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推进贫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7-09-14  编辑:pinda 手机版

   篇一

  市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有关乡镇和市直部门赴安吉、德清、桐庐等地考察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与当地有关部门座谈交流,深入尚书圩、中张、环溪、燎原等12个村实地考察,深感安吉等地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力度大、思路清、措施实、成效好,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考察和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吉、德清、桐庐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

  本次考察的安吉、德清、桐庐三个县市,人口、版图面积和我市接近,三个县市都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生态县城,德清和桐庐是百强县市。安吉是中国竹乡、中国白茶之乡、中国椅业之乡、中国竹地板之都,还荣获全国首个县域“中国人居环境奖”、全国首个“联合国人居奖”,2010年,安吉“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成为“国家标准”。德清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文化之邦、名山之胜”美誉,是杭州都市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县(区)之一。桐庐获得中国最美县城称号。

  安吉: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9.48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963元和21562元。

  德清: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368.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3.7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516元和22820元。

  桐庐: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306.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91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6366元和20627元。

  二、安吉、德清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找准战略定位,坚持规划引领

  一是科学定位,一脉相承。安吉、德清将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县域发展整体战略有机结合。安吉县确立了“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四项目标,并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几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根据这个基本战略定位,多措并举,把生态优势转化成新农村建设优势,并取得一系列成果。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规划理念上,各县能够从自身实际和优势出发,“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桐庐县依托独特的山水资源,按照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

  三是精心规划,彰显亮点。各县坚持高起点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安吉先后编制了县域总体规划、县域分区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县域控规覆盖率达到95%;所有乡镇、村编制了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规划。而且安吉坚持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实施,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作出与整体相适应、相协调的设计。

  在所考察的美丽乡村中,每个村几乎都能根据山水走势和流向,因地制宜,高低错落,少有联排成栋房屋,使自然景观与村落建设浑然一体,体现了自然和人文的和谐统一。

  (二)突出文化内涵,深度开发利用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各县非常注重庙堂、古树、古代建筑等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

  一是利用现有事迹弘扬传统文化。德清燎原村修旧如新的民国车站、茧站创意基地等等,该村已经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海派风情文化名村。安吉中张村是湖州市仅有的两个少数民族村之一,定位于弘扬畲族文化、发展休闲旅游业、打造畲族第一村。

  二是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环溪村不断挖掘千古名篇《爱莲说》的生态文化精髓,把周氏宗祠“爱莲堂”建设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文化礼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修缮几十年前牛圈、猪圈,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牛栏咖啡屋、猪栏茶吧,挖掘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

  三是充分利用现存文物古迹。桐庐县荻浦村充分利用村庄历史悠久,各种文物资源较多的优势,大打文物资源品牌,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007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我们所到之处,看不到大拆大建情况,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桥、古居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不同程度保留了几十年前群众居住土房子、石头房子,这些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历史,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

  (三)抓住薄弱环节,狠抓环境治理

  安吉、德清、桐庐都非常注重农村环境治理。安吉大力推进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率先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药大减量三年行动,大力推进“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环境治理工作。创新推行“中国美丽乡村”物业管理,建立“中国美丽乡村长效物业管理基金”,重点用于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日常维护。德清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实行环卫“一把扫帚扫到底”管理体制,实施环卫清扫、清运、保洁二维码扫描管理。铁腕关闭157家矿山企业和所有44家竹拉丝企业,拆除生猪养殖户3156户减少存栏55.2万头,拆除温室甲鱼养殖户101户。桐庐县环溪村、荻浦村对农村生活垃圾全部进行无害化分类处理,村里大街小巷分类摆放垃圾桶,统一配发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在污水处理方面,环溪村建设了9个生活污水处理池,全村606户居民生活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道。

  (四)注重产业培育,促进美村富民

  建设美丽乡村,村美是手段,民富是关键,最核心的是要发展生产,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一是发展产业,富裕农民。安吉依托108万亩竹林和10多万亩白茶,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竹制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实现家家创业。目前,安吉毛竹产业年销售收入达150亿元,白茶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

