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件事的作文

时间:2024-01-09 15:20:01 记叙文 我要投稿

一件事的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件事的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件事的作文

一件事的作文 篇1

  今天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很苦恼。

  姥姥教我认识左手和右手,唉,我最烦这个了。我就是记不住嘛。两只手长得那么像,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左手,哪个是右手啊。可姥姥说,每个人都要分清左和右,分不清的话,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啊!这么可怕,这可怎么办?!

  姥姥又教了我一遍,我记住了。姥姥说,现在要考一考大家,我说举起哪只手,你们就举起哪只手。天哪,我不会,这可怎么办。姥姥说,举起左手。妈妈,姥爷和爸爸都举对了,可是,我忘记哪个是左手了。大家都看着我,我更想不起来。姥姥说,只有芒果不知道哪个是左手。我撇撇嘴,好难过,好想哭。

  这时,舅舅过来了,姥姥让他举起左手。舅舅举起了一只手,姥姥说舅舅太傻了,分不清左和右。哈哈,舅舅和我一样嘛,他还是个大人呢,他都分不清,我这么小当然分不清了。我现在好喜欢舅舅!我冲舅舅笑了笑,还和他拥抱了一下。

  分清左和右怎么这么难呢?姥姥说,以后还有比这更难的事呢,我都得学会呢。天哪,这是真的吗?

一件事的作文 篇2

  妨碍人思考的,往往是知识。

  思考与知识,如水与油般不相溶。思考,是自行创造出什么;而知识,则是一股脑儿地搜集他人的产出。仅仅是搜集信息而让知识丰富,你不能就此认为这些是“自己想出来的”。明明借用了他人的知识,却误以为是“自己的点子”,这就大错特错了。

  我一直认为,人一旦变得习惯依赖搜索引擎,不假思索便可获得答案,长此以往将渐渐丧失生而为人的某种重要的功能。

  查询之路虽然比思考之路好走得多,但是无论走得多么快,始终抵达不了终点。在寻找“为什么”“是什么”的时候,如果运用搜索引擎,会立刻搜出无数看似答案的结果。但这些并不是答案,充其量只是“看似答案的东西”。当你因此而感到满足,认为“不知道的事,通过网络查询就能解决”时,你就再也不会花心思去思考了。如此一来,你将渐渐习惯身处舒适的“知识小屋”,待在里面就能获得本来应该历经冒险才能寻得的宝藏。

  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地提醒自己有意识地屏蔽信息。虽然“知道”并不容易,但是“思考”更加费力、更加困难。即便如此,我依然期许自己是一个“会思考”的人。当被要求“拿出点子来”的时候,你可能会精明地通过自己以外的媒介找到它,或者再附上自己的分析意见。但这样的工作态度,不可能变成你的愿景,也不可能获得社会好评。

  工作经验越丰富,思考就越困难。因为就算你不主动去检索,你所储备的知识还是会与日俱增。然而,知识有时候是助力,有时候则会成为阻力。

  “这种事,我早就知道了。”“你说的',我听过了。”拥有知识的人在看待事情的时候容易自行选择,省略思考的麻烦,掌握诀窍准备答案。在任何领域,都存在着依循程序做事的老手。但是,我总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一件事更悲哀的了。

  不论多么年长,都不应该忘记一无所知时的自己,随时让自己保持白纸状态。当我感觉知识增加过多的时候,我便会进行删减,主动忘记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我也会聆听最新的信息,但尽可能听过就忘掉。

  乍看之下,这样的行为好像与时代趋势背道而驰,但是只要再往前行,“感觉”和“思考”这未经使用的道路就是一条康庄大道。而思考的第二步,便是踏上這样的道路。“不知道”是一件很棒的事情。

一件事的作文 篇3

  今天下午我们上化学实验课,目的是制氧,并研究氧气的性质。因是我们学化学以来第一次自己动手做实验,所以我格外兴奋。

  老师先讲述了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我因为事先已看过书上的说明,所以没有用心听。当老师宣布,两人一组开始实验时,我和同桌马上就动起手来。一边组装仪器,一边还四下里张望,暗地里与其他同学比赛。

  仪器装好了,便点燃酒精灯,开始制氧。一个气泡冒了出来;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气泡也出来了。但这还不是纯氧。又过了一会儿。氧气泡才连续地冒出来。我和同桌又是一阵手忙脚乱,开始收集氧气。偷闲看看周围的同学,才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他们动作快的,已经收集氧气约三分之一瓶了。

  我俩急忙找原因。噢,原来是组装仪器时太急了,以致酒精灯的位置太低,外焰勉强才能够到试管。我们商量一下,在酒精灯下垫了一个铅笔盒。果然,速度加快了。不一会儿,就集满了一瓶氧气。才想得意地炫耀一下,可一看别的同学,我们就傻眼了。只见他们已快集满第二瓶了。

  我俩都是争强好胜的人,怎肯甘心落后?于是再想别的办法。同桌说:“再垫一个铅笔盒吧!”我犹豫了一下:再垫,火苗会不会离试管太近了呢?可又着急,心说,近点儿也好,热得快,兴许不会有事的。于是,我们就又垫了一个铅笔盒。几十秒钟过去了,似乎没问题。正当我们庆幸时,却突然“砰”的一声脆响,试管炸了。望着飞散在各处的碎片‘我俩都吓呆了。一半是对危险的后怕,一半是担心老师批评,同时也有自疚的成分。

  闻声赶来的'老师没有批评我们。在了解到我们没有受伤后,他便帮助我们分析事故的原因,并要我们记取教训。的确,教训是深刻的:在不了解试管与酒精灯之间的最佳距离是多少之前,就抱着侥幸心理,凭主观想象,草率行事,难免不发生事故。

  现在回想,我们这种思维方式与做法,是非常要不得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将来工作以后,也许会给国家、个人都带来严重的后果。今后我要常提醒自己,永远记取这个教训。

【一件事的作文】相关文章:

一件事情作文12-21

一件事的作文03-14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

一件事的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