也暗暗地夸赞陆续,就上书汇报了陆续的事迹,皇上赦免了尹兴等人的罪,把他们送还乡里,但终身禁止做官。陆续最终因年老多病去世。

  陆续的长子叫陆稠,曾任广陵太守,有治理之才。次子叫陆逢,曾任乐安太守。少子叫陆褒,勤奋好学,身体力行,不慕虚名,朝廷连续征召都不应征。陆褒的儿子叫陆康,前面已有他的传记。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题。(14分)

  墨宝堂记

  苏轼

  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弹琴弈棋,蓄古法书图画,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则又有笑之者曰:“古之人所以自表见于后世者,以有言语文章也,是恶足好?”而豪杰之士,又相与笑之,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若乃施之空言,而不见于行事,此不得已者之所为也。而其所谓功名者,自知效一官,等而上之,至于伊、吕、稷、 契之所营,刘、项、汤、武之所争,极矣。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而许由辞之以为难,孔丘知之以为博。”由此言之,世之相笑,岂有既乎?

  士方志于其所欲得,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故有好书而不得其法,则椎心呕血几死而仅存,至于剖冢斫棺而求之。是岂声、色、臭、味足以移人哉。方其乐之也,虽其口不能自言,而况他人乎!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毗陵人张君希元,家世好书,所蓄古今人遗迹至多,尽刻诸石,筑室而藏之,属余为记。余,蜀人也。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出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今张君以兼人之能,而位不称其才,优游终岁,无所役其心智,则以书自娱。然以余观之,君岂久闲者,蓄极而通,必将大发之于政。君知政之费人也甚于医,则愿以余之所言者为鉴。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

  A.蓄古法书图画?? 蓄:收藏

  B.属余为记 属:交代,嘱咐

  C.而骤出之于政?? 骤:突然

  D.而位不称其才?? 称:称赞

  9.下列句子都批评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的一组是(3分)

  ①客至,出而夸观之,自以为至矣。

  ②以为士当以功名闻于世

  ③世人之所共嗜者,美饮食,华衣服,好声色而已。

  ④有人焉,自以为高而笑之。

  ⑤而或者犹未免乎笑曰:是区区者曾何足言。

  ⑥虽小物,有弃躯忘亲而驰之者。

  A.②④⑥B.①②③ C.①④⑤D.③⑤⑥

  10.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是一篇杂记,开篇列举了世人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有力地批判矜夸自耀的浮躁之风。

  B.作者对张希之“家世好书”给予了肯定,对他怀才不遇的遭际表达了惋惜,相信他会在仕途上大有作为。

  C.作者认为那些痴迷于某些事物的人是可鄙的,因为他们为了获得自己所嗜之物,可谓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D.文章层层递进,批判了社会不良现象,寄予了对张希之的殷切期望。

  1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人特以己之不好,笑人之好,则过矣。

  【答案】

  8.D

  9.C

  10.C

  11.人们只是因为自己不爱好,(就)讥笑别人的爱好,那就错了。

  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D项,相称、达到。所以选D。

  【考点 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生在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在以下几个方面往往出现忽略的情况:

  1.忽略词类活用。高考考查文言实词时,命题者就有意忽略某一词的活用现象,用以前的词义解释它,给考生设置答题陷阱。

  2.忽略古今异义。绝大部分的汉语词汇,随着历史的发展,词义也在不断嬗变。从词义学的角度来看,汉语词汇的演变有以下几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和名称说法改变等。有的考生,由于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很容易误将“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以今义释古义。

  3.忽略词语通假。通假字原本是古人在书中用音同、音近代替的方法写成的错字、别字,是文言文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通假字和本字的关系,大体上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音通假,二是迭韵通假,三是双声通假。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古代汉语的通假现象,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4.忽略一词多义。所谓的“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往往同时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且几个意义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古汉语因为“一词多义”容易成为考生文言文阅读障碍,所以辨析、确认多 义词在文中的含义,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例如本题“称”就是一词多义,结合着具体语境可推测出“相称、达到”之意。

  9.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根据文意及句意来判断是否都批评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

  ③是苏轼认为世人之所共好;

