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听琴的散文

时间:2022-12-19 10:13:0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听琴的散文(精选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狭义上的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才能完成一篇优秀的散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听琴的散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听琴的散文(精选15篇)

  听琴的散文 篇1

  九五年八月十九日,至石梁古方广寺小住,正好上海音乐学院林友仁琴师住在寺内,当夜,林琴师以他携带的那张宋代古琴弹奏《流水》、《高山》,另外再弹了曲《普庵咒》,令我大饱耳福。并且,这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触古琴。

  第二天,与林老师一起辞石梁而下山至国清寺。晚饭后,于上客房吉祥楼再次听林琴师弹奏《流水》。

  感谢缘份,能与古琴接触得这么近。在夜的宁静中,林琴师弹奏得很认真。在古典的音韵中,我倾心聆听。这是必须的,因为,古琴之音,不像古筝那样亢亮,只有在宁静之中仔细聆听,才会领略其微妙。

  琴弦上面,永远都不可能有流水以及高山,因为,三尺琴身、七丝琴弦,根本无法承载得起。琴声里面,却有高山和流水,在音符的跳动之中耸峙、流淌。琴弦虽然简简单单,只有七根,但琴声包容万象,什么都有。当然,流水以及高山是首先要有的;只有具备了高山与流水,才能生长草木,才能丰茂万物。高山流水,是生灵万类的家园。

  悠悠然的琴声中,悠悠然地流水洋洋、高山巍巍,山很高,流水很长。山在水旁边挺拔着,高得进入了云中,水只是洋洋地流着。长长的水在山中回肠九转然后流出了山,山依然巍巍。山越高,水越是流得长,越是会流得长泉水的山也就越高。土壤涵养水份,没有水份生长不了土壤,山和水必须相兼。

  高山和流水相依相偎。山,贵于高。水,贵于流。高,向上攀登。流,向前伸延,向下探索。高山和流水合作着在旷旷原野中探索、伸延、攀登。悠悠然的琴声中,流水流向远方,高山参天干云,却依然相依相偎,依然紧密无间地合作着。

  七丝琴弦只不过是让琴师的手指拨弄着,竟拨弄出的琴声犹如天籁之音,打动人心。就好象人,只不过是靠手脚、肚皮在世界中生存着,竟人心能够反应世界并发现宇宙。琴声里的有高山和流水,可比人心里的有世界和宇宙。琴声就象人心,可以反映,可以象征。

  心境之巍巍乎,高山也。意绪之洋洋乎,流水也。心地之刚柔相兼,则高山流水相依偎而合作也。若雄伟如高山而不能清优如流水,则过于刚硬。若清优如流水而不能雄伟如高山,则过于柔软。既雄伟而又清优,刚柔揉合,方是至美。高山流水的巍巍洋洋,标榜神情,感应人心。

  随着悠悠然的琴声,悠悠然地攀登上高山,放眼大千世界,尽在脚下,尽管天长地久,高山的顶巅犹如已超脱出了方圆。悠然回荡,山势迂回,弯弯曲曲的小径,引导山势走向造化之源。连绵起伏的冈峦,都是大自然的脉博,随着大自然的振动而振动,振动着琴声的节奏。流水叮咚,悠然回荡,平淡而明亮的穿过云际,流出山谷,横度天涯,流向远方,绝乎尘寰。倾心的聆听,在悠然中升化为清虚恬淡。琴声,直指人心。

  牵起混然的一片云气,在原野中升腾。流水渺渺,随着云气返回。高山之中,草木润泽。叮咚流水之声继续回荡在高山耸峙之中,混然的云气慢慢地随着流水流下来。迢迢原野之中,土壤沃沃,水份充足,不断地孕育草木。七丝琴弦的点拨,成为天地间的阴阳造化,钟灵神秀,示现物性人心。

  物性与人心互相象征,优然悠悠。人心的故事很多,很多。琴弦为媒,琴声诉说人心。人心与物性相互感应,悠悠优然。人心的感应很多,很多。琴声为媒,且由高山流水作证。

  听琴的散文 篇2

  冬日。白雪如银。

  看不见阳光,只有雪,漫漫地铺展开来,伸向无边无际的旷野。

  那样的美,谁能说出?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漂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寒风瀚海沙。

  冷冷的寂寞,就这样掠过。

  就像时光,弹动喑哑的琴弦,如白驹过隙般一晃而过。

  那个女子,一袭红衣,就在这个时候,如一朵殷虹的玫瑰,嫣然地开放在纯白的雪地上。

  琴音扬起。女子飘飘起舞,长长的裙带,溅起飞沫一般白雪。

  女人的目光也随之飘向远方。

  有道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那一刻,是否望穿秋水,却不知道,那个人,又在何处?

  思念深深,深几许?

  只有白雪无垠。

  那张信笺,就压在琴下。像一只等待起飞的白鸽,温顺地静默。

  琴是鲜红的,热烈的,就像蕴积已久的情绪,正在等待着,在悠悠的声音里,要把满腔的情感,都通过那根琴弦,注入那洁白的纸张,注入准备寄给明年的信笺。

  只要阳光升起,它就会翩翩起飞,白色的羽翼,伸展成光阴的箭,迅疾,美丽。

  终于有一天,它会穿过云翳,在圣诞节的乐声里,降落下来。

  降落下来,降落在相爱的人的心里。

  成为一朵不灭的音符。

  现在,站在原野上,站在时间的深处,站在年与年的交界之处,默然相望。

  日子一如流水,从忘川深处,悄然流去,留下的是怅惘,还是欣喜,或者兼而有之?

  在一个物质丰富的世界里,我们遗失的是什么?我们做了些什么?

  爱一个人,需要多久?爱一个世界,需要多少柔软的心情?

