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记忆中的农事的散文

时间:2021-05-20 18:10:4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农事的散文

  七十年代,清明一过,农村人就结束了这漫长的冬季以来的空闲。在江南,田头出现了零星的人影,那是在田里修田埂的,用锄削去田埂上的草,然后再糊上一层泥加固田埂。有些水沟也要清理一下,挖去沟底的淤泥和一些杂草,使整条沟变得通畅,这样,在田里种上秧苗时以利于排水和灌溉。

记忆中的农事的散文

  清明一到,田间是一片葱绿。那是小麦和苜蓿,还有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在春风里摇曳。小麦齐腰,苜蓿及膝。

  在生产队的仓库边,一般都有一间洗澡间,里面安着一口大锅,在冬季,这口大锅可以烧热水供队员们洗澡,虽说那时燃料紧缺,但是人们的卫生还是要的,每隔几天傍晚,总有人会去烧一锅热水,这一锅水供队里的男男女女洗浴,当然,在那个年代,人们嘴上说是男女平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不是那回事,就如洗澡一事,不管年龄,只分男女,几十口人,共浴一锅水,一次只能洗一个人,男先女后,一般等到女人洗浴时,这锅里的水已如泥浆一般。

  在那个年代,这口洗澡锅的功能不光是为了队里社员洗澡那么简单,过年时,大部份家庭都要宰一头猪过年,这口锅要为宰猪服务。同洗澡时一样,这间洗澡间拥满了人群,宰猪可是一件大事。

  到了清明后,这间洗澡间又派上了大用场。谷种在下田前要用热水浸泡;三、四十平方的洗澡间,锅里煮着热水,地上铺了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堆放了厚厚的一堆谷种,几个中年人时不时的往谷堆上浇上热水,当然,这热水的温度是有控制的,要巧到好处,不然,谷种不会如期发芽,在我们当地被称之为“孵谷种。”

  一过清明,农事就忙了起来,首先,田里的苜蓿要收割,那时家家户户最繁忙的时候,因为这关系到每家的生猪大半年的食物问题,一户人家,一般都要分到几千斤的'苜蓿,挑回家中,堆成码堆,用刀切成小段,然后放入水泥池,并投入少量的食盐,苜蓿放进后,人在上面踩,要将池里的苜蓿踩实,再在上面放入竹片,竹片上面再放上大石块压住,这样的苜蓿可以放上大半年。

  田里的苜蓿收割了,放上水,田块就马上深翻,将苜蓿根翻入淤泥下面。不要几天,苜蓿就腐烂了,淤泥夹着苜蓿腐烂的味道,有着一种特别的气息,这气息飘扬在田间,更增添了春耕的韵味。

  收割苜蓿的同时,秧田也要开始播种了。一季农田的收入就是从这里开始,因此秧田一定要做好,要做得仔细。特别是撒谷种,一般都是中年有着丰富撒谷种的人操作。年青人很难轮得到,再说,没有把握,谁又敢上去呢?秧田做成垅状,谷种撒好后,还要盖上一层薄薄的草灰泥。然后再支上竹片在垅上成弓形,上面铺上尼龙薄膜。时令气候有时会有早春寒,不利于秧苗的生长,尼龙薄膜起到保暖的作用。

  随着秧苗生长,插秧也就要开始了,队里有些家庭的主劳力要增加一些营养了。新年后孵养的新鸡也有一斤大小了,当地称之为子鸡,逮一只,杀了洗净,放上糖、醋、酱油、盐,红烧,一般认为,这是大补之物,更有一些中年人,在插秧期间,每天早上一个生鸡蛋,敲碎,加入黄酒吞入。也少有个别人向人家的男童讨一泡童尿,浸鸡蛋,据说这是民间偏方,大补。

  在那个年代,政府对于农事是很重视的,从谷种到农田的灌溉,除虫的农药,秧苗的间距等等,政府是事事都管,而且还专门下生产队检查。记得那时提倡小株密植,队里的中年人以上都不适应,可是,不适应不行。但当丰收时,不得不承认,这小株密植的好处。

  在农村,拔秧和插秧都是一项技术较高的活,不但要快,而且要好,如果秧苗拔的不整齐,插秧时就会拖慢速度,而且插下的秧成活也低。插秧更是如此,每一株的根数基本差不多,太少或太多都影响谷物的收成。同时,插秧要直、横整齐,不然,接下来的田间管理就增加了困难。

  那个时期,虽说也在经常治虫,可是田里的蚂蝗还是很多。在田里插秧,经常要伸出手去逮钉在脚上的蚂蝗,蚂蝗逮去了,被钉处血流不止。一溜秧插下来,跑上田埂,腿上密密麻麻的钉满了蚂蝗,这时用手去逮已来不及了,只能是随手拔一把草,用草去擦!

  整个栽秧期约半个月,天一亮出工,天色发黑放工,同双夏的披星戴月比起来,要轻松多了。

  春播结束,人们可以轻松几天,紧接着就是割麦和收油菜籽以及稻田秧苗的田间管理,从春播结束到双夏开始有着近二个月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农活不多,也不是很累,特别是天气也不是很热,可以说是农民一年中最最舒服的时期。不过,后面的双夏已在等待着了,那时,双夏又被说成是“双抢”。

【记忆中的农事的散文】相关文章:

以记忆中的暑假为题的散文11-20

珍藏的记忆散文02-01

记忆的味道散文11-19

记忆中的小河作文01-11

关于农事的谚语03-27

记忆中那翠绿的竹林08-01

记忆中的美好作文03-07

记忆中的那条街作文09-12

关于农事的谚语集锦12-10

芒种节气的农事安排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