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时间:2022-05-11 10:40:4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老师领进门》的作者是国五十年代初,中国文坛上被誉为“神童”的作家刘绍棠。课文讲述了小时候教他国文的田老师口才文笔皆好,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2、在老师引导下,能联系上下理解并说出课文中部分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一)过渡谈话,引入新授内容

  (二)阅读理解课文

  1、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

  2、思考讨论;出示投影画面:此时"我"向老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情?

  3、组织讨论后读课题:提问讨论:老师把"我"领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文中哪一节告诉了我们?

  4、句子中的"这个方面"指什么?("从事文学创作"、"丰富的想象力")

  5、小结:

  6、出示文中小诗:(投影)

  7、谈话:这首诗没有故事情节,可是通过田老师合理丰富的想象,同时自然巧妙地用诗中1-10的数字,构成一个完美,有情趣,又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

  8、听故事录音。(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故事情节)

  (三)重点理解句子含义。

  1、投影出示句子: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2、理解句子含义(提示谈理解方法,出示小黑板)组织讨论小结:理解这句话,应该抓住"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体会"我"听故事时入迷的程度。这个句子说明田老师的故事讲得十分精彩,我听得如痴如醉。

  3、投影出示句子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组织讨论小结。

  4、过渡谈话,全班齐读13、14节。

  5、出示投影句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6、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个"树"和两个数量词:十年、百年。组织讨论小结:说明培养人才比培养树木更困难,需要的时间更长。作者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是因为田老师的培育,所以"插柳之恩,

  7、提问加深理解:上文的"柳成荫"是什么意思?讨论小结:这是一篇文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说明"师恩难忘",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

  8、老师领进门文学创作大门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2

  设计理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时间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曾经看过一篇文章给我感受颇深,作者在评析中有这样一段话:“探究性阅读教学难道只是为了生硬、呆板地解决疑问吗……不难想象,没有情感的课肯定是死气沉沉的。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它是语文教学的是生命……”。读罢此文,我对自己要上的课《老师领进门》作了深刻的剖析,深深感到课文中作者隐匿于语言文字深处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感悟使情感真正地在孩子的心中流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深恩难忘”的认识。

  2、学会9个生字,理解18个词之意;用“身临其境”、“引人入胜”造句。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田老师的形象,能说出田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语言文字表达出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的。

  5、摘录描写“我”听课文入神的词句和尊敬老师的词句。

  教学重点: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田老师循循善诱、博学多才,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让学生充分感知田老师的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老师领进门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其实是一份埋藏在大作家记忆深处40年的真实表白,是一位著名学者对一个乡村私塾老师的真情流露,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课题。

  2、这位作家就是刘绍棠。(出示人物介绍)作家刘绍棠,1936年2月生,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曾先后出版长篇小说11部,中篇、短篇小说集8部等。在他上中学的青少年时代,即发表文学作品。他上高中时,作品《青枝绿叶》就被选为语文教材。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俗,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师:这是一位有名的大作家,他却对一个普通的乡村私塾老师念念不忘,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

  指名说一说在作者心中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二、细读课文,感受文中情感

  (一)作家刘绍棠走在家乡的路上偶遇阔别40年的老师时心中除了那份激动还会有……(学生:尊敬、感谢)是的,“我”感谢老师的教育、培养。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播下文学的种子。

  1、自由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什么作者讲这样的话?

  2、一起用激动、感谢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二)文学的种子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田老师在“我”年幼时能播下文学的种子?请大家读课文,找到文中的语句来体会。

  1、你从哪里感受到田老师讲的课娓娓动听?理解词语:娓娓动听

  出示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九十枝花。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来,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诗。

  师:你看,简简单单的一首诗,在田老师的口中却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田园美景。不仅让我们学到10个数字,还把诗歌内容与故事情节巧妙结合起来。你说,这样的创造怎能不使我们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读故事内容。有几处儿化音,是北方人讲话的特点,要读出韵味。

  2、导入:对,田老师就是这样用自己独特的方法教育学生,尽管当时办学条件差,老师年纪又轻。男同学来读读第一、二自然段。

  3、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田老师的讲课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重点理解句子:(出示)(根据学生感悟适时点拨)

  ①“我听得入了迷,……我才惊醒。”

  “戛然而止”什么意思?田老师讲得那么好听,为什么戛然而止?

  “发呆”、“惊醒”是怎样状态?说明什么?

