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议论文

时间:2022-06-09 12:45:30 议论文 我要投稿

教育议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育议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育议论文

教育议论文1

  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的制度诞生了。从此刻开始,最早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老百姓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在朝为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再者,社会就发展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局面。中国的应试教育方式也是通过这样传播下了的。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现代化时代,中国也引领着时代的发展,但我们却改变不了从古至今的传统教育观念,反而愈演愈烈了。中国的应试教育被夸张化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称它为“衡水地狱”。为什么我要这么称呼它呢?因为它不仅违反了国家相关的教育规定,超出了教育的限度,而且越来越严重了。

  我记得电影《致青春》有这样一句经典语录:“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

  这种题材的电影又进一步的深化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人们内心的程度。而外国又是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很显然,中国与外国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中国在教育上强调的是做人,而外国是做事。所以外国的孩子们比中国孩子的独立能力强,而中国孩子学习的文化知识,文化素养要比外国孩子多的多。大家有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怎样改变这种教育偏激的现象?其实目前想要改变的话显然是不可能的。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原因。第一,贫富差距太大。就像那些有钱人的孩子,他们每天都生活在温暖中,如果没有合适的教育,他们大多会一直生活在安逸中,他们更不会明白独立的意义。

  穷困人家的孩子则背负着巨大的责任,他们只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这样,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就业,所以他们对所要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摆着应付的态度。我们国家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又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选拔有用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贡献。但只注重理论知识,不注重实践,所以应试教育被恶化了,人们也违背了中国教育的初心。第二,普遍的攀比心理。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对话——孩子的妈妈说:“怎么考试考了这么点分,你看看人家XXX”。

  孩子的压力太大,只能硬着头皮去学习。

  我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能大力支持也不能抵制。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加大课外辅导的调查力度,有效的抑制教育过激的现象。相关媒体也应该大力宣传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国家也应继续实行精准扶贫政策,解决贫富差距的现象。

教育议论文2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但在化学教材中渗透着辩物主义的观点,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领悟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方法去进行学习。那么,怎样利用教材中辩证唯物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观教育呢?

  建议:

  一、在化学教学中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着的观点教育。

  在初中化学中进行原子分子论教学和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原子结构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教学时,教师可指出,从客观方面看,在无边无际的茫茫宇宙中,有着气象万千的无数天体,人类居住的地球只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太阳系只是银河系家庭中的一员,银河系以外还是河外星系,这些星系构成为总星系,这些都是宇宙空间中客观存在着的事物,而且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从微观讲,我们周围的各种实物都是由分子构成,比分子更小的微粒是原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氧原子构成等等,这些构成微观世界的各种成分,尽管微乎其微,也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这些基本粒子,没有一个是不运动的。

  二、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树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在初中化学中进行溶解平衡等教学,在高中化学中进行平衡、电离平衡等教学时,指出这些平衡都是动态平衡,从表面看,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不再溶解,也不再结晶;在可逆反应中反应混合物中各种成份的百分含量不再变化,在弱电解质电离过程中,自由离子浓度不再变化,好象各种变化都停止了,但实际上这些变化的两种相反过程都从未停止过,只是溶解和结晶的速度,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度,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和离子重新结俣成分子的速度相等罢了,在这一定条件下保持平衡,若条件改变,平衡破坏,将重新建立新的平衡,这说明任何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三、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的教育。

  任何矛盾的双方既是相互对立、又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且矛盾的双方又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例如,金属原子有失电子的还原性和氧化性,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但它们又互相依存,没有还原性,何谈氧化性。当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后,就具有氧化性,非金属原子得电子成为阴离子后,就具有还原性。这说明氧化、还原这对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它们既对立又相互统一在同一个微粒中。

  四、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教育。

  例如,人们在认识了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而递变的规律后,可指导科学工作者去预测周期表中未填满的第七周期中未发现的元素的性质,对发现新元素的指导作用。

  又如,在合成氨工业生产中,当人们认识了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后,就可选择出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的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从而可提高合成氨的产量。

教育议论文3

  摘要:江苏的动画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行业前景一片大好,整个行业的人才需求催生了江苏地区大批影视动画专业人的培养需求,各个职业院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但是在开设动画专业的同时,很多职业院校尚未具备良好的专业教学基础,对动画人才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现实的角度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动画教学的特点与现状,其次证实了五年制教学是适合动画人才培养的,并提出了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不足。最后,本文提出了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发展建议,着重强调校企合作对于动画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性,以促进高职动画教育的科学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动画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产教结合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使了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品的一个类型,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作为经济与文化大省,动画产业的发展自然异常迅猛。因此,需要大量的动画人才参与到这样一个大的产业里面来,院校就担负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除了一些本科院校纷纷建立了影视动画专业,很多高职院校也同样成立了动画专业,开始了动画人才的培养,为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1.1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看,刚入学的学生普遍没有很强的美术基础,需要入学后对其进行美术基本功的大力培养,才能继续进行动画专业技能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型人才,才是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而高层次的创作人才,可能需要高等院校来进行培养了。除此之外,动画专业学习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高职五年的学习时间,对于帮助学生去学好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发挥其个人能动性,并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言完全足够。但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避免盲目教学和教学分离的模式。因此,根据五年制教育的特点,我们完全具备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动画专业技能人才,五年制也适合我们的动画教学。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在五年时间内进行合理的教学,去培养人才。

  1.2江苏高职动画教育的现状

  (1)各个院校的专业教学设施不完善。整个高职院校开始动画专业教学也就短短七八年时间,而大部分专业院校开设这个专业的时间也许才三四年,有的也许是刚刚开设这个专业。院校里的专业教学设备相对欠缺,部分院校开设动画专业没有画室,或者没有拷贝室,教师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专业授课,或者一些院校专业机房数量不足,无法充分的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更少有学校能够配备完全和行业接轨的生产设备。因此,这样的教学硬件基础对专业技能教学将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专业师资缺乏。好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的保障。而纵观江苏众多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到专业教学的所有教师中,从动画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的比例非常小,很多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尚无专业的动画专业教师,临时抽调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组成动画专业教学团队,还有的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一个专业教师要承担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不管这个教师在这个方面是不是能够胜任,大家在摸索中前进,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这无疑不能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此外,由于条件有限,在专门的行业企业中聘请动画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专业教学,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行业能够紧密联系的可能性更是极小的。因此,现有的专业师资基础不但不能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还会使专业教学越来越脱离市场,脱离行业需求,对人才的就业带来巨大的隐患。

