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优化作文语言

时间:2024-04-18 22:45:31 雪桃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优化作文语言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优化作文语言,欢迎大家分享。

如何优化作文语言

  近年来,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发展等级明确要求文章语言必须有文采,这是值得注意并带有导向性的备考信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文章,它的语言必须具备美感,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那怎样优化文章语言,提高其表达效果?当然非得下苦功夫学习语言不可,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了解和掌握一些优化文章语言的技巧,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试从三方面入手,谈谈优化作文语言的技巧,欢迎阅读!

  一、巧用字词。

  1.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就应该加以强调。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 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 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2.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也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二、美化句子。

  1.枝叶修饰法。

  许多同学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语言缺乏表现力 ,其主要原因是只重视句子的主干,而忽略了枝叶的修饰功能。换言之,若恰当地合理地以“定、状、补”加以补充修饰,语句就会顿放异彩。例,“我曾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的身影,倍感失意。”若添上枝叶,则变为“我曾在这秋水之畔终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倍感失意,就象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一经枝叶的修饰,一种孤寂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的哀怨和闲愁,呼之欲出,表达效果就更好。又如,若对“前面走来一个人”进行枝叶修饰,则可以为“前面走来一个女人”、“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镇上回来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镇上回来的手里提着一篮西红柿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效果迥异。可见,修饰语的运用如给一幅素描填上细腻的色彩。

  2.变换句式。

  在一篇文章中,要组织好一连串的句子,需做到“严密而多变化”。 “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多变化”一般指句式不单调,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灵活变换。例如某学生的习作中有这句话:“我在万里晴空、云彩线儿都不见的、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的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去登泰山。”我们可时适当地变换句式,改为“我在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去登泰山的。那一天,万里晴空,云彩线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这一变换,使文章的意思更加容易理解。

  3.运用口语。

  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纯朴之美,写作中可适当运用。如魏钢焰在《忆铁人》中曾这样写王进喜讲辩证法:“一上路就看见一条标语扑面而来。两分法前进!铁人点了只烟,拧脸问我,你唱秦腔吗?喜欢吗?那里头有些故事,叫人动脑筋。一个人嘛,得常常记得‘走麦城’。那位姓关的脑子里呀,先有个五虎上将,忘记得过五关斩六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末了,怎么样,垮啦。”

  4.引用名言佳句。

  引用名言佳句,特别是些贴近主题的名句,点缀在文章之中,增强文章理性升华之美。引用名言佳句分为两种,一是明引,二是暗引。习作《感谢生活》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登山,我们吟颂‘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我们下水,我们吟哦‘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也来点‘逝者如斯夫’的感兴;我们观察星空,信手拈来‘天街夜色凉如水’;我们三五结伴,踏青郊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挥洒着青春的亮丽,走在路上,会随口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时,我们心头会涌起无限的温馨。是谁给了我们这一切?”笔者在叙述自己的成长的历程中,信手拈来名言佳句,形象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情思流转自然,语言显得清丽、隽永。又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里写道“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这就是使用了“暗引”的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表现力。所以,引用名言佳句,可使文章语言熠熠生辉。

  5.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学生习作《青春》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青春是盛开是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笔者就是通过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其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大大地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

  三、形成风格与个性。

  都说“文如其人”,这不无道理。乐观者写放达文,忧郁者写哀怨文,幽默者写风趣文,勤于思考者写出思辩性,勤于观察者写出生活味,博览群书者写出书卷气。高考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我们应该蘸自己的心血写一篇充满个性的文章。以下,我就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幽默风趣。

  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语言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如,一学生在习作《喜鹊与苍鹰的对话》中写道:喜鹊仰望苍穹,叽叽喳喳着说开了:“我说鹰老兄,现在做什么都要实事求是,你怎么总是好高务远,小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老兄可得实际点啊!”苍鹰扇动了一下它矫健的翅膀说道:“怎么,你说我不实际?我展翅高飞,翱翔万里,一览天下,你喜鹊妹子能享受得到吗?”这段对白,语句风趣,两只鸟儿的个性突出鲜明,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美的印象。

