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时间:2020-12-09 19:48:3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忆故乡散文

忆故乡散文1

  岁月飘香,拾落尘叶,暮然回首,片片哀伤,痛饮风霜,泪,已湿眼眶,雨淋夜,心滴血,尽染红那一弯残月和残月下离别的故乡......

忆故乡散文

  心有意,爱无伤,离乡的誓言夹着着泥土的芳香与孤鹰翱翔,云游梦离,清泉流淌,淡淡忧伤,丝丝难忘,竹笛横吹,依然家乡调。

  风逍人遥,还是忘不掉儿时种下的小树苗,草飞神扬,还是不忍摘下河边那一束野花,是谁在偷笑,却又朦胧了眼角,背上行囊才发现自己已经长大,却不尽回头一望,一丝幸福,一丝悲伤。

  霓虹灯下,车流如浪,渺小的自己,在迷茫中又涟漪起青草木房,水流桥下的刹那,再美也美不过家乡,同一弯月,却弯出了不同的曲调。

  春风拂晓,四月花开,饮酒再忆故乡,挥霍笔墨,思念印在纸上,清风掠过,传来模糊乡音,淡淡渴望,还是那家乡的黄酒小菜。

  绿树红花,幽幽乡韵,一缕青烟慢慢升华,依偎墙角,梦中又见曾经的放牛娃......

忆故乡散文2

  独自徜徉在故乡的小路上,享受那静谧与舒适。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消去所有的忧愁,投入这故乡的怀抱。

  我喜欢春天。春天是万物之始,有她的哺育,整个世界便有了生机。尤其在乡下,小路上散发出土壤的幽香,树林里也传来鸟儿们的歌唱,山坡上各种花草争奇斗艳的开着,处处散发出了和谐的气息。

  我走进了山谷,泉水已经解冻,叮叮咚咚,美艳绝伦。捧起一捧水,一饮而尽。它不像城市里过滤的水一样涩,而且有一种甘甜,一种故乡特有的味道。这一饮便把儿时的记忆给饮了出来。那时,村子里向我们这般大的孩子很多。我们把泉里的水灌在瓶子里,在玩渴了时,我们就把灌好的泉水拿出来喝。我们从不浪费一滴泉里的水,像宝贝一样珍藏。而如今,伙伴们为了生活而东分西散,饮泉水的只剩下孤独的我,儿时的味道已不再回来。

  我是农历三月出生的,同样的是在春天。这时,在我们乡下正是农人耕种的时候。小时候每当父母去田里种地,我都会随着去,虽然我帮不上什么忙,更确切的说,是去添乱。到了田里,我就像脱了缰的野马,放肆地奔跑于田间,那份快乐是那样的淳朴,比城市里的游戏机不知道要强了多少倍。那时,田里会生长野蒜,我总喜欢拿着铲子这挖一下,那挖一下的。别人家的地也被我挖的到处是坑,但他们并不生气,只是微微一笑。这一笑却是那样的真实,比起城市更是觉得舒畅。乡下人是那样的敦厚老实,热情又亲近。城市更多的是冷漠,自私,虚伪。是的,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实惠的同时,也扼杀了许多温情。

  小时候,我总是向往城市,立志要走出这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可是长大后却又留恋故乡,厌恶城市。厌倦城市的喧嚣,喜欢故乡独有的安静,尤其是着故乡的春天,她把冬天从大地夺走的又原模原样的要了回来。在我们乡下,一个个山坡上平平整整。找一个空地坐下王者村子,田地,树林……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春天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有着憧憬,带着希望。于是,大地上的万物竞相成长。转而一想,这不也正是我的“春天”么?我何不抓住现在的机会,重头开始呢?自然的春天一年一次,而我呢?可能这是最后一次吧。是啊,“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忽然之间,不想离开这可爱的故乡,纯洁的心不愿离开这圣地,不愿在走进那勾心斗角的世界,不想在面对那一个个冷冷的表情。看看,故乡的天空永远是那么的蓝,那风是那样的柔,似乎在告诉我:孩子,回来吧……

  独自徜徉在故乡的小路上,享受那静谧与舒适。故乡的春天又来了,而记忆却稍稍远了……

忆故乡散文3

  曾经的我,是一个调皮捣蛋桀骜不逊的“颠仔”,然而,这一切却被温情包容在的故乡那遥远的青涩年代。每每踏上故乡那片多情的土地,一股暖流袭上心头。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故乡那山弄场里度过的。

  初春的故乡,乍暖还寒。山坡上村民栽种的春树开始萌芽,一簇簇嫩黄嫩黄的爬满枝头。我于蜿蜒的山间穿行,为寻找乐趣,瞬间捡起路上的石头,或站立,或猫腰,击打地里的春树,石头雨点般无情落在树枝上,一抽抽嫩芽应声而落,剩下的只是光秃秃的树干。一些春树被击打,即使能存活下来,长成的树干也是歪七扭八。甚至一些细小的树干脆生生被打断,无法生长而枯死。在家乡,由于房屋都是木质结构,因此,春树是村民建房修屋的唯一选材。

