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17-02-16  编辑:pinda 手机版

  同步练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1《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 )森 暮砧( ) 万壑( )

  环珮( ) 青冢( ) 朔( )漠

  省( )识 渚( )清 潦( )倒

  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

  ⑴江间波浪jiān( )天涌

  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 )

  ⑶一去紫台连shuò( )漠

  ⑷万里悲秋常zuò( )客

  ⑸艰难苦恨fán( )霜鬓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4.文学常识填空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 ”,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 ”,他亦被称为“ ”作品集有

  5.请举例分析《秋兴八首(其一)》中景与情的关系

  答:

  6.“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壑(hè) 渚(zhǔ)清 萧(xiāo)条 环珮(pèi)

  B.潦(liáo)倒 千载(zài) 凋(diāo)零 露(lù)水

  C.霜鬓(bìng) 青冢(zhǒng) 单(chán)于 荆(jīng)门

  D.朔(sù)漠 省(xǐng)识 嗟(jiē)尔 暮砧(zhēn)

  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协迫 邂逅 穷困潦倒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B.浊酒 旋律 涣然冰释 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 寂寥 要言不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临摹 度假 作客他乡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9.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B.无边落木萧萧下 萧萧:纷纷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一去紫台连朔漠 去:离开

  D.江间波浪兼天涌 兼天:连天

  10.下面对《登高》一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11.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

  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

  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

  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

  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12.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

  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3.名句默写: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

  ⑵ ,孤舟一系故园心

  ⑶寒衣处处催刀尺,

  ⑷一去紫台连朔漠,

  ⑸,环珮空归月夜魂

  ⑹,不尽长江滚滚来

  阅读《登高》,完成14—16题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

  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答:

  15.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感情基调如何?

  答: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题

  杜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诏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左右走报其母,为救得止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泝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瀑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选自《唐才子传•卷第二》)

  2.4.6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河西尉,不拜 拜:任职

  B.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 故事: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 鼓吹:宣扬

  D.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因:因此

  18.下列各句,不能分别表现杜甫“放旷不自检”和“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汙”的一组是( )A.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B.①甫见之,或时不巾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C.①擢河西尉,不拜 ②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

  D.①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②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19.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玄宗看了杜甫的赋颂后,觉得他很有才能,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先提拔他为河西县尉,后又改派他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杜甫担任左拾遗官职时,为平民时的朋友房获罪琯获罪罢相说情,唐肃宗大怒,下旨让三司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

  C.安禄山叛乱时,杜甫避乱,寄住鄜州的家长年生活艰难,年幼的孩子甚至要饿死;旅居秦州,靠背柴禾、拾橡栗为生;流落剑南,建草堂居住

  D.杜甫在成都受世交节度使严武的优待,但他性格急躁,对严武傲慢放肆,使严武心中怀恨,甚至想杀掉杜甫;后出川流落沅、湘,在飘泊中去逝

  杜甫诗三首

  1.萧(xiāo) 砧(zhēn) 壑(hè) 珮(pèi) 冢(zhǒng ) 朔(shuò) 省(xǐng) 渚(zhǔ) 潦(liǎo)

  2.⑴兼 ⑵砧 ⑶朔 ⑷作 ⑸繁

  3.C(“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不对)

  4.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诗圣 《杜工部集》

  5.全诗自始至终,情景两首互为依托、密不可分如首联,枫树为秋露侵蚀伤残的景象,寄寓了作者在垂暮之年依然遭受凄风苦雨吹打的老大伤悲;而充塞于巫山巫峡的萧森秋气,则似乎是充溢于诗人心头的郁闷的象征或形象展示又如颔联描绘江间波浪、塞上风云,既生动的表现出了其“兼天涌”,“接地阴”的外貌特征,又有意的强调了其动荡不安和阴晦不明,及诗人自身的惊魂不定和忧思不散整首诗既因物感兴,使情思有所附丽;又因即景寄怀,使景物有了生命情因景生,景因情而活,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6.不同意其一,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昭君之奇美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

  7.A(B“潦倒”的“潦”应读“liǎo”,“千载”的“载”应读“zǎi”C“霜鬓”的“鬓”应读“bìn”D“朔漠”的“朔”应读“shuò”)

  8.D(A“协迫”的“协”应为“胁”B“鞠躬尽悴”的“悴”应为“瘁”C“要言不繁”的“繁”应为“烦”)

  9.B(“萧萧”应为“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10.C(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11.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12.B(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13.⑴塞上风云接地阴 ⑵丛菊两开他日泪 ⑶白帝城高急暮砧 ⑷独留青冢向黄昏 ⑸画图省识春风面 ⑹无边落木萧萧下

  14.本诗前三联尤为突出是字字对,词词对,不仅词性相同,而且平仄相对,音韵谐

  和读起来有节奏感

  15.深秋晴空如海,猿啸空谷传响,风霜高洁,水落石出;无穷的落叶和不尽的长江,一幅壮阔图景极力渲染雄浑悲凉的气氛

  16.不能因为这两个词扩大了诗的意境,有了它们,后面的“萧萧”和“滚滚”才有附着点,才能更显出秋之悲凉广旷

  17.D(因:于是)

  18.C(C项中,①的“擢河西尉,不拜”并非“放旷不自检”的表现,②写杜甫家乡被

  敌占领,家里生活艰难,也不属“挺节无所汙”的表现)

  19.B(“宰相张镐也赞同以杜甫抵罪”理解有误,张镐实为杜甫开脱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