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观课报告

发布时间:2017-02-20  编辑:友念 手机版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1:

  1、《桃花心木》是一片哲理深刻的散文,通过评听此堂课,让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定位思考。首先,此堂课的阅读教学体现出了自主阅读的特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所以黄老师在这节课的阅读实践中,力求做到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整节课,他坚持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同时为了防止流于形式的朗读和浅层次的数度,一、三维目标落实到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都有所体现。例如,借种树的道理,说明人也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

  2、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可见平时训练很到位。(如出示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去读,教师引导理解)突出了重点,如种树人说的话是课文重点,教师引导学生做了重点处理。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2: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下第一组的精读课文,下面谈一谈听刘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后的体会。  一、设计精当,科学有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从课前谈话到初识桃花心木,感受奇特的种树方法,最后由物到人。各部分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抓住文本中的重点句子,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重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做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你对不同的角色会说些什么?”,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表达能力。

  二、把握学情,注重结合,让学生畅谈诵读感悟。

  文章内容浅显易懂,但是道理非常深刻。刘老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谈养花,认识桃花心木,理解种树人的“奇怪”做法。学生通过对种树人“奇怪”做法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三、抓住重点,渗透经典,促进学生把握文本写作特点。

  本课学生随着教师精心准备的问题一步步走向深入,读思结合,说写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文本与经典名句结合。刘老师以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为切入点,以品味写作特色,明白文本背后蕴含的道理为活跃点。适时抓住“百年基业”和“不确定”,分析种树人这种做法的原因,使课堂训练形势丰富多彩。在汇报交流时,照顾到胆小说话少的同学,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并充分肯定他们。使他们愿意跳一跳摘桃子,学习积极性也就随之而“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刘老师在感悟奇怪的种树方法的时候,有个换位体验:如果你是正在茁壮成长的桃花心木苗,如果你是即将枯萎的桃花心木苗,如果你是已经枯萎的桃花心木苗,要求学生说体验,体会文本中主人的良苦用心。

  总的说来,刘老师的《桃花心木》是一节设计科学,课堂驾驭灵活自如的优质课,如果能够再开放些就更完美了。

  《桃花心木》观课报告3:

  《桃花心木》是一篇借树喻人的哲理性文章,原华秀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对我们来说同样是一种引领,课如人,展示了她的教学艺术。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在原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在质疑、朗读、感悟中,逐步走向运用。这就是工具与人文的统一,是学语文与用语文的统一。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这样。

  1、以质疑存疑为导入,开启思维。原老师在上课伊始就向学生提出“第一次读课题时产生过什么疑问?对课文内容有过什么猜测?”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交流欲望,也给他们更多的探究空间。

  2、以合作探究为手段,感悟文本。新课标倡导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种树人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奇特的种树方法,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原老师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合作探究时间,利用表格“种树人的奇怪做法,作者的疑惑,种树人这样做的原因”引导学生去读文,去生疑,去发现。同时模拟对话情境“假如你是种树人的创设”,加深感悟。

  3、以领悟写法为延伸,实践运用。“不确定”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原老师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既帮助学生联系上下文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也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的理解内容、感悟生活。重点放在了“借物喻人”写法的学习运用上。“小练笔”以填空的形式当堂进行练习,给了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的空间。这既是对前面写法的迁移实践,又为课后提高难度的练笔做了铺垫。


更多相关文章:

1.2016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2.2017语文观课报告

3.《飞向蓝天的恐龙》观课报告

4.《桂林山水》观课报告

5.小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6.2017语文教师观课报告

7.远程研修观课报告

8.2017小学语文观课报告

9.有理数的减法观课报告

10.乘法的初步认识观课报告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