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海城之韵散文

时间:2021-03-30 19:40: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海城之韵散文

  (一)海城之韵

海城之韵散文

  一个城市不在其大小,窃以为实在是在于其韵味几何。有幸造访一些南方海滨城市,得以品味她们的味道。

  南方城市之共性,就是在初秋时节,满眼依旧被那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所包裹,就连路边栽种的植株都近乎相同,像大王椰,芒果树,菠萝蜜,小叶榕,还有就是常见的三角梅了,花团锦簇的,着实平添了几分生气与喜庆,这些景色跟我所居住的城市没多大分别,因此不存在水土不服之说,反而增加了一点亲切之感,犹如跟很熟悉的好友相见一般,不知是不是可以称之为“缘分”呢?

  海滨城市与内陆城市的区别,主要就是临海的缘故了。望不到边的延绵的海岸线,与城市的沿海防波堤交融为一体,海岸就是道路的延伸,道路也是海岸的篱笆墙。茫茫的、蜿蜒的海岸线也是海滨城市一大风景,且不说那大海的景致如何能够让你尽收一饱眼福带来的愉悦,就是你在长长的海岸走廊信步时,时不时出现的,这里、那里的一大片或是一小片可以随你去踩踏、嬉戏的白色沙滩,还有捡拾那些流连忘返的小鱼儿、小蟹儿,小贝壳,伴着那忽远忽近的、偶尔飞来几只洁白的海鸥,白鹭身影,就够让你驻足、徘徊一段时光的;就是你不下去与大海做个亲密接触,光是那扑面而来的海风,那种你愿意也好,不情愿也罢,我就是要钻进你鼻翼的那股霸道的、腥腥的海味,就够你“消受”的;尤其是海滨城市的人们,又给他们聊以自豪的海岸线冠以令人难忘的、悦耳与好记的名称,如情侣路、环岛路之类,是不是更让人产生出一番联想与遐思呢?

  在海边生活的人,是让内陆人羡慕的。设想:有心事或是没心事,你都可以去到海边,放放风筝,吹吹海风,或下海追波逐浪,与大海交谈,与海风共鸣。伤心时,那呼啸的海风,回旋往复的大浪犹如在陪你一起落泪、呻吟;欢快时,你隐约可以听到,海跟你一起欢心雀跃的笑声在此起彼伏;海是博大的,她可以纳百川,汇浊流,当然也可以包容自然万物之悲喜离合,来到海边的你,仿佛可以找到最大的靠山与支持者,你不会再感到寂寥,因为有海在与你一唱一和。

  海城的夜景何止是迷人的,可以说是撩人的,煽情的,让你魂牵梦随的,看一次想第二次的,说有永久的魅力,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吧。外滩建筑的光彩流离的倒影,海岛上小别墅片片的倩影,军港里那停泊的战舰刚毅的身姿,零散如珍珠般点缀于近海的渔灯点点,无不倾泻在深沉的海面上,这时的夜海,像是一位慈祥的母亲,怀里搂着她撒娇的孩儿,任凭你如何的小脚儿乱踢,小手儿瞎碰,妈妈我就是带着笑、眯着眼、瞧着你,我就是不生气,不着急,等你玩累了,停下了,几乎静止了,大海妈妈才慢慢地拿起她那把温柔的大梳子,为你细细地梳理你的秀发,轻拍着你,唱起了熟悉的小夜曲,“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城市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熟睡了,睡得那样的安详、恬静。

  将海滨城市比作大海妈妈的儿子或是女儿,怕是一点也不牵强的。他们有大海妈妈一样宽阔的胸怀,主干道宽宽的,平平的,一直伸向远方,上面行驶的车辆像一群群忙碌的、辛勤的工蚁,埋头苦干的,毫无怨言的,马不停歇的,是不是在它们的字典里,休息可以跟懒惰划等号呢?咱不去揣摩啦,总之,很多车子都来去匆匆的,疾驶而过,不带走一片云彩啊!还有那沿着海岸线建的高架立交桥,弯弯延延的,纵向立体的,宛如银河落九天,那是大海的儿女们为大海妈妈编织的一条七色的大围巾呐,大海妈妈披着它,是那么的风姿卓越,貌似天仙呀!

  海边生长与生活的海的'孩子们呢,有着大海妈妈的刚毅与执着性格,也不失大海妈妈那温柔与多情善感,体现在海滨城市总体的建筑风格上,你处处可以阅览到海的深情与浪漫,如把建筑外架设计为奋进搏击的海鸥造型,或是抽象加拟人的海浪,还有那迎风破浪的风帆,巨大曼妙的贝壳,硕大的珍珠,无不把海的姿色发挥得淋漓精致,你一脚踏上海滨城市的土地,就让你深刻体会到海的鲜活与生动,以及她的坚韧不拔,游刃有余。