  二是转型升级,富裕农民。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对传统的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和休闲乡村旅游。安吉尚书圩村唱响耕读文化,走观光农业之路。乡村田园中巧妙融入摸鱼池、田野野炊、采摘等参与性体验活动,深受游客欢迎。仅2013年开园就吸引游客2万人,净收益80余万元。

  三是创新产业,富裕农民。针对“农家乐”遍地开花的状况,德清环莫干山开发特色“洋家乐”成了驰名抢手货,德清县农办主任告诉我们:仅裸心谷一张床,一年产生的税收就是10万元。经营者坚持租用旧房、就地取材、变废为新,给城市人群形成一种强烈建筑风格反差,进而吸引城市人群前往消费体验。

  (五)整合各方资源,投入渠道多元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建设。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对考核验收合格的村根据人口规模大小实行以奖代补。安吉、德清根据考核分值高低划分为精品村、重点村和特色村三个档次,达到考核分值给予相应奖励补助。

  二是吸引社会资金支持建设。鼓励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安吉近6年来,共撬动各类金融工商资本投入60亿元以上。深入推进与国家、省有关部委、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争取有力支持。

  三是激励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得到各县上下的高度肯定,也激发了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两年来,安吉县村级集体共投入1.5亿元,农户个人投工投劳1亿元,主要用于村内环境改造和农户庭院美化。

  三、启示和建议

  我市自然禀赋、人口、版图、工作基础和做法与安吉、德清等县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处,已经具备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都的基础和条件。根据这次实地考察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突出乡村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一定要围绕“美丽”和“乡村”两个概念做文章。“美丽”就是要根据村庄的自然禀赋、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注重村庄和环境相互融合。尊重自然美,侧重现代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还原乡村的风貌、乡村的环境、乡村的特色。美丽乡村建设不要一味的统一,不要大迁大建,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全面实施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保护“五不”政策:不砍一颗树、不挖一锹沙、不卖一颗石头、不放一滴污水、不排一缕有害气体,要把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人们的精神家园和生活乐土,要在美丽乡村能够抬头见山,低头见水,人在画中,记得住乡愁。

  二是科学规划引领,彰显个性魅力。规划是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龙头,必须结合当地实际,产业规划、工业规划和建设规划要统一整合,始终把高标准、全覆盖的理念融入到规划中,以规划设计提升建设水平。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规划村庄布局,实行分类指导,不能千村一面。要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体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建设一批能体现宜都山水人文特色的精品村。

  三是狠抓生态治理,催生大美乡村。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要进一步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清洁乡村工程、乡容镇貌考核体系等工作。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和农村污水治理。探索生态保护创新路径,严查毁林开垦顽疾,严控矿山砂石开采。村庄绿化不但要搞森林围村,还要注意房前屋后、小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工作。大力推进生态河道、矿山复绿、小流域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

  四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人文风尚。要把文化建设充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提升村庄的文化内涵。要充分利用旧建筑、古民居等,搞好历史文化保护与开发;要注意挖掘文化资源,利用好村里现有的文化阵地,传承文化,传播正能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五是强化产业支撑,促进增收富民。要利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农业,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农民变股民”,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有效解决村美和民富的关系,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六是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积极对上争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乡镇给予配套,实行以奖代补,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吸引和支持社会公益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