  (3)专业教学与行业衔接不紧密。从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动画专业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改行进入其他行业。也许人各有志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动画专业教学脱离了行业,学生在院校里面学习到的技能比较欠缺,或者不对口的因素。动画公司的负责人经常感叹招不到好的动画师,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因为不能胜任公司的技能要求而被迫转行,这是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院校教学有其本身的欠缺,专业教师需要兼顾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不能时时刻刻与行业紧密联系,导致专业教学与行业脱轨。我们的教学是为行业输送人才,脱节的教育如何能够承担起行业的人才培养的重任。

  (4)专业办学得不到有效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专业办学其实不只是有教学场所,有优秀的专业教师那么简单,为了使专业教学与行业接轨,不但要引进专业骨干做老师,还要不断开展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是一项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实际情况下成立的合作关系,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长期持续发展,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满足于有校企合作形式的存在,并不做长期深入的拓展与规划,更谈不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团队构架。因此,校企合作也往往只能惠及极少数人,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更不能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与行业脱轨,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动画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求促使高职动画教育持续科学地发展。

  2.1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绝对不是盲目的培养,而是需要合理的定位。只有明确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比较有针对性的培养,才不至于出现什么都只会一些,但什么都不能胜任的尴尬局面。动画行业岗位很多,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位,将时间用在几个核心技能的培养上,比如原动画的制作能力,动画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学生适合面向中低端的动画制作与生产,参与到三维动画制作中的角色建模,材质贴图等。要将学生定位到一些技能性较强,但难度又不是非常大,对创意与艺术能力要求不高的一些岗位上来。有了合理的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口到相应的岗位上去,而要真正避免大而全的教学模式。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提高,专业教学也就找到了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重点学习,重点提高。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是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好的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实中很多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团队结构上都还欠合理。因此,这无疑是动画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对外引进优秀专业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对内积极培养骨干专业教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进行顶岗工作,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学习先进的操作技能,然后反馈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行业的先进技能。最后,还要不断聘请行业优秀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来任课。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合理有效的开展专业教学。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也要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外聘教师之间的结构要合理,不能偏重一头。

  2.3建立校企合作是动画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出路

  很多院校认为,有了好的实验场所,有了好的教师,就能够培养好的动画人才了。其实并不见得。有了场所,有了设备,有了教师,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开展教学,产学一体,才是职业教学的根本模式。而现实中,所有院校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校企合作不光光是与动画企业产生联系那么简单,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现实因素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寻找到适合校企合作开展的项目,并安排合理的场所进行项目的生产,安排教师团队进行生产、指导与管理。最好是能够安排独立的脱离教学的专业团队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从而能够避免一个人双肩挑而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项目顺利稳定地开展,还能够保证专业教学与项目生产进行有机结合,阶段性递进,逐步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项目的生产教学中来,真正形成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学生在生产中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完全和行业接轨,毕业后也不需要在通过行业进行培训或者至少是过渡期很短。这样的人才企业才能很好地接受,从而在招生、教学、就业中形成良性循环。

  2.4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为了形成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学校决策层要能够制定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有相对稳定的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要建立一个项目运作与管理的团队,一能进行项目生产,二能进行项目管理,还要能够有一定的业务拓展能力,通过阶段性的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或者能够形成盈利,这样才能积极的刺激校企合作不断发展,带动良性的发展,从而在发展壮大后能够吸纳所有的学生融入这个产教结合的教学体系。因此,发展校企合作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在发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学校不断调整战略,调整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教学体系的不断进化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运转的体系,将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融入校企合作的大项目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行业生产,才能够让院校的教学真正符合市场,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

  参考文献:

  [1]贾亮.动画艺术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xx.

  [2]金铺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3]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4]常东东,王淼.浅析普通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xx(14).

  [5]王建凤.中职动漫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xx(08).

  [6]张峰玮,鲁璐.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

  [7]谢卿.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xx(22).

  [8]李英.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育的思考[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6).

教育议论文4

  看似站在真理一方的老师和家长,试图用让李先生换车的方法来铸造一块盾牌,理想是盾牌之下无差异的平衡。且不论这块盾是多么脆弱,做工如何粗糙,如果教育是场战役,那么一味筑防便注定被动而走向灭亡。

  也许我们可以带着盾牌并手持戈矛,却绝不能放下戈矛而紧握盾牌。教育的眼睛发现了问题,那么教育者的矛便理应刺向问题的根本,而不是把矛指向局外人却梦想建造伟大的防御工程。当今的社会是无法回溯到那个“等贵贱,均贫富”的原始理想的,如果有盛宴珍馐,就会有食不果腹,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真正为孩子们划出绝对平等的环境,或者说,这样的虚幻并不会维持太久,更不必说仅仅是换一辆跑车这样的措施。

  浸润于社会里沉浮多年的家长们会不知道这样是徒劳的吗?也许早就明白,可幻想这样的盾真的能建成,那么这盾是保护孩子的,还是保护他们那敏感又自卑的仇富心态呢?王小波曾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们恨透了那金字塔顶上之人,有优渥的令人艳羡的生活,也恨透了自己的平庸和碌碌无为,可天生带着利己主义的人类绝不会把仇恨放在自己头上,那样太痛苦,若谨记着“为富不仁”的信念,那自己平庸的面目便不再可憎,毕竟可恨之人都是那些有财富的的人。

  为了保护内心的自卑,而且是群体性的敏感,李先生被赶出了群,似乎少了一个李先生人们就幸福了。但李先生并不是唯一的富人,现存的差异与阶层不会就此消除,这种泄愤的做法只是隔靴搔痒罢了。叔本华说:“约束自己比任何手段都更有效地让我们避免外在束缚”。家长或老师该消除的不是跑车,而是自身的不良心态,只有当大人们能淡然无谓地面对这贫与富的存在实质,孩子们才有可能成长为正直坦诚的人。

  倘若孩子们真的在玻璃罩里挂着氧气瓶成长起来了,那么丢失了贫与富的认知,他们也就没有了任何上进与奋斗的激情,或是走另一个极端,同他们的上一辈一样沦于仇恨,这样可怕的价值观将代代传承永以为继,这该是教育的绝境了吧!

