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课文《囚绿记》精品教案

发布时间:2017-11-23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基本知识目标:

  积累本文中的重点字词,如“涸澈”、“揠苗助长” 、“淅沥” 、“婆娑” 、“猗郁” 、“蕈菌”等;理解文中重点的语句,如“它的尖端总朝向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基本技能目标:

  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情感价值观目标:

  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教学重点】

  学习、掌握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使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从圈划、品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本文的主旨,提高感悟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著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译著有《罗亭》(暑格涅夫)、《鲁宾逊漂流记》(笛福)等。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仅有34岁的陆蠡就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二、研读课文

  Ⅰ.解题、本文题为“囚绿记”,其具体含义是什么?标题能告诉我们文章的哪些信息?

  明确:标题揭示了文体和文章的大概内容。“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属于记叙性的散文;“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具体体现在文章哪里——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叙述自己在北京寓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

  Ⅱ.思路把握

  1、作者为什么“囚绿”?

  “囚绿”是因为喜爱绿。

  2、本文哪几段是写“囚绿”的?“囚绿” 之前之后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方法:快速阅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划出关键句子,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各部分内容。

  结构图:

  (1—7)赏绿(享受房间的绿色)→ 喜悦

  (8-12)囚绿(囚住绿色)→ 怜爱

  (13)放绿(点明主旨)→ 祝福

  (14)怀绿 → 惦念牵挂

  Ⅲ、领悟主旨

  读(1-7)

  1、“囚绿”是爱绿的表现,“囚绿”之前作者的哪些举动反映了他对绿藤的喜爱?

  租房时尽管房间低矮狭小,炎热简陋,因为有绿,陆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希望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话。”

  “我快活地坐在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舞姿。”

  2、既然作者“囚绿”是因为爱绿,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爱绿?爱到何种程度?

  (画出文中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原因:“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绿的

  程度:“心焦了”——我对绿的期盼,其实就是对生命、希望和快乐的期盼

  “一枝之绿是视若珍宝”——我多么的珍惜绿

  “我了解他无声的而语言,正如他了解我的语言”我与绿心灵相通

  读(7-12)

  3、我“囚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

  “我要用绿色来装饰我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绿给我安慰,给我希望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绿就是我充满活力的青春时代的象征,我对他爱的炽烈,爱的深沉。

  4、被囚之前和囚绿之后,绿藤的生长状况如何?前后比较有何不同?

  方法指要:速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随手批注;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发言、讨论,形成共识。

  被囚之前:枝叶舒展,舞姿婆娑。

  被囚之后:“它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超原来的方向。”

  “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不同之处:生长的姿态和长势不同。囚之前自由成长,有声有色,生机勃勃;囚之后,强调“永远向着太阳“突出不屈从与黑暗,现实他不屈不挠的反抗意识,折射出他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真实他不可侵犯的生命尊严。

  5、看到被囚的绿的变化作者的心态是怎样变化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A“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的欢喜。”

  理解:表面看绿被囚后枝条旺盛,给我带来空前的喜悦。“生的欢喜”即天性喜欢绿色,喜欢象征生命、希望的绿色,表达我对生命活力的赞美。“好像”二字则提醒我们这一切都是虚幻的。从后文可知,这其实是被囚的绿队暴力的反抗。体现了绿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B“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理解:“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显示了绿坚贞不屈的反抗精神,折射出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精神,体香可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

  C “魔念在我的心中生长了”

  魔念,自私自利的想法,表现可作者对绿爱的执着

  读(8-14)

  5、如何理解作者“囚绿”之后又“释绿”、“念绿”这种看似矛盾的做法,请大家就文中写绿和抒情的句子,挑选几处进行圈点批注,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A、重点放在“释绿”“怀绿”。

  重点句子:“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隐含了我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是对绿枝的陈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B、“有一天,得重和他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码?。”

