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腊月散文随笔

时间:2021-05-01 19:52:5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经典腊月散文随笔

  腊月是一年中节日最多的月份,这些节日又含有许多传说和典故。

经典腊月散文随笔

  比如为什么要把农历十二月叫腊月呢?在远古时,“腊”是一种祭礼。《说文解字》说:“腊,合也,合祭诸神者。”那时人们总是在年终岁初用猎物祭祀天地以避灾迎祥,再加之古时“腊”与“猎”同字,所以这种祭祀就叫腊祭了。因为“腊祭”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从周朝起,农历十二月就称腊月了。而腊八节源于汉代。当时人们把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定为“腊日”,后改在十二月的第八天,所以就叫腊八节了。腊八节时,民间总要举行规模盛大的祭祀天地的活动,同时还要喝腊八粥。腊八粥由米、豆、粟、枣、柿饼和桃仁、杏仁、瓜子、葡萄干等熬煮而成,味道鲜美,有食之以兆丰年之意。所以,腊八节又是个有关农事的节日。

  此外,还有些节日是不断演变而来的,像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节。祭灶节是源于纪念钻木取火、教人熟食的燧人氏的节日,但后来就演变成送灶王爷上天的节日了。《酉阳杂俎》说,灶王爷姓张名单字子郭,本是天上星宿,因触犯天条被玉皇贬到人间做了“东厨司命”。《后汉书·阴识传》又载,宣帝时,阴子方于腊月见灶君现形,子方再拜受庆,且以黄羊祀之,自后累世,终繁昌暴富。于是,民间就效而祭之。东晋葛洪《抱朴子·微旨》又说:“月晦之夜,灶神上天白人罪状。”因此,这天傍晚人们就在灶神前高香美酒佳食,希望灶神吃饱喝足后能上天好话多说以保人间平安。这就是“祭灶”,又叫“送灶”。在除夕晚上呢,要再次点上香烛,摆上供品,把新请的灶神换上,谓之“迎灶”。这送迎间又含了人们祈求来年平安的心愿。祭灶之后是扫尘。扫尘起源于古代一种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时间在腊月二十四日后。《秘奥造宅经》载:“沟渠通浚,屋宇洁净”,就能“无秽气,不生瘟疫。”此习俗尧舜时已有,唐宋时盛行。《梦梁录》里就说:“十二月,土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因此说春节前的大扫除,当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传统。在此之后就是腊月三十贴春联。春联又名对联,不仅是贴在门上的喜庆吉祥之语,也是我国独有的风俗。它起源于“桃符”。最初是用桃木雕成“神荼”、“郁垒”的名字,叫着“桃符”。春节挂“桃符”的习惯从战国开始,到唐代和五代日盛,但这时的桃符已改为联语,所以,“桃符”就改称春联了。春联一贴,那彤红的大年初一可就真的要来了。

  腊月的最后是三十之夜的.守岁,这夜称除夕。除的本意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的本意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就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夜,含新旧交替之意。它源于先秦的“逐除”。《吕氏春秋》说,古人在新年前的一天击鼓驱逐“疫疠之鬼”。西晋周处《风土记》最早言为“除夕”。《东京梦华录》记载:除夕时“土庶之家,围炉而座,达旦不寐,谓之守岁”。如今的守岁之夜,是家家户户都要吃圆饭,都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的,今儿的除夕,那是一年比一年丰富多彩了。

  腊月的节日、习俗还有“腊鼓”、备“万年粮”等等。所以有时我想,腊月其实就是一部中国风俗文化的经典。读懂这部经典,不仅能增加知识,还能提高修养,是件十分有益的事。

【经典腊月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月下的诗人经典散文随笔07-26

残冬腊月的成语解释01-13

寒冬腊月的成语解释11-05

梦见散文随笔05-21

爱情散文随笔01-21

关于散文随笔10-13

善待自己散文随笔08-24

人生桥梁散文随笔11-03

彩虹之上散文随笔11-03

大湾里散文随笔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