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描写细致的散文

时间:2021-04-13 13:38:1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五篇描写细致的散文

  西方来的“采花大盗”

  1997年,中国颁布的《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明确规定,外国人未经批准不能在中国境内采集、收购、野外考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实早在300年前,就曾有外国人对中国的植物物种打起了主意。

五篇描写细致的散文

  1698年,英国“拿骚号”商船在中国厦门靠岸,一个名叫詹姆斯·昆宁汉姆的男人走了下来。他此行的公开身份是随船医生,但还背负了一项秘密的特殊任务。

  昆宁汉姆一下船就跑到厦门乡间和鼓浪屿海岛上。他蹲在百花丛中,收集菊花、苔藓甚至杂草,小心翼翼地把它们装进随身携带的小口袋里。

  自从15世纪新航线被开辟后,满载丝绸、瓷器和茶叶的商船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回到欧洲。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这些中国常见的花卉图案,也随之进入欧洲贵族的视野。那些花瓣卷曲的菊花、层层叠叠的牡丹在当时的西方人看来,只是东方人的一种想象。他们认为这些造型奇特的花卉根本不可能存在。

  不过,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很快证明了这些植物的存在,这让欧洲的植物爱好者们兴奋不已。他们渴望拥有这些植物的种子,更希望这些花卉有朝一日能长在自己的花圃中。热衷于收集异域植物的外科医生昆宁汉姆成为他们之中第一个“采花大盗”。

  昆宁汉姆像做手术一样,精确地切下每种带叶植物的枝或茎,留下花和果实,放入采集袋。每种植物他都采集了两到三个标本。他还为这些标本制作标签,注明其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他甚至雇用三位画师绘制了1200幅植物画像。

  昆宁汉姆带回来的标本让同行欣喜若狂。几十年后,石竹、翠竹等观赏植物开始出现在欧洲庭院中。植物爱好者们并不满足于此,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种子,于是开始向传教士求助。

  汤执中就是这些传教士中的一位。这位植物发烧友生于法国,被派往中国传教前,他向巴黎皇家植物园园长承诺,尽可能多地寄回植物种子。

  然而,1748年,传教士与清廷关系恶化,他们只被允许进行短途旅行,即使前往郊外的法国公墓,也必须有仆人随行,并且沿途不能下马。汤执中只能让仆人帮他采集想要的植物。

  为了兑现承诺,汤执中想了很多办法,包括用葡萄牙烟草和中国人换植物,以及向清朝皇帝进献西方奇异花草来博取好感。

  1753年,汤执中向乾隆皇帝进献了两株含羞草,这是他从法国带来的种子,在中国培育而成。乾隆非常喜欢这种西洋植物,不仅赋诗一首,还让宫廷画师郎世宁为它们画像。第二年,汤执中就被允许在皇家园林中收集植物。

  汤执中收集的种子,从北京经陆路运输30天到达广州,再乘船前往大洋彼岸。臭椿、银杏等植物,都是这个时期由他引入西方的。1757年,汤执中因伤寒去世,欧洲人在中国园林采集植物的特许权利也终止了。

  然而,到中国采花的旅程没有就此结束。如今,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温带地区都会看到至少一种来自中国原产的观赏性植物。

  植物也会爬山

  有一位植物学家在考察阿尔卑斯山脉的植被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近几百年来,高山上的植物品种正在不断增加,且长势茂盛。山脚下的.一些花已经开到海拔2500米的高山雪带上了,而原先雪带上的植物也同时在向更高处攀登着。

  这位植物学家接着深入研究,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由衷钦佩的结论:长期以来,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气温都在逐年升高,那些原本在低气温环境下才能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努力向更高的山上艰难攀登。于是,它们的生命力相比以前,不但没被削弱,相反越来越强大坚韧。

  人们只知道,顺境可以让自己飞得更高、更远;却看不到,真正利于自己成功的却往往是逆境。因为逆境能激发我们潜在的能力,磨炼我们的意志、性情和耐力,促使我们更快地取得成功。

  我知道他不是故意变成植物人

  陈老师44岁那年变成了植物人。吕大夫跟陈老师的爱人黄老师说,不用太难过,只要保证足够的光照,按时浇水,定期修剪,陈老师的生命还能维持很多年。

  保证光照,按时浇水,定期修剪,并不难。于是,之后的那些年里,黄老师就每天都让陈老师晒3个小时的太阳,给他浇8杯水,还每月修剪一次枝叶。

  陈老师就长得很茁壮,搞得很多植物人家属都来参观,学习经验,大家都说:保养得可真好,从来没见过这么健康的植物人,黄老师你辛苦了。黄老师就把自己的经验都详详细细地告诉他们。

  黄老师其实很自豪,虽然也不知道这自豪能换来什么,能换来一个什么人把她做的一大锅排骨吃完吗?