  ⑥是陈述人们为了自己的嗜好而努力获取。所以选C。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技巧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批评以己之好而骄人笑人的陋习”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例如本题便可排除含有③⑥的选项即可。

  10.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苏轼并未认为那些某些事物的人是可耻的。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本题选项C就属于添枝加叶的错误。

  特、以、好、笑、过。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此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例如本题中两个“好”的意思要翻译准确。

  古代诗歌阅读(16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 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 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 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 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此诗写于元和十一年(816),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2.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4分)

  13.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2.“一身”与“万死”对比,概括了诗人孤苦零落的凄惨现状,“万死”表现了诗人屡遭不幸的残酷人生;“六千里”与“十二年”从空间、时间上高度概括了诗人屡遭贬滴的距离遥远和时间之长;读来令人震撼,极富感染力。(4分)(意思对即可)

  13.颈联运用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瘴云墨”,营造出桂岭环境的不堪;“水连天”写出洞庭春色的别样,两地强烈的反差,写出了自己不得归的惆怅之情。(4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例如本题就可根据数词之间的对比关系,从夸张等修辞手法角度分析其体现出的作者的凄惨人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 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 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是采用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离情别绪的。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8分)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4.这首诗曾在抗日战争中让无数爱国男儿热血沸腾。请问这首诗的哪些情感打动了他们?(4分)

  15.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有特色,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14.①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②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③将士们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15.诗歌包含以下三组对比:①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战士切盼杀敌;②刚从军时的大好年华和如今的年华空逝、壮志难酬;③年华已逝和壮心不已。通过这三组对比,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强调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 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诗歌中构成对比的关键词,从运用的对比手法及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作答。例如,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战士切盼杀敌;年华已逝和壮心不已等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诗人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对朝廷的愤慨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一些常用的诗歌表现手法,如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对比、渲染、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衬托等等。在答题时,要反复品读词,整体感悟词的意境,找到一些关键词来理解表现手法的运用技巧。古代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复杂多样的。在抒情方式上,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在表现手法上,多用比兴、对比、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相衬等;此外,还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衬托(以乐衬哀、以哀衬乐、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欲扬先抑、欲扬先抑。)例如本题,就可从对比手法的常见作用,结合着具体内容分析作答。

  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所以游目骋怀,____________,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城阙辅三秦,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5)创作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的四川作家马识途,曾取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之意,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未悔斋”。

  (6)“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 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境地。

  (7)《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为什么能做到“略无羡艳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中,王湾用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揭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答案】(1)足以极视听之娱(2)风烟望五津(3)尔来四万八千岁(4)奈何取之尽锱铢(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7)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名句默写题,要注意关键字的正确书写,例如本题中关键字:以、津、锱铢、悔、渚、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状态,满足民众多样化的 精神文化需求。

  ①它的提升需要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包容各种文化思潮的交流交融碰撞

  ②传承优秀璀璨的中国文化

  ③文明程度是国家的软实力

  ④还需要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

  ⑤吸纳一切体现人类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

  A.①⑤④②③B.③①⑤②④C.①④⑤②③D.①⑤③④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语段内容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抓住关键词分析判断。读后可知,语段讲述的是“中国梦的文化维度是文明进步,文化繁荣” ,包含的两个方面,一是文明,二是文化。联系横线前文的语句,与之衔接的显然是第③最适合。①⑤④是如何提升的做法,④句中“还”决定了本句只能排在①⑤后面,②句与第后面“也需要贴近群众生活的文化形态”紧密相承。据此可得出答案为B。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8.“月色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与这一对联对账最工整的下联是(?? )(3分)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吹萤火到满园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摇竹影到幽斋

  【答案】D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联知识也是高考语文常考点,考生平时要多了解对联的特点及要求。对联讲究字数相等并押韵,所以在做对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字数相等、句式一致、结构相应、内容相关等特点,其次还要适当进行拆合。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要注意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如上下联词句结构、意义相关,数量短语对数量短语,仄起平落等等。

