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

时间:2023-08-01 14:25:33 赛赛 古诗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

  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

  十六岁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这是唐诗里也许可以永远流传的作品,在今天它大概比在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人们所熟悉,因为已经有很长时间里它被选进了中小学语文课本。它的语言是如此清晰流畅自然,只要给它里面的三两个词加上注释,即使是对古诗文毫无知识的人也不会否认它语言的自然流畅明晰;但也许就在你感觉它语言的这种明晰与自然流畅的时候,你可能因而多少忽视了它其实在有唐一代诗歌中,是何等优秀之作。这绝对是一位天才诗人天才的作品,要知道这首堪称完美的诗作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在科场应考时完成的作品。它实际上的题目是“古原草送别”,不过当时科场考试的规矩是,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要加上“赋得”二字。这类应考的诗作格式要求严谨,一向少有佳作,更不要说是如此优秀的作品。所以围绕这首诗就产生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但未必十分真实的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几种说法,而不管它们各自真实程度如何,都能够说明这首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人们很大的关注,流传得相当之广了。

  诗的第一句“离离原上草”中的“离离”是指风吹茂盛的草摇动的样子,“又送王孙去”中的“王孙”泛指即将远行的友人。《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江淹《别赋》中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应该说“古原草送别”虽是考试时出的诗题,但出得也是很好的,送别诗是算得上诗中一个大类的,并且“草”在古代时写送别的诗歌中差不多一直是很常见的,所以诗题也可以说是一点都不偏。但即便如此,十六岁的白居易能够在应考时写出这样一首能置于古往今来最优秀的送别诗之列而毫不逊色的作品,除了说年少的白居易富于诗人的天才外,只怕也找不到什么更好的解释了。

  全诗一开始就是一幅优美如画的风景,古原之上,已长得很是繁茂的春草在阳光里轻风中不时摇动轻舞,而送别将要远行的友人的作者凝望着这风中生机勃勃的春草,想到它们生命虽然有限,却也这般强韧与旺盛,心中先是升起些感慨,然后这感慨渐渐扩大开来,终于成为美好的赞颂。这是对于古原上的春草,又何尝不是对于生命本身;也许在诗人的心中,它们已成为生命的象征。它们坚定从容乐观自信青春洋溢,把它们仿佛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向四下扩展开来,荒城、古道,古原的每一处都被它们染上青春的热情、生命的馨,连这友人即将远行分别的时刻,在这仿佛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地洋溢开来的生命的强韧、繁盛、美好和明朗里,也染上了一种明朗的色调。分别虽然还是让人们、甚至是那古原的春草都心中充满了离别之情,惆怅不舍,也不免别离的痛苦,但这离别之情却已是多少变为明朗,带着些从容自信乐观的豪迈。

  有的人解释此诗说,当这样的良辰美景之时,却不得不分别,也就让人感到分外的惆怅和怅恨,这样的解释大概也是说得通的。

  别尔嘉耶夫说,对时间和空间中的一切离别的忧郁其实都是对死亡的忧郁。意识到离别和死亡是很接近的事情,古今中外的著作里也很多。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有“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应该多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而折柳赠别这一风俗本身,也颇耐人寻味。作为送别的一个象征性的仪式,折去柳树的一根枝条岂非正意味着,每次离别都正是生命的一次损耗,都必然有一些生命随之逝去。如果白居易也有与这些相同或接近的感悟,那么他笔下极力抒写古原的春草那种超越生死荣枯的生命力的旺盛和生命的明朗,也就等于在努力使生命的心灵能够超越那带着生命损耗性质的离别带来的怅恨与痛苦。就此点而言,欧阳修那首著名的《玉楼春》词实可与此诗比较而观。

  注释

  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枯:枯萎。荣:昌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野火:焚烧荒野枯草的火。

  ⑸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

  ⑹晴翠:草原明丽翠绿。一说阳光照耀下的嫩绿色。

  ⑺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⑻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的大火也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鉴赏

  此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也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那“离离原上草”,就像是绿色的胜利旗帜。“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晴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蛩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这结尾意味深长。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后世影响

  此诗是作者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一名句就是从此诗脱化而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语言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草白居易古诗几岁写的】相关文章:

草白居易古诗07-12

草的古诗白居易02-07

《草》白居易古诗07-19

草白居易的古诗09-26

草的古诗白居易解释07-12

白居易《草》古诗详解07-21

白居易草古诗原文07-24

白居易《草》古诗翻译03-03

白居易《池上》古诗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