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走进红石谷散文

时间:2021-03-31 18:24:1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走进红石谷散文

  石头是有语言的,人们想让它说话它就说话,想让它唱歌它就唱歌。

走进红石谷散文

  ——题记

  2013年10月26日,农历9月22日,笔者去辽宁省海棠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在新修的八座白塔前巧遇普安寺的住持益希嘎哇,相谈景区如何开展文化开发事宜。他告诉我们,你们来得正好,今天是佛降日,也叫天降节。于是,我们像是受佛祖点化了一般,直奔位于海棠山背阴处的红石谷。

  俗话说,有山就有谷。这里山谷相连,沟谷幽深,景色迷人。走进红石谷,不由得想起加拿大古老民歌《红河谷》:“走过来坐在我的身旁,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还有那热爱你的姑娘……”红石谷与红河谷虽一字之差,此刻,我们的心情,却和歌中所唱是一样的。

  生于斯,长于斯,故乡的一草一木,都让我感到格外亲切。也许是因为赶上了佛降日,天空湛蓝湛蓝的,没有一丝云彩,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虽时令已至深秋,却没有丝毫的寒意。纳兰性德有诗云:“晚秋却胜春天好,情在冷香深处。”可是,当年的他却是怕歌愁舞,只叹此际凄凉,独自禅坐,在空寂无聊中打发时光,强说欢娱。此时此刻,我们沿着石阶而上,希望找到小时候的红石砬子。

  故乡人把裸露的山岩称为“石砬子”,“红石砬子”意即“红色的山岩”。曾经当过导游的小才告诉我,过去的红石砬子,就是现在的红石谷,我却固执地一味向深处走去,走啊走……老公说,咱们回去吧,哪里有什么红石砬子,它早就被铺在我们的脚下了。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苦苦寻找的不是当年兀立于山顶的红石砬子,而是在寻找旧日的时光,它就像这红色的岩石一样,被铺在我们的脚下,再也找不到过去的影子。

  史诗般的故乡,蕴生出众多英雄人物。关于红石砬子,有一个英雄的传说。相传曾有一位叫那木斯莱的英雄,他能骑善射,性情刚烈。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为反抗清政府吞并牧场,欺压牧民,他集结贫苦牧民,多次打败清兵,使他们心惊胆寒。可是,他们怎能甘拜下风呢?月黑风高夜,清兵突然来犯,那木斯莱带领十几名弟兄奋力突围,拼死冲杀,退至海棠山上,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英雄的鲜血,洒在海棠山上,开出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映红了对面的石砬子。人们为了纪念那木斯莱,就把石砬子称为红石砬子,并将石砬子山称为红石砬子山。

  如今,红石谷被装点得愈发美丽动人。这富有灵气的山石、树木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即使走过名山大川,故乡总是让人魂牵梦绕,且听那潺潺流水声,看那奇岩陡壁,鬼斧神工,大自然的气脉与人的气脉相合,就像是父亲的风骨,母亲的柔情。沟谷之中,那浑圆的石头像海豹似野猪蹲伏在溪流中。清泉石上流,使石头有了动态的美感,入情入画。有一块巨石像是几百年前漂流而下,撞进一棵杨树树干中,而树依然顽强地活着。景区管理人员小邱问我,这样的景观究竟应该怎样命名?思忖片刻,我告诉他,就叫“石树共生”吧。

  大自然就是这么奇妙,生命居然如此顽强,令我惊叹不已。沿红石谷向上攀援,到达双狮峰,可见雌雄石狮对视缠绵,好像在互诉衷肠。曲径通幽处,情人路像是情人幽会之地,山丁子树下,一对男女坐在木椅上促膝谈心,只要举手之劳,就可够到通红的山果。秋雨后,沟谷中野果飘香,连草木都有了熟女的味道,随便捋一下野草,那香味就粘满了手。

  红石谷里,从红石谷的顶峰双狮峰向北,有一道石阶,蜿蜒北上,石阶由各色好看的石头铺就而成。沿石阶向上,可见一山洞,像是道人之居,其中巨石横卧,有人曾经生活的痕迹,洞口刻着“民国”字样,显然是民国时期开凿而成。从古至今,人们对石头总是情有独钟,石头虽然缄默无语,可一旦在上面雕刻佛像,就有了特殊的灵气。

  有一首歌里唱道:“精美的石头会唱歌”,看来,石头是有语言的,人们想让它说话它就说话,想让它唱歌它就唱歌。诗人左岸曾说:“我的嘴是一块石头的裂缝,缄默无语。”可是,当他缄默无语的时候,笔下流淌的却是一行行精美的文字。有时,用文字说话远比用嘴说话好得多。

  海棠山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神话,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如望儿石、济公帽石、蛤蟆石、龙盘石等等,在民间都有美丽的传说。在古代,石头是人们的打猎工具,还用石头打造生活必需品,石碗、石盆、石杵、石斧、石桌,多得是;有人还用石头做乐器,做打火镰用于取暖、烧烤食物。打火镰是用火石制作的,也就是我们阜新地区盛产的玛瑙,还有南京的雨花石、内蒙古巴林右旗盛产的巴林石和鸡血石等等,它们和玛瑙一样都属于宝玉石。冷兵器时代,石头为成吉思汗的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他足智多谋,带兵摆下石头阵,砸得敌人哭爹喊娘,直至被征服。