  七是创新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动态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监管,严格考核奖惩,加大奖励和通报力度。强化牵头抓总部门职责和权利。积极营造建设美丽宜都浓厚氛围,开通美丽乡村长效管理网络投诉平台,开设“美丽宜都找不足”媒体曝光台,引导全民参与,形成建设美丽宜都的浓厚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把美丽乡村建设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篇二

  xx县位于安徽省南部的新安江上游,既是山区、库区又是革命老区。全县总面积2122平方公里,人口50万,其中农业人口43万人。xx县境内“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这特殊的地理条件体现出自然资源相对不足,决定了xx县要走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特点、符合群众生活需求的乡村建设之路,也决定了山区农民对美好乡村建设有更多的向往和期盼。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xx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年初就将全县山区美好乡村建设作为今年的调研课题,发动全体会员深入进行调查研究。 10月下旬,研究会由程德球会长带队,组成山区美好乡村调研组。调研组一行不仅到雄村、徽城、璜田、绍濂、街口等乡镇,实地考查了卖花渔村、南源口、蜈蚣岭、小溪、前山等中心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还到祁门县渚口村、黟县芦村和徽州区潜口村、坤沙村参观学习,然后到县美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专题座谈会。通过调研,不仅了解了xx县开展美好乡村建设情况和好的经验做法,也思考了不少积极建议和期待。

  一、开局良好初见成效

  1、宣传发动进村入户,美好乡村建设逐显氛围。为有序推进全县美好乡村建设,xx县政府门户网站上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栏,下设“政策文件、领导讲话、要闻动态、工作简报、乡村风貌”等5个栏目,为美好乡村建设宣传造势。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辟了《建设美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专栏,已播出广播、电视新闻100余条次。xx县美好乡村建设动态和典型报道上省、市新闻媒体45篇。成立美好乡村建设宣讲团,对全县28个乡镇和16个县直单位进行宣讲,总计80场次,听众1万余人。县美好办编发《美好乡村建设简报》14期,分发到各乡镇和省、市级中心村。全县还组织开展了“美好乡村建设”征文比赛、“七美家庭”创建、“庆三八──美好乡村我先行”农村妇女文艺调演等活动。配合开展为“寻找最美乡村”摄影拍摄,组织成立首批乡村文化专家志愿服务团。通过县、乡、村三级组织干部培训,为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培训了一支500人的骨干力量。全县征求对美好乡村建设意见建议1687条。 深渡、上丰、三阳、霞坑、坑口等乡镇还组织村干部、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宣传发动,使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巩固与升级,是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理念、内容及水平的全面提升,是在新的起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的基础性工程。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找准美好乡村建设的切入点。全县按照古村落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等六种类型,结合县情,明确重点,突出特色,发动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 2013年,xx县着力培育建设21个中心村(其中省级19个,市级2个);力争7个省重点示范村达标,打造2—3个美好乡村亮点;治理改造100个自然村。在抓好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落实《关于加快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见》,力争第一批中心村农民人均收入高于全省中心村平均水平,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中心村4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性纯收入达到20万元,10%以上的村超过50万元。

  3、科学编制规划,奠定美好乡村建设基础。规划编制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原则,首批21个中心村精心编制出规划并完成评审,于2013年5月29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批复。《xx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年)》已完成评审并通过县政府审查,5月31日经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报市政府审批。第二批14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初稿完成,并通过评审。

  4、努力整合资金,加快项目建设。县里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涉农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整合住建委、环保、水利、农业、林业、财政、民政、国土、移民、扶贫、发改等部门涉农资金9909万元世行贷款2815万元,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3000万元,总共1.57亿元。按照中心村“11+4”、自然村“2+1”要求配置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加强道路、电力、电信、饮用水安全建设。2013年全县拟实施美好乡村建设项目254个,总投资1.8625亿元。在项目建设中,强化项目法人负责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工程监管制、竣工验收制“六制”管理,加强项目建设督查和指导,实行项目推进月报,重点项目旬报制度,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县已开工建设项目229个,完工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3950亿元。其中首批省、市级中心村完成投资9423.05万元, 100个自然村完成投资2401万元。

