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高考语文作文锦集八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 篇1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的这句名言早已被引用泛滥,但他所描述的这一矛盾场景却在不同的时空里不停重现。眼看着在华留学生们所挑选出来的“中国关键词”,其领域之广泛,其对比之强烈,便可知,狄更斯笔下的矛盾时代早已降临中国。
面对着这一长串关键词,我必须承认,我有我的偏爱与喜好。我必须指出,诸如“长城”、“京剧”这样的关键词,不过是老生常谈,它们与眼下的中国有着严重的时间阻隔;“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也并非中国原创,尽管中国有后来居上的优势;至于“食品安全”,则是全世界人民的永恒话题,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特色;而“广场舞”与“美丽乡村”所涉及的内容恰恰是我生命经验中的空白部分,知之不深,故无从谈起。所以,我想谈的是“空气污染”与“一带一路”。
在我看来,这两个关键词不仅高度关联,还分别代表着眼下中国的“最坏”与“最好”,而恰恰是“最坏的”中国催生了“最好的”中国。
早在数年前,在北京的外国旅客群体中便流传着这样一个医学上根本就不存在的名词——“北京咳”。这略带戏谑的称呼当然是为北京的雾霾天气而创造的。事实上,以雾霾为代表的“空气污染”问题早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痛。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柴静用她一贯擅长的深情讲述和图文并茂的数据展示,让我们从感性和理性上对“空气污染”有了更为震撼的认知。曾几何时,高耸入云的烟囱,尘土飞扬的工地,是我们走向现代化的骄傲象征,但同样是因为现代化,更先进的医疗诊断和更精确的仪器设备,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空气污染”里的无形杀手。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提出,“空气污染”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不必跳脱的必经之路,英国如此、美国如此、全世界皆如此。但恰如鲁迅所说:“从来如此便对吗?”如果中国的发展只是一味地重复别国的老路,那么,国家的责任何在,民族的智慧何在?既然我们能够让北京奥运在绿水蓝天中进行,既然我们能够让北京的天空拥有令人着迷的“APCE蓝”,我们就理应能让蓝天常在,让空气常清,让污染远离我们的呼吸。
以此角度来看“一带一路”,便不再只是一个利益至上的经济合作计划,更不是一个充满怀旧意味的历史寻根活动,而是一个在现代化道路上行进多年,富有诸多经验与教训的发展中大国向全世界输送经验、与全世界共同进步的伟大构想。
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我们看到了,各种能源合作计划正在广泛开展,这使得能源污染与浪费得到了有效控制;我们还看到了,各种高科技产业正在积极推进,这使得旧的工业模式和高污染行业获得了一次自我救赎自我革新的良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不仅在于帮中国实现产业升级,让中国经济实现绿色健康发展,更希望以此为契机,带领各合作国走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新路,解除“污染是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的魔咒,创造新的经济发展典范。
“空气污染”象征着“最坏的”中国,一个曾经只关注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与民众身体健康的中国,但痛定思痛后,中国开始觉醒,她以“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来实现自己能源优化、产业升级的健康发展,并带动“一带一路”上的各合作国踏上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这样的中国不仅是“最好的”,也是“最美的”,更是“最有责任感的”。
或许,就在不远的将来,不仅中国,“一带一路”上的沿线国家都将于蓝天绿水中坐享经济合作发展的硕果。届时,我们将有勇气挥别狄更斯的密语魔咒,坚定地告诉世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好的中国。
高考语文作文 篇2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xx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xx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高考语文作文 篇3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1、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话题于不顾另题作文。有的考生不仔细研究话题材料,想当然作文,也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话题,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呀!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是否要自拟。
2、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精练,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生动,指的是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建议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当然当多数人写记叙文之时,偶尔出现的优秀议论文,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新的感觉,很可能得到高分,这也是阅卷老师的常见的心理效应。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杜绝“无我文章”和“抄袭文”的出现。
4、内容: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花上几分钟,想别人想不到的内容写,严禁胡编乱造。即使编写故事也要做到“大胆想象,自圆其说”。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