  无语问东风。

  那个红衣女子,依旧在风里,在漫漫的雪天里,翩翩起舞,舞成一朵嫣红的玫瑰。把曾经的情,曾经的梦,都在纯净的雪地上,伸展开来。

  只要有梦,就有一切,既然冬天已经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

  活着就是一切,活着就是整个的人生。

  不必问,已经得到了多少,拥有了多少。

  努力,就是我们最好的报偿。

  我们已经看得到,那个红衣女子的回眸一笑,是那么美丽,那么明艳。足以点燃冬天的阳光。

  爱,是长着翅膀的,在微笑里,缓缓地,飞了起来,飞进每个人的心里。

  那样,总有一天,每个人,都会变成天使,都会在寒冬里,开放成一朵玫瑰一样热烈的心的。都会在时光的琴弦里,在柔软的乐声里,铺开那种纯白的信笺,把美好的心情,流淌进去。

  那样,总有一天,暮然回首,会发现,那个人原来就在灯火阑珊处。

  爱,无需寻找,爱,落满天涯。

  听琴的散文 篇3

  小巷中,琴声忧桑,断断续续地从一间小破屋种传出,每一个音符,仿佛都充满了故事,叙说着他的一切,仔细聆听,又好像能听见来自灵魂深处的哭声,沙哑而又沉重,行人匆匆忙忙地路过小巷,无人在乎弹奏的人是谁。

  一年四季,皆是如此,屋子里的人好像从来都没有出来过,然而那悠扬的琴声却不曾断掉,街坊邻居都非常惊奇,久而久之,也就便习惯了,就当是欣赏音乐会,没有挂念在心上。

  没有人知道他是谁,也没有人想知道他是谁,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怪癖的人,都避而远之,生怕认识了一个怪人,给自己带来不幸,只是偶尔有些人听见琴声,却步于门前罢了。

  可是,一个人改变了这一切。

  那天,风雨交加,雷声大作,豆大的雨点而倾巢而下,哗啦啦地击落在地上,溅起一片片的水花,琴声与风雨声交融在一起,仿佛一场隆重的音乐会,鼓手和琴声默契配合,演奏出动人的歌声。

  一个人飞奔在马路上,由于雨下的太快了,他没来得及躲开,便被淋了一身湿,他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不顾再大的雨,只想着能快些回家。

  可是他太累了,一个不慎跌倒在地,身体重重地撞击在地面,身上顿时出现了淤青,他摇摇晃晃地爬起,这时,他听到了来自小巷中的琴声,于是便朝声音的来源处跑去。

  屋檐下,他站在一个破旧的门前,暗暗松了一口气,起码可以先避避雨了,等雨过后再离开,他敲了敲门,却惊奇的发现,门没锁,于是他大步走入,想跟屋主解释一下原因。

  屋里面很暗,甚至伸手不见五指,仅仅能看见房间里面传来的微弱烛光,那光线,很弱很弱

  有人吗。他喊了一句,琴声依然没有停止过,可是屋内却没有任何的回应,仿佛与外界无关。他吞了口唾液,勇敢地走了进去。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浑身脏兮兮的中年人,他的手灵活地在钢琴上游动着,钢琴上放着一支蜡烛,昏黄的光线只能照亮一点点地方,他走了进来,中年人却没有任何的反应。

  他走上前了几步,惊讶的发现,那中年人的眼睛是瞎的,可是他的手似乎就是眼睛,可以准确地敲击在键盘上,演奏出动人的乐曲。

  他开始倾听中年人的音乐,不知不觉的,他竟然沉浸在这音乐中了,一股忧伤之感油然而生,仿佛在听一个人讲述着他的一生,过程曲折,偶尔蹦出几个欢快的音符,随即又低沉下去。

  就这样,他深深的陷入了音乐中,再看向中年人的时候,眼神已经不同了,跟多的反倒是敬意了,一个发自内心的尊敬。

  也不知多久以后,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他意识到自己还在别人家中,连忙睁开眼睛,却发现自己躺在马路上,早上人烟稀少,也没有人来惊醒他。

  他爬起身来,也不顾身上的寒冷,向那中年人的屋子里跑去,却发现,那门被锁上了,但又好像从来就没有打开过。

  于是每天回来,他都选择经过这条街,希望能够再次听到中年人的琴声,可是奇怪的是,在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传出过琴声,中年人好像人间蒸发一样消失了。

  日复一日,人们淡忘了这一位琴手,忘了那段忧伤的音乐,一切的一切,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又好像是身临其境一般。

  小巷中,人群匆忙的来往,但是,好像又少了点什么呢

  听琴的散文 篇4

  时光流逝,一转眼12个春秋都快过去了。从呱呱坠地到现在,父母无处不在给予我们爱。而我记忆最深的是那一架钢琴,因为在它身上,有父母对我太多太多的爱……

  记得那时候我才四岁,无意中在电视里听到弹钢琴的声音,清脆悦耳,美妙动听。在我看来,那简直就是天籁之音。爸爸妈妈发现我对钢琴无比喜爱,就借了一万多块钱帮我买了一架星海钢琴。当我觉得基本练习枯燥无味的时候,是妈妈给我勇气让我坚持下来。八岁时,我参加了全国“星海杯”钢琴比赛。老师给我的曲子是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难度很大。酷暑难耐,尽管吹着风扇,我还是汗流浃背,妈妈就在旁边不停地为我扇风,给我揉胳膊,擦汗。我弹到什么时候,妈妈就陪着到什么时候。妈妈还尽她所能帮我检查音弹对没有。妈妈识谱比我慢,所以经常深夜在我睡着了以后,偷偷趴起来,一个人慢慢认钢琴谱,就是想第二天不耽误我的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比赛中,我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手捧水晶奖杯,我和妈妈高兴得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再一次轻抚琴键,那么多美好的画面浮现在我眼前。妈妈陪了我整整七年,为我学习钢琴呕心沥血。终于,我忍不住了,轻轻地推开妈妈的房门,她正在收拾晾衣架上的衣物。瘦小的身躯,疲惫不堪的面容,一头瀑布般的黑发中夹杂着根根银丝。我看着妈妈,我已高出妈妈多半个头。“妈妈!”我哽咽着喊道,到嘴边的话还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我只好从背后拿出小纸条递给妈妈,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还有两颗紧紧依偎在一起的桃心。妈妈接过纸条,先是一愣,一脸诧异地看着我,好像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再一看,妈妈的眼眶湿润了,眼泪不停地在打转。捧着纸条的双手微微颤抖,一滴一滴的泪水滴在纸上。我紧紧地抱着妈妈,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心里默默地说,妈妈,我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妈妈扶着我的肩,慈爱地看着我说:“宝贝,你长大了。”那天晚上,我心里暖洋洋的。妈妈为我付出了太多心血,尤其是在钢琴和学习上。夜里我细细回忆着那些画面,始终无法入眠。

  虽然我现在已经考完钢琴十级,上了六年级,不能像以前一样花那么多时间练琴了,但那架钢琴饱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我终生难以忘怀!