  起初,陈老师原先单位的领导还来探望过几次,问黄老师有什么困难没有,黄老师说“没有没有,让您惦记着了”。那几年,逢年过节,领导还会派个人来,送两桶食用油什么的。后来就不来了。

  不来就不来吧,黄老师对陈老师说。陈老师什么也不说,还那么茁壮着,安静着。

  无聊的时候黄老师就跟陈老师说话,把他们结婚时买的单人沙发摆到了陈老师的床边。她觉得陈老师虽然闭着眼睛看不见,但是一直在听。有时候电视里演《感动中国》什么的,黄老师坐在沙发上看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就用胳膊肘碰碰床上的陈老师,说:“哎,你听见没有?这一家子可够惨的……”

  陈老师老不说话,黄老师都习惯了。但偶尔也抱怨,说:“嫁给你真是倒了霉了,还不如块木头呢!”说着就笑了,“你不就是块木头吗……”笑着笑着,就把自个儿给笑哭了。

  有个别的几次,黄老师跟陈老师吵了架,指着他鼻子说:“你这样像话吗?你看看你,今年都57岁了知道吗?怎么还老是这么个小孩子脾气?说不理人就不理人?”

  任她怎么吵,陈老师也不理她,黄老师就更生气,自己坐在床边掉眼泪,朝陈老师喊:“我都哭成这样儿了,你也不心疼是吗?你倒是来哄哄我啊!”

  哭完了,也就好了,第二天继续给陈老师按时浇水。逢年过节时,黄老师把自己打扮得很漂亮,也会把陈老师打扮得很帅气。她会趁着商场促销的时候去给陈老师买衣服、买皮鞋——陈老师喜欢穿那种老式的长长尖尖的黑皮鞋。

  回来的时候隔壁的赵主任和老伴正挽着手出门,看见她了,说黄老师,逛街去啦?黄老师就笑着说:“是啊是啊,给陈老师买了双皮鞋。”

  黄老师觉得很幸福。

  除夕夜,黄老师跟陈老师一起开了个联欢会。黄老师做了满满的一桌菜,有豉椒排骨、白切鸡、芸豆猪手汤。联欢会上的节目全是黄老师一个人表演的,除了几段黄梅戏就都是邓丽君的歌,唱得最好的是那首“绿草苍苍,白雾茫茫”……后来还给当晚的节目都评了奖。得一等奖的是陈老师,节目是哑剧《沉默的植物人》。

  听黄老师说,当年她追陈老师时,周围的所有人都不同意,说:“他不就是帅点儿吗?徒有其表,容易轻浮,有什么好的?”年轻的黄老师说:“可我就是喜欢帅的啊,能好多长就好多长吧,其实我也轻浮着呢。”

  听黄老师说,陈老师对黄老师可好了。有一年黄老师过生日,陈老师在石家庄出差,竟然没告诉一起出差的领导,偷偷跑回来了。陈老师知道黄老师爱吃烧鸡,还在石家庄买了一只又大又肥的烧鸡回来,放在手提包里,到家才发现把文件都弄油了。

  黄老师那时候不知道陈老师会变成植物人,她说没关系,陈老师不是故意的。

  就像吕大夫说的那样,陈老师的生命果然又维持了很多年。

  那些年,陈老师一直在做一个很长的梦。在那梦里,他和黄老师是两只鸟,每天除了晒太阳和飞翔,剩下的所有时间都在亲嘴儿。在梦里他想:这么逗的梦,等醒了真该跟黄老师好好说说。

  楼顶的水稻

  有一次,到住处顶楼的天台上看风景,偶然瞧见天台围墙外的水泥楼板延伸处,上面积压的尘土当中,居然生长着一丛水稻。

  我不知道深圳哪里来的水稻,这个城市已经没有农田了,种有水稻的地方,离这个城市应该很远很远,郊外是还有一些人种些蔬菜什么的,可离这栋市中心的楼房也很远很远。所以,在深圳的一座大楼顶层天台的围墙外,生长着几株水稻,这不是很稀奇的事情么?

  于是,不禁疑惑,这一丛长成了水稻并又长出了稻子的种子,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呢?

  很多植物的种子,会随风飘散,落到何处,便在何处生根发芽。但这是沉甸甸的稻子,可不是轻飘飘的蒲公英,要让几十粒稻子从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之外,随风飘到市中心的这栋楼顶上是不可能的。要说是某天有个人手里拿了一把稻子,把它扔落到了这个天台的围墙之外,这把稻子便在那里生根发芽了,那他怎么会莫名其妙地手里拿一把稻子来到楼顶扔在那里呢?再则,这里是城市,不是乡下,他是从哪里拿来的稻子呢?