  一座海滨城市如何做到城市与海的完美融合,我且稍稍发表一下个人的见地。海滨城市依海而建,填海造田,围海造地,固然有靠海吃海之说,但是光是靠海而不去保护海,建设海,那是一种短视眼光哈,自然的毕竟还是粗糙的,未经雕琢的,我说的保护与建设,不是破坏式的,彻头彻尾面目全非的改造,聪明的人们是要将海的自然融入一些人文的色彩于其中的。试想那种依海而建,依山而造,依山傍海,海绕着城,城偎着海,像是一对海誓山盟的情侣,那样的难分你我,人与自然该会是何等的和谐共存呢。

  也许是海风的吹袭吧,还是历史上海滨城市受到各个朝代上层人士的亲睐,开发得比较早,历史渊源漫长,文化的气息在海滨城市是有不少底蕴留存的,这不仅从各类文化展馆可以领略到,还可以在城市居民的言行举止上看到一些点滴;街头巷尾偶尔飘来的琴声,小学校里朗朗的读书声,夜晚音乐厅里荡漾出的歌声,无不在弹奏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和弦。

  大海影响着她“侵袭”到的每一寸土地,潜移默化中,无声无息中,只要你是这海滨城市的一分子,是无法摆脱与她的一生“纠缠”的,这样的传袭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二)鹭岛新印旧象

  上世纪末第一次来的厦门,印象颇深。那时岛内街道很宽阔的并不多,人行道基本上都是铺的清粼粼的四四方方水泥砖,一尘不染的,走在其上感觉很清爽。另外就是路上行人也不多。马路上车辆除了公车,小车数量也不大,摩托车,自行车基本是没几辆,当时就觉得这城市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很多中小城市那是但凡有轮子的都可以上路。市花三角梅星星点点地点缀着街头巷尾,火红的,深紫的,时不时在街道的转角会一跃跳入你的视线;还有就是沿街树木郁郁葱葱的,两侧高大繁茂的树荫像巨大绵延的绿伞,它们重重叠叠地笼罩着小街小巷,将烈日的光芒遮挡得只剩下斑驳的缝隙留存,抬头日如火烧,低头阴阴凉凉,酷夏不酷,你运气好的话,偶尔还看得到在某一棵参天大树树梢上站着一两只歇脚的白鹭。我是徒步行走的,所以看的品的都比较的仔细,这也就是把当时的厦门深深地印在脑海里的缘故。时隔十几年后,再一次踏上这块土壤,有的不是对鹭岛的陌生,心里荡漾的却是一种对老朋友的故地重逢之情。

  不过厦门十多年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轮渡方向几乎看不到当年丝毫身影了。记得那时的鼓浪屿一下船,迎面而来的就是千姿百态的多层造型三角梅,一层层的婀娜多姿,如仙女般分外妖娆。不过现在鼓浪屿对岸多了一座演武大桥,尤其是在夜色笼罩下,桥身通体明亮,立体交叉似一座灯桥,夜晚更像一座星星桥,那穿梭的车辆就是桥的脉搏,时时闪动着,生生不息着。演武桥跟鼓浪屿遥相呼应着,有些刚毅与娇柔的搭配,伟岸与妩媚的合唱。

  上次来住过的白鹭宾馆名称还在,但楼已非当时的楼,周边的建筑也都看不出当年的蛛丝马迹了。原先的五层楼已被一栋大厦取代。不免有些伤感。坐在宾馆前的街心花园石凳上,思绪飘飞了,有点缓不过神来,景非景,人非人,物非物,但好在旁边的小巷子还是当初的摸样,那个XX区还在,那个坡道还依然原样未变,还是找到了旧时的一些记忆。有点弹指一挥间的感触。唉,岁月的大笔一挥。

  最大的变化就是街上车流如潮,人流如织了。立交桥多了,高楼多了,岛内显得拥挤了。街上飘来各个地方的口音,南腔北调大汇合,嘿嘿,移民城市的共性吧。

  去到了环岛路,一望无际的海滩,蔓延十几公里的沿海公路,心旷人怡,令人流连。白城那边的水更清了,沙子更白更细了,还修起了木栈道,让本来已经很闻名的海滩多了一份诗情画意,也多了一份游人徜徉的理由。尤其是华灯初上之时,海边的茶馆,酒楼里的五颜六色的霓虹,与木栈道上的路灯,海域不远处小岛上的塔灯,对岸码头上照明的大灯争相辉映,还有星空上闪闪的群星,一首星光交响曲。

  还有厦门爱乐乐团的交响乐演出,郑小瑛老师带领的乐队提供给厦门市民一份定期文化大餐,在精神层面上丰富了人民的文化需要,也成为了厦门一张烫金的城市名片。

  一个城市的变迁印证了这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里程,下一个十年,厦门会有什么巨大变化呢?拭目以待吧。

【海城之韵散文】相关文章:

秋之韵散文02-03

山韵散文11-09

冬之韵作文03-07

汝河钓韵散文11-07

水韵菊澜的散文11-04

墨韵独钓赏散文11-03

秋之韵的初一作文04-13

月之韵天涯现代诗01-14

春之韵小学现代诗歌01-23

月光里的《海潮文韵》散文欣赏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