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油泼面散文

时间:2021-03-24 18:43:16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油泼面散文

  提起陕西的美食,那可数不胜数,每个老陕都会如数家珍的报出许多美食名称。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柿子饼、葫芦头……看到这些如果你狂流哈喇子,肚子开始“闹革命”,恭喜你已获得“吃货”的荣誉称号。不过,在西安这个美食天堂,想不成为吃货都难。不过,今天我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吃”都要靠边站,而让关中人最喜爱也离不开的油泼面闪亮登场。

油泼面散文

  油泼面可以说历史悠久,据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据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所谓桢面,就是今天的油泼面。

  油泼面的制作要经过几道工序:和面、擀面、抻面、煮面、备菜、熟油泼面。将面和好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擀成的又粗又宽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配上葱花、盐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顿时满碗红光、再将油在火上加热。泼在辣椒面上如此一碗油汪汪、香喷喷的油泼面就算大功告成。油泼面的工序看似多,做起来却简单

  在我看来,油泼面最能体现老陕们宽厚、粗犷、豪爽、耿直、火热的性格。三秦大地的田间地头,午饭时刻随处可见忙碌了一上午的人们圪蹴在一起,端着大老碗边呼噜呼噜咥着油泼面,边谝着闲传,开着玩笑,听着秦腔对于他们来说撩扎咧。

  老陕做事情不会计较太多,在别人遇到困难需要帮忙时总会挺身而出,大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之势。当对方表示感谢时,老陕会憨然一笑,豪爽的说声“碎碎个事”“没麻达”是老陕的口头禅,只要答应的事情会全力以赴完成。

  老陕还有个特点,就是太耿直,爱憎分明,眼里揉不得沙子。这在外地人看来就是一根筋,楞娃一个,生、冷、硬、倔,认死理,不会过多的考虑别人的感受。

  老陕又是热心肠不图回报,邻里街坊家谁有红白喜事都会热心帮忙。老陕的热情好客也是闻名遐迩,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十三朝的古都,丝绸之路的起点这一切都促使老陕传承了好客的特性。路遇游客问路,老陕必会详细为其讲解路线,乘坐几路车。在三秦大地,可以说人人都是一本活史书,游客要想了解古城的历史,只需与老人、开出租的`的哥的姐攀谈,他们都会自豪的为对方晒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名人轶事,那劲头不亚于向外人亮自己的家底儿,保管令游客大开眼界。

  老陕们的这些性格特点都融入到油泼面当中,由面及人。除了这些性格,油泼面还体现了老陕的另一个不得不说的优点,那就是实在。一碗油泼面下肚人就吃饱了,老陕做事更是实在,对一个人好那是真心实意的好,看到可怜的人,老陕心里都充满悲悯同情,他们毫不犹豫的倾尽所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陕一般都沉默寡言,把一切都落实在行动上。老陕不会甜言蜜语,也不会花架子,一如油泼面一样实实在在。倘若此刻肚子咕咕叫了,那就来碗油泼面吧!感受舌尖上的油泼面,实实在在的关中人。

【油泼面散文】相关文章:

赌书消得泼茶香散文05-02

执著的另一面散文11-14

背着八面找九面歇后语09-13

春雨如油成语解释05-16

成语典故:人心如面04-19

紫面天王雄阔海06-19

苏教版《一面》教学反思07-10

《一面》教学设计优秀07-10

《点、线、面、体 》说课12-06

为什么油棕有“世界油王”的美称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