  听琴的散文 篇5

  钢琴于我,就如一个缠绕不去的结。

  偶尔会随着记忆回到童年,回到那间洒满阳光的音乐教室。又仿佛看见那个小女孩,踮着脚,悄悄地溜入。随后,轻轻地打开琴盖,伸出细细的手指,大着胆子,按下一个琴键。“咚”的一声轻响,此刻在空荡的教室里,听来却如此地突兀。小姑娘吓得面红耳赤,心如撞鹿,赶紧关上琴盖,飞也似地逃出教室……那种向往与恐惧交织的复杂情感,至今想来,依然难忘。

  那时的音乐课,主要的伴奏乐器是脚踏风琴。总记得老师用力地踩着踏板,随后呜呜咽咽的琴声,伴着吱吱嘎嘎的踏板声响起。小朋友们就在琴声的指引下引亢高歌。自己虽然也在机械地唱着,心里常常想的却是:“要是去那间音乐教室,用钢琴来伴奏就好了。”不过,也知道钢琴是昂贵的,就如一个高高在上的贵族,只有上公开课,或是有重要的文艺演出时,它才会出场。

  后来,上了中学,音乐教室在学校的后花园。每天放学的时候,就会听到音乐老师在练琴。那时她常弹的是《致爱丽斯》。老师是学声乐的。弹琴显然不是她的强项。每次到后半段的变奏部分,琴声就变得断断续续,让我都听得着急。不过,前半段的主旋律已经美得让我痴迷。每天静静地站在后花园,听老师弹琴,成了我一个人的美妙时刻。

  听琴的散文 篇6

  学习钢琴,是我内心隐藏的渴望。但是,我也知道,于现实来说,这只能是个梦想。我从未对家人吐露过愿望,因为知道,说了,也只是给父母徒增烦恼。那时侯的孩子,普遍地懂得生活的艰辛,知道克制自己,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

  可是,那种渴望还是会不时地涌上心头。于是,偷偷地伸出双手。模仿老师的样子,在桌子上弹琴,在想象中体会琴的快乐。就成了自己的一个小秘密。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上了师范后,我终于有机会学习钢琴了。记得第一次正经坐在钢琴面前时的那种喜悦,忐忑和无措。与钢琴的亲密接触,真的只能用“感受幸福”来形容了。

  第一堂钢琴课,看年轻的男老师为我们示范。听着一串串华丽的音符,从他的指间轻巧地划过。心里除了崇拜还是崇拜。顺带着,觉得老师也仿佛成为了艺术的化身。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对你们来说,学琴的年龄偏大了,也不太可能有大的前途,不过,也许你们中间有天才呢?”而我竟然有些狂妄地想:“也许我能成为那个天才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练琴成了我最喜欢的一件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就是最大的动力。

  虽然很努力,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但我还是觉得自己的进步不够快。周末回家的时候,就忍不住和妈妈聊起了心事。妈妈叹息说:“早知道你这么喜欢弹琴,家里无论如何也要想想办法的……”

  没想到不久,妈妈就给我带来了惊喜。

  妈妈曾经在教会办的学校就读,很小就成了虔诚的基督教徒。又因为歌唱得好,就成为唱诗班的主要成员。丁老师则是唱诗班的钢琴伴奏,两人就熟识了。

  丁老师是杭州最有名的钢琴老师之一,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就连我的钢琴老师都是她的学生。丁老师很忙,每天都有很多学生等着她的指点。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不过,听说她不轻易收徒,如果她认为你天分不够,交再多的钱也没用。

  妈妈是鼓足勇气,才跟丁老师开口讲了我的情况。没想到丁老师爽快地答应了:“行,让我先见见你女儿吧!”

  于是,有了我和丁老师的第一次温馨会面。丁老师的家住在老城区的一条小巷里。是一幢老式的花园洋房。记得那个夜晚,有些富态的丁老师坐在暖色的灯光里,微露着笑脸,而气质儒雅的白发先生则相伴在侧,宽敞的客厅里铺着考究的木地板,有些年头了,但依然不失华贵。老式的座钟,在不紧不慢地走动,正点时,会发出悦耳的报时声。屋内的家具,沙发与陈设显得即低调,又有一种殷实人家的底蕴。而客厅一角的老钢琴,则泛着胡桃木的色泽,微黄的象牙琴键,在无言地述说着不凡的历史。我不由走神:“有多少学生是弹着它,走上成功之路的呢?”

