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去过的地方作文

时间:2024-02-01 12:50:16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去过的地方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去过的地方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去过的地方作文

去过的地方作文1

  一前段时间,接到一个陕北榆林作者打来的电话,询问投稿事宜,因为年末去过榆林,便多聊了几句,问如今陕北情况,这位作者说:“再有5年,我们的经济实力就能超过西安。”虽然在陕西曾听说过除了西安,经济实力就要属陕北,听到这话,还是非常的惊讶,因为那次采访所见所闻和现在相比反差太大了。昔日贫困不发达的陕北因为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些丰富资源的开发,现在变得越来越富裕。

  那是一次印象深刻而难忘的旅行。在西安省局办完事,便前往陕北。这天早上约9点,当时还在陕西省档案局工作的王恩汉把我送上开往延安的长途汽车。那时的公路路况没有现在好,老旧的公共汽车在黄土高原上迤逦而行,出了一个沟壑又是一个沟壑,一整天满眼差不多都是相同的黄土景色。在夕阳的照耀下,汽车在谷坡中缓缓而行的情景,就像是一幅肃静的风景画。等到达延安,天色已晚,路灯已明。可能是省局和市局联系没有衔接好的缘故,出长途车站等了一会儿不见来接的人,车站已是人去车空,便在车站附近找了个旅馆登记安顿下来,然后上街在一个小摊填饱肚子,回到房间洗漱休息,躺下来和同屋的房客聊天,他是一位江浙企业的业务员,完全没有来到这革命圣地的激动,直抱怨说来到这穷地方真是一件苦差事。

  在延安采访了市档案局,参观了革命故居,小住两日后又前往榆林,又是大半天的长途,到达目的地时地区档案局的人没接到我,便问一位遇到的警察,由于不大好懂榆林方言,就在快冻僵的手上写上“档案局”几个字,这才问清地址,顺利找到地区档案局。

  那时的榆林经济不发达,榆林人讲给我听了一个相当典型的故事,说是一个乡因为经费紧张打电话受到严格限制,当时还在用摇把电话,乡长便把摇把拿下来放在自己的衣兜里,谁要是打电话,必须请示乡长,得到他的同意才能拿出摇把打电话。而普遍的情况是政府部门没有什么办公经费,能按时领工资就很不错了,很多人员出差的`经费报不了,只好把票据自己收起来,什么时候有钱什么时候才报。

  热情好客的榆林人经济困难,还是请我吃了一顿当地的名菜,记得是一种烩菜。就两个人,一两个菜,简单可口实惠。虽然经济状况不好,但榆林档案工作者干好工作的态度令人敬佩,在困难的条件下做出了不俗的成绩,从此次采写获得陕西省“优秀档案工作者”的地区档案局马英棠的事迹中就可见一斑。

  完成采访任务返京走的是从榆林跨黄河到山西的路线,一清早出发,档案局的同志在车站为我卖了一碗热乎乎的羊杂碎,说是吃了暖身子,路上不冷,一再推托,可盛情难却,吃得我心里热乎乎的。还是一天的长途,同样是在黄土高原的沟壑中穿行颠簸,在山西一个地方换乘长途傍晚才到太原搭上了回京的列车。

  如今的陕北已是今非昔比,听说从西安到延安坐小车走高速只要三个多小时的时间,陕北人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据报载,20xx年榆林GDP总量为3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增长速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

  我们得知,去年在专题研究全市档案工作的榆林市委常委会议上决定,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原则同意市、县(区)两级财政每年在预算中以馆藏每卷1.5元标准,给同级档案馆拨付档案资料保护费,市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资金用于全市珍贵档案的抢救,每年安排30万元用于征集散失在民间的各种珍贵档案资料,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规划,“十一五”全市计划安排档案信息化建设资金990万元。

  真为榆林人感到高兴。我在想,那位曾经同住的业务员现在如何?这哥们儿发了吗?要知道,如今许多浙江商人在陕北发了财。

去过的地方作文2

  由于工作关系,去过不少地方,从黄河之源到东海之滨,从白山黑水到珠江三角。全国除了港澳台地区,加上西藏、海南没去,其他省份都跑过。祖国大好河山景色不同,风俗各异,各地域人们的行事风格不同,各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但档案人的那种踏实、执著与创新的精神都是一样的。档案事业的发展变化,档案工作者的风采,透过记者的眼睛,谱写在《中国档案》的千言万语之中。