  山村的夏日,芳草葱茏苍翠,树木碧绿蓊郁。放眼远望,绿油油的玉米,在山风吹拂下碧波万顷。盛夏,骄阳似火,村民劳作挥汗如雨。玉米抽穗如期而至。行走于逶迤的山野,难以抵挡“愤怒”的烈焰,时常躲到玉米地里的树荫下歇息,避暑纳凉。烦躁之际,我蹑手蹑脚钻到玉米地里,偷食村民种植的即将成熟的玉米茎,充足的水分滋滋的甜味十分适口,异常解渴。为了掩人耳目,我小心翼翼尽将吃剩下的残渣丢弃于荒草间,或者连同玉米蔸一起用泥土进行掩埋。

  金色洒满的秋天,处处瓜果飘香。蟋蟀低吟,秋虫浅唱。在我的记忆里,少年时代是饥饿的,时常吃完上顿接不到下餐,感觉饿捞捞的,从未有过饱感。看到成熟的瓜果,岂不垂涎欲滴。为了充饥,时常跑到山上,溜进玉米地,生吃村民的黄瓜、黄豆、番茄。黄瓜,汁多味甜;黄豆,满口清香;番茄,口酸微甜。有时窜到桃树上,偷食村民的毛桃子,饱餐一顿之后,靠在树荫的岩石上打盹栖息,让味觉纵情感受。

  冬天的乡野远山空蒙,似乎有点萧瑟,有些清冷。渐渐,大地披上枯黄,往日斑斓色彩荡然全无,山风劲吹呼呼啦啦,满目苍凉。和农忙时节一样,村民依然早出晚归,顶寒风,迎西风,打理地里的杂草、玉米秸杆,一刻也不松懈。由于玉米秸杆是农家必备的燃料之一,因此,村民常常将满山玉米秸杆收集捆扎,沿路码放,晒干后背回家中待用。打理地里杂草、玉米秸杆是一项十分辛苦农活,都是徒手把弄,双手被杂草刺伤被秸秆划破满是伤痕,没有一块是完整的肌肤。皲裂伤口常常渗出鲜血,疼痛难忍,甚是钻心刺痛。隆冬,乡野万籁俱寂,寒风凛冽,常常霜降,偶尔降雪,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夜间,白雪皑皑,雾凇弥漫,冰凌密布,山舞银蛇,银装素裹,宛如北方的冰雪世界,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于冰雪中慢步,手脚僵硬,瑟瑟发抖,常常将路旁码放的玉米秸秆抱到背风的岩石下点燃取暖。为寻找刺激,竟然将大捆大捆的玉米秸杆堆放在一起焚烧,风助火势,火焰缭绕,火星四溅,稍不留神头发被烧焦眉毛被烧光,毫不在乎,仍旧超然自得。

  春换秋移,寒来暑往,村民如此受损已是无计其数,于我全然听到的却是温婉的话语逆耳的忠言。一直以来,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淳朴善良宽容大度的村民,对待我们这些无知不良少年,只是好言相劝,毫无责罚之意,只是将温情包裹潜移默化,让许许多多狂放懵懂无知的心感到深深的暖意,亦如默默护佑杂草丛中一颗颗幼小的树苗,生怕被凄风吹打被楚雨淋湿。这片厚重的土地,养育着万物,也滋养着我这颗幼小的心灵,让我无忧无虑地生长。

  光阴如梭,醉看红尘旧梦;流年逝水,洗尽岁月浮华。如今,已远离了无知痴狂的少年,走过了热血奔放的青年,迈入了成熟稳健的天命之年。虽然远离故土,但年少往事依然记忆犹新,仿如昨日。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生不断磨炼,领悟生活的真谛,终于体会到《锄禾》真正的涵义,深切体味劳作的艰辛;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不断丰富,深悟做人的品德,终于懂得了感恩。纵然对少不更事深感自责,心生愧疚。同时,余心将受到良知的拷问和无情的鞭笞。而今,故乡已转移了忙碌,昔日的玉米地早已退耕还林,生长出一颗颗葱茏翠绿的大树。穿越时空,细数往事,品味温情,感慨满怀。从青涩年华的故乡走来,在满怀温情的异乡穿行,我终于读懂故乡内心的世界。

  故乡柔情似水,思忆绵绵;故土厚重情深,滋养生息。世间沧海桑田,留不住匆忙的步履,惟愿温情永驻温馨常伴。我永远唱吟厚重的乡愁且行且珍惜。

忆故乡散文4

  早晨上班路过那条热闹的卖菜小巷时,看到有一大筐枣子墩在路边,本来都走过三两步了,却又像着了魔力似得退回去问:“这枣子甜吗?”,“甜!你吃个就晓得了”,这条巷大多是这样朴实的农民挑着自家种的菜或水果来卖的。“这枣子是哪里的?”,“五作河,自家的”我本以为是外地弄来的,没想到当地也会产枣子,意外中不胜欣喜。我挑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放在嘴里:清脆、清甜、清香——亦是故乡的味道!