  丁老师和气地和我聊着,问了我一些学习上的问题,又让我试奏。这下,老师看出了一大堆毛病。那天,光是纠正我的小指触键,就用了近两个小时。到后来,小指都痛得发麻了。最后,老师叮嘱我:”回去后,记得一有空就练,这样才能巩固正确的动作。“接着又说:”我收下你了,但跟着我学琴,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妈妈想付学费,丁老师一口回绝了:“难得你女儿是真心喜欢钢琴,如果再提钱,就不要来了。”

  那个星期天,我和妈妈拿着丁老师开的书单,兴冲冲地去外文书店淘宝。那时侯,没有琴谱专柜。琴谱都混放在库房边的书堆里。我们在书堆里奋力寻找,没有疲倦,只有喜悦。妈妈那天特别慷慨,一下子就买了一大堆琴谱。抱着琴谱,我仿佛怀抱着满怀的希望和梦想。

  新的一周来了,学校的钢琴课上,我刚弹完,钢琴老师就问我:“丁老师指导过了吧?”“嗯!”心中不由得意,又暗想,我还会让你更吃惊的。

  听琴的散文 篇7

  梦想,就如同隔着玻璃的玫瑰。似乎是触手可及,却又永远隔着现实的距离。

  在丁老师家上的第一堂正式钢琴课,就让我的自信碎成了泡沫。

  那天下午,走进丁老师家,正看见一个只有四五岁大小的琴童,有模有样地端坐在琴凳上回琴。琴声虽然稚嫩,倒也弹得中规中矩,而他年轻的母亲,正满眼带着热切,有些自豪地注视着孩子。丁老师则在一旁,悄声细语地做着指导。

  客厅里,还有几位正在等待的琴童以及家长。虽然那些孩子的年龄不过才七八岁的样子,但已经显得气定神闲了。他们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个新人,随后,目光又落在我手上那本薄薄的《拜厄练习曲》上。终于有孩子忍不住轻声对我嘀咕:“姐姐,你怎么还在弹这么简单的曲子?”我不由有些尴尬,捏紧琴谱,坐到了角落里。

  轮到那个直言的孩子回琴了。他胸有成竹地坐下,打开那本厚厚的琴谱。凝神,抬手,随后一串串快速流畅的音符,就回旋在房间的每个角落。整首乐曲,一气呵成。偶有瑕疵,只要老师稍加点拨,也是心领神会,一点就通。看得出来,丁老师非常满意,她微笑着对孩子的父母说:“就这样弹下去,今年考音乐学院附小应该是很有希望的。”

  接下来的几个孩子,也都是各有千秋,直把我惊得目瞪口呆,看来,丁老师的收徒之严,是确有其事了。只是可怜我已经被自卑折磨得心慌意乱,注定是要出洋相了。

  还是轮到我了。战战兢兢地坐下,心里直盼着那些孩子快走,可是他们却偏偏对我这个大孩子充满了好奇,都站到我身后,等待着掂量我的真实水平,家长们也不约而同地等在那里。我的手指颤抖着,开始了弹奏。弹琴是需要专注的,杂念太多的我,自然是弹得错误百出。丁老师起先还保持着耐心,一遍遍地提醒:“注意手型,第六小节节奏不对,连音的处理不对,提手怎么忘了?”老师越说,我越不知所措,接着听到身后传来的刻意忍住的嬉笑声,家长们的眼中也带出了不屑与疑惑,他们肯定在想:丁老师怎么会收这么个苯学生?

  那天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只记把丁老师气得面红耳赤,恨道:“如果你这么不珍惜学习机会,你就不要来了。”而我则羞愧地低着头,任泪水一滴一滴落在了脚尖。

  也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放弃,可内心的难舍,还是让自己一次次地走入那条飘着音乐的小巷。再没有勇气和那些琴童一起回琴。我总是默默地站在小巷的深处。一边听着小楼中传出的悠悠琴声,一边看着巷中的那一树白色的梨花。直等到琴声消失,小楼外的车子一辆辆离去,我才会鼓起勇气,去敲那扇让我有些畏惧的门……

  丁老师是严厉的。为了达到她的要求,我只能更加刻苦地练琴。学校有几百个学生,琴房却只有几十架钢琴。其中,有些琴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只有25——27号琴房有崭新的珠江牌钢琴。除了安排的课时外,想多练琴,尤其是想用好琴,只有利用用餐或休息时间去抢占了。一下课就往琴房狂奔,饿着肚子练琴,都已经成了我的习惯。

  尽管这么努力,但我还是很难让丁老师满意。她总能指出我的诸多不足。虽然,有些丧气,但我不得不承认她是对的。因为我发现在她的严格要求下,自己的钢琴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校里能经常得到老师的肯定,有时还会在课上来个示范演奏。不过这点自得,在丁老师那儿很快就消失怠尽,丁老师是一个对任何演奏细节都要求完美的人。

  听琴的散文 篇8

  转眼,跟着丁老师学习已近三年,自己还是没有得到过丁老师的赞扬。有时候暗想:“如果有一天,丁老师不愿再教我,可怎么办?”于是,心就被一片阴云笼罩,惶惶不安着。

  那一天还是来了。回琴的时候,就觉得丁老师特别和气。结束后,老师委婉地说:“你的功课越来越忙了,再这样练下去,就勉为其难了。以后有机会再来吧!”听了这话,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只是带着哭腔哀求着:“老师,我不怕苦,我能坚持。”丁老师有些无奈地和她的先生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后,叹了口气说:“要么这样,这里有六首曲子,难度比较大,如果你能在一周内完成,你就再来,要不,你就不用来了。”我知道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也不敢多话,接受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的一周,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我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耗在了琴房里。可是,两天过去了,进展缓慢。在又一次混乱而失败的练习后,我几近绝望了。

  关上琴盖。站起身,推开了小窗。窗外的大榕树苍翠一片。已是初夏季节,晚归的鸟儿,正在树间轻唱,一抹晚霞染红了天边。晚风带着草叶的清新扑面而来,心忽然沉静。学琴以来的种种,还有那些我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此刻在心中泛起了涟漪:

  因为丁老师不愿收学费,妈妈总觉得愧疚。于是她就花高价买时鲜水果,去胡庆余堂买参,给老师送去,老师不收,我妈都快急哭了。我不忍心告诉妈妈,那些出手阔绰的家长,送的东西,比我们高档多了。而且,这些东西比起应交的学费,实在是过于菲薄。可是,真的要交学费,我妈妈那微薄的工资,又怎么承担得起?只能更加节衣缩食;而丁老师义务教了我这么久,损失的精力与金钱又怎么算得清?她提出不教了,必有她的难处和道理。而那些想跟她学琴的孩子,也都应该比我有前途。他们都是奔着专业道路去的。可是我占用了老师的时间,无形中也影响到了别人的机会;为了帮助我,好朋友梨,每天替我从食堂带饭,风雨无阻,一个“谢”字,又怎么涵盖纯真的情谊?这样的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有意义吗?