5、开头和结尾: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平时在课内外所学的各种开头结尾的方法完全可以用在应试作文上。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为了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印象,开头结尾千万不要涂抹。 开头要引人(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提出问题,引人注意;说明情况,交待背景),结尾要有力(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叙述结束,自然收尾;抒发情感,引起共鸣)许多考生犯了“入题慢”的毛病。有的考生把大段的原材料全部照搬;有的考生把本来简洁的原材料进行扩展;有的考生开篇摆材料,古今中外,慢慢道来,而真正应该说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开篇松散,占去了大量的篇幅,后面的议论无法尽述,只得一笔带过,草草收兵,比例严重失调。议论文要尽早进入分析说理,扣住话题,三言两语,击中要害,干脆利落。有道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高考阅卷时间紧、任务重,不理想的开头,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即使你后面的论证“到位”,“上档次”,也难作出公正、客观的评判。
结尾:由于种种原因,有些考生作文来不及刹尾,或用一句话硬断,或点上一串省略号,或干脆空在那儿,无论哪一种情况,都视为未完篇处理。阅卷老师衡量一篇文章的好坏,首先是看其整体。所以,考生交给老师的无论如何也应是一篇完整的作文。古人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即使你雕出了“凤头”,壮大了“猪肚”,也会因为没有“豹尾”而不成其好文章,得不到高分。另外,要把每一段的首句写好。每一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这里的“写好”,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字要写好不涂抹,二是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
6、段落:应试作文上最忌首、腹、尾三段组成的“猪样式”结构。那么怎么办好?我们把中间一大段多分几个自然段,那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因为自然段分得越自然,越显得你成熟老练,最主要的还是能使评卷老师一目了然。把文章分为几段更好?千字以内的作文,分成5—8段就可以了。
7、语言:应试作文宜说大白话。所谓大白话,就是朴实大方,干净利索。严禁文白夹杂;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方言;严禁使用别人看不懂的词汇;少用长句多用短句;可引进部分时代新词汇;引用名言警句;引用流行的通俗歌曲歌词;引用百姓口头民谣。(但取向一定要积极向上)
8、字数:应试作文一定要看清字数的要求,限最高字数的,不要超过;限最低字数的,一定要写够数量或稍微超过50—100字才好。如果没有限最高字数,一般就是以作文纸为限,即要在作文纸格子内行文。千万不要自作多情,超出作文格子,以免出力不讨好。照理说,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似乎不应有字数的限制。但高考作文,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作文,为了达到一定的考查目的,并考虑到考试时间等因素,一般对字数都作了规定。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规定不少于800字,这个要求不算高,因为作文题要求明确,限制较少,考生有充分发挥写作才能的余地,写满800字是不困难的。在高考评卷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字数不足。虽然评分标准规定,不足800字,每少50字扣1分,但实际情况是,字数不足往往被认为文章内容单薄,分数很难上档次。二是字数太多。洋洋洒洒千字以上,给人一种臃肿的感觉,阅卷者一看这种文章就反感,这样的作文得分高低就可想而知了。再说,作文写得长,花的时间多,解答前面的题用的时间少,必定会受到影响。
9、书写:书写要认真。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年年书写都占相当的比分。一般不要求写得好看,但要求书写整齐易辨认,虽好看,不易辨认也并不好。要写楷体字,一笔一画清清楚楚,不要写草字,以免妨碍辨认。要规范,避免随意性,标点的书写也要规范,不要都点圆点。有几个标点的书写,还特别注意:(1)一行之首不要出现句号、逗号、问号、叹号、顿号、分号。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前一行的末尾。(2)引号、括号、书名号前半不出现在一行之末,可以在这些符号后面挤着写一个字。引号、括号、书名号后一半不出现在一行之首,可以把这些符号挤在上一行之末。(3)省略号、破折号占两个格,不能断开,写不下时挤在一行之末。
10、卷面:在有些考生的心目中,卷面整洁与否,似乎无关紧要。其实不然,作文的卷面,正如人的容貌一样,给人的印象是重要的,尤其是高考作文,卷面状况直接影响着阅卷教师的心理和情绪:字迹潦草、勾勾画画、涂改得难以辨认的试卷,马上就给阅卷者一个不好的印象,在无形中就会多扣几分;而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则让人一看心中先喜三分,你的文章即使内容表达稍微欠缺,也会因阅卷者惜才而给出比实际水平高的分值。这么说,是不是卷子上一个字也不能改呢?也不是。该改的完全可以改,只是要改得清楚、整洁,哪些地方删掉,哪些地方增加,都要使人一目了然。与此相关联的就是错别字问题,高考作文偶尔出现一两处错别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接二连三地出现错别字,就会被认为语文基础太差,你的得分也会大打折扣。审查自己的作文时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都必须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必改,为了卷面的整洁美观,将错就错,或许更好。
高考语文作文 篇4
历年的高考都将语文放在第一场,语文特级教师陆继椿说,这与语文答卷的“特殊性”有关。由于语文答题的主观性很强,注重的是自我表述,因此,考完后大多数人会感觉良好,不会因为“考砸”了而影响到后几门学科考试时的情绪。
然而,也有专家提醒考生们,对语文学科不能太盲目乐观甚至掉以轻心。华东师大中文系语文教研中心的一份调查显示,与语文和外语等学科相比,语文高考的成绩一直不高。以去年本市高考为例,语文最高分是满分150分(2人),英语(论坛)最高分是146分(7人),而语文最高分只有132分(1人),折算成百分制的话,也仅有88分。
“平淡”需要深刻内涵
语文高考之难难在作文,这也是十分体现语文功力和拉开差距的重要方面。就在高考前夕,有关部门召集全市高三语文教师进行了一次作文批改的集中培训。负责讲课的语文教育专家提出,考生在拿到一个题目并提炼出观点后,不妨学会自我否定,因为千人一面的观点很难脱颖而出,高考作文思想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善问和三思。自20xx年以来,上海高考作文评价年年强调反对华而不实,但所谓朴实,不是语言的平淡无味,“平淡”的支撑恰恰是内容的充实和思想的深刻。高考作文鼓励在审题正确前提下的个性发挥,无论何种文风,都必须以内容、思想的充实为前提。此外,还应当坚持写真实的作文,要有品位,有思辨,体现自己的真实感受。
看清题目真意图
尽管语文的标准化试题每每会引来病诟,但由于要定分数高低,并以此来区分考生,所以,尽量使自己的答题与“标准答案”趋同,就显得十分重要。华东师大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说,考生们在拿到试卷后,不妨多花点时间揣测一下题目的真实意图,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性的还是开放性的,而不能简单地只从题目的字面上去理解和作答。
高考语文作文 篇5
参加湖北高考的考生请注意喽,
湖北20xx考语文作文试题现已考后公布了!