  19.下面一段文字,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间便洛阳纸贵。购书中心开门后不到十分钟,上百本莫言作品的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我不希望出现所谓的‘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B.美轮美奂C.无人问津D.不以为意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可根据词语意思及句子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B项,“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也形容装饰、布置美好漂亮。这个成语只能用于房屋,不能用于其他事物。所以选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例如本题就是考查了词语“美轮美奂”的适用对象。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①《百家性》是一本童蒙读物,但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华姓氏文化,以及由此 (yǎnshēng)出来的重要价值。② 今天,我们特别应该唤醒这些沉睡的传统文化,加以有效的弘扬和切实的研究。③这是我们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1)请根据拼音写出①处的词语?? (2分)

  (2)文中第②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3分)

  【答案】(1)衍生(2)切实的研究和有效的弘扬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第二问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需要掌握的应试技巧有: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和规律标志法等。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有专家提出“产业微笑曲线” 以指导各种产业中长期发展策略的方向。该理论图示如下:

  根据产业微笑曲线理论,我们可以对产业附加值得出如何结论?对此你有何感想?

  结论: (3分)(不超过50字)

  感想: (3分)(不超 过100字)

  【答案】结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研发和营销环节。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则附加位最低。感想:略。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用能力,可根据题干中的概念提示,仔细分析图形中的规律,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抛物线图形可看出,附加值在研发和营销两个环节是较高的,而在制造环节是最低的。据此可体会出,在产业链中,要想提高产业附加值,就要重视科研,搞产品研发,并提高营销水平,讲究营销策略。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易错警示】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要明确这是图文转换题,属于语言表达运用题,不要因题干中出现了“产业微笑曲线”这一概念,而受到“微笑”一词的干扰,误以为“微笑 ”心态与产业研发、营销有关,答题方向因此就会偏离。要明白本题的命题意图是要求考生将曲线的图示改用语言来表达,不必出现“产业微笑曲线”这一专有名词。因此要根据图形的抛物线及文字内容,描述出其特点并阐述自己的感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年10月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青岛市乐凌路“善德活动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遇到宰客事件,该网友称点菜时已向老板确认过“海捕大虾”是38元一份,结果结账时变成是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游客报警之后,经过警察协调,买单1300多。

  明明写着38元怎么变成这么多?原来在菜单上标注的价格是一只而不是一份,而一句“以上海鲜单个计价”被店家写在菜单最下方很不明显的地方。

  青岛相关部门知悉后,对该店下达罚款9万元,责令停业整顿并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市北区市场监管局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对该区物价、旅游等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诚勉谈话,涉事的烧烤店也已经关停。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大范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文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字数800字以上。

  【答案】做人要诚信

  天使的翅膀碎了,落到人间,成了我们的忧伤;诚信的背囊抛了,散到世上,成了撒旦的魔杖。

  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诚信,你所拥有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不欺骗,不隐瞒,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净土,就可浇灌出人生最美丽的花朵,夯筑起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一片心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绿叶,可以倾倒一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飞溅起整个海洋……

  相信诚信的力量,它可以点石成金,触木为玉。我们崇尚这样一种诚信:仰起希冀的脸庞,拍拍娇嫩的手,歪歪头,说:“相信你!”此时此刻,难道你的心底能不涌起一股激动的热潮?我们向往这样一种诚信;舒开紧蹙的眉,露出笑靥,快步走到朋友面前,说:“真诚地祝贺你!”此景此境,难道你的头脑没有闪烁过一片快乐的彩云?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世界。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在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的脸,变了形的丑陋的脸。这样的世界,流淌着恶浊的血液,飘浮着腐朽的气息,太可怕了!

  诚信的云翳被抛弃,再也映不出夕阳西下彩霞的绚烂。我向往真诚,渴望信任,希望旷野望天时,天蓝草碧,云白风清。

  背好诚信的行囊,抓牢诚信的行囊,人生路上的步履才更平稳,足音才会更坚实!

  天使用诚信作绷带,医好了飞翔的翅膀。我知道,撒旦的谎言会被揭穿,他的魔杖会失灵。诚信不可抛,它是法宝!

