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上:《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15  编辑:林仪 手机版

  语文一上:《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说:

  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他观赏着两岸美丽的风光,感觉自己如同在画中游览一样。课文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情感线索,易激起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小竹排顺流而下,“鸟儿唱,鱼儿游”,表达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课文对两岸树木、禾苗的描述,饱含着赞美的感情。

  全诗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适宜学生诵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认识“、”两个笔画和“、、纟”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美丽、富饶的地方,萌发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读课题,先理解“游”的意思,再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配乐范读课文。也可以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小组交流记字方法。

  (四)朗读感悟

  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

  1.播放“小竹排在画中游”的课件,请学生说说小竹排顺水流,如果你坐在上面会看到哪些美丽的景物?(鸟儿、鱼儿、树木、禾苗)读有关句子,理解“密”、“绿油油”。

  2.看到这些美景,你会说些什么?

  3.为什么说小竹排是在“画中游”?

  4.用多种形式练习朗读,感悟“江南鱼米乡”的美景。

  (五)拓展说话

  再创情境,练习说话。

  继续播放课件:小竹排游到了江南的其他风景名胜区,让学生进行情境说话练习,说几句赞美风景的话。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七)课外延伸

  收集江南的风景图片,在教室里展览;准备旅游照片,并作介绍。

  (八)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播放乐曲,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象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

  (九)实践活动

  1.课外收集有关介绍江南风光和物产的图片、照片,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观赏。

  2.学生展示自己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向同学介绍旅游景点的美丽风光。

  语文一上:《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设计

  《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是一年级孩子学习的第三篇课文,是一首简短的诗歌,可其中蕴涵的内容却很丰富,有些词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是比较难理解的,比如“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句。

  在备课过程中我想了一些法子去解决这个难点;另外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我主要从以上这几方面来考虑。因此在教学中,以下几点还是比较可取的:

  1、利用插图、突破难点。

  针对“江南鱼米乡”,我让学生欣赏了几幅江南小桥流水图,让学生看后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有学生说:小河很多,桥很多。)接着请学生回答:小河多,河里的什么可能也会多?(鱼、虾……)又问:小河多,田里的什么会长得好?通过层层深入,学生不难理解:为什么江南又被称为“鱼米之乡”了。了解完江南后,我让孩子们自豪地说:“我们的家乡在江南!”这时,我从孩子们喜悦地眼神中已经感受到他们对家乡的喜爱。我觉得利用课件对与帮助孩子理解“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还是很有帮助的,也让孩子充分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2、重视朗读,读中感悟。

  其实一年级的孩子刚刚接触课文,别看这么短的儿歌,有些孩子要读上好几遍才能读通顺,所以要读得有感情就更难了。因此在课上我给了学生充分拼读的时间,先做到读正确、流利。在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说说看到了哪些景物?孩子们说的也不错,这是让我欣喜的。在逐句朗读时采用了指名读、比赛读、同桌读等多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朗读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

  这堂课上还暴露了一些问题,不免有些遗憾也有些担忧:

  一部分学生的听课习惯比较差,注意力不够集中。特别有几个调皮的男孩上课比较自由散漫,以自我为中心。。在学习常规上还应该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