  想起第一次出差是1987年《档案法》颁布之后,国家档案局郝存厚处长去河北宣讲《档案法》,我和另一位本刊记者跟随采访,第一站是邯郸,回来后发了消息。时隔18年后,20xx年10月我又去了一次邯郸,中国之大,去过两次的地方想起来还真不多。这次来邯郸,只有一位同志是以前见过的,其他认识的人都退休了,漂亮的档案馆是市委院内最显眼的建筑,这是看得见的变化。

  笑容可掬的张连婷局长看起来非常干练,这位从县委副书记任上来当档案局局长的女同志,20xx年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工作者。想当初1993年县里送她来的人一看档案局的情景就说:“张书记走啊走啊,别在这上班了。”在县里时是“要啥有啥”,档案局穷得是要啥没啥,基本条件是相当差,办公室的`破沙发是借的,库房也是借用其他单位潮湿有尘土、老鼠的破旧平房。但她还是一心扑到了新的工作上,她形容说磨破了嘴皮、脚皮厚着脸皮来做工作。档案人都知道,那种困难要解决也绝非易事,不仅仅光靠激情。从去找财政局人家不让进门,财政局局长声称没时间不爱搭理,让走人,张局长不走,坐在办公室说明情况,希望得到支持,说:你财政局局长没当好,财政就解决个吃饭?看你们的档案室,档案没有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得处罚。到后来财政局局长对档案局产生了好印象:“我就愿意给档案局钱,一分钱当两分钱花,都办了实事了。”两家成了好朋友。档案局不要更多的钱,有点钱就能办好多的事。

  下决心改变面貌从抓机关建设开始,向编委等部门争取机构与名额,用好政策,解决干部的切身利益,让大家有干头有奔头,工作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张局长一来抓的另一件大事就是建新馆,1994年在市人大会上游说争取,得到了许多代表的赞成,终于从上千个议案、建议中“脱颖而出”,尽管这让她“高兴得没法儿”,但计委、建设局、规划等几十个有关部门要找,还有选址、做领导的工作,白天黑夜地跑,全不是轻松的事,由于经历了三任领导,建馆报告就写了三次。局馆的人都知道这是累心的活儿:“可不容易了”。而与此同时,档案馆升一级又让大家没白天黑夜加班加点地工作,这其中的艰辛与付出非外人所能理解,光除尘清洁档案手绢就用了5000个,累病了好几个人。经过不懈的努力,当20xx年底6250平方米的新馆建成使用后,经过三年整理的20多万卷档案也搬进了安全的处所。张局长这才感到一身的轻松:总算弄成了,历史的欠账还了。

  这看不见的变化是张局长讲给记者听的。10多年努力的结果是档案局馆的面貌改变了,工作上去了,社会知名度大了,精神文明和机关建设连续5年被考核为优秀,档案工作在河北省达到了一流。在张连婷局长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挂着她作为先进工作者受到胡锦涛同志接见的照片。她应该感到欣慰。

  浏览邯郸市档案局的网站,看到“建设创新型档案局”、“档案进家庭”、“档案事业发展评估”、“加强档案馆功能建设”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他们认真谋划着20xx年的工作。

  邯郸市档案工作的成就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张连婷的事迹折射出档案人的实干与创新精神。到各地采访,只要去,记者总能发现新的东西,总能被各地档案工作者的开拓精神所打动。

去过的地方作文3

  小时候很喜欢大海,常常会幻想一个人赤足站在海边,望着海浪一层接着一层翻起,越来越强壮地朝我扑来,在即将被它吞没之时,它却在脚前轰然倒塌,很快就逃跑似的退了回去,不知道年幼的我到底是是受于哪部童话书的影响从而会幻想出这样的场景,只是,“要去看海”这种无理而笃定的念头从那时便埋下了。

  后来长大了一些,和家人一起旅行,目的地是一个靠近新西兰的东南部小岛。得知消息后的我惊喜之余还带着愿望实现的彷徨,记得那时一个人踮起脚尖在地图前仔细地寻找着,希望能找到这素未谋面的小岛图标,满心怀揣着可以见到大海的兴奋和紧张。