  身披一袭灿烂, 心系一份执着,带着诚信上路,将踏出一路风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以新闻为材料的作文题,要注意新闻报道的事件及新闻评析等内容,然后根据新闻事件所折射出来的社会问题,管理问题,道德与法治等问题构思立意。例如本题中,通过青岛游客被宰事件,我们可以体会出既有海鲜店的不讲诚信的原则问题,道德问题和不文明问题,也有监管当局的监管不力,渎职失职问题,因此只要围绕这些方面立意即可。

  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基础(22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偌大(ruò) 稽(qǐ)首 扎(zā)辫子 令人咋舌(zé)

  B.噱(xué)头 剽(piáo)窃 脊(jǐ)椎骨 钻木取火(zuàn)

  C.牵累(li) 脖颈(gěng) 蒙(méng)蒙亮 靡靡之音(mí)

  D.款识 (shí) 蹿红(cuān) 潜(qián)台词流水淙淙(c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砧 扭扣 舶来品 休憩 酾酒临江

  B. 蓝图 决裂 节骨眼 精络 脸色腊黄

  C.滥觞 磋商 口头禅 宽宥 龇牙咧嘴

  D.蛰居 劝诫 急时雨 熏陶 乌烟瘴气

  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 而成的节日。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当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整个时代呈现出 的气象。查阅典籍可以发现,唐代的正史、野史、诗歌文论中清明的记载比比皆是,向我们展示了时人过清明的真实 。

  A.融汇 朝气蓬勃 对于 情景 B.融合 朝气蓬勃 对于 图景

  C.融汇 蓬勃向上 关于 情景 D.融合 蓬勃向上 关于 图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每到假期前,网上就掀起关于“挪假”“拼假”的讨论热潮。这一现象显示,人们不仅希望休假,还希望假期安排得更合理更充裕。这不是挑剔,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B.“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河南一女教师的10字辞职信一夜之间红遍网络。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她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未知的人生的?大家众说纷纭。

  C.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D.“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共赢、合作的时代潮流。

  5. 下列歌词中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就算整个世界被寂寞绑票,我也不会奔跑。”(吴青峰《小情歌》)

  B. “这城市已摊开他孤独的地图,我怎么能找到你等我的地方。”(高晓松《模范情书》)

  C. “孤独的花睁开流泪的眼,祈求时间不要去改变。”(卢庚戌《风花树》)

  D. “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

  6.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 D.唯见江心秋月白

  7.下列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万物作焉而不为始 作:生长

  C.晋侯饮赵盾酒 饮:喝酒 D.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才能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不远千里而来 D.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我之谓也 B. 之二虫又何知

  C. 竖子不足与谋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安东每天独善其身,多读书,少说话,提高修养,净化心灵,经过一段时间,他问上帝,自己是否足够圣洁了。上帝对他说:“鞋匠康德比你更圣洁。”安东不服,来到康德的鞋店。他问:“你到底做了什么,让上帝认为你比我圣洁?”康德回答:“我也不知道,我只不过是一个鞋匠而已。每次修鞋的时候,我总是将它当作上帝的鞋子来修理……”安东对什么叫“圣洁”似乎若有所悟。

  对画横线的“圣洁”,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A. 所谓“圣洁”,就是把自身修养用于每一个人

  B.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C. 所谓“圣洁”,就是对待每一位顾客如同上帝

  D. 所谓“圣洁”,就是认真做好哪怕卑贱的工作

  11、下列各句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

  A.老大爷远远看见我,遂放下赶鸭的竿子,拉起敞开的衣襟擦了擦额上的汗,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B.张楞与王玲结婚后生活一直都很艰难,现在他们有三个孩子,大的卖冰棒,二的拾破烂,三的满地爬。

  C.林海正在草拟“失物启事”,他写道:“昨天我在教室丢失了一本《名言词典》,如有拾获,请从速交还。”

  D.小明看见王大伯家失火后气冲冲跑来对母亲说:“火! 冲天的大火! 它吞噬了太阳!它遮住了大地!”