  蒙古族是崇敬大自然的民族,他们祭祀长生天,祭山祭树祭火等,认为万物有灵。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布尔罕敦山被篾儿乞人包围脱险后,把帽子挂在手臂上,对着太阳行了九跪九拜之礼,并发誓说:“布尔罕敦山啊,您用茂密的树木庇护了我弱小的生命,使我这如虱的身躯未受伤害,护救我于仇敌之手,保佑我躲过劫难。高大尊贵的布尔罕敦山啊,为感激您如天的恩德,我将天天祭您,月月祭您,世世代代祭拜您!”从此,蒙古人就有了祭祀大山的习俗。没有山的草原上,人们就从远处运来石头,堆成山状来祭拜,逐渐形成了敖包文化习俗,使之成为精神家园,于是敖包就成了蒙古人的“山图腾”,虔诚崇拜。也许因为如此,石头给当地创造的价值有目共睹。

  在我的家乡阜新,早在清朝统治时期,有人种地时发现不断有黑色的石头被犁出地面,擦出火花以至燃烧,才知道这就是煤,于是开采出矿,被人们称为“乌金”。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大肆进犯,掠夺煤炭资源,野蛮开采,英雄的阜新人民奋起抗争,赶走了侵略者。此后,阜新地区因煤而兴,为支援国家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阜新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是聪明智慧的阜新人一直没有停止探索,曾经废弃一隅的煤矸石派上了用场,人们用它做砖、提炼天然气等等,让它发挥出更大的能量,为人类造福。人们靠山吃山,靠石头赚取丰厚的利润,石材工艺走进千家万户,涌现出点石成金的创业者,愚公移山不再是梦想。

  精美的石头,不仅会唱歌,它还给人们带来无尽的财富,也难怪人们从骨子里这么喜欢石头。记得儿子三岁时,我带着他回娘家,在公共汽车上,当他透过车窗看到山上巨大的岩石,兴奋得大叫:“大石头,大石头!”故乡的大石头,就是这样让人按捺不住兴奋,以至让小孩子惊喜地叫出声来。夏季里,我还曾带着儿子到海棠山上游玩,让他赤身裸体地坐在石雕的释迦牟尼佛像怀抱里拍了一张照片,希望他生生世世受佛祖的保佑,成为国家之栋梁。慈悲为怀的佛祖,保佑着这方土地上的'每一个子民,保佑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佑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文学评论家高海涛先生说过,没有文化和历史感的景点,是没有吸引力和想像力的。海棠山以其独特的摩崖造像群著称于世,即有历史的积淀,又有文化的底蕴,极富开发价值。不了解海棠山历史的人以为这里是海棠花盛开的地方,其实海棠山是蒙古语“海塔格山”之意,为医巫闾山北部余脉之高峰,它恰似龙之骨架,接地气,纳风水,几十种动物,几百种植物,260余尊摩崖造像,古刹古塔,尽收其中。

  早在辽金时代,海棠山上就已有人传道。到清代,藏传佛教的传播,在阜新这个五行俱全的土地上达到鼎盛时期,清政府为愚化蒙古人,实行政教合一体制,采取怀柔政策,拨国帑鼓励建庙,附近村民成为寺庙的属民。普安寺四世活佛丹毕道尔吉从西藏请来高级工匠在海棠山上大兴土木,在岩石上雕刻佛像,形成世界罕见的摩崖造像群。普安寺,号称“有名的喇嘛三千六,无名的喇嘛赛牛毛”。当地的蒙古人把自家男孩中最聪明的送到庙上当喇嘛,诵经听法,拜师学艺。我的爷爷兄弟五个,三爷四爷都是海棠山普安寺的喇嘛。那时,蒙古人给孩子起名要到庙上请喇嘛赐名,有的直接就给孩子起名为“喇嘛”,附近村人的名字至今仍有叫“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小喇嘛”的,而且叫这种名字的人有男也有女,可见佛教对人的影响之深远。金碧辉煌的庙宇中,诵经声此起彼伏,在山谷里绵延不绝,声声悦耳,极具神秘色彩。

  最近,听说海棠山上又发现了两尊摩崖造像,在红石谷发现了喇嘛洞.职业的敏感,使我产生了去看一看的念头,于是搭乘车辆又一次前去。原来,这两尊佛像,就在海棠山措钦大殿东北120米处一个巨大的岩石背面,一为无量寿佛,一为绿度母像,还有新发现的喇嘛洞,处在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中,洞口岩石上刻的字依稀可见,从沿途拾到的青砖碎片来看,这里确有人生活过。在家乡阜新的土地上,史上曾有高句丽人、契丹人生活,山上不时有盗墓者挖掘过的痕迹。至于这个洞是何时开凿的,何人所为,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海棠山,这个神奇的地方,确实有很多文化开发的文章可做,相信有官方的重视,百姓的期盼,环境的保护,美丽的海棠山,文化的海棠山,在不久的将来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走进红石谷散文】相关文章:

风云聚散,函谷雄关锁峰间 散文11-03

望你今夜走进我的梦散文11-19

谷氏-姓谷的名人-谷姓起名字-谷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夹谷氏-姓夹谷的名人-夹谷姓起名字-夹谷姓的起07-23

谷粱氏-姓谷粱的名人-谷粱姓起名字-谷粱姓的起07-23

嬉戏谷游记01-18

带谷的字有哪些?06-28

《张谷田舍》全文及鉴赏11-06

进退维谷同义词09-24

满坑满谷的成语解释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