  2.表达含蓄。

  表达含蓄,可引发读者的联想,能给我们带来意犹未尽的效果……作家孙犁在《荷花淀》中写到水生决定离村参军前夕向他的妻子说自己是“第一个报名的”,从来没有离开丈夫的妻子只说了一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好象有点文不对题,含糊其辞,但其中肯定性的赞赏和否定性的哀怨几乎同样多,从字面上我们只看到肯定性赞赏,而否定性的哀怨则需要我们去联想,这正是作家高明之处,也值得我们借鉴。

  诚然,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学习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要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写出一篇好文章,还需要平时多下点苦功夫,练好语言的基本功,做到前人总结的“六多”(多读、多想、多写、多积累、多比较、多修改)。但无论怎么说,只要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运用优化语言的技巧,对于提高语言的运用是大有裨益的

  拓展:如何让作文的语言更精彩

  话要说得动听,文章要写得好看,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惹人喜爱,引人入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却显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亮丽起来,使之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本人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巧用修辞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是保证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种修辞手法中,有这样三种值得关注:

  1.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炼,气势充沛。文中适当使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如在一篇谈个性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当毕达哥拉斯选择阳光而抛弃凯撒时;

  当庄周选择“掉尾于田间”而抛弃宫阙时;

  当张狂的阮籍长啸山间,潇洒的嵇康轻抚《广陵散》,淡泊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时──

  两个重逾千斤的方块字浮出水面:个性。

  几个排比句环环相生,丝丝入扣,引出个性的话题,一气呵成,很有气势,也很有感染力。

  2.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诗文中的叙述或说理显得形象生动。例如有个学生的习作是这样来比喻母爱的: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泪,因为我生活在水中。”

  面对那条悲伤的鱼,水轻轻地言道:“我看得见你的泪,因为你一直在我的心里。”

  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把母爱的博大深沉描绘得恰如其分,又真切感人,让人觉得精彩而不俗。

  3.引用

  在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名句、人物典故等,是提升文章内蕴和增加语言可读性的好途径。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在《思想的芦苇》一文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阐述: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悠悠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玢影的女子步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兼葭苍苍,白露如霜”遂成千古绝唱。泗流中,弄篙荡舟的少年,采兰撷芷,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成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这段文字,把古代诗文巧妙地引用、化用,使芋芋芦苇和美丽的诗行和谐交融在一起,内涵就丰富了。

  当然,在作文的过程中可以不止是某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有时也可以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这一点,视行文的需要而定。

  修辞之于文章,正如白云之于蓝天、星光之于夜空,因其美好点缀而使文字焕发光彩。然而在许多的作文中,我们经常会读到一些通篇都是干巴巴的陈述,读来枯燥无味,兴趣顿减。殊不知一块布料裹在身上是毫无美感的。所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意识地学会把修辞巧妙地镶嵌在文章里,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炼字炼句

  契诃夫说:“写作的技巧,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写好一篇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不断地锤炼语言,推敲语言,反复修改,文字才能渐趋完美。只有力求每一个细节的完好,文字才会出现整体的协调和优美。炼字炼句时大体可注意以下三项:

  1.求准

  力求语言的准确无误是写好文章的一大关键。古人推敲文字的典故可谓俯拾皆是,不再列举。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最准确的形容词,最准确的动词,最准确的名词,……只有一个,也就是最准确的那一个。”这可谓是大家的炼字风范。

  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把“宋玉,你是个无耻的文人!”改为:“宋玉,你这无耻的文人!”,味道就迥然不同了。

  不仅一句话,一个词语,一个字,有时甚至一个标点的准确与否,也需要仔细斟酌一番。比如一个同学作文开头第一句话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他的语文老师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变成了“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升起。”这样一经改动,原本平淡的陈述顿时变得生动起来。在写作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本着这种严谨的指引精神和态度指导学生,我想,是能够让学生终生受益的,学生的写作语言必定会越来越准确、精彩。