  “捅”是什么动作?为什么要“捅”我一下?

  朗读指导。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春雨点点入土。”

  “门下受业”什么意思?

  “听到上千个故事”后会有什么收获?

  (三)导入:在作者心里,田老师是伟大的,像魔术师一样,但老师却说……

  问:你觉得老师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当时田老师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明白:老师不以为然,无心的,随意做做,平时就是这样上课的,摇头笑笑等等。意思是:你现在有这样大的成就靠的是自己的努力。)

  师:你看,田老师到现在还是那么虚心,他从不居功自傲认为学生的成就是靠他的教育,他认为学生才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一个多么朴实的乡村老师。

  齐读句子。

  师:刘绍棠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其中一条确实离不开田老师的教育。这次碰到老师,他就想起老师的教育,对他万分感激。当田老师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刘绍棠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说说含着的意思:田老师培养我、教育我的恩情,我终生难忘。

  师:是啊,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田老师的教育对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了课文,说说作者对老师是怎样的感情?

  (今天老师的要求不是用句号,而是冒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把作者对老师的那份深情写成一段话。)(我觉得课文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出示写话练习写话————交流

  师:所以尽管时隔40年,作家还是这样尊敬老师,感谢老师,感谢老师的桃李情。(板书:桃李情深)让我们一起再来朗读……

  (出示句子: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齐读句子。

  三、回到课题

  师:课文以“老师领进门”为题,你觉得“门”指什么?

  是的,老师领着学生走进了文学的大门,知识大门,人生大门,领着学生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领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四、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五、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六、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七、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板书设计

  领进

  田老师—————→文学创作之门)

  刘绍棠

  插终

  柳生

  之难

  恩忘

  上千个故事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学写随感,合演课文剧,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含义,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前准备】:

  ppt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幸福”这个词。

  2、你觉得什么是幸福?读课题。

  【设计图意:把幸福提出来让学生讨论,引发对幸福的思考。这样一开始就把文本的基本点——幸福提出来思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初读,把握全文 。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2、请学生把故事的主要内容讲出来。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较好的自学能力,通过导读课上的初读和预习,孩子们已基本掌握了字词和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课上让孩子再读课文,老师作一个简单的检查,既巩固了预习和初读的成果,发现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更是让孩子再次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把握全文。】

  三、突破难点,理解幸福的含义。

  1、幸福是什么?智慧姐姐怎呀说的?

  2、谁能把“诧异”换个词。(要求学生整句读,并且读出诧异的语气)

  【设计意图:理解“诧异”,并通过换词丰富孩子的词汇。】

  3、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说——第三个孩子说——(引读)

  4、(板书:靠劳动、尽义务,做有益的事)你怎么理解?

  【设计意图:找出中心句,围绕着中心句去理解课文。】

  5、默读课文,看看三位青年是怎样理解的。划出有关的句子,在旁边写上批注。生汇报。

  【设计意图:智慧姐姐对幸福的诠释中,“义务”一词对孩子来说是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的。突破了这个难点,孩子对这句话的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在这里把难点让孩子提出来,并交给他们解决的方法,有利于下面的阅读。】

  6、小结,理解“义务”。(生说自己的理解,出示: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7、医生,你有不同的经历吗?(请其他孩子说)说完读句子。

  8、你们是怎样弄明白幸福是什么的?自己选择其中的一个青年,想象一下他做了什么,编一个故事,从而明白幸福的含义的。同桌互说。汇报。

  9、你是怎么理解的?(生说)

  【设计意图: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于是我便引导他们去想象这里面具体的故事,从活生生的事例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感受。学生展开再想象,编出了许多动人的故事。在他们的脑海里,“义务”“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触摸到的实体。】

  10、(出示图画)从那些句子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有感情读有关句子。

  【设计意图:长文短教,突出重点、难点。三个孩子疏通泉眼,砌井加盖这部分内容显浅易懂,孩子一读就懂,让他们简单来讲讲就可以了。并且有了前面对幸福的理解,孩子们更能感受三位青年重回树林后幸福的.感觉。】

  11、小结:

  四、拓展训练,抒写幸福的感受。

  1、学生讲让别人得到帮助的幸福呢?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2、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有不同的答案,(投影小诗)来,一起读。

  对于老师来说,幸福是(投影出示有关老师的幸福的小诗,读诗)

  你觉得幸福是 (投影出示)