  为了梦想,一句多么诗意高尚的话语。可是为了圆梦,却让那么多人付出,是否就是一种变相的自私呢?苦苦追寻是一种美,学会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美?

  又想起,上个暑假,为了练琴,妈妈找教堂的牧师商量,借用一下教堂的钢琴,牧师答应了。于是,我每天一早就去教堂练琴。高大空旷的教堂,因为没有开灯,显得有些昏暗,还有些闷热。光线会透过琉璃窗照射进来,就这样安静地弹琴。有时,会有路人被琴声吸引,走进来,坐下,静静地听我弹琴,又微笑着离去。没有功利,只在于音乐的`本身,只在于片刻的相知。也许,这才是音乐的本质吧!

  心在感悟间通透。再次坐下,眼前只有音符和旋律。曲子不再艰涩,思维无限活跃,指尖也灵巧起来,竟然奏出了行云流水的感觉。

  最后一天。一大清早。我就去了琴房。此时的校园一片静谧。推开小窗,清新的空气夹带着栀子花的芬芳,涌进了小小的琴房。在轻柔的晨风里,我自如地演奏着,划音、装饰音、颤音,与乐曲结合得非常自然。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了指端。琴房的门被悄悄推开了,全校最德高望重的钢琴老师--杨老太太就站在门口。她慈祥地笑着,问我:“小同学,哪个班的?弹得不错!”我知道,自己终于把这批曲子练成了。

  再次敲开那扇门,丁老师的表情是错愕和难以置信的。“你完成了?”我微笑着点头。心底只有平静。从容地坐下,心无杂念,只有音乐。完成所有的演奏后,丁老师的表情是复杂的,竟然还包含了感动。她轻声问我:“你是怎么做到的,今天的作业完成得非常出色,好吧,你以后还是来上课吧!”

  我站起来,对老师恭敬地说:“老师,谢谢您教了我这么久,我功课忙,不能来了,老师,我……”忍着即将夺眶的泪水,我像逃一样地离开了老师的家。行走在夜色的街道,在泪雨朦胧中却忍不住微笑。

  听琴的散文 篇9

  毕业考试后,我在学校期间的最后一任钢琴老师,诚恳地对我说:“你要想办法继续深造,你是一个有天赋的学生。”我呵呵笑着,感念老师的善意,却也知道这只是一个愿望而已,生活是现实的,得先有饭吃,有自立能力才行。钢琴之梦,似乎还是有些奢侈了。

  妈妈告诉我,丁老师好几次提出愿意继续教我:“丁老师说起你还有些难过呢!”妈妈说。我虽有心动,但还是摇头。我已经不是那个单纯的小姑娘了。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并接受命运。

  也曾幻想过成为一名音乐老师,但校长说,学校不缺音乐老师,学校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好吧,那就听校长的安排吧!至此,钢琴彻底地从生活中消失了。

  也会被某个窗口飘出的琴声吸引,驻足倾听。随后平静地离开,如此而已。

  若干年后,我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钢琴。

  洁白的琴键,华美的音色。手型依然规范到无可挑剔,手指依然修长。可是,却再也找不到那份灵动的乐感,还有那份从灵魂深处绽发的喜悦。手在键盘上蹒跚前行,乐声是迟疑而沉重的。轻合琴盖,兀自苦笑:“这就是岁月了。”

  一个雨天,经过那条曾经熟悉的小巷,不由放慢了脚步。小巷的老墙依然结着青苔。只是那幢小楼却在雨中显得分为孤寂,丁老师已离开人世数年了。

  此刻,小巷深处的白色梨花,却在雨中,正开得绚烂。

  听琴的散文 篇10

  一场美丽的邂逅,使我与钢琴结了缘。羡慕那一袭白裙款款坐在漆黑的钢琴旁的艺人,痴迷于婉转悠扬的美妙琴音,渴望拥有一双能在黑白键上自由穿梭的手……

  多年的练习,琴技有了很大的进步,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偶然路过琴行,一张比赛报名海报占据了那剔透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大半个面积,走近,细瞧了瞧,觉得:“这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吧。”没有多想,便进去报了名。

  这个梦看似近在眼前,却总觉得遥不可及,若有若无。正值假期,当我呆在琴房,苦苦地面对那令人头疼的五线谱快要抓狂时,外面刺耳的欢笑声不绝于耳。一遍将近200拍的练习曲结束,我的手也一直保持着首尾“造型”,可笑极了,僵硬着,动了动手,猛地“咝”了声,倒吸口凉气。一动,害得整只膀子都在颤抖,这筋是抽得厉害了。

  我无奈地扯了扯嘴角:“自讨苦吃!”无意间触及指尖,一层薄薄的新茧,摩挲着,好似蝶翅上的那层薄膜,看似坚硬,却是轻轻一碰,一丝微痛直击而来。曲子也总跟我过不去,练了那么多遍,愣是背得不是这错就是那错的。我心里一阵狂躁,一股熊熊大火燃烧着,拼命地想要烧到最旺,“什么比赛,什么证明,都统统地被这火烧了吧,都见鬼去吧!”我在心底咆哮着。合上那布满皱褶、早已失去光泽的琴谱,随意扔到一边,没有半点怜惜之情,猛地盖上琴盖,“砰”地一声,使我一惊,在硕大的书房里回荡着。

  起身,眼前一黑,晃了晃,差点站不稳,扶着钢琴,定了会儿,这种事常发生,应该是坐久了的缘故吧。走到窗边,倚在墙上,明知道什么都没有在看,眼睛却定定地聚焦在一点上。只觉得天旋地转,双手在钢琴上飞梭着,琴声时如脱缰的骏马般放荡不羁,时如泉水滴落般清脆叮咚,又时如一滩柔水低吟浅唱……被深深掩埋在黑暗中的梦的种子浴火重生,它的顽强,它的执着,令我瞬间清醒,惭愧不已。

  重新坐回钢琴旁,轻轻抚摸着刚刚被我深深伤害的钢琴,顿觉醍醐灌顶。人们常说时间久了,即使是对物体也会产生感情,也许这就是宿命,注定了彼此间的种种牵连,蝶翅与光影交错迷离,也许这是等待百年才得以修得的缘分,在亿万个轮回转动里,在火的冶炼中,这场梦没有化作灰烬,随风飘散消逝。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灯光变幻,身着一袭素白的长裙,没有过分修饰,落落于崭新的钢琴旁,指尖触及于琴键,琴声流转,使人沉醉。那一刻,世界只为我喝彩,时间只为我驻留,舞台只为我绽放!

