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散文欣赏:冒险不是勇气

时间:2021-04-04 15:57:5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散文欣赏:冒险不是勇气

  冒险不是勇气

散文欣赏:冒险不是勇气

  朋友说起他目睹的一场车祸,十分惊险。

  一辆改装过的摩托车,马力十足地往前冲,突然,一辆汽车拐弯过来,摩托车刹车显然来不及,只能眼睁睁地往上撞。摩托车上的人飞了,再落到汽车上,都可以想象到他五脏六腑受到的冲击。十来分钟后,120急救车赶到,但骑车的年轻人就是不上车。因为他的车根本不能上路,把别人的车撞坏,他得全赔,再上120,所有费用都得自付!

  听起来挺悲惨,可是反过来想想,他有很多“明知道”,比如“明知道这车不能上路”,“明知道可能出问题”,“明知道出了问题一切后果自负”,可是,他还是把车骑出来了,而且飙得很爽。

  生活中,你可能也会注意到,很多人都是这样,明知道一件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偏偏要试探一下底线在哪里。直到出了问题,受到了惩罚,才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最初就应该被禁止。

  喜欢肇事的年轻人、喜欢闯祸的孩子、喜欢冒险的成年人,他们内心都有一种逆反,那就是憎恨“守规矩”、“守纪律”。在他们眼里,规矩和纪律就是一个捆绑意志的东西,让人变得没有个性。

  所以,每遇到一件事情,他们总是想试试自主权的限度究竟在哪里,然后再决定今后的行事方式。在试探的过程中,总是要触了线,吃了亏,才知道到此为止,再也不能往前走了。

  只是,有的时候,当你想往回撤时,已经无路可走。

  亲戚家的女儿,家里禁令比较多,所以总是在叛逆。前年,她瞒着父母从老家来北京找网友,最后杳无音讯。家人除了不断接到电话讨要钱财之外,没了她任何消息。

  我们总是鄙视那些守纪律的人,努力?勤奋?按部就班?那是菜鸟行为。你讨厌被限制,宁愿吃点儿亏,也不要做那个缩在壳里的乖孩子;你渴望随心所欲,宁愿认点儿罚,也不要做那个一辈子没冒过险的老实人。你年轻时,心想犯点儿错也无妨,未来还可以修正;你成年了,心想自己完全有能力承担,怕了就不是一个有勇气的人。

  其实,冒险不是一种勇气。当你偏爱冒险时,你可能很心虚,还没找到支撑自己的真正力量;当你把惩罚当做家常便饭时,你可能还没玩转你的环境,没适应这个环境的游戏规则。

  要知道,乖巧不是懦弱的表现,叛逆也并不是强大的征兆,只有当你知道自己在哪里、是谁、想要什么,并顺利得到的时候,你才是真正适合这个社会的生存者。

  说“不”的勇气

  曾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汉斯刚参加工作不久,姑妈来到这个城市看他。汉斯陪着姑妈把这个小城转了转,就到了吃饭的时间。

  汉斯身上只有20美元,这已是他所能拿出招待对他很好的姑妈的全部资金,他很想找个小餐馆随便吃一点,可姑妈却偏偏相中一家很体面的餐厅。汉斯没办法,只得随她走了进去。

  俩人坐下来后,姑妈开始点菜,当她征询汉斯意见时,汉斯只是含混地说:“随便,随便。”此时,他的心中七上八下,放在衣袋中的手紧紧抓着那仅有的20元钱。这钱显然是不够的,怎么办?

  可是姑妈一点也没注意到汉斯的不安,她不住地夸赞着这儿可口的饭菜,汉斯却什么味道也没吃出来。

  最后的时刻终于来了,彬彬有礼的侍者拿来了帐单,径直向汉斯走来,汉斯张开嘴,却什么也没说出来。

  姑妈温和地笑了,她拿过帐单,把钱给了侍者,然后盯着汉斯说:“小伙子,我知道你的感觉,我一直在等你说不,可你为什么不说呢?要知道,有些时候一定要勇敢坚决地把这个字说出来,这是最好的选择。我这次来,就是想要让你知道这个道理。”

  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

  古古和阿男即使是在最亲密、最如胶似漆的时候,很遗憾,他们也仍然各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是世界的真相: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阿男在投资上踩到地雷,惨赔五十万的那个晚上,如果古古正在因为月经来而整晚肚子痛的话,那么,不管他们两人多么努力地关心对方,真正最让他们痛苦的,仍然是他们各自的痛处:阿男的五十万、古古的肚子。

  讲这个不是为了对情侣们泼冷水,而是做个简单的提醒:聊天时,每个人都想聊自己的感觉。

  当你在东指西画地大谈:“昨天晚上我夹着鲨鱼夹去倒垃圾的时候,我前男友开车经过我面前耶!靠!我额头刚好长了两颗大痘痘……”

  当你这样废话连篇,而你对面的人,却认真地睁着眼睛看着你,专注而关心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是你最想倾吐心事的对象,是地球上最可依靠在上面垂泪的一双肩膀……