  教育是一场苦役,我们该休整戈矛而积极各战,别用幻想铸就的盾保护自己的无能,教会孩子认识财富,鼓励他们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像父母一样选择仇恨财富来掩耳盗铃式地回避。锋利的矛要刺向这攀比的心理而非仅仅一个诱因。

  放下盾,与自己相见;举起矛,捍卫真正的教育。

教育议论文5

  我们要愉悦地接受教育,轻松的学习,真正切身体会到求知是快乐的。这就要求老师们讲课的内容是丰富新颖的,在课堂上积极调动气氛,把知识诠释的简单有趣,这样我们才会学的更轻松,记忆也就更牢固。在现在的教育上,我们感到有压力,身心疲乏的是过分追求较高的分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是广大学子求取分数的写照,不仅仅是学生,老师家长们也十分计较学生们分数的高低,在我看来,分数只是评价获取知识的一种形式,我希望的教育是轻松、不背负分数的包袱,以求知为目的的愉悦过程。

  其次,我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是追求创新,最终使广大学子有所创造的培训形式。在我看来,努力学习,获取知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创新。这就要求在教育上多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向更深奥的科学创造上发展。创新可以使未来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应该引导我们走向发明与创新,可以努力地开展一系列小发明创造的实践活动,让我们从小养成思考的习惯,进而向更深的科学发展,也许,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我还认为,教育是为实现学子们全面发展的模式。教育,不仅仅是在求知方面有所成就,还需要全方位的发展学生们的特长,陶冶情操,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多条道路供我们选择实践,多种方式完成我们对祖国的贡献,新式的教育应当是更加丰富、多角度的。这种教育会使我们的潜能特长更好的体现,对于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平时的课程中开设多种兴趣课,供我们选择学习,学校里开展兴趣俱乐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活动等,这就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有趣生动,对个人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能够取得显著效果的教育成果。

教育议论文6

  所谓的教育,就是“教”和“育”的结合。教育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服务于生活。它是两种形式互相渗透的一起结果。“教”,更偏重于知识的灌输。大局部倾向于社会性的一起的要求,是一起规范的教益。“育”,就是“养育”则是对人自身能力的挖掘,也就是潜能的开发。我们知道,知识可以通过成人的干预和规范的教导来获得,而人格、心理、智慧、情商、思维、感觉以和发明性等的获得则是“教”达不到的结果,它是“养育”的结果。

  教育,不只仅是依靠学校的知识性教育。而更重要的是家庭的“养育”。两者的结合才是教育的根本。我们通常把教育等同于学校的入学教育,甚至把家庭养育也变成了教知识和技能的学校教育的前锋阵地。 这也是“超前”教育的盲点。“养育”最大的方式就是“玩”。小朋友在入学前的所有活动都是以玩耍游戏为主。小朋友在玩耍中得到的教育非常全面而且整体。

  一、在“玩”中积累经验、发展体验

  每个小朋友,在学前所有的感觉和经验都是玩出来的。从对光的感觉开始,小朋友发展自身的体验和感觉都需要“玩”。 当小朋友需要体验自身的肢体感觉,他会尝试着玩刀、玩火。拿刀敲打自身的手感觉疼痛,把手放在自身的嘴里咬,以此来体验牙齿的摩擦。把东西紧紧抓在手中,体验自身的手感。不停地把东西丢到地上……从这一刻起。小朋友的生活就是“玩”。玩刀、玩火、切菜、把手伸进狗的嘴里(很危险)。一切的体验都在这样的玩耍中发展起来。我们很多的家长都在破坏这样的体验,破坏小朋友的经验的积累。比如:小朋友经常在吃饭的时候,不停的拿着勺,把饭翻来覆去的倒,把沙或者土放进碗里吃。小朋友在这当中发现了饭和土的不同点,知道了沙跟饭的不同的作用。当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忘记了吃饭的时间,忘记了回家,小朋友的经验和秩序就是这样被积累的。家长在这些方面的不注意和干扰的“教”与“管”让小朋友失去了被生活教育的机会。

  我们成人需要积累经验,需要了解自身更多的是通过对事情的经历和结果认知。小朋友也是这样。一个小朋友可以在水里泡上一整天,把水倒掉又装满、在水里放上各种东西,把头放在水里让水淹没自身的头。小朋友通过这样的玩耍的方式来体验感觉,同时建立自身的感觉体系和认知体系。相对来说学校教育很少让小朋友自身体验,通常是灌输给小朋友古人的或者成人的体验。而这个知识并不能协商小朋友了解自身、更无法协商小朋友建立自身的体验和认知体系。这种体系一旦建立,它就不是分离的,而是整体的。而且因为不是被成人干预的结果,他的经验体系就坚持了弹性的变化和深化的余地。

  所有孩童阶段的认识都可以影响到小朋友成年后的一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玩就是小朋友的生活经验,体验的积累,经验对价值观的发展起着基本的认知引导作用。

  二、“玩”出来的思维能力

  大脑思维是个虚的东西。它不是实物,不可以拿出来看。思维就像空气,就像房子里的空间。它存在于每个地方,但我们通常会忽略它的存在。它不是依靠装载来得到空虚的,而是依靠流动来维持自身的状态。这部种流动的、虚的大脑思维不是依靠学校教育可以得到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玩出来的。

  当一个小朋友在玩耍,他是灵活的、主动的。思维也是发散的、没有逻辑的,同时也是活跃的。假如他在玩沙的时候看见一张废纸,他会想方法把这张纸用在他的游戏中,假如发现一个口袋或者其他任何不同于沙的东西,他都会不自觉的要应用到他的玩耍中。这就是思维的学习和开发。

  小朋友在游戏玩耍的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因为小朋友不感觉错误,他的错误的行为就变成了对事物的探索和拓展。很多小朋友把衣服弄脏、把玩具拆开再重组,他在这过程中思维没有限制,他可以随心所欲的组合发明自身认为合理的玩具、欣赏自身留在衣服上的“美丽图画”。在玩的过程中,小朋友还会自身调整自身的想法。他很灵活而且不厌倦。一个小朋友能把同样的一个东西,组合成不尽相同的各种“怪异”的、不是东西的东西。而这些怪异的组合对小朋友来说都是一件完美的、发明性的作品。他们通常做的不是3+4=?的事情,而是7=?+?的行为。这也是发明能力和逆向思维的养育。在幼儿期,无所谓对与错。任何的组合对小朋友来说都是正确的组合,因为没有所谓正确的参考和判断。正确的玩具在小朋友眼里只是一种形式而已。在小朋友的大脑里,有无数个为什么在那里,他在自身求证自身的问题而使得思维不时扩展和空虚。思维因为没有知识的干扰而显得异常活跃和开放。发明性因为没有受到固定规范的限制而保管了。玩耍,因为没有方向、没有目的、没有要求,自然而然的发生,又自然的结束。所以,想象力得以发挥。小朋友在玩耍中边玩边考虑、一边计划一边欣赏、在欣赏的同时应用想象力的无限性在发明属于自身的认知。

