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山石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7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二、书写生字

  1.让同学们和电脑博士一起按笔顺用小手指写一遍,边写边说笔画名称。

  2.让学生按笔顺把书中的红色笔画描一遍,及时巩固笔顺。

  3.让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4.观察后,说说每个字的笔顺和笔画的位置。

  山:第一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写到下半格的中间靠上一点收笔。第二笔“竖折”,起笔在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边一点,注意竖短折长。第三笔“竖”,起笔比第二笔竖折的“竖”略微高一点,要写对称。

  石:第一笔是“横”,起笔在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一点写,横不要太长。第二笔“撇”,起笔在横中间偏左一点写,注意不要出头。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第四笔“横折”的“横”靠近横中线,注意“口”不要写得太宽。

  田:“田”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注意里边的“横”写在横中线上,两边不要写满,“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土:上边是十,“横”要写短,写在横中线上,“竖”写在竖中线上,第一笔横上边的竖和下边的竖应一样长。最后一笔“横”稍微长一点。

  5.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独立试写一个。

  6.学生提出难写的字,如:“石”字,教师范写,具体指导。

  7.学生照书上范字把每个生字再写一遍,写后评一评。

  三、巩固练习

  1.读儿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2.完成生字本上的作业,每字3遍,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2照样子填空。

  一年级上册《日月水火山石田土》教学反思

  “字与画”是课程改革实验用书第一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在人教版九义教材中它是以“看图读拼音识字”的形式出现的。

  不可否认,无论是“字与画”还是“看图读拼音识字”其教学目的都是识字。然而它们的识字途径却大相径庭。“看图读拼音识字”的途径是:看图──读拼音 ──识字。笔者认为,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年看,“看图读拼音识字”的设计倾向于知识传授,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的“重结果轻过程”。因为无论是看图也好,读拼音也好都是为了达到“识字”这个目的,只要学生把字认了,图与拼音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字与画”的设计意图不是这样,表面上看起来,它也是为了达到“识字”这个目的。但结合《课程标准》来理解,你就不难发现,其设计意图不仅仅是注重“识字”这个结果,还包含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在内的诸多因素。

  “字与画”顾名思义就是说字与画之间有联系。一个“与”字,就明确地提示我们,教学这课不仅是让学生通过图画来认识几个字,还要在“与”字上下功夫。换言之,就是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找出“字”与“画”之间的联系。即: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和字形结构来思考画与字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再通过画与字的联系来建立字的概念(包括读音);与此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由画到字的各个变化环节来感受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再通过汉字演变过程来感悟汉语文化的神奇和邃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在这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想象力的培养,有学习方法的渗透,有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的激发等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的思维在形象的画面与象形的文字之间游历的时候,那种像与不像,似与不似的形象感知所激发出的好奇心、新鲜感必将升华为一种兴趣、一种求知欲。这种兴趣和求知欲又必定会发酵成一种催化剂,引发学生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字与画”的设计既注重了教学结果又注重了教学过程。这就是“字与画”与“看图识字”的区别所在。

  因为“字与画”≠“看图识字”,所以我们在设计教案时就一定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多在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设计上下功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总之,不要把“字与画”上成“看图识字”。这样才能避免 “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发生,才能使实验工作达到验证“课程标准”的目的,才能为下一轮的实验提供较好的范例。否则就失去了实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