  这个看似很专心听你说话的人,嗯,我不知道她是不是你最好的朋友,但她无疑是你“最上道”的朋友。

  她专注地望着你时,天晓得她心里在想些什么!她可能望着你的嘴,想着“嘴巴一直动,好像我养的金鱼喔……上排牙齿有披萨的菜渣耶……她讲的那个前男友不是长得像猪吗……”

  处于这个状态的她,实在不太像什么“地球上最可靠的一双肩膀”,但你会喜欢她,这是一定的。

  所以,反过来,当你自己想要被别人喜欢的时候,你只要把别人放在你自己的位置上来想,那就轮到你来扮演这个“最上道”的朋友了。

  扮演这样一个朋友,最高原则非常简单:“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字。”

  听起来很容易,但你可以试试看,跟朋友聊天十分钟,不要说出“我”字。

  对,就是不要说出“我”字。每次想说“我”字时,都改成“你”字或“他”字。

  你会发现这十分钟里面,本来不断说着“我昨天……”“我觉得……”“我买了……”这些句子的自己,忽然变成一个不断把话题丢给对方、让对方畅所欲言的、超级上道的人!

  也许你会说,你又不是在陪酒,为什么要让对方畅所欲言,而不是让自己畅所欲言?

  答案很简单,你的朋友们,也不是在陪酒啊,他们凭什么要永远让你畅所欲言?

  高学历意味着什么

  和一位朋友聊天,讲到他正在念大学的儿子,他很感慨地说:“竟然连念历史系都能念到第五年。”我是历史系毕业的,我想我懂他的感慨,历史系课业没那么重,也没有什么一定搞不懂、过不了关的课程,念历史系却无法在4年的正常时间中完成学业,看在朋友眼中,难免觉得有些丢脸。

  自愿选择不毕业

  他儿子的情况,一点都不特别,太多人都是这样的,除非下定决心考研,除非已经有研究生课程可以念了,否则他们是宁愿不毕业的。在这个年代,不毕业,通常是自愿的选择,不是学业落后的结果,所以没什么好难过的。

  这不完全是拿来安慰朋友的说法,而是真正有事实根据的。求学当然不是件坏事。不过如果“做学生”变成了一种长期理所当然的习惯,甚至普遍地以不离开学校来逃避现实,那可就是个值得担心的社会现象了。

  第一个关键问题:年轻人到底在逃避什么?──逃避面对职场,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与生活形态。他们习惯于学校中和同辈之间的互动,没有准备、也没有意愿要用别的方式面对别的人。同辈互动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说话、行为可能引来的反应;学生生活也有一种自由,不需要多考虑自己该如何安排时间如何追求自我成就。离开了学校,当然就没有这样的自由了。

  失去创造自由的勇气与动力

  这样的逃避,也就引发了第二个关键问题:他们失去了为自己创造自由的勇气与动力,宁可留在别人保护、圈划出来的环境里,享受别人给予的空间。和上一代相比,他们很少意识到:学校那个空间,是别人规定、控制的,不是自己去打拼开垦出来的。

  从好的一面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幅松绑,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急于想挣脱束缚,跳出校园围墙;然而从坏的一面看,高等教育体制无法提供充分的压力,如此缺乏压力的情况下,不管在大学里待了多久,学生能真正学到什么呢?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一门课一门课混过去,累积众多打网络游戏或网上交友的时间,在便利商店打工做最简单完全不动脑筋的工作,这样的学生生活又必然让他们缺乏真正的本事可以应对学校以外的环境,也就刺激他们想要用各种方法继续延长在学校的时间。

  以前在职场上,愈高的学历通常意味愈高的竞争力。可是在这样的潮流下,高学历的意义必然改变了,身上那种学生习惯愈强、逃避的态度愈强,也就愈难在新的、陌生环境中适应、发挥了。

  物以稀为贵,真的,愿意念完4年大学就毕业的年轻人,会在职场上愈来愈受青睐、重视的。

  为什么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气

  好久没有上网,每天都在为某知名英语考试疲于奔命。

  从学外语这件事,竟然能联想到做一个普通人的勇气,纯粹出于个人原因。准备考试是为了继续上学,继续上学是为了避免成为一个普通人。

  说来奇怪,几经周折,最终回到了事情的起点,也无怪家人,谁让自己以前总是摆出一副自以为是做什么都轻松的样子,让人误以为我是个不甘于平凡生活的人。其实,我真的是个对生活随遇而安的人,至于要成功到什么地步,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要去什么地方生活,对我来说没什么要紧,只要心里舒坦,哪里都行,也许不会大富大贵,也许不会成为什么人上人,也许不会留在大都市,可是,那又怎么样呢?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别人认同呢?

  我愿做一个普通人,有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过一种平静的生活,远离喧嚣,自得其乐,在别人拼命飞奔向前之时,我闲庭信步,享受沿途的小美好,有何不妥?

  “我们为什么失去了做一个普通人的勇气?”

  这个问题在近几年被反复提出,但依然难以消除我们对平凡人生的恐惧。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从生到死,短短数十年,总做过一些什么,总留下一些什么,多或少的区别罢了,为什么强求每个人都是成功者呢?

