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

时间:2021-08-14 16:43:4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

  杨春泽是新时代1200万名央企员工的优秀代表,是引领“大众创新”的时代先锋,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

  【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1】

  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杨春泽,是南京电信的一颗“创新明星”;这些年来,他所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好青年”、“中国电信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共产党员”、 “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央企五四青年奖章”等等,也是江苏省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第二届青奥会火炬手。

  多年以来杨春泽同志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出10多项国家专利,几乎每年都有国家专利在他手中问世。所有的发明都转化成了产品,产生了近4000万元的经济效益,而他却把这10多项专利发明都无偿地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企业……

  2011年10月为充分发挥杨春泽同志的劳模和技术领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南京电信成立了以杨春泽同志命名的《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工作室已包含18名核心成员,涵盖南京电信营销、维护、支撑等10多个专业,是一个包含了后端技术人员、前端营销人员和外包服务员工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新团队。他们以岗位创新为基点,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创新效应,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开展技术攻关和岗位创新,成果丰硕;他们先后获得国家专利20多项,2015年1月荣获江苏省总工会颁发的首批十佳《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称号。

  几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团队创新为主要形式,营造人人能创新的氛围,打造移动互联网园地开发团队,搭建员工自主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激情。在创新工作室团队中涌现出一批代表成员,他们以《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为核心,形成“创新核心—创新团队—创新周边”的三层团队格局,并积极将创新爱好者吸收到各级团队中,形成无边界的团队发展模式,追求知识的共享和合作,营造自由、开放、平等的团队创新氛围。团队成员勇于创新,勤于创新,为工作室的发展增添了生机,以岗位创新为基点,发挥团队创新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在服务实践中以创新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创新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创新提高社会和企业的效益,以创新展示企业负责任的形象。《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逐步成为团队成长的“大课堂”、技术创新的“孵化器”、成果转化的“中转站”。

  《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的创新工作扎根移动互联网时代:一是立足于后端技术革新,面向生产一线中的问题;二是立足于前端营销和服务创新,面向营销和服务中的问题;三是立足于专利技术,提升创新质量,通过专利促进产品推广和市场化。工作室先后获得中国电信员工岗位创新银奖、江苏电信员工岗位创新成果一等奖、南京分公司岗位创新一等奖、江苏电信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南京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创新工作室从岗位创新出发,提倡团队创新的理念,每周每月开展活动,定期走访各部门,举行各种调研活动,举办各类头脑风暴,产生创意并推动项目发展,组织新知识、新理念讲座从而提升团队素质。并注重创新孵化,帮助员工实现创意到产品的转化,优化每个细节,使创新和工作紧密结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创新工作室移动互联网创新团队的任务越来越重,机会也越来越多,创新点也越来越丰富。创新工作室将坚持以“没有什么比客户的肯定更让我们骄傲,没有什么比新产品诞生更让我们开心!”为口号;以“追求开放、平等、用户至上的移动互联网精神,每个人都是工作室的主人,创新不论大小,鼓励“微创新”为理念,稳步发展,逐步壮大。

  创新的点子从来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不方便”、“容易坏”、“体积大了”、“价格贵了”……这些客户和员工反馈的负面感受,别人都是躲着走,但是到了杨春泽那里,却变成了创新灵感。所谓知不足才有改进,越是有抱怨的地方,他越是喜欢凑上去,这是杨春泽“独享”的一个秘密:“我始终认为抱怨是一种财富,对企业创新绝对是一种财富。往往会抱怨的客户是最优质的客户,他会抱怨说明他不愿意放弃你。而且抱怨给你提供一种思路,很多抱怨的客户后来都成为了我的朋友”。从工作中、从生活中、从细节中、从抱怨中唠叨中寻找创新火花,杨春泽可谓是一位头脑灵活的点子王。

  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挂着TRIZ创新方法的简介,“TRIZ是一种启发创新发明的系统方法,它有一个数据库,其中的知识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的专利中抽象出来的,我们会查阅数据库,了解别人的发明创造,从而寻找灵感和方向。”

  【央企杨春泽事迹材料2】

  电信的建设与维护工作,他参加了亚青、青奥和国家公祭日的等重要保障工作,2014年成为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炬手。

  工作以来,他坚持在工作中做各种创新,目前已经拥有12项国家专利,最可贵的是,他所有专利都“看得见摸得着”,都转化为产品, 在全省乃至全国得到推广使用,并全部奉献给他所热爱的企业——中国电信,共产生了3000多万元的效益。这些年来,他先后获得“南京市职工十大杰出创新人物”、“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好青年”、“中国电信第二届十大感动人物”、“中国电信集团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电信集团岗位创新能手” “中央企业先进职工标兵”和“央企五四青年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2011年公司成立了“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他带领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努力,在公司的长期关心和支持下,工作室持续不断的有新产品诞生,产品获得了江苏省通信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电信i创黑马大赛创意第一名和南京市职工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项。并得到了规模推广,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4年创新工作室被江苏省工会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

  2011年杨春泽当选为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公司成立了党代表工作室,他把当代表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更好的服务客户、回馈企业。

  工作中的“拼命三郎”

  在杨春泽的工作生涯中,创新大多是在业余时间完成,在做好创新的同时,他对本职工作也非常努力和认真,经常主动认领最难的任务,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并获得了CCNP、PMP等各项认证证书。

  记得2004年是南京IP宽带核心网扩容建设关键一年,刚刚新婚3天的杨春泽就参加了网络割接,在机房中一脚踩空地板,被铁柱刺得腿部鲜血直流,但去医院包扎一下后,继续进行网络割接,在随后60天内连续进行了27次通宵割接,圆满完成了网络扩容割接工作。