  二、课外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8分)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而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先王、名士、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稼生于野而藏于仓,稼非有欲也,人皆以之也。故子路揜①雉而复释之。

  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请。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之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真岑鼎往也。且柳下季可谓此能说矣,非独存己之国也,又能存鲁君之国。

  齐湣王亡居于卫,昼日步足,谓公玉丹曰:“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公玉丹答曰:“臣以王为已知之矣,王故尚未之知邪?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湣王慨焉太息曰:“贤固若是其苦邪?”此亦不知其所以也,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越王授有子四人。越王之弟曰豫,欲尽杀之,而为之后。恶其三人而杀之矣,国人不说,大非上。又恶其一人而欲杀之,越王未之听。其子恐必死,因国人之欲逐豫,围王宫。越王太息曰:“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亦不知所以亡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己》)

  【注解】①(yǎn):通“掩”,覆而取之,罩住。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当,与不知同 当:适合

  B.子列子常射中矣 中:靶心

  C.齐攻鲁,求岑鼎 求:寻求

  D.恶其三人而杀之矣 恶:诽谤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出于山而走于海 宣子田于首山

  B.退而习之三年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C. 因国人之欲逐豫 因之以饥馑

  D.达师之所以过俗者,以其知也。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4.下列都能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① 不知其故,虽当,与不知同,其卒必困

  ②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③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 ④贤固若是其苦邪

  ⑤此公玉丹之所以过也 ⑥余不听豫之言,以罹此难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5.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先王、名士、达师超过普通人,是因为他们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像水的发源、流向,庄稼生长、收藏这样的事,也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B.鲁君向柳下季求助,柳下季告诉鲁君,如果救助了鲁国,他自己的国家就会受到齐国攻击,所以自己很难办到,于是鲁君就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C.越王授受到自己儿子攻击后,后悔自己没有听从弟弟豫的意见把四个儿子都杀掉,从而避开危难,实际上是他并不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D.本文举例丰富,运用巧妙,有简例和详例,有正例和反例,并将例子与议论结合,阐明了“知故”“审己”的核心思想。

  第Ⅱ卷(70分)

  三、知识拓展(21分)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2分)

  译文:

  (2)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2分)

  译文:

  (3)贤固若是其苦邪。 (2分)

  译文:

  17.阅读下面的诗词,按要求作答。(7分)

  渔家傲 东昌道中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撩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1)上阕首句运用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3分)

  答:

  (2)赏析最后一句 (2分)

  答:

  (3)“午睡觉来愁似织”一句虚实结合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B.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D.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8.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钉头磷磷, 。(杜牧《阿房宫赋》)

  (2)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3)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

  (4) _________ ,栗深林兮惊层巅。(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阁夜》)

  (6)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7) ,有暗香盈袖。(李清照《声声慢》)

  (8)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17分)。

  遇见树 苏沧桑

  盛夏7点钟的阳光照在雕花旧木床上,照见尘埃在光线里浮沉,水母般忽明忽暗,也照见一个女婴的落生。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我落生在一个叫楚门的江南小镇,在阳光、灰尘与血水奶水混合的气息里,发芽。

  我相信,江南的每一个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时,一定会看到树,至少,也闻到过树。树就在屋外,从老屋的每一个缝隙里,渗进来暗绿色的呼吸,提前让一个婴儿感受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不同的味道—— 万物生命之初的清纯味道。

  我看到过树,也如同,我一定看到过祖先们,虽然我的记忆里并没有他们。祖先,就是墙上黑白照片里英俊的外太公和墙下佛龛前日夜诵经的外太婆,简单而神秘的构成。每一个人的生命,都起源于祖先们的爱恨情仇,而我们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就像一棵树,它一定是有来历的,但它并不知道自己来自何处。

  其实,我想说的是,那时,树还是树,我还是我,同为平凡的生命体,离祖先一步之遥,离大地一步之遥。

  然后,一棵棕榈树,成为记忆里第一棵具象的树。它孤零零地站在祖母家老屋后一个很大的菜园子里。菜地匍匐着矮矮密密的一丛丛碧绿肥厚,只有一棵棕榈树,鹤立鸡群。剑一样的树叶,总在午后晴朗的太阳风里奋力挥舞,而一阵雨后便垂头丧气,像一个永远对当下心不在焉而执着眺望远处的诗人。关键是,它结满了硕大的海珍珠般的累累果实,金黄色的,极其紧实。可是,果实不能吃,白长了。我问树:你结的果子不能吃,为什么还要结果子?树当然没有回答。