  风轻轻地吹,云缓缓地移,我的梦也随之放飞。追梦,让梦想开花!

  听琴的散文 篇11

  琴有多种,却独爱听七弦。古琴的低沉、柔绵的音泽,总觉得它越容易贴近寂寞的心灵。

  当一颗烦躁的心无法静下来的时候,我会选择听琴。听,无需用眼睛,无需想其它事,尽可闭目听之,让自己陷入那份空灵的寂寞中去,于是乎,心也就慢慢能够沉静下来。听琴适宜一个人听,人多声杂,满是俗间琐事,无法与之相近相亲。听的地点也不定,最好没有嘈杂的声音,有风,有星月,即使没有青山绿水,能拥有一片清雅之地足矣。

  听琴,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听或就有与生俱来的那份情愫。听琴,由不得半点热闹,热闹了自然就没有那份听的心境。由寂生静,这种寂寞不是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寥,而是当一颗心变得浮躁不安,需要沉淀和涤荡时,可不妨坐下来听琴。面对暖阳,闭上眼睛,耳畔响起七弦的弹奏,心随着琴声一起起伏和悲喜。这时,会觉得时光是静止的,心早已穿越了时空,并触摸到了那些似曾熟悉的时光,那一份难得的情境是多么闲适和安然。于是,寂寞的花瓣也在心中一瓣一瓣地盛开。窗外风淡如烟,心如点点疏雨,是为了听得一份孤寂和陶醉。

  听琴,最宜夜深人静的时候。夜已阑珊,四周静谧,琴声低吟。窗外月似如钩,繁星点点。这时候,心是透明的,把自己毫无保留地交给琴声,就会获得一份心灵上的洗礼,那些熟悉的画面在某一时刻会与你相遇。

  古琴,最大的魅力在于当琴弦轻轻一拨动,就能挑起柔软的内心,很快就能把许多杂念的情绪收拢成一根心尖上的弦,并且与之融为一体。记得有一次,在琴馆,临窗而坐,听一知己抚琴。窗外风轻,桂花扶疏,思绪也跟着琴声渐行渐远,听罢一曲,余音仍在耳边萦绕,心为之所动,眼眶潮湿,一颗烦躁的心顿时澄明如镜安然如莲了。

  在我认为,但凡爱听琴的人,心境也大致相近。

  听琴,能听出琴声中的那份寂寥的况味,仿佛天地间之大,除了你我,唯有那清幽的琴声了。眉尖早识愁滋味,古代文人墨客多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寄情于山水间,比如:流水、风月、故人、长亭……听和弹都可以让心灵得到很好的倾诉和释放,就像一个人的内心,有悲喜,有惆怅,冷暖自知。在琴声中慢慢疗伤或向别人传达情意,这何尝不是他们传达情感的另一种方式。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的一曲《听琴》也道出了自己的一份孤寂和冷落。清越的琴声,无形间却流露出诗人曲高和寡,落落寡欢的情调,让人不由得心生喟叹,即使心守一份执着,却世间知音难觅!

  听着琴声,能感觉自己与那些遥远的气息相伴相息,与那旷远持久的寂寞时光相伴,即便是既远且近的无限惆怅,总能听出其中的真味来。南宋郭沔弹出一曲《潇湘水云》道出了这位终生未仕的才子寂寞失落的情怀。即使才情冠世,临了,拣尽寒枝,独身一人隐遁在九嶷山下,于潇湘云水间,看那碧波荡漾的云水,心中升起无限愁思。平静到内敛的琴声,再到秀丽的山水,情绪随着琴声跌宕起伏。寥落的琴音里,透着无望的期盼,唯有把一腔爱国之情付于七弦。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又有谁能知他心中的一份孤寞和失落。

  听琴,即便是一个“听”字,也能感受到琴声中的那份清深静远,琴声似乎能带着你亲近于那些切近而遥远的过去,感受人生中的那些悲欢离合。即便是远古中的爱情,也有着婉约柔绵的甜蜜,司马相如爱慕文君,手抚绿绮用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向美人传达爱意,缠绵、大胆的琴声终听得文君怦然心动,司马相如终收获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爱情。

  琴声就是知音,无需强求,只可敞开心扉,即可获得意外的欣喜。听琴,把心听成一朵莲花,于是,脑海中就有了颜色,有了画面。听,能听得出山高水长,江山如画,田园秀丽,想象那些似曾相识的场景,那些出没于山水的画面替代了无法消弭的快乐和离愁,此时,会觉得美是可以听来的。想起一句诗:“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而听琴,却恰恰相反,静下心来听了,它却染了你的每一寸肌肤,你的心。

  听琴的散文 篇12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

  琴、棋、书、画,琴居首。《诗经》有云:“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淑女就应该有古琴相伴,以琴会友。

  对古琴,每个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只在室内供一张古琴,无弦,亦无徵,兴来时手按一曲,但求会心。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可谓陶氏最好注脚。

  孔子酷爱弹琴,无论在杏坛讲学,还是受困于陈蔡,操琴弦歌之音不绝。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美谈。嵇康在刑场上弹奏《广陵散》作为生命的绝唱。刘禹锡在他的陋室写下:“可以弹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淡泊境界,令后人仰止。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红楼梦》第八六回,宝玉得知黛玉会弹琴时,要她弹奏一曲,林说:“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了香……两手方从容地抬起,这才身心俱正。还要知道轻重疾徐,卷舒自若,体态尊重方好。”林黛玉不愧为一代才女,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琴者,禁也。禁止与邪,以正人心。”不追求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以中正平和、清微淡远来禁止淫*邪,端正人心。