  脑海中关于故乡的记忆似乎是那么久远了,加之时间的打磨,真正呆在故乡的日子也止于上大学那年,那是十八岁,细细算来,已有八年整!

  便从春天开始记叙吧。北方的春来的很晚,且让人后知后觉,等到脱去厚厚的棉衣时,却发现已是六月芳菲天,所以家乡的人爱讲“春脖子短”。即便春短,也是闹热的,先去看那绿油油的麦苗,有了冬雪的滋润,在春打头时就迫不及待的挺直腰杆往上蹿,一大片大片的,像极了穿军装的战士,威武、盎然!如果麦苗带给你的是希望,那晶莹剔透的梨花会让你欣喜若狂吧。小时候最爱在放学后和小伙伴跑到田野里去看梨园的梨花开没有,总是情不自禁的折几支含苞待放的梨花插在家里的花瓶中,慢慢欣赏她们盛开,以为这样就是拥有了整个春天。当看到她们一点点枯萎、花瓣谢落时才想起去抓住春天的尾巴,正因为春天这般短暂,才教人领悟一年之计在于春、懂得珍惜光阴。

  春和夏似乎是很要好的姐妹,总是并肩而行,亲密无间。其实,北方的夏,并不是仅仅是别人眼中炎热的代名词。北方的夏天是五彩缤纷的,有火红的西番莲、酱紫的丁香花、金黄的美人蕉,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也依然骄傲绽放的小花儿。她们可只是我儿时老家小院的剪影哦,她们是父亲的宠儿,在父亲的关爱下,恣意地表演“夏之舞”;但她们也从不畏惧骄阳和暴雨,和我一样桀骜不驯。夏日里最惬意的事儿莫不过在静寂的夜晚,守着满天繁星,守着温馨的饭桌,也守着妈妈的怀抱,听塘里的蛙们声声的叫唤。

  总是不喜写秋,故乡的秋也多烦恼。儿时的秋天是最劳累的,先是掰玉米,然后割谷子、打黄豆、晒芝麻、刨花生、摘棉花、挖红薯,一天要换几个地方,干几样活儿,而且秋日的阳光也是不逊色的,到了傍晚还要忍受恶蚊子的叮咬。这样一直熬到过完八月十五,近了霜降,便可松口气,待到慢悠悠的把麦种撒下去才算忙过这一季。收获了满仓的粮食,也收获了抹不去的劳苦。看着田野里的金黄变成荒芜,火热变成凄凉,总是涌动莫名不止的伤感。秋,成了望而生畏的记忆。于是暗暗决心:好好念书、考出去,不再让父母过庄稼人的苦日子。想来也是很悲壮的吧。

  冬的颜色是白,因为它经常下雪,带给我们天真快乐,但故乡的冬还有一种颜色——红!对,是那种鲜艳的、甚至浓烈的大红色,很喜庆,很悦目。漫漫寒冬,光守着炉火有啥意思呢,家乡的人习惯了闲不住的忙碌,在冬日里也想找些活计来打磨时光,要么织一件红毛线衣服,要么蒸上一锅粘满大红枣的年糕,要么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剪着各种各样的窗花。穿着暖融融的毛衣,得意的瞧着窗户上贴的“年年有余”,吃年糕的嘴都笑得合不拢呢!且像那冬眠的虫儿们好好的休息这一冬,将来年的精气神养足。至于我,最是怀念儿时妈妈给做的红棉袄,再用红绸带梳个高高的小辫,谁见了谁夸像个小仙女!真美呀!

  记忆真是很神奇的东西,纵然隔着岁月冷暖,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把你带回那个熟悉、亲切的地方——故乡。所以我一直以为,和故乡的感情与你离开多久走多远无关,有一根脐带连着你,一直滋养你。这条脐带就是每次带你回家的路。

忆故乡散文5

  我随水的飘荡,离她远去了;我随山的逶迤,也离她远去了。故乡这个魂牵梦绕的名词,时常挂在我记忆的树梢上,而且对她的留念,对她的释怀,常常在我的记忆里。记忆中的故乡在尽情地抒发着自己的情怀,展示自己的美丽来。

  我的故乡形似一艘漂泊的巨轮荡漾在鄱阳湖之滨的中心,非常典型的湖心洲,那里,进出只有一条蜿蜒屈曲的湖洲马路,相传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最忆故乡,是那夏天里的灯火。傍晚时分,不管你从多么遥远的地方回家,即使你拖着疲惫的身躯行经在乡间的小路上,微风传来泥土的气息和稻苗抽穗的芬芳。踏上了故乡的路,你的疲劳顿时减去了不少。湖风吹拂,送来阵阵鱼腥的味道,家的感觉是那样的温馨。

