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人生的一次洗礼散文

时间:2020-12-24 16:39:5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人生的一次洗礼散文

  将自己的文章整理成册出版,是每个喜欢写点文章人的一个梦想,当然对我来说,也脱不了这个俗,只是当我整理完这本小册子后,心里却有点忐忑不安了。

人生的一次洗礼散文

  在众多文友的鼓励和期待中,我战战兢兢地从近年断断续续所写的一些时事评论和杂谈文章中选择部分篇章整理成这本小册子。尽管现在看来,有的文字还略显粗糙,有的说理还不够透彻,有的分析还欠深度,有的行文还过于感性,但毕竟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总是能找到他可爱的地方,比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憨厚率真,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书生意气,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义愤填膺,拍案而起、先吐为快的酣畅淋漓……而且,它见证和记载了我成长和生活的历程,并勾起对过去岁月的一份留恋与怀念。

  书名《四眼看世界》,缘于笔者是个近视眼,终日戴着一副眼镜,便自嘲自己是个“四眼人”,而且这本辑子里收录的文字基本上都是时事评论和生活杂谈类文章,“四眼看世界”便由此得来。

  写评论的日子,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中午草草吃过午饭便一头扎进网络,寻找着评论的靶子,然后在一到一个半小时内完成文章的撰写和投稿等一系列工作,接着按部就班去上班。因此,这些文章大多是一些有感而发的急就章。晚上,去几个评论论坛凑凑热闹,与全国各地的评论作者、编辑进行一些在线交流和沟通,等待媒体用稿的反馈讯息。

  写评论的日子,是快乐而又幸福的。因为网络的方便、快捷的优势,催生了评论的高效和短命——当天的新闻当天评,如果写就的评论未被当天的网络媒体或第二天的纸质媒体采用,那么一篇评论几乎就是废稿了。当然,对每个评论作者来说,第二天便可通过网络查看自己的稿子经过编辑的斧正和润色相继在全国一些媒体上发表,无疑是一件快乐而幸福的'事情。

  写评论的日子,是振奋而又欣慰的。尽管有时我们一个人的呼声和质疑是微弱的,但是通过众多媒体和评论作者的集体呐喊和呼吁诉求,却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以公共媒体主动影响公共事件,通过影响公共事件改变历史进程,营造了政府与民意良性互动的机制和氛围,并成为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众所周知的孙志刚事件,非典事件,重庆最牛钉子户事件,以及刚水落石出、盖棺定论的真假华南虎事件等,都将成为一种新闻里程碑事件而载入史册。这对媒体和评论作者来说,无疑是行使履职担责权利的一种体现,是追求和呼吁公平、公正、公开的一次次胜利。

  ……

  出书既让自己对日积月累和聚沙成塔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正好给了自己一个驻足回望的契机,回放亲历的难忘时光,回眸走过的平凡岁月,回味昔日的所思所想,然后接着赶路,就已足矣。

  经过三个多月忙中偷闲的奔波,我的《四眼看世界》一书,终于在北京奥运会闭幕之际完成了从文章搜集、整理、筛选,到书封、插图、内文版式、文字格式的设计和排版、校对、定稿等一系列琐碎枯燥而繁杂具体的工作,即将付印。为了铭记举世瞩目、普天华人期盼、欢庆的北京奥运盛况,特意将观看奥运会期间的一些札记也收录此书中,以示留念。

  当初,得知我要出书,便纷纷有朋友告诉我:出书是一个减少遗憾的过程。当时,我对此一知半解,不以为然。

  在此之前,我总习惯于坐享其成他人的劳动成果——去书店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或来者不拒地接受朋友的赠书,偶尔还写些类似于读后感的只言片语,以表达自己对一本图书的看法,以及对朋友为人为文的侧面解读,进而拓展自己的视野,扩充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生活。待到亲自“捉刀”去全程见证一本书的生产步骤和环节,才发现出书是一件苦差事,其间付出的艰辛劳动和精力,的确是我始所未料的,其中况味,不是简单的一个词或一段话所能概括得了。不过,“忙并充实着”,恐怕是我对出书最真切的感受,抑或一种最真实的状态写照。