  琴艺高者,必得先有一颗素心。素心不是华而不实,取巧,而是怀着一颗朴素的心,一步一个脚印,耐得住人间寂寞与清苦。外面的花花世界,令人双眼迷乱,熙攘俗世,多少凡夫俗子,为了钱财名利,忙忙碌碌,陷入尘网中。悟性*不一,心态不一,修为的结果当然也就有高下之别。

  一个人,把心放淡,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弹出的琴音,自会不同凡响。

  出家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一改往日的神采飞扬,转而质朴童真,雅逸恬淡,功力内敛,锋芒尽收,一笔一划一丝不苟,不求奇险,不弄技巧,其字看似笨拙,实则古朴,沉稳,内秀,有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是平淡美的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只要天上有一轮月,不论地上有一汪水,海水,江水,湖水,河水,溪水,都会映出高悬在天上的月。天地间总有这样永恒的景致。那么,生在天地间的人呢?如果能宠辱不惊,恬淡安详,抛开世俗纷争,始终保持一份素心,心里的烦恼与不悦,皆会烟消云散。

  琴的声音是独特的,它来自本源。素心人弹素琴,怎能不是绝世之音?

  听琴的散文 篇13

  上月,杨升娟突然打来电话说“哥,我7月19日晚有演出,在易俗社,希望你能来。”我说没有问题。大概有二年多不见她踪影了。她年轻,事情很多,出人头地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她要参加各种演出和比赛,的确不容易。

  昨晚7点就赶到了易俗社。老实说,我喜欢秦腔,对秦腔演员很尊敬;我是个真正的“伪秦腔迷”,戏大体能看懂而已,具体唱词也记不太清楚。看秦腔是一种自我享受,一种对传统生活习惯的偏执固守,一种童年、少年的情感纠结,这种纠结一直至今。到了百年剧场易俗社才知道,原来是“第九代周仁杨升娟拜师仪式暨青春版《周仁回府》首演仪式”。来的领导和文化界朋友很多,易俗社老掌门人冀福记也来了,在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现场经我常见他,为陕西秦腔的发展一直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也是上月吧,李淑芳现场还唱了一段《藏舟》,引来掌声阵阵,有人告诉我李淑芳和我的乡党李君梅同获得“第25届中国戏曲奖梅花奖”,李梅“梅开二度”,是件好事,在一定程度上讲,说明社会、专家、公众对秦腔的认知。李君梅邀请我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看过她的本戏《梨花情》,本想给李君梅发个信息祝贺一下,一时找不见电话,拖到现在。

  拜师仪式很简单却不失严肃。享誉西北的秦腔著名艺术家李爱琴衣钵相传,将自己演出“周仁”的衣帽冠带传到了杨升娟手中,秦腔名家李买刚做保人,妹子杨升娟跪拜、敬茶、献上玉佛,很是谦恭。师傅如同父母,在某种意义上讲,却胜过父母。杨升娟十岁从富平来到西安,十六年学艺艰辛生涯,只有自己知道。在这个期间,多少人的帮助、关心,师傅的循循善诱、淳淳教导,会将一直铭刻在自己心中。

  《周仁回府》是秦腔经典名剧。在我有限的范围内,我听过任哲中、李爱琴、李小峰、杨升娟的,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要出彩,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在青春版《周仁回府》首演中,升娟继承了“李派”的优良传统和特点,扮相硬朗,凭借着自己扎实的功底,有声有色,高亢大气、有情有义,表演的“周仁”鲜活、生动、醇正、轻巧,极富人性,掌声不断。在演出后台化妆室,我见她时,看他好像廋了,但一出台,立即进入人物角色,将“周仁”的内心活动演绎得很到位。“耍帽翅”,“甩发”等足见她多年的功底。我不喜欢叫她“活周仁”,“周仁”已经死了,要走出“周仁”这个影子,以及别人塑造的“影子”,给这个人物这个角色赋予个人新的生机和活力,让人物焕发新颜,有自己的艺术特色,才是成功的。

  秦腔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振兴秦腔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艺术贵在创新。心地善良的升娟,演出的小生“周仁”充满阳刚之气。现实生活中,让人也感到阳光生气,青春逼人,豪爽大方,大胆干练。我认为,青春版不是以年龄来取胜,秦腔也不是一场闹剧和“娃娃秀”,弄几个“噱头”,吸引人的“眼球”;雅俗共赏,要靠功底和实力。我个人喜欢秦腔古典传统的,不喜欢改革后的卡拉ok式的全民狂欢。秦腔要改革,包括体制改革,这些我不反对,但这些都是基于对秦腔这门传统艺术有足够的认识和尊敬之上的。在现实下,大搞市场化、走秀化,快餐化,让古老的秦腔和通俗歌曲一样普及化是不靠谱的,要想秦腔红遍大江南北似乎是痴心妄想,如何进一步挖掘、深化,糅合众家之长,成一家之体,有自己的特色,让秦腔演员有尊严的生活和演出,我觉得尤为重要。

  “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升娟是难得的“大秦正声”,她肩上的担子更重。“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李爱琴老师领她进入秦腔大门,既要师承,更要学承,突出“李派”特色,又要学习其他门派的特长,形成自己的鲜明艺术特色。她要不断继承、创新、发展,埋头苦干、静心心来,一门心思唱好秦腔,才对得起自己、自己热爱的秦腔艺术和热爱她的广大秦腔迷。

  听琴的散文 篇14

  保定古荷花池畔,有中华民国王柏常题写的匾额琴乡。而千古绝唱,武汉古琴台是为较早代表,高山流水,伯牙和钟子期,友情演绎。再稍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在成都留有琴台古径。唐代鲁山县令元德秀也筑有琴台,留下琴台善政的美名。古琴之风,华夏尤胜。敦煌有反弹琵琶的飞天,更有宴乐之时的琴声。诸葛亮和周瑜皆是弹琴高手,诸葛亮空城计弹断的琴弦有惊无险,周瑜焚香熏衣后和小乔弹琴的风雅之时。南京秦淮河的小叶渡口,至今回荡有琴声故里。