  特别是跨过临村的抽水机码头时,展现在你眼前是一排排整齐的灯火,你的心里除了有家的感觉外,那一定还有一份甜美的快乐。

  杨树底下,点点灯光倒映在水面上,似一座水城的流光似彩。灯火中的那艘巨轮乘风向东缓缓移动,这时天上的星光和故乡的灯光都相互映衬在水里,形成一片光亮、安静而和平的夜景。渐进时,母亲前来迎接,我的疲惫早就烟消云散了。

  每一棵杨树,就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每一盏水中的灯光,就是一颗希望的种子;每次夏日傍晚的回归,我都能看到了那一排排天地间永恒的光。

  再忆故乡,是那袅袅的炊烟。夕阳薄山,那静卧在巨轮上低矮斑驳的房屋顶升起缕缕炊烟,它混杂着毛柴和米饭的香气,腾腾升起而上,微风中,悠悠地飘向远方。即便远离,闻到这种烟香,我就马不停蹄的往家赶,因为母亲精心做好了可口的饭菜,等待孩子的归来。

  一烟直起,众烟飘扬,这就成了夕阳中故乡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翠绿的杨树间冒出那令人遐思的炊烟,着实让我倍感亲切!如果说,晚霞中的炊烟是一幅水彩画,那朝霞中就是一幅素描画卷。

  日出东方,故乡的炊烟在晨露的伴随下,显得那么凝重,那么依恋故土,舍不得飘向远方的天空,也正如田畈劳作的伙伴舍不得那块泥土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肥沃的田野中。点点炊烟召唤着田地里耕作的伙计们,是让他们早些时候归来早餐,他们的劳作更买力气了。还有那凌晨出渔的渔民望到阵阵袅袅的炊烟,收鱼的劲头更足了。

  倘要我说出更留恋哪种炊烟的话,我毫不客气地回答:是秋天黄昏飘荡在空中的缕缕白色的炊烟了,它轻盈,亢奋,袅袅腾腾,犹如一朵抒情的花儿。

  看到那炊烟,早晨放牧出去的水牛唱着咩咩的歌归圈了;看到那炊烟,田畈的伙伴抱着丰收的喜悦,快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见那炊烟,远离故乡的亲人,就有家的温暖!

  最令我值得回味的,却是暮夏月夜的守渔(自己插好的迷糊阵,晚上怕人倒鱼,用船守在两只壕篱中间),说是守渔,这都是男人逃离家里,去湖上快乐的借口。

  那年月,物质生活的匮乏,但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我有幸被同村稍大于我的兄长们邀去做伴,那夜饭比平时要早,也要丰盛,母亲像送客人一样,打发着我。踏着夕阳,我们的船队出发了。家乡的黄梅调响彻了湖面,起船时,这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们,从不忘记赛赛驾船的本领。

  广阔的湖水,船甩起的白浪层层翻滚。我立在船头,尽赏远山的朦胧景致,还能看到水里菱角花叶间水鸟被骚扰搏飞的弧线。有时也唱出几支流行的通俗歌谣,他们也附和着,甚是高兴!

  在夕阳西沉的时候,泛起一叶小舟,尽情荡漾在广阔的湖面上,晚风夹着湖草的气息拂过我的脸旁。看那波光粼粼的湖水,小船轻轻摇动,故乡的树影婆娑,一幅迷人的景象。远山的葱翠倒影湖面,近草送来阵阵清香,闲适、恬淡、惬意,天堂也不过如此罢了。

  夜幕渐渐降临,东头天空那一轮圆月,银盘般地悬挂着,当然还有些依稀的星星,在夜空中炫耀着自己光亮。躺在船舱,任凭明月的轻抚,数着星星,深邃的天宇渐渐融缩在我们的小船上。

  风浪敲打着船头的声音成了我们入眠的摇篮曲,不时也有鱼儿跳出水面,争抢食物的拍水声,还有那该死的鱼儿入壕争脱的击水声,整个夜迷朦在湖水夹带的鱼腥的气息中。

  呵,湖中的夜并不宁静,但那却是我最值得怀念的夜间生活!