  5、“三生”统筹,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思路,以“三清”、“四修”、“五化”(即清垃圾、清污泥、清杂物,修整危旧房屋、猪圈、旱厕、院墙,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施配套化)为重点,开展“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以评比“示范村”、“示范户”为抓手,带动农民进行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结合“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村庄保洁全覆盖。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开展田间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加快中心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在有条件的中心村逐步建立集管理、服务、教育、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标准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结合“城乡建设管理推进年”等活动,加大拆违控违力度。投入1366.4万元,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整治村庄风貌。结合“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深入开展“五林四园”(即围村林、护路护堤林、庭院林、水口林、休憩林及小果园、小竹园、小菜园、小桑园)建设,实施了2645亩,投入资金940万元,力争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

  6、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xx县成立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和第一副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资金整合、产业发展、土地整治、公共事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等6个指导组。县委、县政府还制定了《关于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各指导组及相关成员单位结合自身职责,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和实施细则。乡镇亦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和“美好办”。建立健全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每个县领导联系一个美好乡村建设点,带头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县直结对帮扶单位职责明确,年终考评。县民政局联系璜田乡璜田村,当了解到村里有意中药材黄蜀葵项目后,立即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并帮助璜田村与苏中药业公司洽谈,签下了600亩黄蜀葵中药材种植收购意向书。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能为璜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483元。借力省属企业,加快美好乡村建设。xx县推介南源口、小溪、方村、宋村4个中心村分别作为省交通投资集团、省国元控股集团、省盐业公司、海螺集团等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点,争取省属企业结对共建资金65万元。省国元集团支持小溪村50万元,用于小溪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民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县民营企业协会共建帮扶资金达15万元。 浙江大学亚欧旅游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武斌一行,专程赶到璜田乡蜈蚣岭村,帮助制定区域发展规划。

  7、突出文明和谐,建设美好乡风。xx县在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注重把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和文明乡风培育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全县广泛开展“绿色家园”示范村、示范户创评、“七美家庭”创建、“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评比、“乡村好青年”竞赛、“小手拉大手”公益环保宣传、“保护母亲河”等活动。xx县已登记在册的巾帼文艺宣传队百余支,共2000余人。全县183个村“妇女之家”中,有50%以上组织了巾帼文艺宣传队。坑口乡拥有6支农民文艺宣传队,今年组织汇演20余场,观众6000余人。该乡积极倡导“好人文化”,相继涌现出了“中国好人”张金善和“黄山好人”江卫平。郑村镇棠樾村注重发挥徽文化“忠、孝、廉、义”的教化功能,深入开展“七美户”、“十星文明户”评选。徽城镇南源口村常年组织农民广场舞蹈,经常组织篮球赛等文体活动,引导村民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风尚。

  8、严格督查落实。根据省考核办法,xx县对各项考核指标进行了任务分解。制定了县美好乡村建设标准和考核奖励办法,建立了美好乡村建设交办、督办机制,由县“两办”、纪委(监察局)和美好办联合督查落实。到年底,由县“美好办”牵头组织成员单位对全县美好乡村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其考核结果作为拨付“以奖代补”资金和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深渡镇还出台奖励办法,决定对美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的村给予20—30万元奖励。

  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美好乡村建设是我国农村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因此,须全民发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同时在搞好规划的前提下,加大各方资金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使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哪些是国家投入,哪些是投工投劳,哪些是自己投入,以提高各方面积极性,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特别是要重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只有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美好乡村建设才有活力,才有后劲。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美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巩固与升级,必须广造舆论,人人参与。要始终坚持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激发农民热情的基础上,自觉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克服“等、靠、要”等依赖思想。,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主动为群众解疑释惑,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建议权。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引导农民成立理事会,用村规民约来约束、规范村民的行为。只有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了,美好乡村建设才有生命力,才能取得丰硕成果。只有让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发挥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解决好美好乡村建设中“主体缺位”的问题,变“要我建设”为“我要建设”。

