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散文

时间:2021-04-13 16:48:3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散文

  巴黎用它的一切告诉我两个字:够了。他们很清醒:更多并不等于幸福。

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散文

  50年前的咖啡馆还在原地等你

  第一次去巴黎,我带着爷爷的重托,替他寻访当年留法时最爱的梵卡咖啡馆。

  巴黎咖啡的香醇会等待半世纪之久?我不太相信。用Google一搜,吓我一跳,梵卡咖啡馆居然还在,连地址都没变。我急匆匆赶到那里,一进门就兴奋地找老太太。这一环顾,又吓了我一跳,吧台里还真坐着一位银发老太,正专心致志地磨咖啡。

  我跑到她面前激动地掏出爷爷当年在这里拍的照片,她也很激动,指着照片里的女店员说这个是她,她叫索非亚。

  此时,我的激动已不再是为爷爷找到旧相识了,而是为巴黎感动。

  半个世纪的咖啡馆,连女招待都没变,门口那花,都还是当年的天竺葵,仿佛位置都没挪动一下。

  我问索非亚,为何不把梵卡做大做强,至少也要在门口挂个百年老店这样的金字招牌。索非亚笑笑:“如果那样,我的咖啡还能让你爷爷在中国念念不忘吗?”

  我想现在的梵卡和它的主人索非亚以及巴黎一样,已经过了比较欲求的阶段,都在很安分地做自己,不会一窝蜂地模仿别人、复制别人。

  50年前,一个年轻人在那里喝咖啡,50年后,他的孙女漂洋过海还是在那里喝咖啡。店主人还是那个人,不过生了一头白发,却还是很快乐地坐在那里调制咖啡,这里面一定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满足感。

  马修奶酪不开分店

  马修奶酪是唯一让我掏钱购买时可以不用想人民币与欧元汇率的食品,口感一流。这家小店竟然被好莱坞电影导演发现,作为拍摄地,我曾怀疑我再也不能在奶酪店柜台前看到马修灿烂的笑容,他将在电视财富人物专访里津津乐道他的扩张计划。

  可是马修依旧像从前一样跟所有走进他店里的大学生打招呼:“Hi,马修的奶酪是马修亲手做的哟。”

  虽然现在买马修奶酪的人排了很长的队,但马修却说:“我只是一个热爱做奶酪的人,埋头干活,远离麻烦。”他甚至拒绝了家乐福、欧尚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的配货订单。

  “我们在这儿非常快乐,我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非常满意。够了。”他说。

  “我并不富有。”马修说,“但钱对我就像甜布丁,多了会毁掉我的牙齿。”

  马修好像有一种“够了”的感觉,我也终于长舒一口气,这个“够了”是一个很难的哲学:我就是做这件事情,很开心,每个吃到我做的奶酪的人都很快乐,所以,够了。这种快乐是我一直想学到的。

  玛莲娜刺绣手工坊

  我的同学玛莲娜家族一直经营着刺绣工坊,这是巴黎仅存的两家刺绣手工坊之一,另一家刚被Chanel收购。

  每年,法国高级成衣设计师将要推出的高级定制系列设计草图和构图交给他们,再由他们一针一线地将水晶、宝石、莱茵石、玻璃珠等缝制上去。

  法国的奢侈品LV、Chanel、Dior一直派人来玛莲娜家谈收购意向,但玛莲娜的父亲认为:“如果那样,我们就会变成庞大的奢侈品集团和时尚王国的一条流水线,夜以继日地忙碌。”

  “这样,我将没有时间为我的女儿亲手做她的毕业礼服和嫁衣,我还想为我的孙女缝制她的结婚礼服。” 玛莲娜的妈妈说。

  “这个世上还缺少什么呢?不过一点时间和忍耐。我们不需要强大自己,因为我们一直在做我们想做的,这就够了。”

  在巴黎生活久了,我发现,这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定位,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他们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

  我们的`导师罗曼特常常告诫我们,其实快乐,远不需要我们渴求的那么多。

  一个明智的人心里应该有一个声音时时提醒自己:更多不等于幸福,这些已经“够了”。

  中国人被生活绑架了

  飞机上,邻座的波兰小伙儿刚刚参加完湖南卫视“汉语桥”比赛,要飞到石家庄看望他在德国结识的朋友。

  这个波兰小伙儿在德国学习、工作了很多年,这次他代表德国参赛,比赛成绩不是特别好,但正好可以借机来中国和朋友一起旅行。波兰小伙儿说这次可以在中国待90天,我很好奇:“你不用工作吗?”他说他还没有固定工作,在德国打工挣点钱,然后就去周游世界;他去过许多国家,认识了很多人,旅行改变了他的人生。我问他多大了,他说已经28岁了,不过还可以再尽情晃荡几年,然后再把生活固定下来。

  一个28岁的波兰小伙儿,还可以如此自由自在地晃荡青春,这着实让人艳羡。在中国,一个28岁的小伙子往往早已不再年轻,着急恋爱结婚生子,着急买房买车,着急拼事业。我们的年轻人在焦虑,如果30岁还不能出人头地,这辈子可能就“完”了。

  我依旧好奇于波兰小伙儿的“晃荡”状态,在别人眼里是不是很另类。他对我的问题很惊讶,他说他生活的环境里很多年轻人都是这个状态。他问我:“你难道没有出国旅行过吗?没有看过世界吗?那你年轻时都做了些什么?”

  和大多数中国年轻人一样,我毕业后就开始按部就班地生活。一个28岁的中国小伙儿,如果还没有一份固定工作,还没有结婚成家,还整天晃来晃去,那他一定是主流社会舆论里的另类,甚至还会被贴上“社会青年”的标签。

  “主流”了,“正常”了,不能说不好,但很多中国年轻人还是渴望能拥有一段晃荡的青春,否则,不会一看到别人在晃荡青春就心生艳羡。年轻就该遵从内心的奔放和自由,就该按照内心的意愿和兴趣来生活。比如,那位波兰小伙儿对语言感兴趣,便开始学习汉语,他从不考虑这是否有助于将来谋生。而我们早在进大学前选择专业时,就必须考虑就业。

  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毕业就被庸常生活绑架了,一方面,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进入主流轨道的“社会习惯”主导着我们;另一方面,社会现实也剥夺了继续晃荡的机会。“剩男剩女”对于所承受的家庭压力还可以抗争,但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必须寻得谋生饭碗。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后如果不尽快占一个“坑”,等你晃荡够了,这个“坑”早就被别人占了。社会上那些待遇较好的单位,招聘时一般都只针对应届生,往届生乃至“社会青年”是很少有机会的。找一个待遇一般甚至能勉强谋生的工作,又必须考虑到未来的养老风险。

  一毕业就“老”了,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你可以在内心晃荡青春,但不能以实际生活的姿态晃荡,你必须找一个主流的外壳来护卫你冲动的内心;如果说你想像波兰小伙儿那样以生活的姿态晃荡青春,那就必须付出有可能晃荡一辈子的代价。

  如果哪一天中国年轻人可以随心所欲晃荡青春了,那一定是我们的创造力最自由奔放之时。

【巴黎告诉我两个字:够了散文】相关文章:

够了的快乐哲学散文05-18

巴黎的夜雨散文03-06

情感散文:闹够了没有06-11

遇见过就够了散文欣赏11-10

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吧散文12-30

攒够了失望我就离开的散文02-17

巴黎游记写景散文04-18

巴黎的浪漫风暴的散文05-16

巴黎抒情散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