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末古诗文复习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7-12-23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一)阅读《乘船》,完成7~12小题。(12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7、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的实词。(3分)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王欲舍所携人( )

  8、“歆辄难之”的“之”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他为何对此感到为难呢?(2分)

  答:

  9、华歆为什么不愿意抛弃所携之人呢?(1分)

  答: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

  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

  11、要是你遇到了这种事,你将会怎么做?(2分)

  答:

  请细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小题。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本诗是一首 诗(律诗?绝句?)它的首联运用了 修辞手法。首联的作用是交代 、 。(4分)

  2、本诗押 韵,韵脚是 。(2分)

  3、本作者借古抒怀的诗句是 。(2分)

  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答:

  7、是否携此人同行。 自身尚外难中,船小人众,后有贼兵

  8、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9、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来表现人物a、贼未至时,王朗不计后果,满口应承 b、贼追至时,王朗为保自身,欲舍所携之人,有始无终,毫无信义。

  10、只有保全自己后,才有能力保全他人,遇事当谨慎,不轻易承诺,既诺,则言出必行,始终如一,讲究信义

  11、略

  1、七律、设问、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2、-in(en) 森、音、心、襟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歌颂了诸葛亮的功业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


更多相关文章: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辅导内容【课外古诗词积累篇】

2.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阅读

4.人教版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复习:积累与运用

5.人教版七年级上期末复习:字词背诵复习

6.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语文句子仿写及答案

7.七年级期末复习阅读语段

8.七年级上期末复习:原文填空习题

9.七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阅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