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

时间:2021-08-16 12:23:52 高二 我要投稿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莎士比亚的剧作经几百年时光的磨洗,仍以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今天各国的舞台上,

  它们历久弥新, 甲 了莎翁作品的现实意义和不朽生命力。 。因此,他的历史剧主人会能时而现身宫廷,时而出没沙场,情节起伏跌宕;他的悲剧和喜剧都不是单纯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混合体。恩格斯称赞莎士比亚戏剧是情节生动性、丰富性与思想深度、历史内容完美的融合。他常布置几条线索平行而后交织,于错综复杂中展现广阔多彩的画面,总是

  乙 增加悬念,使读者、观众的紧张感不断增强。

  莎翁的戏剧语言,俏皮、华丽、精萃而丰富,从典雅的书面语言到部俗的市井俚(li)

  语,从民谣体到古诗体,无所不有。剧本中不少台词,成了成语典故或人们经常引用的格

  言。比如,“ 丙 是智慧的灵魂,冗( rong)长是肤浅的藻饰”,“心里的瑕疵( ci)是真的污诟”。莎翁创作的三十七部戏剧,塑造了几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都有一套符(fu)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次的更叠、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比如,哈姆雷特的语言,有时温文尔雅,有时明白晓畅,有时妙语连珠,有时又语无伦次,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一位单枪匹马企图重整乾坤的年轻的理想主义者的迷茫、痛苦和悲

  怆。

  l. 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俚(lí)语 精萃 B.冗(róng)长 藻饰

  C.瑕疵( Cī) 污诟 D.符(fǔ)合 更叠

  2.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印证 逐步 简洁 B.印证 逐步 简捷

  C.见证 逐渐 简捷 D.见证 逐渐 简洁

  3.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历久弥新 B.错综复杂 C.温文尔雅 D.单枪匹马

  4. 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莎翁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

  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

  B.莎翁不太介意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写戏讲求

  反映“自然”或真实,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

  C.莎翁写戏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不太介意悲喜雅

  俗之类的划分,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

  D.莎翁关注当时有关民族和个人的重大问题,较多地考虑观众的趣味和需求,不太介意

  悲喜雅俗之类的划分,写戏讲求反映“自然”或真实。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台词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

  B.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是他的四大悲剧。

  C.《雷雨》展现了周鲁两家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资

  本家周朴园的形象。

  D.《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作品,其作者关汉卿与王实甫、白朴、马致远并称

  为“元曲四大家”。

  二、古诗文默写(5分)

  6. 按要求在横线处写出诗词原句。(5分)

  ①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② ,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③《水龙吟》中“ , ”两句通过词人的动作生

  动地表达了其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7-11题。(13分)

  余友王韦庵,永乐中为深泽令。在县且二十馀年,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民实爱戴之

  如父母。尝坐擅发官廪赈民,逮于理,得输役以赎。民驱牛车二百辆代之役,弥月而竟,迎

  令还治,歌舞填道。又尝疾遘几危,民彷徨奔走,以香燃膊祷于神,谒医救疗之,无不至。

  疾间,则刲羊豕,巷歌醉饱以相庆。其得民若此类者不可殚纪。去县之日,民摭其善政为歌

  谣,言虽不能成章而意以独至。尝营居室于长安西门,其民有不远数百里,操畚锸负砖瓦

  趋其事者数十人,不浃旬①而成。此余所目见者也。

  及出为松江同知,首奏免逋租数十万,理冤狱,活无辜民以千数,勤力于民隐,如居深

  泽时。细民悦而归人,亦如深泽之民。每由公事至旁郡,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至拥其舟

  不得行。余适与君邂逅于檇李②,又尝目见之。若是以观,君之所为,其得誉于人,非惟不出于私爱狎昵者之中,而见称于贤士大夫之文章,亦非过情矣。

  内艰服除@,采朝京师。大司马王套素知其贤,言于上,以为职方郎中。我国家太平六七十年,内外军政虽有成法,然历年既久,宁无蔽欺纷纠之弊?皇上所以究心于此,分遣大臣巡行四方清理之,正欲辨别其是非真伪,以为取舍,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其法甚良而密,而职方实莅其事。今大司马既委君以此任,君当为知己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慎毋致人日:“功名不及于居守令时。”则甚不可也。