  拟人的手法,疑问句式,表达作者坚信日本侵略者终将被赶出去。祝福祖国和善早日解放,也表达了对北平人们的思念。

  小结:绿是生命、希望、慰安、快乐的象征;绿的这一切特性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获得了精神上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着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自私之爱”。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到,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释绿是对生命的尊重,怀绿是对自由的向往。

  6、作者在文章中仅仅是要抒发自己对绿的喜爱和怀念之情吗,还是有更深层的寄寓?请你找出文中能体现本文时代背景的语句,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明确:写作时代背景——“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写作背景: 1937、9、11日,上海沦陷,成了“孤岛”,许多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者的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囚绿记》的这篇文章写于1938年的上海,作者正在“孤岛”上海。抗战正酣,他怀念北平的常春藤,怀念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实际上不尽之意自在言外。

  象征意义:绿象征了作者心中的自由、光明、幸福、希望和理想,“囚绿”既是作者个人境遇的隐喻,更是民族命运的象征。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就是歌颂忠贞不渝的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正是“绿”深层的象征意义。“真诚祝福”,也是作者期望沦陷的祖国山河,早日摆脱日寇的蹂躏,重获光明自由。由爱而囚,由囚而放、而怀念,一波三折,其间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令人动容,令人叹惋!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知识链接:

  象征手法: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应用时应注意:着力刻画象征物,突出象征物与被象征物的相似点;符合民族文化习惯。

  7、课本既然赏绿、囚绿、释绿、怀绿四个部分,为何不用“绿”为题?

  “囚绿”是写绿枝条生长最艰难时候的状况,这既暗示着艰难的国运,也恰恰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似。以“囚绿”为题既表明了作者内心极度的痛苦有表现了他坚强反抗的精神。

  Ⅴ.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标题和重点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方法,还学习了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用在各种体裁的文章阅读中。同时,我们从作者描写的“常春藤”这种微小的生命体中感悟到了生命的气息,感悟到了心灵净化、品质提升的可贵。我们也应该做一个有“心”人。

  三、课内练笔(幻灯片展示)

  陆蠡被日本宪兵逮捕后,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他大声回答:“爱国!”又问:“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答曰:“绝对不能征服!”……

  假设陆蠡临牺牲时,眼前又闪现出那一抹远在旧都的绿色,他会想到什么呢,他会对他的“绿友”说些什么呢?

  请以“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作为开头,写一段话,100字左右。

  【例文】

  蓦然,我又想起了你,我所挚爱的绿友。

  不知道今日的你,是否柔嫩依旧,苍翠依旧,固执依旧?你的色彩,我曾苦苦追寻的绿意,至今我仍视同至宝;你的姿容,我曾抑郁的心情经由装饰,至今仍充满爱和幸福;你的固执和坚韧,我曾经爱恨交织的情结,至今仍给我以无穷的启迪……

  而今,情缘错落,剩下的唯有想念,但是心中始终相信,曾经选择,依然选择,曾经坚持,依旧坚持。只要心有阳光,只要信念永存,黑暗与囚禁将孕育出更坚强的生命!

  四、.拓展思维(课外思考)

  关于“囚禁与自由”,你如何理解?你读过哪些相关的作品?这个话题让你想到现实中的哪些事情?你的观点如何?

  提示:

  囚禁是不开放,专制的,扼杀生机和创造力。

  囚禁更指思想,观念,情感。

  自由是令人向往的,值得追求的。

  冲破家庭的牢笼,走向广阔的天地。

  打开传统的藩篱,拓展自由的思想空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冲破心灵的囚牢。

  给孩子一双自由的翅膀,让他们自己去飞。

  但求一份原始的自由——放开手脚驰骋。

  我渴望被囚禁。

  相关作品:小说: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戏剧:易卜生《玩偶之家》;传纪:欧文·斯通《渴望生活——凡高传》。

  诗歌:《四月的纪念》。流行歌曲:杜德伟《束缚》;陈淑桦《温柔的束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