  三 “玩”中培养的人格和情感。

  小朋友在玩耍中建立的人格经常被家长忽略。总以为需要家长来教才是唯一的途径。在正常的情况下,学前儿童没有分享的概念,一切以自我的满足为主。一个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是全然的投入的,没有杂念和干扰(除非被成人干扰)。当他们专注于一个新鲜的事物,很少有小朋友会分散自身的注意力,他们总是试图看清楚这些新鲜事物的每个隐藏的细节,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把他们认为“好玩”的局部清楚的展示出来。只要这种新鲜感一直存在,小朋友就一直寻找而绝对不会轻易放弃。这是小朋友与生俱来的专注的品质。

  小朋友因为探索的需要,也因为对群体的好奇心和参与感、自我的表示欲望,他们通常也需要在群体中获得经验。一起组建家庭,一起分配家庭角色。而且女小朋友都要做妈妈,男小朋友都要做爸爸。他们希望也相信自身有能力照顾自身的小朋友,就如家长照顾自身一样。小朋友们在玩的过程中模仿家长对待自身的行为方式,抚摸小朋友、跟小朋友说话、帮小朋友玩耍、抚慰小朋友……,就在这样不知不觉的玩耍游戏中,小朋友具备了同情心和责任感。小朋友在玩耍中还自然的体现出一种英雄情节。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就在这样的游戏中自然的受到影响和深化。小朋友最喜欢的玩具中,从铁臂阿童木、动感超人到蜘蛛侠、奥特曼、蝙蝠侠……,当小朋友把自身灌注在这些英雄身上的时候,小朋友充溢了自信和社会责任感,小朋友试图要拯救世界、维护弱小,似乎缺少了自身这个世界就会混乱一样。

  由上可以知道。小朋友的玩,尤其是学前儿童的玩耍行为就是对小朋友最好的教育。它是来源于自然生长的、由自然所实施的教育。不同于成人的玩。成人的玩和游戏只是单纯的放松身体和心灵。但对小朋友来,玩就是学习和探索,是对自身人格的建立、心理完善的绝佳的途径。小朋友在其中可以学习知识、积累经验、发展体验,建立价值体系和秩序、完善心理。

教育议论文7

  硅胶柱层析的操作过程,用Flash动画演示,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凝胶色谱法的动画演示,可将分子筛的分离原理形象地表现出来,通俗易懂。多媒体的制作应实用、简洁、明了,同时教学重点、难点辅以适当板书,从而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很好地结合起来。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天然药物化学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多媒体教学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但教学效率的提高还受到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的制约,因此应掌握好授课进度,防止学生跟不上教师思路,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

  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开场白虽时间不长,但十分重要。特别是在每一章的绪论部分,开场白尤为重要。好的开场白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上,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授黄酮类化合物这一章时,先问同学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吗?学生出于好奇心急于知道答案并由此产生兴趣,从而带着疑问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接着讲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理化性质等。又如,在讲到黄酮类化合物理化性质中溶解性这一节时,问同学们苷类化合物一般是溶于水的,而作为黄酮苷的芦丁却难溶于水,这是为什么?启发同学们要解释这一现象就必须剖析芦丁的结构。原来芦丁这个黄酮醇苷却因苷元分子的平面性而难溶于水,从而得到答案,强化记忆。再如,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难于记忆。启发同学们从简单的结构开始学起,一个苯环为苯,两个苯环为萘,三个苯环为菲,将菲完全氢化则成为多氢菲,多氢菲再接上环戊烷是环戊烷骈多氢菲,此结构即为三萜类化合物共有的一个甾体母核结构,在此母核的17位碳上连接一个含有8个碳原子的侧链,再接上几个不同的角甲基即成为不同类型的三萜。为什么把三萜叫做四环三萜呢?因为三萜含有三个苯环和一个环戊烷共四个环,所以叫做四环三萜。这样一步步的启发式讲解比一下子给出三萜的结构要容易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方向地进行引导,有意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的一把金钥匙。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进行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实例讨论式教学

  传统的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基本上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教师叙述理论,灌输和记忆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几乎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学过程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很难对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和猜想,只能硬性接受教师所给的天然药物化学理论知识,束缚医药学生的思维,缺乏发散的、创新性思维的训练。借鉴PBL(problem—basedlearning)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2]。在每一章结束之后根据进度安排一到两节课的实例讨论课。根据每一章内容设计相应的天然产物提取分离鉴定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通过书籍、期刊和网络,用自己学到的天然药物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讨论课中,学生24人为一组,自己主持讨论课,分别以自己制作的多媒体PPT展开讨论,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言。例如,在讲完三萜及其苷类这一章后,设计问题:如何从甘草中提取分离纯化得到甘草次酸?学生根据问题在课余时间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制作PPT演示甘草次酸的提取分离流程,讲解每一步骤的原理,讨论提取分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以及不同提取分离方法的优缺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采用此种实例讨论式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交流机会,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巩固了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实例讨论式教学可使学生对刚学到的理论立即得到观察和验证,加深学生对提取分离理论知识的长久性记忆,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贴近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因此,每一章结束后的实例讨论式教学不可忽略。在讨论课中,教师应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其参加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创造性地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知识思考是否还有更好、更合理的提取分离步骤。通过讨论式教学,能够激发和支持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每次讨论课前一定要精心备课,对相关的提取分离实例要查阅文献,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够自如地掌控和指导课堂讨论。此外,网络上的巨大信息量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甚至超出老师的知识结构之外,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敢于不耻下问,向学生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师生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创造机会更好地与学生沟通,真正了解学生具体情况,才能有的放矢对自己的教学作出改变。如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改变上课节奏或插上一段与所讲内容相关的典故,让课堂气氛生动活泼而不是死气沉沉;在课间加强交流,回答学生在课堂上还未理解的疑难问题;在课外以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的看法,根据情况作出适当的改变。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把本专业的精髓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终生受益。学生对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方法认可之后会促进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和关注,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反之促进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

教育议论文8

  摘要:近年来,高校对于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忽视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高校贫困生感恩缺失的原因,采取针对措施。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目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院校规模不断扩大,贫困生数量随着增加。我国对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一直都未停止,同时高校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对贫困生的资助,各大院校根据实际情况,为贫困生提供兼职,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以此减少贫困生的经济困难,并设立各种助学体系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现阶段,各大高校的经济补助体系都基本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本解决了高校贫困生的上学问题。但是,学校对于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缺乏重视,某些贫困生在接受资助后,不懂得感恩。因此,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现状

