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发布时间:2017-11-08  编辑:孙彩秀‍ 手机版

  导语:人们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数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下面是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欢迎阅读。

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篇一: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冬至是廿四节气之一,在立冬后四十六天,通常在十二月廿 二或廿三日,当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周朝至汉初的历法都是以冬至所在之月为正月,质言之即以冬至为一年之首,汉代时在冬至举行庆典谓之「贺冬」,因为自即日起太阳将往北回移,阳气将日渐回升之故,宋代之后以冬至为「亚岁」,是仅次于过年的节令,按《柬京梦华录》、《武林 旧事》等宋籍之载,宋代的冬至如同过年般盛大,皇帝也在冬至日举行祭天大典,且大赦罪犯,皇帝于冬至祭天之俗至清代仍然留存。

  台湾冬至通称「冬节」,最主要的民俗是搓汤圆祭拜家中供 奉诸神和地基主,同时也举行祭祖。汤圆象征圆满、团圆,普遍用于台湾民间婚礼、入厝、入庙、做三年、安神位等典礼。冬至吃汤圆除有团圆、圆满之意,也具有「取圆以达阳气」之意。因为自古民间即有天地的观念,天代表阳、干,冬至之后阳气开始日渐回升,故言「冬至一阳生」为使阳气回复,于是以圆象征迎接阳气,此外,大团圆、凡事圆满乃民间普遍的期望,吃汤圆祈求圆满更是人民共同的心愿。

  台湾民间认为,吃过冬节汤圆就表示增添一岁,因此有冬节不吃汤圆避免年龄老化的笑谈。吃冬至汤圆代表添岁的观念,可能源自周代到汉初以冬至为岁首的历制,南宋陆游(冬至)诗注就有「吃尽冬至饭便添一岁」之说,由此可见,吃冬至汤圆象征添岁的观念形成已久。

  据《台湾府志》、《台南县志》、《台湾旧惯习俗信仰》等文献记载,台湾冬至旧俗民众会将汤圆糊在车窗、桌柜、畜栏、水井等处,谓之 「糊圆仔丁」祈求「出好丁」(生男儿),各氏族宗祠并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谓之「祭冬」,之后在宗庙堂摆设宴席,同姓宗族团圆聚餐,谓之「食祖」,台湾目前已无此习俗。传统农业社会,冬至是田地买卖签订契约之日,也是地主和佃农决定明年是否续租耕地的订约日。田地买卖和租佃续约选订冬至,其用意应是冬至时农作物都已收成,产权较清楚之故。

  冬至也是台湾民间预测未来气候的依据,因为冬至是以阳历为准,如对照农历日期即可预知今年冬季严寒时期,所谓的「冬无霜」,意谓冬至如在农历的月初,年底将会寒冷,冬至如在农历月底要到正月或二月才寒冷,假如是在中旬则当年冬季将不会严寒。此外也有 「干冬节,澹过年」和「冬节澹,做孝男」之农谚,意谓冬至如天气晴朗,过年就将下雨。假如冬至天雨,明年收成将会不好,农民会像失去父母的孝男般哭泣。

  台湾冬至习俗流传至今,仅存搓汤圆一项民俗活动,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农民的生活作息是依照农业的生产周期,节气影响农业生产,农民按照岁时节令播种收成,但在现代工商社会中,节气已不再支配人民的生活 ,冬至也仅存吃汤圆庆团圆的习俗。

  篇二: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冬至吃饺子的由来

  人们都知道,北方人大多数爱吃饺子,特别是农历的冬至那天非吃不可,传说这天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哩。提起冬至饺子的风俗,南阳、邓州一带,流传着医圣张仲景的动人故事。

  张仲景是邓州涅阳(今穰东镇)人,东汉时任长沙太这。有一年回乡祭祖,向北走的路途上,看到不少人 耳朵溃烂流水,再不就是没有耳朵,他觉得好生奇怪,找人一问才知道是被冻坏烂掉了。原来北方一入冬连降大雪,常常于一夜之间,鹅毛大雪下得沟满河平,将房屋埋掉半截,门窗都被雪堵住。天天上大冻,河水坑塘都冰透,连屋内的陶水缸,都因连日冻成冰砣被撑破了。人们的手脚整天烤啊暖啊还被冻烂,更何况那支楞在外的耳朵呢!由肿疼到热痒难耐,手一抓便溃烂流水,时间一长便全烂掉了。

