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登陶朱山散文

时间:2021-01-02 18:23:4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登陶朱山散文

  二0一六年第二天,是乙未羊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起床不久,突然心血来潮,告之妻欲登久违了的陶朱山。遂携带相机、望远镜、充电宝及从不分离的茶杯,兴致勃勃地登近在咫尺的陶朱山。

登陶朱山散文

  陶朱山的山名大抵是为纪念商圣陶朱公而命名。陶朱公即范蠡,越国上大夫,后任上将军,从政率军,辅佐越王勾践兴越灭吴,后离越赴齐,富行其德,仗义疏财,富甲天下,自号陶朱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陶朱山并不高,海拔不会超过300米,逞南北向走势,青翠绵延,是我所在这个江南小城的“绿肺”和屏障。因山似长龙,山脚是旧时县衙所在地,所以又叫县龙山;龙是汉民族所敬奉的图腾,是吉祥雄伟的象征,古时人们希望这是龙脉所在吧?

  我自小生活在陶朱山两侧,少儿时期生活在陶朱山西侧脚下五泄江畔乡村,成年参加工作后生活在陶朱山东侧的县城。当地人对不同山段的陶朱山,有不同的命名,北向最前段谓老鹰山,大概形似鹰吧,七八十年代此处建设了革命烈士纪念碑。从老鹰山往南行走约一公里多谓胡公台,是陶朱山核心段,又建设了电视转播台,高高的电视铁塔,远在一二十公里外也能清晰可见,城市亮化工程中,电视铁塔被霓红灯包裹着,毎当夜晚降临华灯初上,电视铁塔闪烁着耀眼的各色光芒熠熠生辉,是这个城市最醒目的标志之一;胡公台山脚向东二、三公里为古时西施所在的村庄——苎萝村。对于西施文化而言,苎萝村不可或缺,它承载着的那份无法被历史遗忘的文化底蕴,令后人心心念念。再往南行约四五公里谓白杨山,到了此处已离去城市,山上并无建筑。对白杨山印象深刻,是父亲在世时曾常常告诉我,日本佬占领诸暨时,因生活困难,十来岁少年的父亲,常常独自去陶朱山东侧白杨山脚下的五纹岭村外婆家借几斗米,为了躲避日本佬,不敢走大道而翻越白杨山。

  虽为冬日,天气全无隆冬寒意,风和日丽,使人有阳春三月之感觉。我由陶朱山公园正门处入山,历经一千五百余阶石板踏步,费时四十余分钟,到达山顶。八十年代前期一度曾每天清晨六时许与同事天天攀登陶朱山,那时的山路未加整修,崎岖坎坷,稍不留神就会跌倒,特别是下雪下雨天,更是行路困难。当年,年轻气盛,基本可以一口气跑步到山上。现在的陶朱山,以陶朱山公园建设为核心,充分利用城市中心及城郊众多自然山体资源,逐步建成了集观赏游乐、体验休闲、生态防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森林公园。山路已整修非常规则,从山脚到山顶,铺设的是当地人称为“泰南石”的青石板,踏在上面有一种厚重感。毕竟年龄不饶人,已过知天命,平时又严重缺乏煅炼,不高的山路竟然中间休息了三次,到山顶已是满头大汗。

  陶朱山的草木并不名贵,虽是隆冬却依然郁郁葱葱,山间小道依然绿叶成阴,不知名的各色花卉依然斗艳。今天有大大的太阳,“冬天里的一把火”就在陶朱山的脊梁上。爬到最高处,俯瞰整座暨阳城,“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从山顶遥看远方,那些散落在城区的大大小小的山,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有的已被夷为平地,有的依然昂首耸立,任时光荏苒,兀自静好。

  悠悠浣江,穿越城中,一线白练由近及远,在城南拐了个弯。苎萝村在苎萝山,苎萝山坐落在浣江的拐弯处。东汉《越绝书》早有“美女西施、郑旦……出于苎萝山”之载,《吴越春秋》亦有“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之录,唐代李白则有“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之句……。西施名为夷光,因为浣江西岸的苎萝村人,故为西施。

  苎萝山是陶朱山的支脉,山势平缓,至浣江边上更成缓冲之势,现在已很难让人觉得它是一座山,整座山体就像一个土坡。据史料记载,当年的苎萝山也曾“林木葱郁,苎麻丛生”。苎麻又称苎萝,苎萝山恐怕也是因此得名。后人为纪念西施,在苎萝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几乎囊括了整个苎萝山体。明代,西施殿已具相当规模。绿树掩映之下,苎萝山用它的存在,絮絮地向现代人讲述着一个关于美女与政治的故事……

  与苎萝山隔江相望的是金鸡山。相传,越王句践曾于浣纱江边的.一座小山上蓄养鸡禽以充军资,此山后被称作金鸡山。诸暨民间文化人士杨士安说:“东汉《越绝书》记载:‘鸡山、豕山者,句践以畜鸡豕,将伐吴,以食士也。’句践为复国图强,十年生聚,当时的鸡山曾是句践养鸡的场所,金鸡山或由此得名。”这一说法,因为没有更进一步的考证,还很难定论。不管如何,金鸡山悠久的历史,可见一斑。

  从山顶往西相望,原来曾经生活过的祖先地村庄,被一幢幢现代化大厦取而代之,五泄江依然穿越而过,奔腾不息。

  下山途中,接近山顶处,一阵传统越剧声传了过来,只见一位耄耋老者手执拐扙,怀揣收放机正一步一台阶向山顶走来。望着老人,我不由惊叹地在原地驻足,等老人走到眼前询问高寿,老者答之八十有七,见其外装为特定制服,疑似为铁路退休职工,又问之果不其然。老人退休后一直坚持登山,基本上风雨无阻,老人难能可贵的是持之以恒地以运动表达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我今天登山的最大收获!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与水,总是与一座城市息息相关。诸暨背枕陶朱山,绕城浣纱江,自然风光得厚。走近城里的山,就是走近一处风光、一段历史,以及蕴藏在山背后的那些深厚的人文底色……

【登陶朱山散文】相关文章:

登梧桐山散文11-05

山韵散文11-09

登白鸡峰漫记散文11-15

杂家雷家炳朱金华散文05-17

唐诗与诸子登岘山赏析07-17

朱成玉散文读后感范文12-01

朱金华散文:杂家雷家炳先生05-16

《与诸子登岘山》优质原创教案03-05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诗赏析01-28

慢慢绵山情散文欣赏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