  第一,在贫困生资助名额评选时,很多学生都争当特困生,甚至有部分学生家境不错,没有分享意识,不考虑较之更加困难学生,个别一般困难的贫困生却拿去更高档的助学金,尤其是获得社会资助后,仍然在学校继续申请,这就造成了不公正。第二,在贫困生名单定下之后,个别学生没能提交相应证明材料,或者对于申请表的填写不够重视,填写数据不够真实和完整,部分人认为获得学校的资助是应该的,丝毫没有感恩之心,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肯定是要获得助学金,若是没有获得反而会责怪学校。第三,一些学生在获得助学金后,本着“白送的钱,不花白不花”的心理,大肆购买物品,随意挥霍,甚至产生“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每当有企业和学校资助时,自己必须占据一个名额,不考虑。另外,对于学校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不甚满意,工作不积极不到位,部分申请贷款的学生,难以及时还款,对于学校的信息和通知置之不理[1]。第四,部分学生在领到助学金后,对学习不认真,对学校和社会不思回报,甚至认为自己的贫困是家庭造成的,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只想通过家长和学校解决自己的经济问题,没有依靠自己获取资金。

  二、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失原因分析

  自身的原因。受到家庭环境影响,贫困学生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例如自卑和沟通障碍。另外,这部分人群存在压抑情绪,以及急切求胜、证明自己的心理。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人将读大学当做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想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是,理想与现实偏差很大,在社会中难以短期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提高自身的能力,这样反而会在与同学相处中,产生自卑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就会认为对方给予的帮助,是对他们的怜悯和同情,甚至会进一步增加自卑心理,这就很难让他们产生报恩思想。家庭的原因。家庭的教育不能跟上孩子生长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困难家庭,大多数父母文化水平低,他们认为孩子学习好就足够了,这也是他们对孩子仅有的期望。因此,对于孩子思想方面的教育往往是欠缺的,父母片面注重孩子学习成绩,而忽视感恩意识的培养,造成一些学生性格的缺陷和思想的落后[2]。

  第二,困难家庭的父母往往被生活所迫,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很少有时间对孩子教育,有时候会因为自己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条件而自责,担心自己的经济情况影响孩子生长。因此,在孩子成长中,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而不求所报,正是家长的这种教育习惯,淡化了孩子的感恩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自利思想,使他们将索取变为一种习惯,不懂得感恩。学校的原因。

  第一,当前学校的资助体系不完善,仅仅是从经济上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缺少相应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养,另外,由于经济资助是无偿的,不需要学生进行偿还,存在很大漏洞,学生进行申请时,只需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证明自己在经济上是贫困的,就可以获得相应数额的补助资金。

  第二,对于受资助学生没有明确的义务要求,学校的思想教育课程设置不健全,让学生产生应得的意识,没有认识到这是学校和社会对其的帮助,没有责任就没有动力,这样难以产生感恩意识。

  第三,在发放助学款时,一般都是直接打到学生的银行卡,这样做的确照顾到了学生的心理,避免同学的偏见,但是由于没有正式的颁发仪式,因此资助款的到账没有告知学生,就直接打入他们的银行卡,受资助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因此很难产生感恩心理。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造成高校贫困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根据原因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感恩教育,培养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对贫困生加强感恩教育的主体中高校占据首要位置,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加强感恩教育活动的开展。增加感恩课程的开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此增强贫困生的感恩意识。例如在重大节假日,还有助学金发放的日子里,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富有感恩意味的活动,营造一个学生感恩的氛围和环境,让捐助者和受资助者结成对子,同时可以利用活动,让困难生学会和懂得感恩,体会感恩。另外,可以通过举办与资助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如以感恩回报为主题的讲座,开展感恩宣传月,组织学生进行感恩征文,以及进行演讲赛辩论赛,等等,提高贫困生对受资助重要作用的认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咨助者的高尚情怀,让贫困大学生产生感恩意识。与此同时,还需要发挥学生干部和贫困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导,加强校园的感恩氛围,让贫困生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3]。

  第二,加强学校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建设。在学校中,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基地,通过课堂的宣讲,可以向大学生传授感恩知识,进而可以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加入感恩的思想,通过结合生活社会实际,在课堂上用生动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故事进行讲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对感恩行为进行思考和讨论,进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课程开展之前,教师要搜集感恩教育素材,例如一些感恩题材的电影和书籍及古代的故事,以此作为依据开展主题讨论和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讲述他们的理解,进而适时进行感恩教育,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明白感恩的思想。在学校中,一般会有一门“形势与政策”课,因为任课老师之前多为辅导员,可以将感恩内容作为附属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多管齐下,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学校和社会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感恩机会。对于心存感激却未付诸实际的同学,应该拓展足够的途径,让他们付诸行动。高校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如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另外,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提供社会实践机会,每一个院系可以建立自己的志愿服务队,在社会和学校积极开展志愿工作,帮助弱势和需要帮助的群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特长服务社会。经过一系列感恩活动,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发挥自身特点和长处,可以体会到成功和帮助他人的快乐,进而消除自卑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在办公室值班,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同时加强师生间的交流,让他们在活动中感悟感恩的意义。

  四、结语

  加强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是高等院校的重要工作。不仅要在物质上对学生进行资助,还应给予学生精神上的资助,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帮助学生自立自强、自我成长,让他们成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新一代生力军,最终发挥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李亚婕.增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研究[J].教育与职业,20xx,09:76-78.

  [2]杨雪琴.和谐社会视野下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xx,12:145-147.

  [3]张龙,叶晓琴,叶华松,赵卫川.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05:257-259.