  故乡虽远离我而去,但我的记忆依旧那样清晰。

忆故乡散文6

  十多年前,我记忆着童年的地方,被淹没在一汪清水之中,原来的山沟沟,成为一片汪洋的大湖。举家搬迁到县城的时候,我在外地读书,没有见到当时的场景,也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之后,再回到故乡,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两年,时间已走远,见到的也已是丰盈饱满的水库。

  伫立在山的高处,俯视青山掩映下的碧水,我极力地搜寻老家的位置,搜寻记忆里曾经的童年。那裸露在水面上的小山头,也许就是童年滑木轮车的后山,山头上那块平地也许就是邻家房子的宅基地,记忆中房前的酸枣树、柿子树呢?还有屋后的桔子树、杨梅树、桃树和李树呢?都已然不见踪影,那是我童年小伙伴们的乐园。

  记得那时,我们时常在后山的翠竹林里追逐嬉戏,偶尔驾驶一下自制滑板木轮车,感受用脚板当刹车,自由滑翔般的快感,偶尔抓几只知了,放进自制的藤笼里,观赏那双晶亮的眼睛,那对透明的羽翼,聆听那亘古不变的演奏。

  更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些为数不多却长满果实的树,每一次都期待着果实的成熟,尽管那青青的酸枣是那么的酸涩,小小的柑桔、紫红色的杨梅酸得倒牙,稍带红色的桃李还有些淡淡的苦涩,通红的柿子令人嘴巴发麻,尽管枣树的刺扎得皮肤生疼,果树上的毛毛虫令人浑身发痒,长满果实的枝头断裂,让我们摔得屁股瘀青,但我们期待的热情不减,依然沉浸在采摘与品尝的乐趣之中。

  感怀之后,又过了好多年。记得每一次回到故乡,大多是在冬至,按照乡里的习俗,亲人们回乡祭祀先人,但都是来匆匆去也匆匆,从来没在这里过夜或过多停留,甚至这么些年,我从未亲近过那波光潋滟的.水面。我知道,这些水源自那时穿过村庄的河,它承载着我童年成长的记忆。

  这是一条从家门口流过的小河,从远山深处走来,交汇在我们的视线里,跳跃着向山的隘口奔去。从我懂事起,就跟着哥哥们一起到河里学游泳,刚开始是抱着河里的石头,两只脚在水里踢得水花四溅,或者是学着他们,捏着鼻子在水底里闭气,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各种游泳的姿势,也学会了站在河岸石头上,扎进深潭里的跳水技巧,虽然喝了不少河水,也被水面拍红了肚皮,但依然觉得格外开心。

  曾几何时,我们划着竹排,在斜阳的余辉里撒下一张网,期待满满的收获;曾几何时,我们放了一河的朽木,储满一季的柴火;曾几何时,我们撒下药鱼藤,追捕着满河眩晕的鱼每一个印记,都是在感受这河水的柔情与魅力。

  原本以为,走得越远越能把故乡遗忘,却不曾想,心底深处依然隐藏着抹不去的情愫。就在前几日,三哥到市里办事,我们一起回县城的时候,他提议回老家去看看,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七十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跑得毫不费劲,群山之间的蜿蜒公路,每一个弯道、每一座桥梁、每一处风景都那么熟识。

  车子驶入渔人码头,放眼望去是飘浮在水面的养殖网箱和木房子,远处是水位降低后裸露的山头,码头上停泊着几艘铁皮船只,那是渔民在水上的交通工具。三哥早已约好一位熟悉的渔民,让她用船送我们到水库的对岸,想从那里看看,是否有别样的风景。

  雨后初晴,水面上还冒着腾腾雾气,泛舟湖面,却是别有一番情趣。站在水库对岸的山头上,望着挺拔屹立的银瓶山,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竹林覆盖着,山顶上烟雾缭绕,一条条盘山的道路,一座座黑瓦白墙的房子,还有水库边那片翠绿的竹林,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与那一排排水上渔家、橙色渡船交织在一起,就像是一幅静美的水墨画。

  我迷恋着眼前的风景,思绪似乎回到了童年,这座高耸的银瓶山主峰,曾经是我梦想征服的地方,那里有奇石异树,有奇怪的四方竹,还有马氏三仙姐妹、仙公托梦的美丽传说。

  明年,政府将在那边规划建设一条跨越水库的铁索桥。三哥的话打断了我的思绪,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瞬间有种天堑变通途的感慨,我们海阔天空地谈论着水库旅游开发项目的设想,从环库公路、文化广场、特色休闲农庄到水上旅馆、水上游泳池等等,恨不得马上能引入投资项目,把家乡建成一处旅游胜地。

  沿着小时候走过的山路,我们想再看看山脉周边的地形,翻过那个小山头,就是村里的那片茶树林,林子里的杂草依然被锄得很干净,我依稀记得当时采摘茶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人们戴着斗笠、架着梯子,来来往往忙碌的身影,脸上荡漾着收获的喜悦。

  在水库边,我们还看到了一群水牛在水塘里纳凉,看到一群白鹭栖息在岸边的草丛里,这些都曾经是我久违的童年记忆。我无法再相信,远离能抹淡故乡的印象,尽管故乡改变了容颜,而成长的点点滴滴,却是不老的故乡记忆。

