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下:《冬阳·童年·骆驼队》教案及反思

发布时间:2017-11-23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交流:谈谈你为什么说这段话比较有意思?

  师:那么爸爸对骆驼挂铃铛是怎么解释的?你赞同谁的说法呢?为什么?

  师:当爸爸听了“我”当时的想法,他想了想,笑了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此时,爸爸在想些什么呢?又为何笑呢?

  其实爸爸也已经赞同了女儿的想法。想的那么天真,那么充满诗意,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作者这份充满诗意而童真的情感。

  师:爸爸的那句“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让现在的林海音时常回忆起那美丽的往事,可童年那美丽的想法从现实的眼光来看可能不再有了,这就像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已经不会再做了。就像她说的那句话: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过渡:童年学骆驼咀嚼的傻事、儿时天真的想法带给现在的我美好的回忆,同样还有另外一些事也让我难忘,那就是(看骆驼脱毛的情景)。

  3)“我“看骆驼脱毛情景

  课件出示: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暖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

  师:请1名学生读这段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像从这段话的描写中,你觉得有趣在哪里?

  师:如果你就是林海音,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吗?为什么?

  师:现在已是中年的 林海音 女士,她还会有给骆驼剪不整齐的毛的想法吗?(学生自由交流)此时的她已经不会再有当时的想法了,就像是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也不会再做了。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出示,学生齐读:

  过渡: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事情?

  4)“我”怀念骆驼队

  课件出示:分角色朗读

  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师:是呀,怪不得妈妈说“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那么,小时候的林海音到底问了些什么呢?

  师:是呀,此时的她可能已经不会再问了,就像文中所写的,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不会做了,满脑子的童年时代的问题也不会问了。

  课件出示,学生齐读: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师:同学们,虽然林海音早已身居台湾多年,可是50多年后的她,却依然固执地保留着北京口音,有朋友说她比北京人还北京人,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她怀恋的仅仅是童年吗?生命都在那里度过。快乐与悲哀,欢笑和哭泣,那个古城曾倾泻我所有的感情,春来秋往,我是如何熟悉那里的季节啊!

  出示:《苦恋北平》相关语句:

  不能忘怀的北平!那里我住得太久了,像树生了根一样。童年,少女,而妇人,一生的一半

  这一切,在这里何处去寻呢?像今夜细雨滴答,更增我苦念北平。

  生读。

  师:就这样,每一景每一物,只要是碰到与北平相似的,都会令她触景生情,勾起她对故土的思恋,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正如文中所说的(生读):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同学们,这本书里记录了林海音在北平城南悠悠的回忆、淡淡的感伤,希望大家能去读一读。

  教学反思: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平实的语言下蕴含的深深的情愫,读者都会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影子,虽然孩子们的童年中未曾有过那系着铃铛的骆驼队,但那份对童年的深深的眷恋的情怀,却是每一个走过童年的人所共有的。在教学中借助媒体的帮助,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昔日的老北京,与作者一起去品味童年的纯真与快乐。

  一、借助音画,进入情境。

  新课伊始,让学生欣赏电影《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略带忧伤的乐曲,一遍遍地在教室里回荡,足足有几分钟之久,借助音乐的奇妙作用,把孩子们课间喧闹的情绪一扫而光,他们听得是那样专注,似乎把思绪也一起带进了遥远的时空,使学生慢慢沉浸于课文所渲染的气氛之中。与林海音一起,缓缓地走进了那段难以忘怀的童年时光。

  二、通过想象,营造氛围。

  本文的课题非常特别,它以三个不同意象的词语叠加而成,细细体味,“冬阳”为文章创设了一种感伤与温暖交织的情绪基调,“童年”揭示了本文的内容主旨,而 “骆驼队”则是贯穿课文的一条线索。三个词语的结合,不仅勾画出了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而且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绪空间。出示课题后,抓住了这一点,让学生展开联想,说说自己读题后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还几乎没有接触课文,但是凭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他们或看到了冬日暖阳下缓缓前进着的骆驼队,或听到了那悠悠的驼铃声,或看到一个天真可爱的女孩正款款向我们走来……凭借其个性化的理解,把自己融入了课文所勾勒的童年生活、所营造的怀旧气氛中。

  三、联系实际,走近文本。

  因为教材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好多地方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处理教材时,巧妙地用几个问题把两者很好地联系起来,带学生走近文本,解读文本。如在品读“看骆驼咀嚼”这一段时,五岁的林海音看呆了,这是学生难以想象的事情。这时让学生回忆:你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学生很快想到了自己生活中的经历。由自己的看呆再联系作者的看呆,由此领悟在林海音看来,骆驼咀嚼是多么有趣的事情,以至于牙齿也会情不自禁地跟着动起来,足见童年的林海音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而讲到争论骆驼铃铛的作用一段时,又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待问题,你觉得这个铃铛有什么作用。学生从多角度来进行分析,再对照林海音的说法,从中感受到童年的林海音天真无邪的心灵中充满了无数美好的想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