  【设计意图:深入拓展对幸福的理解,把生活中的给予别人的事情或者别人给予自己的事情写成幸福小诗,让学生明白幸福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诠释。我们应该珍惜幸福,更要付出和给予,让别人获得幸福自己会更幸福。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幸福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学到了诗歌的写法,仿写诗歌。】

  五、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随感,把自己对课文的感悟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2、把课文改编为课文剧,找几个伙伴合作表演。

  【设计意图:这个童话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但事实上幸福的确是多元的,有很多种含义,通过这节课,相信孩子能写出有关幸福的感言。合演课文剧是课后也是本单元的要求,同时也是孩子们喜欢做的实践作业,让他们自由选择,提高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作业成为孩子们爱做、乐做的事情。】

  六、板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劳动

  幸福靠 尽义务

  做有益的事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媒体:

  1.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

  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新词.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1.阅读单元导语.

  2.读后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老师从三方面引导与梳理:学习内容,课文特点,学习要求.)

  3.揭题,引入本课.(可结合出示挂图或课件简笔画)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左顾右盼

  叫声:引吭大叫

  步态:从容不迫

  吃相:架子十足

  四,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作业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引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订正.

  2.导入:你还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二,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1)鹅的叫声很高傲.

  (2)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1)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

  (2)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

  三,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1)”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2)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候的

  (3)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4)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1)食料简单的句子.(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2)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3)鹅老爷脾气的句子.(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4)有人”侍候”的句子.(堂倌,非……不可)

  (5)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四,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五,作业

  1.抄写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准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与习作.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教学重难点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一起看大屏幕。

  视频中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齐读课题,注意“颐”字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我会读”指名领读。去拼音再读。

  “我会填”指名回答。图片出示理解“横槛”“画舫”。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1)自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用“~~”画出。

  2、学生按要求读书,教师巡视指导。

  3、完成问题(1)。

  提问: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4、完成自学提示(2)

  提问: 哪些句子能够体会作者的游览的顺序?

  指名回答,师相机出示句子。

  从句子中找出写游览过程的动词,指名上台画一画。

  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5、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些颐和园的景色的?

  给课文分段,明确(总分总)的结构。

  三、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出示自学指导:

  (1)、请大家读一读长廊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2)、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说说作者描写的景物。

  4、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顺序观察的。

  5、指名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学习3~~5自然段

  自学指导

  1、自读3~5自然段,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2、选择你最喜欢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点。

  学生读书。

  3、汇报: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 佛香阁 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 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 十七孔桥

  4、我们先来到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谁喜欢“佛香阁”,读读句子

  出示句子。说说佛香阁的特点。

  5、谁喜欢“排云殿” 读读句子,说说有什么特点?

  6、喜欢昆明湖的同学来读读句子,告诉我昆明湖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把什么比着什么?

  还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静? “滑”换成“划”行不行?哪个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静?

  7、美丽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长长的石桥,叫十七孔桥。

  喜欢十七孔桥的同学来读读描写十七孔桥的句子,有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

  狮子多 桥洞多 柱子多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同样让我们感受到劳动人们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艺高超。

  齐读这句话。

  四、总结

  我们随着作者将颐和园游完了,那么颐和园中,就这些景观吗?

  齐读最后一段。

  课后拓展

  颐和园还有哪些景点,课后查资料,下节课我们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教学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描绘了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美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作品。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

  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我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7

  一、教材分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配有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第二自然段配有一幅长城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第三自然段是由长城展开的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篇状物类的文章,更像一首动人心魄的中华历史文化的赞美诗。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拟订“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准备:长城远、近景图的课件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凸显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以悟为强音,加深学生认识的深度;以情为重点,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

  四、教学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学中准备采用“读中感悟法”“想象理解”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展示资料,在历史情境中激情

  于漪老师说过:“课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

  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课文教学我以交流资料为起点。请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交流完之后,把它贴在后黑板的读书角。学生可能搜集到的资料有:“盂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好汉坡上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碑刻、曾有宇航员说,从月球俯瞰地表,惟有两处建筑遥遥可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长城经过的省市、修长城的目的、时间……齐读大屏幕长城背景图上老师搜集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誉之词: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强烈期待,为本堂课的学习打下情感和价值取向方面的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氏城文化的兴趣。