  关心民众疾苦的张仲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回到家乡就教人们做药膳吃,就是把羊肉兑上白广椒、当归、茴香、肉桂等中药,下锅煮熟后捞出羊肉,加上葱、姜、蒜、萝卜等剁碎,撒上油、盐、辣椒或糊椒面,用面片包成一个个疙瘩,煮熟后连汤带疙瘩趁热吃,几次吃得浑身大汗就好了,包括手、脚都会好起来。

  张仲景在家时就是的药到病除的名医,他说这方人们绝对相信,可就是大部分乡亲穷,冬季一天只吃二顿稀饭,哪还有钱买药割羊肉哇!所以当他再问乡亲们效果的时候,许多人摇头唉声叹气,张仲景心里也明白大家的意思。

  停了两天,乡亲们看到张家在院内搭上大席棚,砌上大锅灶,以为他家要办啥喜事儿,打听之后才知道,张仲景决定自己舍汤药,治乡亲们冻坏的手脚和耳朵。开始还有人不相信,后来看到公告才明白是真的。只见院内杀了几只羊,一群人在忙忙碌碌,擀面的擀面,包疙瘩的包疙瘩,剥羊的、烧火的、破木柴的,忙得热火朝天,快煮好时,有人在村里喊:“请冻坏手脚耳朵的乡亲,到张府喝祛寒矫耳汤喽!”人们拿上碗筷坐在席棚下,吃得热乎乎的直冒汗。吃过三天之后,冻烂的部位果真好转了。

  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便象扎了翅膀,传遍了邓州和紧挨着的县乡,来吃药膳的人越来越多,一天到晚一锅接一锅做不及。没多长时间传遍方圆百十里,连南阳以东的人们都知道,有的骑着牲口来,有的坐着牛车来,有的踏着泥雪冰凌来喝汤,大家都叫这种食物为“胶耳”。

  看到人们在老远的往涅阳跑,年岁大的和小孩们很不方便,张仲景暗暗思忖着,再选个适中的地方,为民众舍祛寒胶耳汤,后来张仲景认为在南阳城东关合适,临近车马大道和船运码头,远处来人交通方便,冰天雪地也好少挨霜冻。于是便在现今医圣祠那里,搭棚垒灶支上大锅,舍起了祛寒胶耳汤,还为黎民百姓看病诊脉治杂症。医好了不少疑难重病,轰动了方圆数百里。

  张仲景是在冬至那天开始施舍祛寒胶耳汤,“胶耳”与“饺儿”谐音,所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冬至这天包饺子吃,一直沿传到现在。

  篇三: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台湾冬至传说

  台湾地区相传冬至是牛的生日,这有个相当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个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里,土壤十分肥沃。农夫们只要将稻籽撒在田里,就可以坐下来静待收成了。因此这些庄稼人整天闲着没事,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里天南地北的聊天。

  墨斗公被他们吵得无法静下心来工作。于是就交代他的徒弟拿一包经他施过法的锯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撮撒到农夫的田里去。这些锯木屑只要一撒到田里就会变成杂草。

  墨斗公的本来的意思是要农夫们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天天下田锄草。不料这个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烦,就一口气将整个锯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里都长了茂密的杂草,稻子反而枯萎殆尽,急得农夫们叫苦连天。

  墨斗公眼看徒弟闯下大祸,就罚他变成一头牛,来帮助农夫除草。墨斗公的徒弟变成牛后,惰性依然不变。主人要他耕田,牠就想出许多推托之词:「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说「你还不喂我吃东西,我怎么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约定,耕田时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红龟粿或汤圆等食物,否则牠就要罢耕抗议。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这头牛如此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钉了一颗钉子,使牠再也不能开口抱怨。因为牠喜欢吃汤圆,人们就选择冬至这天作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汤圆外,还在牛角、额头上都黏了一颗「圆仔钉」。同时,为了感谢牛一年来的辛劳,冬至这天一定让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更多热门文章推荐:

1.2016关于冬至节气的习俗文章

2.关于节气冬至的抒情散文

3.有关冬至的微信文章精选三篇

4.精选关于节气冬至的抒情短文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