忆故乡散文7

  晚饭后,独自沿着林阴小道悠闲地走着,夕阳的余晖从树缝间穿织而下,留在地面的是疏影斑驳。路上,三三两两的行人散着步,享受着傍晚赐予的这份宁静。不知不觉间,我已来到了阳宗海畔,站在高高的亮蛋山上眺望着潺潺的海面,我似乎感觉,流淌的水,犹如我流淌的情思。

  目光随着水流奔涌,瞬间,把我带回到了往事的记忆中。

  六年前,为了纯真、美好的梦想,我独自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养育我十八年的大山,山一程,水一程地去到了一个遥远的城市求学,以为,美丽的风景都在远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生活、学习,我在慢慢长大。如今,完成学业的我坚决回来了亲切温暖的故乡。我想在这片热土上奉献地、幸福地过完我的一生。

  我的家,座落在云贵高原上景水河边一个叫做风景的地方,距离宣威城大约四十公里的路。我的家很小很拥挤,一到烈日炎炎的夏季,房间根本让人呆不下去。屋子里除了一个橱柜,两张床外就看不见什么大件的家具了。随着我们渐渐长大,爸妈在旁边河岸上用石头和茅草搭建起了两个差不多大小的茅草屋,一间作为厨房兼餐厅,另外一间作为我和妹妹的卧室。每天,我都看着河岸边变化的一切。宽阔的河面上总有一叶竹排泛游;总有几只鱼鹰飞过,俯身冲向水面发现的目标,叼起鱼儿就飞回竹排,渔翁把鱼儿从它的嘴里挤出,它再返回,就这样反复着,直到渔翁收工。

  春或秋时,若遇细雨,河面烟雨蒙蒙,一叶竹排孤寂地游荡水面,那渔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那一刻,不惊让我想起那句“孤舟蓑笠翁”的诗句,心中也荡漾着淡淡的愁绪。

  清晨的景水河,是一天中最美丽的,朝霞洒照在流淌着的水里,流光溢彩;清晨的景水河,也是一天中最热闹的,那一叶叶的竹排,从我的眼前启程,这些竹排在艄公的摆动下,缓缓地顺流而去。暮色将至,一叶叶扁舟从上游而来,停泊在河岸边。竹排上,冉冉升起了炊烟,那是艄公们开始做晚饭。这一切,现在看来都让人感到无比的烂漫,相当的富有诗意。可是,那时侯,对于每一个艄公来说,风餐露宿,有的只是谋生的艰辛。

  景水河一年中最热闹的季节要数夏季了。在距离我家房屋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我们称它为“深三尺”,这里是游泳的最佳去处。下午五六点时分,把自己浸泡在被太阳晒了一天的温水里,享受着清凉,释放着一整天干活留下的疲惫。仰头看天,欣赏着蔚蓝而高远的天空、悠悠飘动的白云。

  会游泳的,如海豚,如蛟龙,变换着不同的姿势,一会儿钻出水面,一会儿又消失不见;有的母亲牵着孩子的手,不时地说:“大胆些,对,就这样,真棒”!有些大胆的孩子把妈妈的叮嘱抛在脑后,丢开了救生圈,向着对岸游去。尽管母亲多少次的提醒他都点头了,但是,一看到水面就有了迅速游到对岸去的冲动,我的弟弟就是其中之一。

  整个夏天,“深三尺”这个“泳池”是这个山村最热闹、最美丽、最富于生机与活力的地方了。我也时常泡在水里,直到夜幕降临,妈妈站在水边的家门口呼唤我回家吃晚饭。

  景水河,温顺,但也有桀骜不驯的时候。每年雨季,山洪多发,雨滴落到了群山之间,尔后又通过千沟万壑汇集成一股汹涌的大川,奔腾而来,河岸上也会堆满泥沙。记忆中,多少次洪水泛滥,凶猛奔来,水漫进了整个村庄,我的家也在风雨中飘摇。我们没有撤离,每次都躲过了一劫。我想,这个也算证明了我的家所在的地方是充满灵性的;爸妈是充满智慧的!

  站在阳宗海岸边,流水依旧潺潺向远方,对岸,已是灯火通明。但,岁月呀,逝者如斯,当初我所见的一切景致早已不在。泛游于河面的竹排不见了,那个叫“深三尺”的“泳池”不见了,鱼鹰捕鱼的情景不见了,宽阔的河面变窄了,我家的草房早已变成了宽大明亮的三层楼了……那一切的一切只能是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永远!

  回眸记忆,有欢乐,也有痛楚。不管是乐,还是痛,都是一种情思,都是一种深深的记忆!