  2014年作为青奥主指挥中心场馆通信保障团队的队长,他和自己的伙伴,连续奋战4个月,经常从凌晨工作到深夜,保障了青奥主指挥中心各项指令顺畅的下达,圆满完成了保障任务。2014年12月国家公祭日保障中,中国电信承担了公祭现场所有宽带、电话和转播光缆的建设与保障任务,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他带领9为同事坚守在公祭现场,从凌晨4点开始就站立在寒风中,保障现场设备和线路的完好,保证了声音、图片和图像的实时传送。

  客户的小事就是他心目中的大事

  在成长发展的历程中,杨春泽与创新结下了不解之缘。小学四年级,杨春泽就帮妈妈发明了一台自动卷毛线机。大学毕业进入电信后,创新更成为了杨春泽工作之余的乐趣,成为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他每天睡前要在枕边放置纸和笔,以便随时记录半夜里迸出的各种灵感。

  一次ADSL宽带客户不经意向他抱怨上网时电话无法通话,他仔细分析发现是由于分离器引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杨春泽把市面上各种各样的电话机、分离器全部买回家,经过反复试验,研制出“ADSL宽带新型电话机”。这种电话机在ADSL用户上网时不需要外接分离器,外形美观,使用方便,并克服了普通电话外接分离器通话时易产生啸叫的问题,深受用户欢迎。新型电话机投入使用后,有很多话机生产厂商找到杨春泽,愿出高价买断他的专利,但都被他拒绝了,目前使用量已有三百多万台。

  创新:只为让用户更方便

  “上网宽带猫,再加上铁疙瘩一样的电源变压器,不仅要占用插座,还占地方。”客户一声抱怨,又激发了杨春泽的创新灵感。在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他研制出了可通过USB供电的ADSL宽带猫,新宽带猫的体积是原有宽带猫的1/3,重量约1/5,节省了大量的铜、铅等资源,新的宽带猫发明提出后,德国著名的芯片供应商英飞凌公司就对这项专利发明产生了浓厚兴趣,亲自派人到南京参与测试。目前USB供电的ADSL MODEM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2012年,他的新专利“IPTV智能遥控器”,可轻松实现电视机和IPTV机顶盒同时开、关机,方便用户的同时,也解决了IPTV用户关闭电视机时常忘记关闭机顶盒,从而造成宽带流量巨大浪费的难题。

  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

  杨春泽的创新紧跟时代步伐,从ADSL网络、FTTH光网络到移动互联网他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在工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2007年杨春泽研制的“DSLAM端口测试仪”可提高测试效率16倍,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维护、验收的效率大大提高。

  2010年,他研制了一款具有发光、收光和红光笔“三合一功能的.光路测试仪”,价格只有原测试仪五分之一,在江苏全省得到了推广使用。2012年,他发现在开通FTTH业务时,装维人员要用电脑对光终端进行配置,成本高,效率低,于是他在智能手机上开发了“光终端自动配置系统”,集放装和故障处理于一体,大大提高了装维效率,深受装维人员喜爱。2013年以来他牵头研制的基于手机的“一键式下载”软件、手机VPDN自动排障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他也完成了向互联网开发的转型。

  凝聚力量,组建创新“军团”

  在创新过程中,杨春泽深知团队的力量远远超过个人,带动更多的人进行创新是他的愿望。2011年,在公司的关心下,以他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创立,工作室拥有有创意讨论区、研发实验区、产品测试展示区和资料查阅区。创新工作室始终坚持发展与变革的理念,创新步伐紧跟电信技术的发展,创新领域从宽带光网络扩展到移动互联网;创新内容从后端技术革新延伸至前端营销和服务;创新方式由个人创新转变到团队创新;创新成果包含软件和硬件,同时立足于专利技术,通过专利来促进产品推广和市场化。

  “团队合作”和“微创新”文化是工作室的特征。通过头脑风暴、“白板”文化、“咖啡”文化激发团队成员的创新灵感;注重创新孵化,帮助团队成员实现创意到产品的转化,使创新和工作紧密结合;工作室坚持每周例会制度,会上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和分析总结;每月设立接待日,通过电话和现场接待的方式答复各类创新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经过3年多时间的发展积累,创新工作室已是精英聚集、人才辈出:移动互联网创新小伙——孙智强,在加入创新工作室之后,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工作中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他的“自助式无线VPDN故障定位软件”等创新成果多次荣获岗位创新奖项;外包员工张友全,虽然没有高学历,但是他提炼的“员工轻松入职八步法”从装维人员的视角入手,总结出新入职员工的工作心得,内容简练、朗朗上口,并编制成了快板,在新员工中广受好评;朱颖作为一名研究生,工作细致、善于思考,由她提出的“智能交通监控点自动寻址和巡检系统”等成果多次荣获岗位创新奖项,在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政企客户部的客户经理许欣荣经常把移动互联网的热门话题书写到工作室的白板上,组织大家进行热辩,开阔大家的视野,形成讨论文档给大家参考;顾天是一位新入局的大学生,他擅长于顾客体验的设计,多项改进建议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目前杨春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拥有近20项国家专利,产生了多项覆盖前后端的产品,产生了多位省公司级创新之星。2014年创新工作室团队研发的“iBeacons应用及商业模式”项目获得了中国电信i创黑马大赛创意第一名。

  创新永无止境,在杨春泽的心中,永远装着企业和用户,装着随着电信业发展而迫切需要更新知识的危机感。他经常说:“是企业培养了我,没有企业优秀的文化和广阔的平台,我将一事无成,回报企业、回馈社会是我的追求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