  那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旅行。虽然事隔已久,多多少少忘记了一些细节,但是到现在仍然记得第一次踏上沙滩时的情景。那时侯的内心不同于以前假想中的欢呼雀跃,而是平静的。海水也并没有一层层地叠加向我凶猛扑来,海浪平静而柔和。那时的我就是站在那里吗,眯起双眼,海水蓝的发亮,往更远的地方看去好像碎了的玻璃,闪闪发光,一直一直不断地往远处望着,它可真广阔,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一般。我在那里,注视着幻想了无数次的大海,注视了很久很久,从一开始的平静,到后来莫名的泫然欲泣。第一次发现原来景色能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第一次明白旅行原来能有如此治愈的效果。

  小学毕业后,和同伴一起去伦敦,正值炎夏。行程与行程之间安排得非常松散,于是便有了大把时间在阳光明媚的广场上晃悠。往街头艺人的帽子里放硬币,看着肥硕的鸽子肆无忌惮在人群中摇摆。街头到处都是咖啡店,店主通常都是上了年纪的英国老太太,涂着明艳的口红,花白的长发细心盘好,捧着厚厚的书。我进去挑明信片喝饮料,坐在后桌的外国女生埋头写着给别人的信,流畅而漂亮的英文圆体,嘴角扬起的弧度明媚而温暖。咖啡桌上摆着的几株绿植也被光线照得翠绿明朗。伦敦真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会让人想要把手头的事情全部放下,就这样一直漫无目的.的走着,或者浸泡在阳光下,躺在长椅上打个盹,那时的我是这样新奇地想着。

  最近一次的旅行,是去年的冬天。和学校一起去比利时。凌晨四点在大巴上犯困,窗外寒冷而漆黑一团。比利时的天气比想象还要阴沉很多。参观烈士墓,惨白的墓碑下插着一支鲜红的玫瑰,这样鲜明的色差刺得双目有些发痛。满地的厚重枯叶,每走一步都要担心它的下面是否埋了一个深深的陷阱,一不留神就会一脚踩空。朋友给我在一棵金色的大树下拍了照,照片里的我,因为太冷而面容微微扭曲,树叶是枯黄色的,仿佛正在衰竭一般,几枝光秃的树枝刺向浅灰色的天空,用力得仿佛要在上面划出一道口子。记得那一次旅行,每个人都是疲倦而阴沉的,参观每一个地方时都敷衍而不耐,有时候会飘雨,没有人打伞,纷纷将头发塞进卫衣的帽子中,没有多余的话,大段大段的沉默。直到那一次我才真正明白,不一定所有的旅行都是愉快的,沮丧总是来得异常的快,而且往往这样的沮丧,很久都不能散去。

  这样细细数去,我去过的地方其实不算多,却一直想要明白懂旅行的意义。会在每个书店习惯性翻阅关于各国文化的介绍书,会习惯性地在巨幅地图前停留。房间墙上有着我最想去的地方的清单,每一个都用不同的笔认真写好,哪怕有一些在现在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我依旧像儿时那样带着无理的笃定,坚信总有一天会一个人背着大大的背包,平静地走遍清单里写的每个地方。当然在这之前还需要大量的学习。“不是旅行便是在阅读,人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这是一直很中意的作家写过的一句话。

  曾经被同伴问过为什么那么执着于想要旅行,我也一直在认真地思考问题的答案。现在渐渐明白,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很渺小,每个人都随时有可能离开,如果在离开之前,忽然发现自己短短的一生没有去过一直想去的地方,没有吃过一直想要品尝的美食,没有见一直想要见的人。就这样带着遗憾的闭上眼睛,未免也太不酷了。而减少这样的遗憾,就是旅行存在的意义吧。

【去过的地方作文】相关文章:

以去过的地方作文06-30

我去过的地方作文04-19

我去过的地方10-03

我去过的地方06-26

我去过的地方05-23

写我去过的地方的06-05

我去过的地方作文15篇05-14

我去过的地方作文(15篇)05-22

去过的地方作文(通用54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