  (二)品词析句在文本语言中动情

  学生们的读书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让他们带着定的知识储备进入读书过程。首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温馨提示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读全文,这一遍读,重点放在读正确、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或解决,养成良好的利用工具书的习惯。接着,同桌互相检查读生词,并将自己认为需要给大家提醒字、词交流交流。如“血汗”中血的读音,“堡垒”的垒,3个撇着点要写均匀,“屯兵”、“堡垒”的意思。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示读,就是让他读自己最拿手的一段,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最后要学生说说读书知道了哪些内容,在学生的汇报中,我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理请课文的思路。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走近古诗。

  1、同学们,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朝气蓬勃,弥久不衰。我们从小一直学古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指名吟诵两至三首古诗)

  2、贺知章写了一首《咏柳》,大家会背吗?(齐背),诗中的“剪刀”可以换成“菜刀”吗?(学生说说理由,教师用“推敲”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典故引导学生体味诗歌语言的精炼及韵味)

  二、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2、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奸官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

  3、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

  4、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大家了解石灰吗?

  课件出示《石灰的自述》,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相关知识。

  三、初读古诗,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

  3、范读,明确节奏。

  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4、指名读,要读出韵律美。

  5、默读,想一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集体交流:(预设)

  (1)“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

  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原料非常艰难。锤,锤打。击,击打、开凿。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2)“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板书:粉骨碎身、清白留世)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四、再读古诗,想意境,悟诗情。

  1、讨论交流:读1、2两句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千、万”说明次数多,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抓住“千锤万击”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见到此情此景,你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不怕磨难、不畏艰险)齐读1、2两句。

  2、过渡:石灰还受到了什么磨难?读3、4两句,这时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这两句写出了石灰的什么特点?(勇于献身、清白留世、洁身自好)齐读3、4两句。

  3、小结石灰的高贵品质并指导学生练读全诗,读出对石灰的尊敬。

  4、由这样的石灰你会想到什么样的人?(刚强勇敢、勇敢奉献、勇于牺牲的英雄)于谦是不是这样的人呢?

  五、三读古诗,融情感,练诵读。

  1、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呢?(他要做个像石灰一样清清白白的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齐读全诗,读出赞扬之情。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渲、勒等生字,明确文章分为风光和人情这两个部分,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感悟理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两个主要描写方面,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草原风光的美丽,感悟草原民族的真情。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草原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眼中所看到景象,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在这样的大草原上,可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顺势导入本课,跟随作者老舍一起走进美丽的草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本文主要是描写草原的,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对草原进行具体描写的呢?梳理文章大意,标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明确:本文从风光和人情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讲解生字“渲”字。板书:风光,人情,渲。

  2.朗读感悟:在学生了解本文是围绕两个部分展开描写的之后,我会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分别去朗读相应的段落,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3.赛读感悟:男女生比赛从文中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看看那组读得更有感情。

  (三)深入研读

  1.通过刚刚学生的朗读比赛,我们已经体会了草原的风光美,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风光与我们平时所见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描写草原的句子,“四面都有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2.这一句中说的“白色的大花”指的是什么?

  明确: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羊群比喻为白色的大花。板书:比喻。

  3.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渲染”“勾勒”体会画面感。

  明确:草原风光的总特点是洋洋洒洒的,风过草原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绿色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描绘细致的工笔画,这里从侧面写出了草原的意境美。

  4.设置承上启下的问题,在这样的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可爱的民族,他们对待客人是怎样的呢?请你找到关于“人情”描写的相关段落,勾画出草原人们待客的句子和客人的表现。

  明确:草原民族的热情,迎客、吃饭、饭后载歌载舞。

  5.客人与草原民族的语言是不相通的,我们为什么能如一家人一般其乐融融呢?

  明确:草原人们的热情,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6.全班朗诵文中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明确:体会作者分别时的心情,总结全文。

  (四)拓展延伸

  搜集与蒙古族相关的资料,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五)小结作业

  画出你心目中的草原,并且为你的画配上相应的文字。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每天能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你认为什么是幸福呢?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自读自悟

  1.自由读阅读导航。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后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交流汇报。

  (1)认读词语

  彼此疏通砌成清澈诧异强健痕迹耕地

  (2)课文写十年前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阅读感悟

  1.理清起因。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三个牧童把一口老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

  (2).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指名几个学生读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4).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为了让别人喝。从而得到了祝福,又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为了弄懂这个问题,真是各奔东西。

  2、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画出他们的幸福感悟。

  3、学生汇报交流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4、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5.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