  于是我猜想,世界上有些东西,其实是没用的,比如棕榈树的果实,还比如一棵棕榈树,它长在那儿,和没有长在那儿,有什么区别呢?还有,学校里有两棵枇杷树,会结可以吃的枇杷,可是,更多的时候,它身上爬满了棕色的毛毛虫,让人毛骨悚然。我想,身上每天被毛毛虫爬着,活着有什么意思?还有一棵老桂花树,我跟母亲说,那棵桂花树闻着很臭。母亲说,怎么会臭的呢?你的鼻子有问题吧?其实是太香了。我又想,它那么香,却被冤枉成臭的,那它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小镇边的山上,也有很多树。但是,它们长在那儿干什么呢?又不会吃东西,也不会玩,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大多也不会结好吃的果子。如果世界上没有树,也没关系的吧。那么,如果世界上没有我,也没关系的吧?

  于是,我想,我和一棵树一棵草,其实是一样的。怎么长大,怎么活,怎么玩,也都是一样的,自己心里舒服就行了吧。这样一想,顿时如释重负。那时我不知道,世界上有“无忧无虑”、“闲云野鹤”这些词,说的就是当时我像一棵树一棵草那么没心没肺的状态。

  几年后,与一棵树的遇见和别离,生命的味道开始变得不一样。一棵与我同龄的桂花树,在一个下着大雨的春日午后,被连根挖起,从乡下运到了我家,栽在刚刚造好的院子里。

  一个孤僻的女孩和一棵孤独的树,开始精神上的相依为命。树干、叶子,都特别干净,花香很淡,我喜欢。坐在树下读书写字,有好的句子就念给它听,有想说的话,就在心里说给它听。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常常,我会呆呆站在树下好半天。有一次,做错什么事被母亲责怪,我在树下站了很久。夜深了,树像一个人,被黑暗笼罩,我被它笼罩。雪从它身上纷纷落下来,我听见一个声音说:“你长大了,你应该……”

  生命里出现了“应该”这个词——你应该这样,你不应该那样……十八岁,当我离开它去杭州读书,发现,整个杭州城都是桂花,仿佛我走了三百六十公里,桂花树跟了我三百六十公里!

  隔着三百六十公里,我问树:我想和你一样,和所有的植物一样,不离开土地,不张扬,不索取,不争夺,一生都保持植物般的优雅,可以吗?树没有回答。

  很多年后,又来了一棵树。

  是一棵幸福树。搬新办公室时,朋友送的。它真的是一棵树,而不是花草。它被两个花店的工人很费力地搬到十七楼。它长在一个很大的花缸里。花缸是粉紫色的,柔弱得似乎难以承受这么高一棵树。

  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干活的地方,睡觉的地方,都离地百尺。像城市里无数人一样,离地越来越远。但我没想到树也搬到了楼上。

  办公室朝北,整天没有一丝阳光。曾经有一天,我被一缕阳光晃了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是阳光被对面大楼的玻璃反射过来。这可怜的一丝阳光,细微得如蝴蝶的吻,在树叶上缓缓移动,叶子幸福得微微颤抖。树会怎么想呢?它的一生,估计要和我一起,永远禁锢在此,灯光,自来水,是它的阳光雨露,就像,方便面、快餐,经常是我的午餐。多么可怜。

  奇怪的是,以灯光为生的幸福树,居然枝繁叶茂得不可思议。时时有缎子般的新叶,从树冠处一丛丛地钻出来。有时,出差回来,见它蔫蔫的,浇点水,又舒展了。它怎么这么逆来顺受呢?怎么这么像我呢?

  终于,叶子的方向出卖了树的心。过一段时间,所有的枝叶都朝着窗口倾斜过去,像无数只伸向救命粥的手。绸缎一般的嫩叶,像婴儿的嘴唇,贪婪地找寻着乳汁的方向。树什么都没有说,却什么都说了——我渴望!我渴望阳光泥土的味道,雨水的味道,星辰的味道,早晨和黄昏的味道,蝴蝶和鸟的味道!

