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

时间:2022-10-12 12:25:39 课文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茎上伸出的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由直变弯,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欢迎阅读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

  学校操场北边墙上满是爬山虎。我家也有爬山虎,从小院的西墙爬上去,在房顶上占了一大片地方。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虎hǔ(老虎、虎口、壁虎)

  操cāo(操心、操办、操劳)

  占zhàn(占领、占有、攻占)

  嫩nèn(嫩绿、嫩草、娇嫩)

  顺shùn(顺风、顺水、通顺)

  均jūn(均匀、均衡、平均)

  叠dié(重叠、叠加、叠印)

  隙xì(缝隙、空隙、乘隙)

  茎jīng(茎叶、细茎、花茎)

  柄bǐng(叶柄、话柄、刀柄)

  萎wěi(萎谢、萎靡、枯萎)

  瞧qiáo(细瞧、小瞧、瞧不起)

  固gù(固定、固然、固执)

  二、我会认组词

  蜗wō(蜗牛、蜗居、蜗角之争)

  曲qū(弯曲、曲线、曲折)

  三、多音字

  曲qū (弯曲)qǔ (歌曲)

  重chóng(重叠)zhòng(重要)

  四、近义词

  房顶——屋顶 舒服——舒适 均匀——匀称

  拂过——擦过 漾起——荡起 触角——触须

  痕迹——印痕 牢固——结实 休想——别想

  新鲜——鲜嫩 粘——贴 萎——枯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五、反义词

  新鲜——陈旧 舒服——难受 弯曲——笔直

  牢固——松散 细小——粗壮 牢固——薄弱

  六、理解词语

  均匀:分布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如:雨量均匀。

  空隙:中间空着的地方。

  嫩茎:初生而柔弱的茎。

  拂过:本课指风轻轻吹过爬山虎的叶子。

  痕迹:事物留下的印痕。本课指没有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不几天连一点印痕都没有了。

  休想:别想;不要妄想。

  漾起波纹:原指水面微微动荡,本文指爬山虎的叶子被风一吹,象波浪一样上下起伏。

  蛟龙:古代传说中指兴风作浪、能发洪水的龙。

  牢固:结实;坚固。

  七、句子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 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

  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这句话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形象地写出了爬山虎脚的外形特点。

  八、问题归纳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爬墙。

  2.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十分具体的介绍,那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因为人们主要观赏的不是爬山虎的脚,而是爬山虎好看的叶子。

  3.题目是《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只写脚,而要先写叶子呢?

  原因有两个:一是爬山虎的叶子靠脚才能够爬满墙,这满墙的叶子,正是脚的功劳,进一步突出了脚的作用之大;二是我们通常先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叶子,仔细观察才能看清爬山虎的脚,所以先写了叶子。

  4.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怎样变化的?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细丝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它在墙上才贴得很紧。

  课文《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

  《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阅读本课的难点。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把意思说得十分清楚,这是本文表达上的一个特点。 结合本课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讲的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效果。

  首先,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提问:关于爬山虎的脚,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于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通过解读文本,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叶子,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我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和孩子们一起表演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最后议论把“一脚

  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本课的不足:

  一是没有找到爬山虎,只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看,不够直观。如果提前让学生观察,寻找到爬山虎,效果会更好些。

  二是引导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细致观察还不够,需要引导学生们也要做个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爬山虎的脚》一文的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

  在描写爬山虎脚的部分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按步骤进行学习:

  1、读有关段落,找出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的语句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观看课件,对照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3、与此同时,理解比喻句“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从而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

  4、最后,引导孩子结合板书,练习背诵段落。在读、说、看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练读,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接着通过做动作体会词语,初步感悟。再展示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引导观察直观理解,从而突破理解上的难点。

  由于教学经验积累尚有许多不足,教学中,还未能很好地围绕中心对重点词进行比较,理解,品味。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03-26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08-05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12-25

四年级上册课文《爬山虎的脚》教案03-03

四年级上册人教版爬山虎的脚课文03-27

小学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课文03-26

《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08-11

爬山虎的脚课文原文01-17

人教版爬山虎的脚课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