  2、因地制宜,尊重民意,找准美好乡村建设定位。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搞好规划,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本地城乡发展特点,符合群众生活需求的乡村建设之路。结合山区特点,应努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服务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的美好乡村。千万不可贪大求洋,一味打造“新村”。xx县是个深山区,人多地少,过去村庄均依山傍水而建,村庄狭长,村头有水口,村内房屋密集,老房子多,新房子少,且不协调。针对这些问题,可从三方面疏导:一是保护利用规划前建的新房,通过穿衣戴帽(改徽),减少对古村落整体破坏;二是对古宅允许改内不改外,提高使用率;三是经审批后,允许在空的宅基地上按仿古风格进行新村建设,也可引入市场机制保护开发古村落(认购保)。对高山移民下山、地质灾害点搬迁,可以就近选择地块建设新村(如小川村、金竹村),移民后靠(如深渡镇新杨村)等。总之,要以民为本,保持和塑造村镇特点,保护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狠抓风貌整治,突出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要结合“城乡建设管理推进年”活动的进程,扎实开展拆违控违、改徽建徽、非法采砂、“白化”坟等专项整治。大力开展“村庄环境集中整治月”活动,带领群众整治房前屋后各种乱象,提升人居环境。结合农村清洁工程、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确保年底前实现村庄保洁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对居住较集中的大村镇,可集中建设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统一管道集中处理;对没有条件集中处理的村庄,主要是改水、改厕,改变不良卫生习惯,进行分散处理。

  4、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是美好乡村建设的第一要务。特别要筑牢产业支撑,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民富、集体空的现象仍较普遍。村集体无积蓄就谈不上为民办事,唯一只能向上伸手。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抓好农业产业基地、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建设,做大做强茶叶、黄山贡菊、蚕桑、果蔬、花卉、盆景、山核桃、油茶、养殖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势在必行。创新机制,广开门路,在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同时,要切实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

  5、增加投入,重点帮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xx县不仅是山区,还是革命老区和新安江库区,人员居住十分分散,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繁重。对照省考核标准,科学合理地调整中心村“11+4”配置要求,特别是道路硬化、安全饮水、电力电信、村庄绿化亮化、河塘沟渠清淤、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等,资金缺口大。前几年实施的“村村通”工程,也由于起点标准低(有效路面3.5米),安全系数低,风险大。因此,需要省、市给予重点帮扶,以求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培育文明乡风,建设和谐乡村。要加强引导、教育,大力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文明户”、“七美家庭”、“乡村好人”和“绿色家园”示范村、示范户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培育、示范引领,以点带面培育文明乡风民风。要积极组织好农民文艺演出队、农民广场舞蹈队、农民篮球队、农民乒乓球队,常年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吸收文体爱好者参加,吸引广大群众观看。做好特色文章,挖掘特色文化,加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大力弘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彰显美好乡村的文化魅力。要做好统筹文章,切实办好乡村文化站、图书室和农民文化书屋以及关爱留守儿童中心、老年协会,并与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百佳摄影点、百个亮点、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改徽建徽、乡村旅游等结合起来,吸引各个年龄层次的农民积极参与,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本领,为农民致富奔小康加油助力努力建设山美、水美、人更美的美好乡村。

  7、夯实基层组织,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村“两委”班子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起着关键作用。要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抓手,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目前不少地方都配备了大学生“村官”,这是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队伍,要关心支持他们的工作,让他们在美好乡村建设这个大舞台上一展身手。要稳定村干部队伍,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议、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制度,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8、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形成社会合力。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既要在“美”字上下功夫,又要在“好”字上做文章。因此,要全面贯彻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对于像xx县这样的山区、库区、革命老区来说,建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更多的倾斜,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帮扶。建议省国资委尽快下发文件,明确省属企业共建对象和任务,以便于双方对接共建。美好乡村建设,除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外,还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要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把xx县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加强与民营企业家协会、浙江商会、女企业家协会等对接联系,鼓励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美好乡村建设,共促产业发展,共建美好家园,共育文明乡风,实现合作“双赢”。

最热文章榜Hot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