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苏轼《水调歌头》精简教案

时间:2021-08-05 17:12:41 高二 我要投稿

苏轼《水调歌头》精简教案

  教学目标:

苏轼《水调歌头》精简教案

  1、 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3、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中秋同学们是怎样过的呢?中秋节又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咏月有关的诗词呢?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3、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出示相关课件):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词。

  2、学生自由试读。

  3、学生齐读。

  4、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词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边点拨边出示相关PPT课件):

  1)上半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qùe):宫殿。

  归去:回到天上。

  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2)下半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不应:不该。

  何事:为什么。

  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品赏探究

  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PPT课件边点拨:

  2、品味词句,体会诗情。

  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

  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可能有(适当出示课件):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

  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⑤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

  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⑦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

  ⑧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3、课堂小结。

  1)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点拨并板书(参见板书设计):

  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四、拓展迁移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2、背诵本词,背诵中要想象(或联想)诗词抒写的情境。

  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轼

  上阙:饮酒问月 ——幻想超脱尘世,

  喜爱人间生活。

  情景交融

  咏月 旷达的胸怀

  乐观的情致

  下阙:对月怀人 ——感伤离别,探求人生哲理

  表达对离人的祝福。

【苏轼《水调歌头》精简教案】相关文章:

苏轼《水调歌头》04-01

《水调歌头》苏轼04-01

水调歌头苏轼古诗03-31

水调歌头苏轼的古诗03-31

水调歌头苏轼原文03-31

水调歌头古诗苏轼03-31

苏轼诗词《水调歌头》08-03

苏轼《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04-01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赏析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