教育议论文9

  过去看到电视剧的一个片段:晚上,一个美国富人把自己刚出生的孩子放在另一个房间里,让他单独睡。别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只是说:“我迟早都会照顾不到他”看到这一电视剧的时候我还小,并不理解话是什么意思。但人都是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后来的我,终于明白了这一个道理。

  现在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却不会心怀感恩。也有很多孩子与之相反,他们随父母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家庭经济贫乏,渴望像别的孩子一样吃好的穿好的。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开始是无法感知的,只会随着几年后慢慢拉开这一个差距。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距,家庭情况是一个主要的因素,这就比如温室里的花朵和外面风吹雨打的小草,它们成长的环境决定着它们对抗外界压力的能力,所以形成了最后的境遇。在这里,我想说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过去的穷孩子早当家,在爸妈的带领下早早结婚生子,而过去的富孩子呢,他们娇生惯养,被父母宠着护着,最后宠出了一身的毛病,但由于社会还算安定,这也并没有什么问题,也都像穷孩子一样成家了。这两类人的生活差不多,也都以“过日子”为主了。只是,同样的公式不能应用到所有的问题里面。如今,社会变了,养孩子、教育孩子这一套题的答案也变了。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优越,孩子们的教育方式也变了,以前哭着闹着的孩子打他两下就乖了,现在要理智教育了。以前不问你要钱的孩子,现在花钱如流水了。现在的富人家庭和穷人家庭也都颠倒过来了。富人的孩子听话,穷人的孩子很多成了败家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其实,只要是个人都会有自尊心和虚荣心,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子。而人的虚荣心就好像是一捆干柴,星星之火一点即燃。穷孩子的父母一般缺乏社会经验,跟不上形式,只想让孩子不要吃自己吃过的苦头。他们怕委屈了孩子,便对他们关爱有加。富孩子的父母往往更懂得教育孩子,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教育孩子着重在孩子的心理和学习上,而不是在物质上。大家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过去的确是这样。现在呢,不一样了,现在很多是穷人的富二代了。而我刚刚说的,或许就是这两类家庭问题的根本原因。

  父母的爱,虽然都是无私的,但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孩子变成“败类”,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希望天下的父母在争取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有独立的人格。

教育议论文10

  雅思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写到: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也就是说,教育并非单纯地传授知识,它更是一代代人行为品格养成、认知观念确立的过程。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为长远的投资。

  近年来,高学历高知识教师陆续选择初高中就业,有些人认为此举大材小用实为可惜,可事实却不尽然。

  老师是学生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学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学校是一个有温度的大家庭,正如孩子们脚下柔软肥沃的土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了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我们之所以需要优质教师,不是为了让他们更加严谨地照本宣科,也不是用硕士与博士的光环打造出一所金牌学校。我们只是为了让每一双好奇的眼睛博览浩瀚的天空与璀璨的群星,让每一双灵敏的手足感受坚实的土地与渺远的苍穹。在和风细雨的养育中,稚嫩的小手变成了宽厚的手掌,天真的想法演化出睿智的思考,曾经的学生已在不知不觉间继承了那些不起眼的光辉品质,他们已是国之栋梁。

  你或许会说,精英人才就业于科研系统,又何尝不是有效的投资?但我以为,我们缺少的不仅仅是一位位科学家,更是一个勤学善思人才辈出的民族。

  我们或许可以让一个科研岗位暂时空缺,甚至可以暂时接受一位院士的隐去,他们就像参天古木枝杈上的一根枝条,只要树根不断,终有再生的一天,只要教育这潭活水源源不断,枯树朽木也可涅槃重生。你看到的是高材生委身初高中的遗憾,似乎是优质资源从学术界流失的可悲可叹,我却看到了孩子们汲取知识后的餍足与幸福,还有教育事业中正冉冉升起的万丈之光。国防军事的强悍是我们坚不可摧的外壳,教育的精良却能给你薪尽火传的自信与希望。所谓长远投资,是一个改变孩子们命运轨迹的契机,是推动国家发展最本质的动力。我们无法于短暂的时间内窥见这场改变的结局,但我们愿意抓住这宝贵的机会,试着燃起一簇小小的火苗,给我们的民族一个美丽的畅想。所以高学历就职基础教育何谈“大材小用”。

  愿青葱翠竹拔节参天,愿星星之火终致燎原,愿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愿教育的灵魂恒久不散。

教育议论文11

  何为“教”?

  “教”是言传身教,是传道,是授业,是解惑。

  何为“育”?

  “育”是春风化人,是培育,是滋养,是养成人格之事业。

  教育教育,这两个字必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教”,那么即使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也只是知识上的充足,远达不到灵魂与人格的丰盈与茁壮,若教育分开,那教育的含义就会模糊不清,因为教育的意义为教授知识,培育人才,只有教育结合,才能让人才造就中国的未来,让教育成就未来的希望。

  教育结合,是提升国民素质是途径,记得那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吗?中华民族原本温文尔雅,谦恭礼让。却在现代飞速发展的经济面前丢掉了自己的本来面目,那用中文书写的“请勿喧哗”,那在英国街头的推搡谩骂,那一次次无理,一句句声讨,无不体现了国人的浅薄与素质的低下,我们应该检讨,为何“素质教育”喊这么多年,为何国内大学遍地开花,中国人的形象却永远如此嘈杂喧嚣,也许我们过度重视了学生的“教”,而忽视了人格的“育”,正因如此才会有众多大学生屡屡涉法,才会有复旦投毒案这样令人惊悚的新闻。闪花我们的眼,刺痛我们的心,只有教育结合,才能培育出一个优秀而健全的人格,才能提升公共文明素养,彰显国家的尊严与形象。

  教育结合,是实现教育强国目标之根本,十三亿人口的中国,教育大国地位毋庸质疑,然而是“只见星星,不见月亮”只见数量,不见质量。中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远不及现如今中国的国际地位,尽管教育资金大量投入,尽管大学科研所如雨后春笋,但是却培育不出下一个屠呦呦,下一个莫言,究其根本,还是多年应试填鸭式教育的叫,而没有注重学生独立式思考,发散式思维研究式素养的“育”,通过“教”学了再多的知识,若不能通过“育”内化为自己学习的素养和能力,这样的教育又有多大用处呢?只要教育结合,才能打造出中国教育品牌,才能让中国教育走到世界的制高点,实现国家品牌的飞跃和发展。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曾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教育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基石,而如今如何“教”,如何“育”,已经成为关乎民族存亡与复兴的关键,只有教育结合,才能让强国梦想触手可及,才能让少年中国与天不老,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教育议论文12

  我们盼望已久的英语开放周到了,校园里张灯结彩。大榕树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三、四年级的同学精心制作的英语贺卡,文化长廊上贴满了五、六年级的同学精心设计的英语手抄报,还搭起了一个小舞台,学校里焕然一新,热闹非凡。