忆故乡散文8

  从很久以来,我都无法不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去看待我的家乡。养我生我的地方,那里绿树如荫,那里让我春风迷醉。那里,生我养我几十年。那里永远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一个眷恋。我记忆里的故乡,你是否应为我长时间不去而偷偷变换了模样,记忆里等到故乡,你是否应为我孩童时的天真现在消退了五彩斑斓,记忆里的故乡,你是否应为我长时间心也未到而偷偷改变童年的模样。记忆里的故乡,我亲爱的模样。

  我这里指的故乡是我外婆家,那个有浓密深林的地方。那里阳光照耀在我脸上的时候,琉璃色彩映在我脸庞。那里春风吹拂我的散乱的头发,都能给我二月的芬芳。那里青春的颜色,醉人的芳香。那里到饭点生起来的缕缕炊烟。每每都是幸福的场景,村里人一生的幸福啊,感恩呀,都仿佛要交待给这岁月的恬静美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不是都市里人的渴望的生活吗,但是当他们真正溶于这种状态里,庄稼人,农村人。他们也开心着,肆意着天时的美好和盼望。

  我又想起我外婆的模样,现在她已经去世两三年。但是在我心里的影子,永远没有消减。永远温柔亲密的微笑,永远爱着我们的慈祥目光。到现在。我都深深怀恋。作为一个在外婆家长大的孩子。我有理由。也有立场说我是热爱我外婆多过我妈妈的。我妈在我的生活里的确扮演着很不同寻常的角色。但是外婆啊,她和我的故乡,一切在我的孩童时期,留下过难以磨灭的记忆。如果说我还能爱着什么的话,我爱我的外婆,我爱我的记忆里不再衰老的外婆,她并没有死去和消亡。她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的脑海里,永永远远的活着。

  而且以一种神秘神奇的力量推动我如今的成长。

  梦里又是那条泥泞的小路

  曲曲折折的

  放眼望去

  还能看到故乡

  天上的太阳和云

  都随着风里的歌

  咿呀的歌唱

  故乡,故乡。或许我回不去的地方

忆故乡散文9

  红江是我的故乡,它的身影时常在我梦里浮现,低矮的丘陵是它的纹路,奔腾不息的涪江水是它的血液,离开那么久了,那里一定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红江是我生长的摇篮,它象母亲一样哺育着我,我幼年时曾在江边奔跑,我感受着风的速度,呼吸着青草的清香,踏着沙沙着响的沙土,我在奔跑,江水四季的色彩已深深印入我的脑海,在江边我看到了夕阳映红了天边,把山丘和树林衬得更加美丽,在那江边远去的是渺小的船工、渺小的船儿还有奔腾不息的大江……

  我在山上采摘蘑菇、还有酷似相思豆的小红果,山间杂着姹紫嫣红、竞相怒放的野花在晨光的照射下五彩缤纷,让人陶醉,我感受着大自然的芬芳气息,眺望着大江和深蓝的天空,空气如此清新,我深深呼吸,无拘无束,心情无比舒畅。我曾是满身泥土和满身伤痕,山上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心灵和大自然零距离。

  我熟悉那里风景也熟悉那里的人,我在家属院长大,和大人们扎堆,我跟着他们到处玩耍,大人也爱捉弄我。我儿时的记忆里没有幼儿园,没有玩具和漂亮衣服,没有书籍和电视,没有幻想也没有美食。我的记忆里浮现这样的镜头,天黑沉沉了,我仍未回家,母亲才有空闲想起她象云朵一样飘浮的女儿,山上山下母亲声声剌耳的呼唤,让这个夜晚多不平静,大杂院的人也在焦灼中等待,我经常被母亲责骂。母亲在电厂上班,周围的环境让人既熟悉又害怕,我经常在前池边看白浪花、在升压站散步,有时我也注意潮湿的石缝里也长着小花,我只远远地看着它……

  如今我思念的故乡,因为那份曾经的纯真、曾经的无拘无束的感觉,离开那里好久了,真想回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我融入故乡的美景中,船工的号子在我耳边回荡,让我内心激荡,走过太多的路,看过太多的风景,我的心仍为之牵绊,牵引我的是多少年前那长长的纤绳,那里,仍是我真爱。

忆故乡散文10

  一、痕迹

  每次回宣化城,我都有种被刺疼的感觉,怕揭伤疤,但又不得不揭。痛到淋漓尽致,让我的心感受到震颤。

  这次依旧如此,母亲唯一的弟弟病故。乘车经过我走了无数次的线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途,一幕幕不断变化的场景与脑海中固有的情景形成天壤之别。

  三哥在北方大酒店门口接我。他长我四岁,经历比我丰富,所受的苦多我几倍。即使父亲仙逝多年,每次回家,他都要亲自去接。这是父亲遗下的一道无形的“圣旨”。

  午饭后,我说很想回老宅看看,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回忆好有依据,做梦也有样板。

  三嫂说:“蓝儿,我陪你回去。你哥说那一片老宅都拆了,也不知变成啥样子。”侄女婿开车载着我们从三哥家楼前横跨建国街,再从“黄鹤楼”东穿过小巷到建东街。侄女说送到旧宅前吧,我说:“路窄,前边开车不好走,还是下来走走,找找过去的影子。”

  东升派出所还在,只是平房变楼房。那条下雨就泥泞不堪的柏油路早就坑坑洼洼了。我上学常走的路边已没几户人家。沿街向西是一处工地,两个中年男子在路边聊天。我上前询问他们可是工地人?其中一位说是来老宅看看的。我问此处可是基建公司——父亲原来的单位?秃顶男子右手指了指前边:“就那儿,早被钢厂占了。”

  我曾借书的地方也没留下任何踪迹,连父亲常走的路也找不到了。过去的一切都消逝在时光里。我举着相机四处拍照,尽管与记忆完全不同,可不拍照,连这些场景都会不留痕迹!

