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清明蒿子粑散文

时间:2020-11-26 19:55:4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清明蒿子粑散文

  我们故乡,清明节给先人扫墓祭祀时,除了烧纸钱、燃放爆竹外,还要摆些供品。

清明蒿子粑散文

  供品有荤有素,荤的是一坨豆腐状五花猪肉,富裕的还有鸡、鸭等。素的则是水果、干果、糖食之类,当然烟酒也是必备的。杜牧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读此诗,我就会联想到,杜老先生去给先祖扫墓的路上,适逢大雨,看到有人在避雨的匆匆中,手忙脚乱,不小心将祭奠先人的酒瓶打翻了,酒泼了撒了,想重买,可一时找不着酒店,就问路边的牧童哪里有酒买?牧童便将鞭子往远处一指,瞧前面杏花村就有得买。当然,这是我个人“酒泡唐诗”胡解,当不得真的。

  不过,习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些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改变着。好在传统的华夏民族对先人的怀念是难以改变的,改变的只是某些形式。譬如在我故乡,扫墓的形式也在悄悄变化着,变化最大的是祭司供品。如今,家境好的人家扫墓,除了“三牲”、烟酒外,会带上苹果、香蕉、桔、梨等鲜果,有的人家更丰盛,还会带上桂圆、荔枝、葡萄干等干果,带上奶糖、饴糖、蛋糕、饼干等糖果点心和矿泉水。扫完墓后,就将这些供品散给跟随的孩子们吃了。当然,大人渴了饿了,也可用来解渴充饥。扫墓确也辛苦,要走路爬山,甚至有的还要走较远的.路爬较高的山,祖坟地儿远呀,享受些美味水果点心是完全应该的嘛!

  不过,如我这般年纪的人孩提时肯定没有当今的孩子们幸运。记得,那时我跟着大人去扫墓,祭祀后可食用的供品基本上只有两样,一是家养的煮鸡蛋,二便是自制的蒿子粑粑。那时社会贫穷简朴、农家生活更是节俭、简单,少有余钱购买副食品的。我们家人多劳力少,穷得更甚。好在再穷父母亲也会自制些蒿子粑粑,这就难得了。

  记得故乡做蒿子粑,一年两次,一次是清明节,一次是重阳节。清明节往往都选择在寒食节前,寒食节比清明节早两天。

  记得那时候,寒食节故乡人家早餐是不生火做饭的,只食先天做好的蒿子粑。后来,我才知道,寒食节是纪念晋大夫介之推的。传说春秋战国时,介之推跟随晋公子重耳避内乱,惶惶途中,重耳饥饿得奄奄一息,介之推毅然决然割下自己的股肉熬汤救了重耳。后来,重耳做了晋文公,跟随他逃难者都受了封赏,惟介子推不受,背着老母躲进绵山。为了逼介之推出来,文公下令放火焚山。可是,大火过后,文公见着的只是介之推抱木而亡的焦尸。为此,文公心灵大震,布令全国每年的这天,禁烟火以纪念介之推。后来便有了“寒食节”。可见那时候的寒食节是全天候禁烟火的。

  儿时,对我们来说,介之推这个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了寒食节这一天。这天又能品尝到美味可口的蒿子粑粑了,难得啊!

  记得那时,寒食节前夕,母亲总要去乡间田塍采摘些蒿子尖尖,用来做蒿子粑。

  如今,崇尚绿色食品。蒿子粑粑也从古老的乡村走进了城市,并堂而皇之进入到宾馆、酒店和饭庄。在我生活的城市里,我也品尝过不少蒿子粑,从街头巷尾个体贩夫的粗制到星级酒店宾馆厨师的细作,可是都没有故乡的蒿子粑好吃。这不是“月是故乡明”的情感作怪,而是故乡的蒿子粑确实要略胜一筹,无论是察色,还是闻香和品味。

  老伴对我故乡的蒿子粑特喜爱有加。每逢清明节我回乡扫墓时,她总会再三叮咛:记得返回时,要带蒿子粑粑啊。

  我故乡地处湘西的雪峰山区,远离城市,少污染。清明节前的春雨,犹如诗圣杜甫所吟的: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仿佛一夜之间,蒿子就像精灵一般突然从故乡的田塍、山坡、土坎……从它应该的任一个地方冒了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丛丛一簇簇地装饰了故乡的土地。于是,那掐一把绿汁儿四溢的尤物,便招来了四乡的欢声笑语,有提着竹篾篮儿的少妇,也有背着竹篾篓儿的妹儿伢崽,还有……

  采回的蒿子尖,经过精心挑选和洗净之后,再掺进浸泡得鼓涨的大米中(糯米为主,按比例掺些籼米,籼米是用于固形的,还有少许生石灰水或食用碱),一起磨成混合米浆。这道工序很关键,据我所知,别的地方是将蒿子切碎揉进糯米粉里,终不如我故乡将蒿子与米和在一起磨成浆的好。混合浆用包袱包好,再在上面压上重物,榨掉多余的水分。于是,大致干了水分的米浆便成了淡绿色的淀粉团,再经过人工揉搓后,便可以做了。

  做蒿子粑粑之前还要调好馅。故乡蒿子粑的馅大多就地取材自行制作。制作时,先将黄豆炒熟,再用擂钵擂成粉末,最后与片糖末拌匀便成了。当然,若掺些炒芝麻更妙。那时,能吃上糖豆芝麻末馅的蒿子粑,就够幸福的了。

  有了淀粉团和馅这两样后,还要一样就是“粑托”。粑托最好是选柚子叶,柚子叶香啊。若没有柚子叶用棕叶替代也可,只是棕叶蒿子粑少了一种清香味。好在故乡柚子树多,不难寻。柚叶要大小均匀的,洗净,再剪去叶蒂,这样制做出的粑粑就较均称了。

  做蒿子粑粑一般是主妇亲为。女人嘛,心细手灵。做时,她们会从淀粉团里抓出一把润润的绿淀粉,双手边捏边搓,搓圆后拍平,再抓一把馅放在圆平的小粉团双手一合,馅便躲进淀粉里头不见了,然后又把小粉团捏成椭圆球状摆放在柚叶的中央。于是,蒿子粑算初成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它们放进笼屉上蒸熟。

  蒿子粑刚蒸熟出笼时,那股香甜气味哟,真是沁到人的心脾了,要多爽有多爽。初闻,有那么一股蒿叶的清香,再闻,增了那么一股柚叶的芳香,复闻,又多了那么一股豆末的甜香。待到水汽散尽稍凉后,再仔细瞧那笼屉内的粑粑,个个圆润光泽,犹如晶莹莹的绿宝石,要多可爱有多可爱哩!馋得那时的我,禁不住伸出一只小手,偷偷地捞出一个来,张口一咬,哎,我的妈呀,差点儿把舌头也带进肚内了。

  这一切都是我童年的感觉,适逢身体疯长时段嘛,老觉得肚子空落落的想填些食物进去。现在再想找回那种感觉就很难很难哟。唉,母亲不在了,谁还会用原始的方法为我制作蒿子粑粑呢?再者,时过境迁,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人的味蕾也会与时俱进地变化着,会变得越来越刁钻!

  如此,谁能例外呢?

  我想,我是不能例外的啰!

【清明蒿子粑散文】相关文章:

清明随想散文12-02

有关清明节的散文8篇12-04

黑与白散文11-06

资格散文12-25

梦想_散文11-20

《父爱》散文11-20

尘缘散文11-19

年画散文11-19

行者散文11-19

期盼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