  今天是英语开放周的第一天。早上八点钟,我们三至六年级的教师和同学们按顺序入场。大伙都在耐心的等待着。八点三十分,几辆小轿车缓缓地驶进校园。顿时,操场上一片欢呼,人头涌动。哇!三位高大的、黄头发、白皮肤、蓝眼睛的外籍英语老师在我校领导的陪同下进场。场上的哨声、鼓掌声混成一片,同学们使劲地挥动着手中的吹起棒,对外教的热情难以言表,只好用力地挥异口同声地喊:“Welcome to our school!”问好声响彻云霄。外教也很有理貌地向我们挥手打招呼。

  九点正的讲座开始了。三位外教逐一登场,他们用标准流利的英语作了自我介绍。他们都来自美国纽约,其中一位还得到了博士的学位。三位外教教我们学英语,还从舞台上走下来,把麦克风对准同学们,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读,一起说,一起讲。他听着我们读,还时不时竖起大拇指“Good!Good!”同学们多么想大声喊啊!紧跟着Ma Show教师拿起吉他弹起来,我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这时,我们在场的师生的心情无比激动,难以用语言表达。

  不知不觉,近两个小时的活动就要结束了,我跑上舞台有礼貌的用英语邀请外教与我合影。

  今天,是我比较难忘的一天,也是我比较快乐的一天。外教让我明白了,“英语是通往世界的桥樑。”平时要多讲英语,才能熟熊巧生。

教育议论文13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只有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趋势,才能使教育质量更上一个层次。我国的素质教育一直崇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作为培养综合素质重要内容的钢琴教育一直是我们艺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新时代发展的同时也给我们钢琴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从新时期钢琴教育的教学现状入手,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能够为当代钢琴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时代;钢琴教育;对策建议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同时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慢慢显现。因此钢琴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一下成为了“乐器之王”。首先,钢琴是唯一能够与整个交响乐团相匹配的独奏乐器,可以独立和完美地表达丰富多彩的音乐内容,而不需要借助其他乐器的帮忙。其次,钢琴可囊括的音乐范围包括交响乐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整个范围,能够创造交响乐的气势和丰富的音响效果。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儿童早期的音乐教育,让孩子提早接触音乐熏陶,同时拥有钢琴的家庭数量也越来越多。此外,随着音乐艺术的渐渐深入到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选择开始学习钢琴,社会上渐渐形成了“钢琴热”的现象。

  一新时代下钢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水平的参差不齐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学习钢琴,对于钢琴教师的需求量也变得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存在的现象是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合格的钢琴老师,可能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能够开始钢琴课的讲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但同时长期的专业钢琴训练和经验积累,对一名钢琴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基础技能。然而,供给和需求的错配就导致了钢琴学习的学生数量比教授钢琴的教师增长速度要快得多。另一方面,随着“考级热”在中国的慢慢普及,对于授课教师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无形之中也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了我国钢琴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钢琴是一门集技术性和艺术性价值的学科,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技巧的传授,同时也要注重从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原则。在调研中发现,有些钢琴老师在授课时十分严格,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敢与老师进行交流,虽然这样能够使孩子的钢琴技能快速长进,但是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和斥责,很容易导致儿童形成对立和排斥的情绪,导致其厌倦学习。例如一些钢琴教师不了解和不掌握学习钢琴孩子的身心特点,再加上缺乏好的教学方法,很容易引起孩子们学习钢琴的畏难情绪。缺乏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缺乏对孩子良好的指导,这将直接降低学生们学习钢琴的兴,因此改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态度十分重要。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问题

  现在出现的普遍情况是,有许多学生把学习钢琴功利化,将考级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并视为唯一目标,因此在整个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学生越来越重视考级所考的曲目,并十分机械化,缺乏对于兴趣的培养和挖掘。这种学习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即兴发挥和创造能力,而且还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的培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很难真正培养钢琴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沉重的学习负担,单调且乏味,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这些种种都给当前钢琴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外,其艺术教育就非常重视对于孩子即兴表演能力的培养,即兴表演不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同时这样的演奏方式还能锻炼学生作曲的天赋,增加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新鲜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落后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音乐专业的学生数量正在迅速增加。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多而老师少的状况,导致出现不匹配,精品的小班化教学很难实现。但是在艺术教育中,如果是大班教学,教学效果就很难具有针对性,教师通常需要带很多学生上课,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基础上的差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特殊的教学策略。假设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播放一首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曲子,每个人都会有不同感受,基础好一些的同学可能会有比较深的感受,而基础差一些的同学接受起来可能就会慢一些,可能需要时间进行慢慢领会。面对这样两种类型的学生,如果老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指导学生的话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因此,钢琴教学的最佳方法是一对少的教学,同时教材上也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钢琴演奏。

  二新时代背景下钢琴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在教育界中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钢琴来说,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从弹奏钢琴中获得成就感,继而能够真心地追求艺术,而不是为了考级而在学习。同样兴趣也是最初开展钢琴教育的初衷和前提条件。而且,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也决定了其学习钢琴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因此,在孩子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孩子的身心特点出发,制定符合其童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钢琴教学计划,并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想要创作,想要学习的兴趣,灵活多变的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以加强学生钢琴学习的能力,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二)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建设

  教师水平的高低对于钢琴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一支良好的钢琴师资队伍对于学校整体的素质教学也是很大的提升,因此,作为主体一方的学校要不断提高教师水平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钢琴教师,使钢琴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和职业道德,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例如可以通过组织钢琴教师培训,到一些发生较好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或是鼓励老师深造,进入大学中再次学习。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有钢琴演奏经验的资深表演艺术家进到学校,进入课堂,与学校钢琴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而提高钢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拓宽艺术层面,注重均衡发展

  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摒弃唯考级至上的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钢琴的技能,还要让学生的艺术水平变得更高,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平,在加深对钢琴的认识基础上,注重对其他乐器和其他表演形式的学习,也使学生理解更加多元化的艺术形式,例如舞蹈、诗歌、艺术、戏剧、电影和电视等领域。学习钢琴的目的在笔者看来并不单单是要掌握这样一门专长,而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对艺术的欣赏,培养他们对于美的鉴赏能力,同时因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在表达中可能具有相互联系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加深对于艺术的理解,拓宽自身的艺术赏析能力,达到均衡发展的目的。

  三结论

  总的来说,当前钢琴教育的对象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年龄非常大。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要求,钢琴老师应该提升自身水平,学生应树立良好的心态,寻找学习中的乐趣,感受音乐在学习中的美感,只有这样才能使钢琴教育事业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郭瑞.新时代下的钢琴教育改革问题探讨[J].音乐时空,20xx(05):113-114.

  [2]王艺璇.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思考[J].科技文汇(中旬刊),20xx(01):125.