  凡事追求完美,几乎是每个人的梦想,对于出书也概莫能外。尽管,我们有许多可以借鉴的成功图书样本,然而,具体到制作一本自己的书,却没有可以完全吻合自己构想的蓝本可以照搬,而且受知识、阅历和审美、精力等多种因素影响,顾此失彼总是在所难免,注定了遗憾也是无处不在:小到每篇文章的标题字体选择,每句话的标点符号斟酌,大到整本书的装祯设计,内文版式等,没有一件不让人思前顾后、举棋不定的。不过,也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份独特的人生体验,才促使我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萌生了一份浓郁的眷顾和感念之情。

  感谢那些曾给予我关心、帮助和鼓励、指导的编辑老师,尽管在编发我文章的近百名老师中,绝大多数我都尚未谋面,甚至从未通过一次电话,但通过每天查阅各个报刊的评论版面,体会和领悟到他们为了坚守每个公民有一个畅所欲言表达思想和看法的空间与平台,每天面对众多来稿而一个字、一个标点、一句话地进行反复推敲和琢磨的敬业与执着……这些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和鞭策,促使我喜欢和迷恋上了用文字表达思想、记录生活,并使写作渐渐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毫无疑问,出书是每个文学爱好者的一个共同愿望。

  自从我的《四眼看世界》一书出版后,周围的人们众说纷纭,让我莫衷一是、感慨颇多。

  一些人发出这样的感慨:“你每天工作那么忙,怎么还有时间写出那么多的文章?……”尽管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不过,我的一反应是他们表面在夸赞我,其实在讥讽我不务正业。好在我是问心无愧,于是,一切的猜疑对我来说都无关紧要。

  也有一些人直截了当地问我:“你发表了那么多文章,赚了不少稿费吧?……”这样的发问,让我想到了一句很有趣的话——只看到小偷数钱,没看到小偷挨打。而且,对大多数业余文学爱好者来说,写文章决不是赚钱致富的捷径。

  还有一些人直言不讳地说:“你真厉害,一下子写了这么多文章,打死我,也写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这样的直言,让我有口难辩。我坚信,写文章对每个人都算不上一件困难的事,关键是你能否把它当作一种爱好和享受。

  更有一些人理直气壮地问我:“为什么不把你出的书送我一本?……”其实,大多数人出书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自己的思想火花和喜怒哀乐,但是,我心里清楚地知道,一些人索书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而一些人索书则并不是为了阅读,而仅仅是为了满足“别人拥有的东西自己也不能少”的虚荣心理罢了,然而碍于彼此的面子,我对索书者基本上是来者不拒。

  也少不了这样一些人,他们会问我:“你出书是私费还是公费?……”尽管我不知道他们葫芦里究竟卖得什么药,但我清楚,出书不管是私费还是公费,都有那样做的理由。对此,我往往以沉默表达我的立场与愤怒。

  当然还会有这样一些人:

  比如我的岳父,自从听说我要出书,就关心我书的封面、书舌和封底设计是什么样子,书的内外文版式和字体有什么特别之处……书从印刷厂拿回来后,竟放下了自己喜爱的电视连续剧,而迫不及待地戴上老花镜字斟句酌地一个字一个标点地读起来,同时在一个小本上吃力地记下那一页那一行哪个词或哪个字或哪个标点有误……那份认真和兴奋的情怀让我感动不已、惭愧不已。

  比如我上小学的儿子,拿到书后便径直翻到有关他小时候一些稚言趣行的篇章,有板有眼地挑起毛病来,并煞有介事地拿发现的一两个错别字向我示问。我只好郑重其事地向他道歉:“对不起,爸爸下次一定改正”。

  比如我送书的一些朋友,有的会在电话中针对某一辑或某一篇文章谈他的读后体会、看法和收获,并说一些鼓励和夸奖的话逗我开心。有的一本正经地写下或长或短的读后感,不过措词都以称赞和鼓励为主,中间穿插一些极富私情意味的忠告和善意的建议,往往令我如沐春风、神清气爽。

  再比如一些朋友自告奋勇掏腰包买我的书后分送朋友,这份呵护和友谊让我永远无法忘怀和偿还。

  好在我已习惯了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因而使我保持着一种心平气和与宠辱不惊的积极心态,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沉醉于物我两忘的神奇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