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八首》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7-12-12  编辑:林仪 手机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

  2. 理解诗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3. 分析诗词意象,描绘画面,体会人物情感;

  4. 分析诗歌中主人形象,探究诗歌主旨;

  二、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意象,运用联想法描绘画面,体会诗歌中主人形象;

  三、 教学方法:朗读法 联想法 问题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 教学类型:传统教学

  五、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 教学流程:

  1. 新课导入:

  有一本书,后人对它评价甚高。有人评价它: “五言之冠冕也。” 有人评价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有人评价它:“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这到底是一本什么奇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古诗十九首》,学习《涉江采芙蓉》。

  参考资料:

  “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

  “五言之冠冕也。”——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真可以泣鬼神,动天地”——胡应麟《诗薮》

  2. 作者作品简介:(教师直接介绍,时间要短。)文人集体创作

  3. 朗读诗歌(在上公开课之前,教师要把诗中重点实词给学生梳理清楚,解决诗歌大意翻译。)

  A. 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情感 语速 语调。

  B. 学生尝试朗读(点朗读中等的学生)——教师点评,完成“情感 语速 语调”。

  教师引导:请朗读学生接着回答,你觉得这首诗歌该读出怎样一种情感?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提示:看看最后一句,有没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如果学生答出来了,答案和“忧伤”相近,可先鼓励,再强调,实际上在诗歌的结尾中“忧伤”已经点出了本首诗的情感。不管怎样,老师最后点明:“忧伤”也是诗眼。请该同学坐下,教师明确朗读技巧:情感忧伤,语速平缓,语调低沉。

  点评角度:字音要准,语速快慢,语调高低,情感饱满。

  教师明确:情感忧伤(也是“诗眼”),语速平缓,语调低沉。

  C. 教师示范朗读

  D. 学生自由模仿读

  E. 学生示范读 (学生鼓掌)

  F. 学生齐读

  4. 诗歌分析:

  1) 标题解读:“芙蓉”即莲。

  2) 提问:谁采莲?怎样采?送给谁?

  教师引导:谁采莲?——古诗词中采莲的人多半是女子,比如我们之前在《荷塘月色》中学过的《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可引导学生翻到第四页,然后齐读“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到“敛○”,公开课开展前可让学生晨读《荷塘月色》后面几段。)她是怎样去采的?(学生容易答:“涉江。”)涉江之后到了什么地方?采莲想送给谁?(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找到语句。)

  教师总结:描写了一幅美丽画面:一位女子历尽千辛万苦,涉江来到兰泽芳草之地,采莲送给日思夜想的远方游子。

  教师板书:涉江 兰泽 采莲 远道

  3) 具体分析这几个要点:

  “涉江”去采莲,辛不辛苦?女子怕不怕辛苦?为什么?

  “兰泽”

  “远道”

  “采莲”

  4) 那么,女子所思的男子此刻在干嘛呢?

  教师明确:还顾旧乡。

  5) “旧乡”指哪里?说明什么?

  教师明确:男子思念家乡女子。

  6) 看到女子了吗?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明确:长路漫漫,更添相思之苦。

  教师小结:五六句描绘的画面:女子联想到男子此刻正在还顾旧乡,想念自己,倍添惆怅。

  7) 此刻的女子,相思之苦弥漫心腹,她不禁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教师明确:同心离居,忧伤终老。

  教师总结:画面三:女子和男子心心相印,却相隔千山万水,难得一见,不禁顾影自怜,痛苦地叹道:只怕此生只能忧伤终老!

  8) 全诗由优美的意象构成三幅画面,请大家发挥想象力,增添背景,描绘画面。

  参考答案:

  5. 教师板书:

  《完》

  附:

  “涉江”:不畏险途,心诚 还顾旧乡:动作感,画面感。忧愁 孤独。

  “兰泽”:环境烘托,感情圣洁 长路漫漫:距离远,痛苦,无奈,思念

  “芙蓉”:高洁,幽静 最后两句:相爱却分,痛苦源于爱得太深。

  “远道”:千上万水,距离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