  一直觉得,性格这种东西,虽说也受后天影响,但与生俱来的特质是无法改变的,老虎再怎么弱也变不成兔子,兔子再训练也吃不了别的'动物。性格倾向是没法一下子被更改掉的,却可以暂时受到影响。就像我自己,本来就不是那种为了出人头地一定要怎样的人,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原因,不得不变成另外一个模样,无外乎不让家人失望。

  中国父母自古如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自己没有完成的好多心愿都希望子女去争取。站在他们的立场来看,完全没有问题,生养不易,就算有一些额外目的也着实可以理解。但真正压到并不真正那么好强的子女身上后,期待便成了压力,偶尔会有大学生毕业抑郁自杀或者崩溃弑母的新闻,更有甚者,小小年纪就因为不堪考试压力跳楼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想做成功者,而父母永远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普通人。父母会这样,归根结底是社会导向问题,谁都希望子女争气长面子,至于他们本身快乐不快乐那都是次要的事情。

  每次走进书店,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畅销书架上的励志书和成功学,那些印刷鲜艳的封面都让我莫名恐慌,对自己产生小小的怀疑,对很多事情不够热衷,如此波澜不惊,是否要早早被世界淘汰?我天性不爱和人打交道,更加不喜欢竞争很激烈的行业,曾经奢望过有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做喜欢的而且力所能及的小事,安安静静度过一辈子。无奈,在日复一日的折腾中,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做一个普通人的勇气,这其中便包括我。

  为了开阔眼界、适应社会、增强自身竞争力,我们必须去做一些不喜欢的事,在这一过程中,本身不爱折腾的人便会觉得痛苦和疲惫,特别是为了一个不是自己选择的目标,我们并不想那样,却不得不努力去做到,究竟为了什么?久而久之,怕是连当事人自己也难以记起,到底是怎样失去做普通人的勇气的。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

  人们的头上会顶着一个太阳,其实我们心中也揣着一个太阳,当心中的太阳被尘埃遮翳时,我们要及时去擦拭,也就是说,每日都要拭亮一个太阳。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你就会勤于动心敏于动手。“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说的与这个意思相仿。由是,你就会抓住当下,掌控每一个现在。就不会荒疏自己思想,不会懈怠自己的行动,就会让怯懦、恐惧的霾翳与尘埃无处藏身,你就会懂得美德和生命力从来都是由擦试出的新亮的生命迸射而出。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你就不会向一切霾翳、尘埃妥协。你就会明白即使给你曾经带来鲜花花环的东西,未必就会永远鲜活恒常光亮。那说不定是外界用来麻痹你的迷魂草,制约你的魔圈和牢笼。你就不会因为昔日的“明丽”而忘乎所以,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无谓的妥协调和是愚蠢颟顸的行为,得到的只不过是庸俗的政治家、哲学家等人的恭维和奉承。今天要说出今天的想法,哪怕被误解,也要义无反顾。如此,你就不再一味地取悦于人,而孩童般地向同时代的精英倾吐心声,并且能做到少说“我抱歉”,多说“我应该”,把自己的心智公布于众,从而每天都有一个新的自我,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会让你对生活信心百倍。生于世界上,存于宇宙间,你会信心满满地说,他的星星并不比自己的璀璨,他的月亮并不比自己的皎洁,他的太阳也并不比自己的更加灿烂。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他们说话并非口吐莲花,喷珠唾玉,他们却是公认的伟人,只因他们能够充满自信地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没有必要窥人轨辙,看人模样,你就是你自己,只要你能够更多地发现和观察心灵深处一闪即过的火花,用它来镀亮心中的那一轮被擦试过的太阳,你就比他们一点也不会差。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会让你时刻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光芒。你不会藏身于云海峰峦之后,也不会隐匿于苍苍林莽之中,而是彻照蓝天之上,你会让青竹绿林增碧添翠,会让湖光潭水耀金烁银,你会让荒丘变为绿洲,会让大漠在为鱼乡。你会给苍白以缤纷,给贫宪法以诗意,你会给浑浊以明澈,给沉闷以清新。你以你不凡的存在,诠释着世上所有景致,注解着时代的万丈风情。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今日之太阳绝不会与以往任何之太阳重复。拭亮一个太阳似埃及金字塔,拭亮一个太阳如中国古长城,拭亮一个太阳如法国凯旋门;拭一个太阳似秀美的杨柳,拭一个太阳如温柔的兰草……每一天,你就是高喊打着能发出金石之声的你,你就是柔肠情深的你。自己不模仿自己,更不与他人雷同。你站着便巍巍然,倒下也会霞光万道;你挺立着展示着生命的灵动,倒下也会魂魄芳香。

  每日拭亮一个太阳吧,你就成了一种预言,你会说,你就是一位无私无畏的勇气,阴霾与尘埃不会在你之心灵落脚,它们一旦见到你就会远远逃遁;你会说,你是一则抒怀的寓言,在叹惋夕阳短暂的时候,又将失去一个白天,可你知道你之生命中会又有着一个光亮的太阳正冉冉升起;你会说,你是一个豪迈的智者,风永远也不能把阳光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