  想了许久,终于想明白了:是鸟,一定是鸟!深圳的绿化环境很好,路边树上,各个公园里,都栖居着不少的鸟儿。有些植物的种子,鸟儿是常吃的,当然也包括稻子。吃饱了,有时也还会衔一些在嘴里带回家去,或者储藏,或者喂还不会飞的小鸟。

  于是,我终于明晰了:也许,有一天,有一只鸟儿,从很远很远的郊外的某块收获的稻田里,衔了一株稻穗,稻穗上有一把沉甸甸的稻子,飞回位于市区的某棵树上或者某个公园里的家的时候,在这栋楼顶的围墙上休息。休完息了——也许是受了什么惊吓匆忙飞走了,总之是把这株稻子遗忘在了这里,它们便在这里生根发芽了。

  这株鸟儿落下的稻穗,靠着这个天台上长年积压的灰尘沉淀下来形成的一层薄土,在雨水的滋润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在没有任何人的护理和留意下,从一株稻穗发芽长成了秧苗,再从秧苗长成了一丛稻苗,最终又还结出了稻子。成熟了,但因为没有人收获,这丛水稻便连同结出的稻子,一同萎倒在了这里。

  我想去把这丛倒下的水稻,以及散落在四周的稻子拾回来,想看看明年我能不能用这些稻子,在天台上再培育出一丛水稻来。但是围墙内的我的手够不着水稻,想爬出围墙外去拾起它,却不敢冒会掉下楼的危险,最终,只得任由它在那里枯萎。

  不知道,这些稻子能否在雨水滋润和阳光照射下,没有任何人的护理下,到下一个季节,依然在这个天台上自然地生长成秧苗和结出更多稻子的水稻?

  蒜瓣记

  若是植物们都有血型的话,那蒜瓣一定是属于AB型的。

  常常想起初中时分租住屋楼下的山西饺子馆,想起每天晚自习后从饺子馆门前经过,看一看热气腾腾的锅灶,一股牛肉饺子的香飘满鼻孔。对于这样的饺子香我们总是没有免疫力,会脚步不听使唤地走进去,要上一份小碗饺子,然后吃上两瓣新蒜,那味道,那日子,怎一个美字了得。

  当医生的父亲说,蒜瓣是败毒的食品,还能补硒,又能杀死部分癌细胞,还能做药引子,在提倡药补不如食补的今天,蒜瓣真是宝物。蒜还是佐料,和一些有膻气腥气的肉食在一起烹饪,能除膻避腥,为了更便于使用,现在,有人已经从蒜瓣里提炼出了蒜油,但我在烧菜的时候,还喜欢用整个的蒜瓣。

  蒜是食物中的愤青,生食辛辣,民间有“青椒辣嘴,蒜辣心”之说;奇怪的是,蒜若熟食却辣味全无。这多像一个人成熟的过程,年轻的时候多抱怨、指责,好争斗,步入中年,则有了些淡然的禅意。

  辣椒不管是生吃还是熟吃,都一样辣,而蒜一旦煮熟了,就丝毫辛辣的味道都没有了。这么看来,蒜还存在冰火两重天的性格,若是植物们都有血型的话,那蒜瓣一定是属于AB型的。

  蒜是团结的象征。有谜语是这样打的:弟兄七八个,搂着柱子过,听说要分家,衣服都撕破。没错,谜底就是蒜。蒜一旦成了蒜瓣,就面临着要被分而食之。这岂不是应和了当下一个比较温暖的词:抱团取暖。

  《广古今五行记》记载了这样一则关于蒜的故事:“唐咸亨四年,洛州司户唐望之冬集计至五品,进止未出间,有僧来觅,曰:‘贫道出家人,得饮食亦少,以公名故相记,能设一鲙否?’司户欣然。既处置此鱼,此僧云:‘看有蒜否?’家人云:‘蒜尽,得买。’僧云:‘蒜即尽,不可更往。’”出家人怎可以吃鱼和蒜呢?我一直怀疑这则故事的讽刺意义,好在这个僧人极其智慧。索性以没有蒜瓣为借口,连鱼也不吃了。此事真假不辨也罢,单就因为这点,才正说明了蒜的重要性。

  我家在皖北,是大蒜的主产地,我还曾亲自参与过种蒜,种蒜不是把整个蒜头都埋在土里,而是把蒜头“分崩离析”成一个个蒜瓣,秋收以后埋在土里,第二年仲春,蒜苗可以吃,季春,蒜薹可以吃,夏天到的时候,就能再次收获蒜头了,新收获的蒜头鲜嫩多汁,若是佐以饺子下肚,味道的鲜美程度就不用我说了,你试试吧。

【描写细致的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描写细致的成语02-16

细致描写手的句子04-17

研究要细致的散文随笔04-18

研究要细致散文随笔04-29

父爱,细致的风帆05-14

细致观察教学设计04-04

细致的反义词06-07

关于细致谨慎的句子04-17

使用细致词语造句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