  母亲常看病的小诊所成了废墟。远看那片最熟悉的房子,有几个人在街门口站着。我快步走过去,三嫂叮嘱说:“蓝儿,你别说是谁,看她们还能认出你不?”

  我走到老邻居张大妈面前。她的大儿媳正推着电动车载着重孙子要走,看到摘下墨镜的我,吃惊地喊着:“这不是二号婶家的蓝蓝吗?”

  大妈仔细端详着我,兴奋地说:“是蓝蓝!你怎么来了?快,快进家坐坐!”

  大妈的家依旧是原来的样儿,和母亲家相似。我心中漾着一丝温暖。大妈说:“最小的儿子都当爷爷了。我可不愿意和他们住。楼里不自由。”我理解老人的心,和父母一样,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打扰儿女。大妈八十七岁了,仍红光满面,精神矍铄。我叹息父母太早过世,没有给我留下可回去的家!

  小坐片刻,我起身要走,看看原来的老宅。大妈说:“你家老院还在,咱这排就剩几户,其他房子都拆了。”

  走出院子,正看见有一老头准备骑电动车带小孩儿要走。大妈与他说了几句,扭头告诉我:“蓝蓝,这人就是买你家房的住户。”

  我紧走几步,请占他一点儿时间,带我们回旧宅看看。他答应了,将孩子抱下来领着。我和三嫂跟他沿熟悉的小巷往“家”走。大妈家紧挨五号、四号院都拆了,残垣断壁,面目全非。三号院、母亲原来的院、对面院都保持原状。

  老头边开门边絮叨:“你要看院子,其实啥也和原来不一样了。家也不是原来的家,看也没用。”

  三嫂有些急了,声音激动地说:“我妹妹就想看看这块地方!她和家人住过这里,父母也住了几十年,毕竟是原来的家。以后拆了,啥也看不到了!”

  嫂子说得对,自从母亲去世,这座老宅无人居住。一年后,我们商量将房子卖掉,给智障大哥做生活费。

  20xx年,清明为父母迁坟从老家回来,也是三嫂陪我来过老宅。那时还有人住,原来父亲盖的小房拆了,院子显得宽敞些。我征得同意,进屋看看,感受一下“家”的温馨。

  现在老头站在院外不耐烦地等着。屋门紧锁,我撩起挂在屋外的破窗帘,隔着落满灰尘的玻璃窗,看了一眼凌乱不堪的屋子。脑海里呈现出多年前,合家团聚的场面。

  我拍拍窗前的香椿树,笑着说:“这树可是我妈妈种的!”三嫂说:“蓝儿,给你和这棵树拍张照片,以后房子拆了,树也就没了。”我抱着粗壮的香椿树如同搂着母亲的肩膀。

  老头锁门走了。我扶着曾属于自己的院门,心中万般不舍。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看它!我依偎在门框,三嫂举起手机拍下这难得的镜头。

  大妈披着棉衣又过来了,喊我:“蓝蓝,不要走了,晚上到家吃饭。”我说:“不了大妈,我想看看小时常玩的几个伙伴家的老宅,拍些照片。”大妈走了几步,指着对门说:“你知道MH730飞机失联的事吧?”我说:“知道。”她说:“飞机上有咱这里的人,就是她的孩子。”“什么?”我吃了一惊,“您说是对面玉梅姐家的儿……”

  “对啊!听说在国外工作,正好在飞机上!多优秀的孩子!找不到喽——”

  大妈长叹着抹了把泪……

  望着面前一座座熟悉的房屋变成废墟,我默默无语,但是心里极力告诫自己:一定把逝去的故事凭借大脑中残存的记忆竭力“打捞”!“打捞”起所有过去的岁月,拼接成一幅幅完整画面,再将它们变成文字保存在大脑回沟。让那些美好的印记浓缩成一粒“仙丹”,永恒在我的记忆深处……

【忆故乡散文】相关文章:

忆散文11-11

忆草场散文11-27

忆如随风散文11-17

故乡江南散文04-30

忆浙东才女短文散文11-11

拾忆冬日茶香散文12-15

坠忆如冰散文欣赏11-09

暮与忆瘦了谁散文11-07

陌生的故乡散文欣赏11-13

故乡的老瓜瓢散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