  剑胆琴心,是书法家的笔触,用在济南趵突泉边,古琴书道相融而生。对牛弹琴,是缺少知音。君不见蒙古草原,马头琴尚且余音缭绕。制琴人便搜名山大川,结识桐木为上,于是乎,琴音西子,越剧百花齐放。在湖边聚散成一,听虫二典故,品西湖茗茶,学那陆羽抚琴,便胜却人间无数。琴棋书画,固有过往,今人虽不及,但有抚琴,也真得说到琴乡,赏荷花,别有人间四月天。犹有花枝俏,克己复礼,听琴弦,一任思绪漫天飘。

  听琴的散文 篇15

  何谓琴道,何谓茶道?这是目前琴学界和茶文化界较为关注的两个话题。有学者认为琴中有道、茶中有道,两者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和最终追求;也有学者认为操琴、习茶只是一门技艺;还有学者引用《老子》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说法,认为道是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最好不要轻易谈论。

  “道”不是用来谈论或者探讨的,而是要实践的,要在具体的生活中体悟“道”的存在。什么是道?道就是规律,就是方法,就是途径。既可以存在于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事中,也可以存在于文人雅士的书斋七事中。既可以操缦悟道,也可以瀹茶悟道、恭耕悟道、坐而论道。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就是这个道理。禅宗里说:平常心即道。可见“道”原本是很平常的,无处不在,无事不显。“道”在哪里?就在泠泠七弦上,就在幽幽茶汤里,就在我们的生活日用里。道是东方哲学的根基和核心,是东方文化的精髓和皈旨。孔夫子曾感叹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可见道在历代贤哲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国琴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据传伏羲氏制琴,神农氏作曲,初为五弦,周文王、武王各增设一弦,成为七弦,遂成定式。蔡邕在《琴操》里说:“昔伏羲氏作琴,所以御邪癖,防心淫,以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也。”关于古琴的记述,除《尚书》、《左传》、《乐记》、《吕氏春秋》等外,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也有记载。在我国古代,古琴艺术比一般音乐艺术有着更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不仅可以修身养性,更可以思兼天下。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原产地。茶树的种植,茶叶的药用以及饮用,最早都是从中国开始的。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可见,作为一种益生饮品,茶叶的发现可以上溯到远古时期的神农氏。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融会了儒家、道家及佛家精华,并掺揉着大自然的真意,是古老的华夏文明贡献给全人类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果我们对比研究一下中国琴学和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可以看出两者是很类似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谈论琴道离不开操琴技艺,同样,谈论茶道也离不开煎茶技艺。

  琴,也称七弦琴,又有雅琴、素琴、玉琴、瑶琴等美称。操琴也称作操缦、抚琴、弄琴、鼓琴、弹琴、御琴等,是历代文人雅士用于修身养性、甚至体悟至道的“明德之器”。正因如此,历代琴家都十分重视操琴技艺。操琴技艺最主要的就是指法和手势。左手的“吟、揉、绰、注”和右手的“抹、挑、勾、剔”等,其他相关指法都是在此基础上组合变化而来。“手势”则指弹琴时左右手的“形势”,和指法合称“指法合势”。因有“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复,抑按藏摧”的句子。魏晋嵇康的《琴赋》里有“扬和颜,攘皓腕,飞纤指以驰骛……或相凌而不乱,或相离而不殊”的描写。

  茶,古称荼。煎茶也称煮茶、烹茶、点茶、瀹茶、泡茶、沏茶等。煎茶技艺可以简单理解为茶叶冲泡及品饮技艺。虽然只是一门“技艺”,但也是实践茶道精神的基础,因为“艺可载道”。作为茶人,首先要修习煎茶技艺,诸凡汲水、备器、煎水、涤器、备茶、瀹茶、奉茶、饮茶等,都要认真对待。不可粗疏,不可懈怠,日久天长,自然能功夫纯熟,心手相应,也就会“道”相合了。历代茶著中论及煎茶技艺的很多,如陆羽《茶经·六之饮》载:“呜呼!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易……凡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在这里,陆羽仔细列出了煎茶过程中九个难以操作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煎茶技艺提出的要求。茶道要在茶事实践过程中体悟,离开煎茶技艺而奢谈茶道是无益处的,而没有茶道精神的茶事实践活动也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琴道讲求“琴韵”,“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将众妙归焉。故欲用其意必先练其音,练其音而后能洽其意……此皆以音之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也。其有得之弦外者,与山相映发,而巍巍影现;与水相涵濡,而洋洋惝恍……则音与意合,莫知其然而然矣。”这里所谓的“音从意转,意先乎音”、“得之弦外者”,都讲的是琴韵。 心正才能意正,意正才能声正。茶道也讲求“茶韵”。韵,是我们品饮茶汤时所得到的特殊感受,称为“茶韵”。如我们品饮铁观音的“观音韵”,品饮武夷岩茶的“岩韵”,品饮午子绿茶的“幽韵”等。茶韵离不开茶汤的色泽、香气、滋味。色泽清雅,香气纯正,滋味醇厚,再加上叶底匀整,使品饮者身心得到愉悦,这就是茶韵。茶韵虽然离不开茶汤的色、香、味,但又不拘泥于此。茶韵不仅和个人对茶汤的特殊感受有关,更和个人修养学识有关。只有用心品饮,才能品饮出茶汤的至味和气韵。

  韵,是琴道和茶道所共同拥有的特征,可名之为“琴茶同韵”。“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听琴的散文】相关文章:

落雪听琴,静静地夜读的散文05-08

是水流琴散文01-16

听琴现代诗歌05-08

临海琴人散文05-23

琴忆的优美散文04-23

琴缘优秀散文03-16

听琴阅读练习题与解析04-23

听琴,在深海现代诗歌05-18

素琴素心散文欣赏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