  [3]许甲子.分析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高师钢琴教学[J].教育现代化,20xx,4(22):149-150.

  [4]司徒璧春,陈朗秋.关于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思考[J].钢琴艺术,20xx(05):50-51.

教育议论文14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建议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的大幅度扩招,高职生的数量增加更加迅猛,如何引导高职生就业,如何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而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它不但决定了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它是个体在长期的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它属于个性倾向范畴的概念。对高职生而言,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主要是指他们在选择具体工作单位时的择业观,是高职生在选择具体的工作单位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观念系统;它是高职生的一般价值观在单位选择上的体现;它影响到高职生选择什么单位、对所选择的职业是否满意。对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对于高级技师的培养及人才储备有现实意义;对教育部门、人力资源规划部门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

  一、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我国近二十年的职业价值研究,被试大多数集中在大学生、研究生、高师生,偶尔也扩大到其他职业青年阶层,如企业职工、公务员等。对于当今社会日益关注的高职生这一特殊群体,社会普遍认为职业价值观教育为时过早,选择职业对他们而言似乎是比较遥远的事情,但实际上对于高职生而言,他们处于职业要素探索的尝试阶段,职业价值观逐渐在大脑中的建构对他们以后选择何种行业、是否确立成为技师或高级职业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前瞻性的指导意义。

  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少。目前国内关于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多为经验总结型和理论探讨型,系统的实证研究为数不多。高职生基本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一般从事技术类和服务类工作,社会地位低,理想和现实落差很大,他们的职业价值观是非常复杂的。如何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目前国内的研究都不是很多。

  二、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建议

  针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我们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1.抓住关健时期,针对高职生的具体背景和特点,科学地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在二年级或20岁左右的时候有一个波动的时期,这是他们职业价值观正在逐步修正、确立和完善的时期,同时也是他们迷茫和痛苦挣扎的时候,更是他们的职业价值观处于低谷的时期。这是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刻,因为人在思想波动的时候是最容易接受观点的时候。传统上是在高职生一人校和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进行有关职业价值观方面教育,从本研究中看这种两头热的做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这时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念是比较稳定的,是不容易接受其它观点的,不符合高职生职业价值观发展的特点。从物质生活的价值观来看,二年级或20岁是一个转折时期,这时的职业教育会对影响高职生关于这一因素的看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应该从一入校就开始,而且一直到毕业之前都不能有一丝的松懈;当然也要注意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波动的时期加大力度开展相应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高职院校要多找一些比较成功的高级技师做现身说法,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从而促使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健康发展。"

  2.利用家庭对高职生的影响,家校共同对高职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

  父母的教育程度对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有明显的影响,这就启发我们在对高职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教育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校和家庭进行合作教育,学校根据学生家庭的特点而进行不同方面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同时家庭也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给学校,以形成良好的家校互动。从学校来讲,对于家庭经济背景比较好的高职生,应当在二年级或者20岁左右这个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自我发展方面的教育,以满足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强化其积极向上的精神。而对于家庭背景不太好的高职生,则可以在二年级或者20岁时这个关键时刻对他们进行物质生活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尽早树立符合社会现实和家庭现实的职业价值观。而对于独生子女尤其是女生,则应当加强自我发展方面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从家庭来讲,应当在子女能接受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客观的、符合社会和个人现实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使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能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的需要、个性、能力以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从而确立适当的职业价值观,其中母亲要发挥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3.社会、家庭、学校共同参与对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针对现在技术工人在社会中地位还不是很高、待遇还不是很好的情况,国家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大力宣传高职教育,让国人看到技工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我国基础产业的巨大贡献,以真正地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从 20xx年的两个代表大会我们可以欣喜地看到国家对高职教育大力扶持的态度,相信我国的职业教育会迎来又一个春天,同时对国家的政策和社会宣传的作用也会提高技术和服务工作对高职生的吸引力。

  从学校来讲,应当在高职生一人校就抓紧对他们进行坚持不懈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高职生职业价值观不稳定的时候对他们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从而在大学期间就使高职生全面认识和理解以后工作所要具备的价值观,以使他们不断地同化这些价值观,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价值观,使高职生在毕业时能自觉的、非常乐意地选择和从事技术和服务工作。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仅仅着眼于学校的就业率,很少关注实际问题,难以从企业需求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进行指导。大学校园与企业、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在加大,如果学校不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真正需求,就会导致就业指导缺乏针对性,与实际需求脱节,甚至使得大多数就业指导成为“纸上谈兵”。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在创新模式、开展产学合作、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为高职生创造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要形成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使高职生能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毕业后能较快地进人到工作岗位,这样就能使学生减少一些迷茫,从而容易确立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同时这样也可以对高职生选择和从事以后的工作产生影响。

  总之,整个社会都应当参与到对高职生的爱护和教育中,这样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未来才会有无穷的人才储备。

教育议论文15

  学校,给了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的确,那我就来谈谈我眼中的教育吧!

  首先是学校,学校的教育程度对我们学生来说多重要啊!儿童的成长期离不开优良的教育环境。常说:“教育要面向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校的大厅就提写着,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对这句话记得牢!

  学校的环境也离不开校长,一个校长的教学程度往往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成败,而我们学校之所以从小苗到参天大树,离不开校长多年,甚至一生的心血!而学校能面向世界,都赖于校长的教育方式!

  也有许多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很大很大。许多人都说:“老师是阳光,沐浴着我们这些“小草”。”的确,一个老师和另一个老师所教出的学生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的老师都有着它独特而又有效的教学方法。所以,一个学生的前程究竟是灿烂的还是黑暗的,也取决于老师的教育方式!

  我觉得教育方法不能只由着家长,而不去想想孩子会喜欢吗?家长都是自以为方法行,方法好。而忽略了孩子的喜好,往往失掉了特长,就帮孩子报所谓的班,而没去听听孩子的想法。假如真去上了,孩子在课上能听得好吗?甚至会精神不集中,白白苦了家长对他的一片希望,和家长的钱。这样有意义吗?要想孩子学好,就要先问他对什么感兴趣,再针对那一门课,做相应的班。这样,既不少家长的钱,又能让孩子学得开开心心,不是一举两得吗?

【教育议论文】相关文章: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09-02

赏识教育浅议论文09-23

以教育为话题的议论文04-05

中国的教育-初三议论文作文12-20

对学前教育的建议论文03-20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精选15篇)02-12

中国式教育议论文(通用7篇)03-17

高考满分议论文:巴掌之吻,教育之痛05-25

论中国教育议论文(精选17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