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

时间:2023-12-21 16:22:42 推荐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1

  除夕前一天,家乡有个规矩,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祖。

  那一天早晨,大约才五、六点钟的样子,人们早早起了床,准备祭祖的供品,供品不能提前做,一定要今朝做了今朝供,把不新鲜的食物给先祖吃,是对祖先的不敬,会给家人招晦气,来年必定不是圆满的。

  午时,家家户户要准时在先祖的牌位前上供。这个时候,村子里就充满了供品和香火的气息,像泉水一般涌到村子里的各个角落。这个时候,苦的不是大人们,而是那些孩子们,他们的嘴哪能管得住啊!孩子们望着香喷喷的供品,口水也不知不觉往下淌,反反复复哀求着父母给自己吃一口。但回报他们的是一句“还未到时候呢”。可怜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望着供品,一直呆呆地望着,到结束了也没有吃上一口呢。

  下午两点,就是烧纸钱的时候了。说是烧纸钱,其实也不完全是烧纸钱,还要在一张白纸上写下旧年不顺心的事,将它烧给先祖看,保佑写的人来年福气满满,一帆风顺。

  临近黄昏,村子里的人包括孩子,都要做同一件事情——做河灯,河灯的样子也有讲究,必须要做成梅花的样子,腊月毕竟是梅花开满村,梅花必是最佳之选。大人们用铁丝编织成一个梅花的模样,这就是河灯的框架,再将油纸糊在铁丝上,中间留出一点儿,留着放蜡烛用。最后的点睛之笔是上色,粉色混合着淡淡的白色,轻轻往油上涂,力度必须轻,不然难免会把河灯弄破。孩子们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梅花”在他们手里变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凋零的梅花;有的花瓣就孤零零的只有几片;有的甚至连花瓣都没有,就只有一个空荡荡的骨架,这个时候难免需要长辈来救场子。

  夜幕降临,村子的人们在河灯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点燃了河灯。长辈说明亮的河灯是为了欢迎先祖归家的。点点灯光,星罗棋布,像星星一般,在河水中流动,小村一下子变得亮堂了。长辈们在河边向先祖祈祷,不懂事的孩子们则在河边玩耍着。

  烟花在黑色幕布般的夜空绽放,寓意着为迷路的先祖找到回家的路,一天的祭祖便告一段落。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2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逢过年,大家都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其中,祭祖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

  除夕祭祖,是除夕的头等大事,也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保佑子孙后代,让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才使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祭祖的食物丰富多彩,既营养又美味。比如:蹄膀、鸡、饼干、水果、年糕、虾……这些都是不可少的菜,如果长辈生前有最爱吃的菜,也可以摆上来。

  一大早,奶奶就上街买回了鱼、肉、黄豆芽、百叶、粉皮等东西,家族其他成员也不闲着:爸爸妈妈烧火,爷爷买水果,我洗盘子,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祭祖仪式终于开始了。我们把菜一道方桌上,左右两边还要摆上一排小小的酒杯,爸爸把它们满上黄酒,每个酒杯右边放上整整齐齐的筷子,然后还得点上一对大红蜡烛和三炷香,过了一会儿,家里人开始一一叩头祭拜,我双手合十,庄严地向着飘飘渺渺的烟雾恭恭敬敬地叩拜三次,一是给祖先们拜年,另外也祈求祖先们的庇佑。我用余光扫了扫奶奶,只见她手拿着三柱香,在我身边念念叨叨,我没有听清楚,只是隐隐约约地听到她的`心愿:让我学业顺利,将来考个好大学,也让我们全家平安健康,工作顺利……

  随后,奶奶来到屋外,端来了大铁锅,化起了银色纸元宝,听说,这是给祖先在阴间花的,不知道是不是元宝太多了,还是风太大了,一会儿功夫,整个客厅就烟雾弥漫,呛得我直扇风,还熏得我直掉眼泪,我一口气跑进餐厅,打开窗户,大口大口地呼吸着外面的新鲜空气。

  最后,爷爷打开大门,将祖先送出了大门,爸爸则在门外放鞭炮,以示观送。祭祖仪式就这样结束了。这风俗节日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家乡特色,寄托着对祖宗的挂念与感恩,让我们一起把家乡的风俗传承下去吧!

【家乡的风俗祭祖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01-31

家乡的风俗作文12-31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8-03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8-19

家乡的风俗作文(经典)07-30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01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10-07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6

家乡的风俗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