  2.求简

  语言是否干净利索、简洁明了是衡量其是否生动的重要标准。那些啰里啰唆、不得要领、不知所云的文字是毫无价值的,也是写作时要坚决摒弃的。在这一点上,契诃夫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描写海是很艰难的。我在一个中学生的练习簿上读到,你知道他是怎样描写海的吗?‘海大’,别的什么也没有。依我看来,好得很。”这就是说,写作的要领就是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切不可拖沓冗长,令人不可卒读。比如,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也许都经常发现这样的文章:长篇累牍援引事例以证明一个论点;浓墨重彩陈述了好几个段落才引出要谈的话题;甚或是在通篇完完全全的叙述之后戛然而止,竟没有一句画龙点睛的语句……诸如此类,皆不可行。这时,要求得语言的简明和纯正,就必须大刀阔斧、千淘万漉,“忍痛割爱”。写作时,头脑中那些无拘无束、不着边际的废话、赘言是不可以落在纸上的,在需要惜墨如金时,要慎用每一个字。

  3.求新

  创新的文字永远具有活力和吸引力。语言是否新鲜灵动是成就一篇好文章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点切不可以等闲视之。如果我们翻开作文本,发现千篇一律、不约而同地谈到爱因斯坦、爱迪生……,无论是事例还是开头结尾都陈词滥调,读来都有那么一点“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的陈年味道。这时,看一篇两篇倒罢,看多了,就不由得会出现阅读疲劳,或者说是审美疲劳。在写作时,只有对语言进行独具匠心的编织,努力提高文字的质量,才能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在一篇作文中,哪怕只有一段新鲜活泼的文字,就像“浓绿万枝红一点”,也会让人眼前蓦然闪出一抹亮色,顿觉一种发现的愉悦。

  在一次以“人生追求”为话题的写作中,众多泛泛而谈的习作里,我发现一篇与众不同。它是这样开头的:

  泰戈尔说:“绿草求它地上的伴侣,树木求它天空的寂寞。”芸芸众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由一草一木巧妙入题,别致新颖,自然流畅,令人叹服。

  由此看来,在写作时,为避免那些僵化的、硬梆梆的腐朽文字走进作文,必须让语言“与时俱进”,求新、求美。

  三、永驻真情

  言由心发,文自情生。真情实感是好文章的魂魄所在。只有发自内心、抒发真情的语言才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正如法国缪塞所说:“最美丽的诗歌是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诗篇是纯粹的眼泪。”古往今来,大凡至情至性之文皆流传下来,历久弥馨。这样的事例不可胜数。然而当前学生作文的一大诟病即是语言无味,缺乏真情。这一点已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其实,中学阶段,青春的喜怒哀乐,诉诸笔端都是好文章,只不过没能用心用情去写罢了。在一次练笔中,我读到一篇朴实无华却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春天的第一朵鲜花》,这个学生是这样写的:

  我的母亲,用粗糙的手掌不停劳作,为了我的明天;我的姐姐,在青春年华四处奔波,为了我的学业。我爱她们,因之而爱天下所有平凡或不平凡的女性……我在心底里想对她们说:“你们!永远是春天的第一朵鲜花,给平凡世界带来了美丽和真情……”

  事实证明,只有以情缀文,文章才会具有亲和力。中学阶段,应该把心情鲜活地呈现在纸上,让快乐和伤感、喧闹与沉静,一起构成文章的底色。惟其如此,才是具有生命力的语言。

【如何优化作文语言】相关文章:

如何让作文的语言靓起来09-26

高考作文优化语言表现力的方法09-13

高考作文语言如何出彩01-13

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08-24

高考作文中如何使语言华丽09-12

优化团体作文09-29

《优化》教学设计05-29

如何提高高考作文的语言表现力09-13

家庭教育文章:如何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