  这棵树,永远也不会有鸟来筑巢。

  十七楼的窗外,一阵乌云路过,雨水随后滴落,落不到树上。一阵风从窗口路过,试图摇动窗内的树枝,树一动不动。

  风想,树不是这样子的,这是一棵假树。风会不会想,树边上那个女人,也是一个假人?

  19.理解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4分)

  (1)如同一粒种子,被飞鸟衔来,又随意丢弃” (2分)

  答:

  (2)我应该了几十年,终于达到了人生的某种高度。(2分 )

  答:

  20.在我的生活中都遇见了哪些树?这些树给我什么样的感悟?(3分)

  答:

  21.赏析画线的句子:风吹过来,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世界离我们十万八千里。(5分)

  答:

  22.请概括本文的主旨。结尾对展现这一主旨有什么作用?(5分)

  答:

  五、语言运用(2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副简短的对联,概述古人春游的情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上联:呼朋引伴踏春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30分)

  24.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一个人玩魔方,世界纪录是7秒左右。假如6个人玩一个魔方,每个人负责转好一面,就有可能出现各自为政,转好一面,乱了五面的情况。

  材料二: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好,亚洲才能好;亚洲好,世界才能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高二期末答案

  1. A.B.钻木取火(zuān) C 蒙蒙亮mēng靡靡之音(mǐ)D款识 (zhì)

  2. C( A纽扣 B经络 蜡黄 D及时雨)

  3. D(融合:若干种事物互相渗透,合为一体;融汇:融合汇集。蓬勃向上:繁荣旺盛;朝气蓬勃:多形容人;关于:突出相关性;对于:强调针对性。图景:描述或想象中的景物;情景: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

  4.A.( B.重复赘余,去掉“大家”。 C.项,否定失当,改正: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D语序不对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

  5.D 比喻,其他为比拟

  6.A7.C.给……喝酒8。C千里:古今意义一致,都表示路途遥远。

  9.C 省略 其他宾语前置

  10、 A.

  11、 B(A“遂”是文言单音词,夹杂在白话文中间,语体色彩不协调,可改为“就”;C“从速交还”有命令口气,不符合“失物启事”的写作目的;D“它吞噬……大地!”一般用在书面语,用在口语交谈中不妥。

  12.C 索求 ,索要

  13.D 以:因为14.A.15.B

  16(1)圣人不去考察存亡或贤明不肖这些结果本身,关键在于考察造成它们这样的原因

  (2)如果柳下季认为这是岑鼎,那么我才愿意接受它

  (3)君主贤明原来要受到这样的苦啊!

  17.(1)远近结合(1分);近处,一阵秋雨过后,萋萋的野草又呈现出一片碧青色;抬眼远望,但见远山一片青翠,山顶正积着一层如棉絮般的白色晴云(1分);借秋雨后的凄清,流露的是凄苦之情(1分)。

  (2)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每点1分)

  (3)D用典

  18.(1)多于在庾之粟粒 2.鹿门月照开烟树 3.老鱼跳波瘦蛟舞 4。熊咆龙吟殷岩泉

  5.天涯霜雪霁寒宵 6.吞声踯躅不敢言 7.东篱把酒黄昏后 8。玉簪螺髻

  19. (1)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为江南婴儿的我出生的自然、随意。

  (2) “应该”指我顺应世俗的眼光追求了几十年,“人生的某种高度”是说“我”终于拥有了符合世俗眼光的职位和地位。

  20 ①遇见棕榈树,我明白应坚持本心,拥有纯真的生命状态。(1分)

  ②遇见桂花树,我明白应该长大,去追求人生的高度。(1分)

  ③遇见幸福树,我明白应该回归自然,向往自由。(1分)

  21,以 拟声词写出了树叶对风的呼应,表明了我和树叶相依为命的精神联系;(1分)②以声衬静,写出了环境的安宁静谧;(2分)③以夸张手法,写出我和树自成世界,与外界相距遥远。(2分)

  22.文章通过写我与树相遇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我对自然、原始、纯真生命状态的赞美和向往之情。(2分)

  结尾运用拟人的手法,以风对树与人的真假的质疑思考,表明作者对生命状态的思考,揭示中心,引导读者对真实的生命状态的认识。(3分)

  23. 下联:戏水沐风咏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