  (2).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

  过渡: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四、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想知道徐老师的幸福感悟吗?我们一起分享吧!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2.孩子们,你们的幸福感悟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3.师总结: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五、作业设计

  排练课本剧《幸福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十年前挖砌水井快乐兴奋

  学做医生帮助别人

  十年中辛勤工作对人有用对人有益快乐自己

  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十年后再次相见畅谈幸福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 篇11

  一、图片激情,谈话导入

  2003年3月20日上午,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美国开始了军事空袭!他们炸毁了公路、桥梁、学校和一切可以摧毁的地方,很多孩子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甚至被炸的遍体鳞伤!双方士兵死亡上万人,有1.9万名无辜的伊拉克国民遇难。

  同学们,看了这组照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是的,战争是残酷的,它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是不可估量的。可是在保卫国家的战场上,却涌现出了很多令人敬佩的英雄人物,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战场上,去聆听一个普通炮手的心声。(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

  课文我们已经读过多遍,不过你真的用心去读了么?现在,请同学们进入到课文当中,把自己当成这位炮手,用心再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新的发现和收获。

  同学们,你发现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是什么?(通过神态的变化和人物对话来突出中心的)

  三、精心品读:

  1、那就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表现炮手神态变化的句子。画下来。

  谁来告诉我,是哪几个词?(苍白、煞白、惨白)板书

  2、那我要问了:好好的,炮手的脸色为什么突然苍白起来了呢?你能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找到答案么?把这句话上边的几段读一读。哦。你看到将军用望远镜仔细的瞭望着河对岸的小村,你心里想什么?你心情怎样?那你能把这种紧张的心情读出来么?

  3、当你脸色转为煞白的时候你心里又想些什么?心情怎样?我们试着把这种痛苦读出来。我们男女合作读。

  4、当你脸色最后变为惨白的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读9、10段。是的,这一炮下去,被毁的不仅仅是一座房子,更是陪我生长,陪我欢乐的家。《我爱我家》。

  让爱天天住你家

  让爱天天住我家

  充满快乐拥有平安

  让爱永远住我们的家

  同学们,家里有我们的爸爸和妈妈,有我们最亲的人,没有了家,便没有了亲人,没有了以前美好的回忆。如果现在让你瞄准自己唯一的家。你的心里会想什么呢?我们不想瞄准,是什么让我们不得不亲手毁了自己的家?战争!他是多么残酷啊!(板书:残酷)

  可!炮手却做出了什么决定呢?——谁有话想说?(板书: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5、现在,再让我们看看炮手的最后一句话,现在,你能不能体会到炮手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心情?我们先练一练,

  6、全篇通读(分角色)

  看来同学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进一步走进将军和炮手的内心。

  在残酷的战争中,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为了消灭侵略者,把仅有一点财产也奉献了。其实,还有很多和炮手一样的英雄。

  四、课外延伸:

  我们就来交流课外搜集的故事。

  现在,你想对炮手,对将军,对这些英雄,或者对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说些什么呢?是的。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希望奉献精神能永留人间。

  五、推荐名言:

  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组名言:

  (103页的名言)

  《炮手》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的春风给原本机械、沉闷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下,学生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在短短一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定教"。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不同的学习个体,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互动是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让互动走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活力与创新精神。在《炮手》一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体现着这一点。

  一、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学生走进课堂。

  "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学生互动的起点,教者应想方设法,调动一切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参与其中,都跃跃欲试,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情境。在《炮手》的教学中,我主要用语言来渲染。饱含感情地读,感情地说。这样以情感打动情感,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很快把握住了文章的脉络。

  二、以读为本,体会感情。

  首先我问学生怎么样才能读好对话,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让他们带着这些经验来反复朗读,通过读理解将军以及炮手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理解到炮手身上所凝聚的奉献精神。但在教学中由于操作上的欠缺,课堂效果不是很好,今后有待进一步提高。

  总之,语文教学是多方面因素有机的统一。以后将根据不同的内容,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来感染学生,让课堂轻松一点,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成长。

【小学语文《老师领进门》教学设计(通用11篇)】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领进门》优选教学设计04-29

小学语文老师的班级教学设计模板12-31

小学语文《春潮》教学设计(通用5篇)03-04

小学语文《观潮》教学设计(通用5篇)03-30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设计09-14

小学语文《猫》教学设计04-09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2-28

小学语文《琥珀》教学设计12-18

小学语文《麋鹿》教学设计05-01

小学语文触摸春天教学设计(通用6篇)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