  (取材于金寤《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

  注:①浃旬:十天。②欈(zui)李:古地名。③内艰服除:母丧期满后除去丧服。

  7.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君当为知已者用则将忘己之利害以别白其是非使枉者直抑者伸无告者依依有所赖亦如深泽松江之民则君之才之德为大臣之所荐闻为天子之所举用可无负矣岂不毅然大丈夫哉

  8.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尝坐擅发官廪赈民 坐:因犯……罪

  B.疾间,则刲羊豕 间:期间

  C.而职方实莅其事 莅:掌管

  D.慎毋致人日 致:招致

  9.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

  10.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示民以教化,字之如子

  用政教风化来教育百姓,就如同养育自己的孩子一般

  B.勤力于民隐,如居深泽时

  勤心尽力于解除百姓的痛苦,就像在深泽(做县令)时一样

  C.求直者累累然相属于道

  请求他忠直不阿的人在道路上一个接一个连续不断

  D.庶使军之部伍有稽,而民之版图不乱

  希望让军队建制有册可查,百姓的户籍归属井然有序

  11.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王韦庵是作者的好朋友,曾担任深泽、松江两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后来被提拔为职方郎中。

  B.王韦庵任深泽县令时未经上级批准开仓赈灾,本应该治罪,因老百姓替他求情而免于处罚。

  C.文中叙述老百姓在长安西门帮助王韦庵建造居室之事,以具体事例表现了百姓对他的爱戴。

  D.本文是一篇赠序,作者不仅赞美王君先前的政绩,也对即将担任职方郎中的他提出了忠告。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7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①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②,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注:①郁孤台:距造口百余里。南渡之研,金兵追隆祜太后至造口,不及而还。②长安:此

  处借指北宋都城汴京。③鹧鸪:一种禽鸟,叫声悲戚。

  12. 下列关于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头两句起笔不凡,词人由眼前的“清江水”联想到“行人泪”,将无限哀痛、满腹

  幽怨巧妙地传达出来。

  B.三、四句写词人遥望汴京,眼前无数峰峦让他触目伤怀,自感年华巳逝,功名难就,

  因而心生恨意。

  c.五、六句中“遮不住”三字将青山周匝围堵之感一笔推倒,“毕竟”二字使表达的情

  感更为深沉复杂。

  D.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寓悲愤之情于宏阔之景,丰厚蕴藉,沉郁顿挫,颇有

  “老杜”之风。

  13.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赞此词“结二句号呼痛哭,音节之悲,至今犹隐隐在耳”,

  请结合全词,简述结尾二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4分)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15分)

  羞于说话之时

  李修文

  大概十几年前,一个雪天,我坐火车,从东京去北海道。黄昏里,越是接近札幌,雪下

  得越大。稍后,月亮升起来了,照在雪地里,发出幽蓝之光,给无边无际的白又增添了无边

  无际的蓝。当此之时,如果说我们不是在驶向一个传说中的.太虚国度,那么,连我自己都不

  相信。

  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就坐在我的对面,跟我一样,也深深被窗外所见震惊了。老妇人的

  脸紧紧贴着窗玻璃朝外看,看着看着,眼睛里便涌出了泪来.很久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

  甚至也在对我说:“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

  来了。”

  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记了十几年。它提醒我,当造化、奇境和难以想象的机缘在眼前展

  开之时,不要喧嚷,不要占据,要做的,是安静地注视,是沉默。多年下来,我的记忆里着

  实储存了不少羞于说话之时: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呼伦贝尔的玫瑰花,或玉门关外的海市

  蜃楼,它们都让我感受到言语的无用,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羞愧。

  害羞是什么?有人说,那是被加重了的谨慎和缄默,是一段偈语,一声呼召,让我们去

  迎接启示:世界何其大,我们何其小;我们站在这里,没有死去,没有更加徒劳,即是领受

  过了天大的恩典。

  就像有一年,我去了越南,那一日黄昏之际,在河内街头,我目睹过一场法事:其时,

  足有上百个僧人陆续抵达,坐满了整条长街,绿树之下,袈裟层层叠叠,夺目的夕光映照过

  来,打在僧人们的脸上,打在被微风吹拂的袈裟上,就像此地不是河内,而是释迦牟尼说法

  的祗国精舍;随后,吟诵开始了,清音梵唱先是微弱,再转为庄严,转为狮子吼,最后又回

  到了微弱,当它们结束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飞鸟也都纷纷停落在屋顶,在场的人足足有

