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春节作文

发布时间:2017-12-22  编辑:pinda4 手机版

  篇一:春节习俗

  一提起中国人的春节,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三个词语——“喜庆”“红火”“有特点”。你要是不了解,且听我娓娓道来。

  腊九到二十二这段时间,十准备过年的阶段。你别看这会儿春节每到,可小孩子们早就热情高涨了!又是买糖果、小点心;还买口风琴、风筝;尽管十分兴奋,但是他们还是很懂得分寸的,制作一张计划表,把假期的是*安排好。

  小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儿忙乱。他们必须预备过年时吃的、喝的、用的、穿的,好在新年是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说到准备过年,那头等重要的事情就是写春联,挂春联。家家都会在门上贴上新的对联。正如那首诗说的一样“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据说春联是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着灭在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命人将桃木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中国的对联了。至于春联这一名称的正式诞生则在明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后曾在除夕下旨:“公卿士庶家,需要些对联一副,以缀新年”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现在,写春联,挂春联已经成为了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认为:春联已经不只是代表新年气息的象征形式了,还是一种代表中华的特殊象征。

  在精心的准备和热切的盼望下,终于迎来了除夕!家家都飘着酒年菜的香味,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到了“生活比蜜甜”的滋味。喜庆团圆的除夕夜上,还有一件令小孩儿们特别高兴的事情——给红包。压岁钱也称作是“压肚腰”,意谓新的一年里腰包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在除夕晚上的零时零整放烟花、鞭炮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的习俗。她寓意着“辞旧岁,贺新春”。对于迎接新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叫做“守岁”。“守岁”实际上就是指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初一之间不休息,老年人、青年、小孩们一起闹新春,分外的热闹。

  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会给别人拜年,祝福大人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小孩儿们学习进步;老人们身体健康。更多的人会去看庙会,舞狮,扭秧歌。初二初三看庙会,猜谜。

  元宵节来临,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整条大街红火而美丽,年味十足……

  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大人们陆续上班,小孩子们又去上学,新年的狂欢结束了。

  篇二:快乐的春节

  春节给人的感觉是快乐的,而今年在我的家乡——浙江度过这个传统的节更能让我体会到这个春节的快乐,这要比在城市过节好玩多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旧的一年过去了,换来了新的一年。在除夕夜当然少不了看春节联欢晚会,我们全家人一齐精神抖擞地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守岁。“刘谦!是刘谦!”我大叫起来。这位魔术师深受大家喜爱,这次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看到他表演魔术算是圆了我一个梦,让2013年的春节更有意义了。

  “新年快乐!红包拿来。”这是我在春节里说的最多的话。白天里,爸爸带我去许多亲朋好友家登门拜访拿红包,这就是我新年里的“小任务”。对我来说,在新年时收红包是最快乐的事。

  晚上回到家,看了会电视我就再也坐不住了,仿佛被春节的喜庆渲染似的,心里痒痒的,还想再制造多点快乐出来。于是我让爸爸开车到街上玩耍、买烟花。我期待着,快乐向我“奔”来。

  “哇!弟弟,你看!”我兴奋地说。弟弟兴冲冲地坐到我这儿来说:“什么东西啊?……哇,是大狮子!”爸爸停下了车,我们迫不及待地下车挤进人群看“大狮子”。那“大狮子”的表演惟妙惟肖,弟弟也跟着舞动起来。爸爸问弟弟:“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弟弟挠着脑袋说:“这是大狮子啊,好厉害的。”“这才不是大狮子呢,这叫做舞狮!”我笑着说。“噢,原来是舞狮啊。”他说着脸上露出惊叹和快乐。舞狮表演完了,全场都是震耳欲聋的掌声以及回响不断的欢呼声。

  接下来,我们去到了卖烟花鞭炮的小店。

  我们左挑右选了很多不同的烟花,其中还买了两大箱子的大型烟花,准备回家放。开车回去时我还在幻想着烟花绽放时的美丽。

  到了家,我马上催爸爸说:“爸爸!爸爸!快放烟花吧!”爸爸笑眯眯地说:“来了,来了!”“烟花来啦!”弟弟大声叫喊,我期待的烟花绽放时刻终于来了。

  一个个,一桶桶五彩缤纷的烟花就在眼前绽放,我真是大饱眼福。突然天空飘扬着像一片片雪花那样的东西,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下雪了!但这并不阻碍我们观赏烟花,而是雪夹着烟花看起来更美丽了,整个天空变得耀眼夺目。“大地开花”,“孔雀飞来”……这些烟花的名字和绽放之时的美丽我一直都记得。

  这是一个快乐而印象深刻的春节。它如烟花般绚丽,不停地在我脑海中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