小编特地整理了湖北20xx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供大家下载:
湖北20xx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下载专区
历史知识: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高考语文作文 篇6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通科学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和谐”。
科学与自然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法,也无法抵抗科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学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细嗅身边的“蔷薇”。
高考语文作文 篇7
“安安发屋”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安安不仅人长得好,像一枝高雅的郁金香,手艺更是一流。最让人佩服的是她干起活儿来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你瞧她,剪子在你头上飞舞,发出有节奏的咔嚓声;电推子在你耳边唱歌,像一只小蜜蜂在忙着采花;剃刀在你面上走过,像育花工人铲除花间的杂草。更让人叫绝的是,一切活儿都干完了,她还要拿起电推子在你头四周转悠一番,查找不整齐的头发,像侦察机侦察敌情似的。此时,安安一颗热情服务的心和着她身上特有的女人味道,早浸透了你的心,使你似喝了一瓶有后劲的老酒,浑身都醉了。
当我接到出国讲学的邀请函,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安安发屋理理发,然后精精神神走出国门。吃过早饭,我就踏进了安安发屋。不想,还有比我更早的人,除一位坐在理发椅上理了一半,还有一位坐在沙发上等候。见我来了,安安忙停下手里的活儿,为我沏了一杯香茶,还递过来一本新杂志,说:“张老师,请您稍等一会儿!”
我翻开杂志看了一篇文章,坐在理发椅上的客人已接近尾声。我揉了揉眼睛,不想再读杂志,就观看安安为客人理发。此时,安安拿着电推子,在客人头上一圈儿一圈儿盘旋,客人闭着眼睛享受着最后的圆满。
送走第一个客人,第二个客人坐上理发椅时,我突然有了观看安安理发全过程的欲望,觉得观看她理发也是一种享受,于是,她的剪、推、剃就一个步骤不落地映入我的眼帘。又到最后时刻了,安安再次拿起推子,在客人头上盘旋,一圈儿一圈儿,却不曾理下一根头发。其实,她前面的工作,早就做得全部到位了。
送走这个客人,我坐上理发椅,突然问安安:“最后一道工序是不是多余的?本来已理得很好的了,为什么还要用推子一圈儿一圈儿在客人头上空转呢?”
安安笑了一下,和蔼可亲地说:“这道工序看似多余,其实是十分必要的。追求完美是每个人的本性,客人头上虽没有了乱发,可心理上是不是还有乱发?这是在熨平他的心理呢!”
安安的话像缕缕春风,吹绽我的心花。好善良的安安,好聪明的安安!
当她为我理完发,又到最后一道工序时,安安问我:“这事儿给您说透了,还……”
她的话没说完,我就说:“算了,我心里早没了乱发。”
然而,离开安安发屋,我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何必把话说透,而少了一道最后享受的工序呢!
我真不知今后还来不来安安发屋。
高考语文作文 篇8
深山里有两块石头,第一块石头对第二块石头说:“去经一经路途的艰险坎坷和世事的磕磕碰碰吧,能够搏一搏,不枉来此世一遭。”“不,何苦呢,”第二块石头嗤之以鼻,“安坐高处一览众山小,周围花团锦簇,谁会那么愚蠢地在享乐和磨难之间选择后者,再说那路途的艰险磨难会让我粉身碎骨的!”
于是,第一块石头随山溪滚涌而下,历经了风雨和大自然的磨难,它依然义无反顾执着地在自己的路途上奔波。第二块石头讥讽地笑了,它在高山上享受着安逸和幸福,享受着周围花草簇拥的畅意舒怀,享受着盘古开天辟地时留下的那些美好的景观。
许多年以后,饱经风霜、历尽尘世之千锤百炼的第一块石头和它的家族已经成了世间的珍品、石艺的奇葩,被千万人赞美称颂,享尽了人间的富贵荣华。第二块石头知道后,有些后悔当初,现在它想投入到世间风尘的洗礼中,然后得到像第一块石头那样拥有的成功和高贵,可是一想到要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甚至疮痍满目、伤痕累累,还有粉身碎骨的危险,便又退缩了。
一天,人们为了更好地珍存那石艺的奇葩,准备为它修建一座精美别致、气势雄伟的博物馆,建造材料全部用石头。于是,他们来到高山上,把第二块石头粉了身碎了骨,给第一块石头盖起了房子。
【实用的高考语文作文锦集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