  二十分钟全都默不作声,就好像释迦牟尼刚刚来过,又才刚刚离开,但就在这短暂的聚散之

  间,可怜的人们接受了他的垂怜。

  袈裟,绿树,梵喝,夕光,还有羞愧得说不出话的我们……此时言语有用吗?应当让这

  奇境和狂跳的心孤立地存在,像海市蜃楼一般地存在,如此,当我们回忆起来,才要一遍遍

  地去确认它的真实,确认我有过羞于说话之时。如果你没有忘记,那么,这些羞于说话之

  时,不管是寥落还是繁多,它们就是散落在你生涯里的纪念碑。

  是纪念碑,不是一口口的井,如若是井,你就有可能跌落下去,那便是执迷,乃至是喧

  哗。害羞不值得供奉,值得供奉的仅仅是你的害羞之物。害羞,不是看轻自己,而是格外看

  重了自己以外的东西。

  汶川地震之后,我们一行几人,买了足足三辆车的食物和药品,穿州过省,躲过了一路

  的余震、塌方,到达了震区的一座小县城。我去了好几次官员们办公的地方,但是,每次都

  被推说人手不够,竟然找不到可以交接的人,而另外一边,却不断有受了伤的人来到车辆边

  求取药品,如此,我的心里便生出了怨怒,横竖不管,开始就地卸货,发放药品。

  没想到的是,来了一个官员,不光横加阻拦,还要喝退求药的人们,说是赈灾货物必须

  统一发放不可。我再也无法忍住横冲直撞的怨怒了,拽住他,对他吼叫,甚至想动手,但终

  究没有。我向那个官员认了错,然后,搂紧了他的肩膀,叫他再不要出声,跟我一起看十步

  之外的景象——

  月光下,蟋蟀在轻轻地鸣唱,灌木丛随风起伏,一个孩子的手正在离一只萤火虫越来越

  近。但是,这个头上缠着绷带的孩子却只有一只手——地震带走了他的另一只手。现在,这

  仅有的一只手正从夜空里伸出去,越过草尖,越过露水,又越过了灌木,正在离那微小的光

  亮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当此之时,言语有用吗,悲伤和怨怒有用吗?无论你是谁,亲爱的,让我们沉默下来,

  不说话,去看,去听,去见证一只抓住光亮的手。因为,此刻所见既是惯常与微小,也是一

  切事物的总和,它们是这样三种东西:天上降下了灾难,地下横生了屈辱,但在半空之中,

  到底存在一丝微弱的光亮。

  ——亲爱的,如果它们都不能让你羞于说话,那么,你就是可耻的。

  1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在去札幌路上见到的老妇人,在大雪面前竟然觉得害羞,这种情绪颇为微妙,

  但无疑她是一个懂得欣赏风景的人。

  B.在作者看来,面对造化、奇境和难以想象的机缘,人们都应该安静下来,因为此时

  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心灵的震撼。

  C.对于在越南经历的那场法事,作者投有细致地描写和渲染,只是勾勒出当时场景的

  美妙,却含义深刻,动人心魄。

  D.作者认为在灾难到来的时候也应羞于说话,而那位灾区官员却并不懂得这一点,这

  不能不让人怨怒,甚至觉得可耻。

  E.这篇文章采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表达了作者从生活中得到的独特感悟,立意新颖

  独到,不落窠臼,启人深思。

  15. 请概括作者重点描绘了哪些令人“羞于说话”的场景,并指出每个场景中值得供奉的

  “害羞之物”的实质分别是什么。(6分)

  文中的“羞于说话”有何内涵?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说明。(5分)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相关文章:

高二上语文暑假练习试卷07-13

人教版高二上语文暑假练习试卷09-09

高二上学期语文练习试题07-20

高二上学期语文寒假试卷题目04-01

高二上学期语文测验试卷及答案08-30

高一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练习03-14

高一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07-20

高三上学期语文练习试卷07-20

中学小升初语文试卷练习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