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经典歇后语故事

时间:2025-03-12 17:40:05 晶敏 歇后语 我要投稿

经典歇后语故事(通用17篇)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经典歇后语故事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歇后语故事(通用17篇)

  经典歇后语故事 1

  快刀斩乱麻——一刀两断

  故事:在1482年7月23日,刚满24岁的小伙子吴东胜准备去街上买二斤白菜。突然,看见了一个人群拥挤的地方。他看见人群内部似乎有一个擂台。于是,他使用轻功飞过人们的头顶,落在了擂台的`最前方。

  原来,台上正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正在与一个膀大腰粗的男子在比解死结。两个人各拿了一个复杂的用麻绳捆的结。粗一看去没什么奇怪,细一看就不得了了,这个大结上至少有90个小结。小姑娘和大汉开始比赛谁先解开结了。吴东胜明白了,这不是比武招亲,也不是比文招亲,而是比巧招亲呢!

  没过5分钟,少女就已经把所有的结解开了。而那位中年汉子却才解30多个结。于是,那位少女对大汉说道:“对不起,失败了。”中年汉子只好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擂场。接着,少女又对大家说道:“现在只剩两个结了,如果也失败的话,今天就到此结束了!”

  吴东胜早就想好了:这位少女有着一对水灵灵的眼睛,五官端正,皮肤也嫩白,身材也很苗条。吴东胜又想到:我也要到结婚的时候了,老母亲也还没有看见过我的女朋友呢!于是,他飞上了擂台。

  底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吴东胜上台就问:“有没有规则?”“有,谁先弄开谁就胜!”听了规则后,吴东胜和少女的比赛正式开始。吴东胜拿出匕首一刀就把结给砍断了。因此也赢了这场比赛。

  释义: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

  经典歇后语故事 2

  张三爷的茶——半路回甘

  故事:一富有者,人称张三爷。凡穷人来借贷,他皆泡粗劣茶相待,饮后便问:“我的茶好吗?”凡说“三爷的茶是上等好茶”者,皆可获借贷。反之,不管怎样苦求,皆不借不贷。有一穷人,不知三爷这一脾性,登门求借时,直说三爷之茶实为劣等粗茶,结果无论怎样哀求,都未获借贷,只好怏怏离开三爷家。他一路走一路想:“为什么他人去三爷处可获借贷,惟独自己不能?!”想来想去,忽悟自己可能因说他茶不好之故。因此决定复去三爷处弄个究竟。于是,当他重到三爷家门时,便大声呼叫:“三爷呀三爷,你快出来!”三爷闻声而出,问:“你又来何事?”穷人忙说:“三爷,我是穷人见识短,早先到你家饮了你一杯茶,不觉得怎样,所以错说是劣茶。哪知你的茶喝进肚里,特别不同,我从你家出来后,走一步肚里浓甘茶味就涌现一次,走到半路,你的茶回甘得不得了,使我提神醒脑,全身清爽啊!所以我特地回来,告诉你,三爷的`茶是世间最好的上等茶啊!”三爷一听飘飘然,终于答应借贷。

  释义:这一歇后语寓意两层:一喻三爷为人虚伪,被人一拍马屁,便飘飘然。二是喻凡办事碰上挫折时,宜多思,找出症结,改变策略,往往能把事情办成。

  经典歇后语故事 3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故事:小村子,有一户人家,早上男主人出去干活,家里只有一只猫和一只狗。

  每天早上,不诚实的猫一看见男主人外出干活,就在家门前呼呼大睡!这时,老鼠一看见猫在睡觉,就一群一群,悄悄地去家里找东西,弄得家里乱七八糟,家具至少被咬出了五个缺口,那是调皮的老鼠没事干,所以乱咬的。

  忠实的看门狗看见了,每天都烦得要命。这一天,狗跑去猫那,用脚推了推猫,猫打着鼾说:“什么事啊!忠实的明星?”狗说:“懒猫!别睡了,你看家里,老鼠成千上万,都在吃食物,咬家具,弄得乱七八糟,多不卫生啊!”猫说:“你别管。”狗又用脚推了推猫,猫生气了,说:“别管闲事了,看你的.门去,别吵我了,再吵我,我对你不客气!”哎,无可奈何的狗又看了看家,愁眉苦脸地走到门前趴下。

  经典歇后语故事 4

  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

  故事: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释义:形容事情很久了才来处理,本来是可以预见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带有贬义。

  经典歇后语故事 5

  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

  故事:在晋江安海一带,人们若遇到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受到惊吓,就风趣地说:“猫纠打电话——受了一次惊”。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解放初期,只有少数政府机关有电话,私家有安电话的,实为凤毛麟趾。人们有急事需要打电话,都要到邮电局去打。猫纠是个开小店做小买卖的`老实厚道的商人。因为生意兴隆,货物突然脱销,急需尽快进货,于是猫纠兴致勃勃地跑去邮电局打电话。由于当时设备较差,猫纠又缺乏使用电话的经验,结果“喂,喂,喂!”喊了大半天,一句话也没有跟对方说清楚。然而电话费是以通话时间长短来计算的,邮电局开出的电话费数目之大,使猫纠吓得目瞪口呆。此故事后来便浓缩成为幽默生动的歇后语。

  释义:该词常用来形容没有见过什么世面而闹出洋相,常带有调侃之意。

  经典歇后语故事 6

  庵秋婶打女婢——刚刚好就好

  故事:解放前,秋婶出生于书香门第,知书识礼,性格爽朗,思想开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乡里人尊称她庵秋婶。

  庵秋婶认为家里的女婢做了错事,必须进行鞭笞责罚,但责罚要有度。若打轻了,不会痛,她不能记取教训;若打狠了,打伤了还得给她治疗,甚至耽误了做工。因此,刚刚好就好。这事很快就流传开了,后来成为人们劝说那些待人处事太过份的人的`通俗歇后语:“庵秋婶打女婢(喳某简)——刚刚好就好。”

  释义:形容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过度。

  经典歇后语故事 7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讨没趣

  故事:周周仓开始并没有保关公,是在赵云的帐下听令。有一次,军中操演武艺,周仓耍了一趟大刀,兵将齐声叫好,连赵云也夸奖了他几句。这下周仓骄傲了,他把手中的大刀往地上一戳,拍着胸脯子吹开了:“嘿!军中如有比咱老周刀法高明的人,咱甘愿给他拉马拽蹬!”有个兵见他吹得太玄乎,就故意将他说:“周哥你先别吹,你要是敢和关二爷比试比试,兄弟就算服你啦!”周仓还没见过关公,可听说过关公的刀法如何好,早就想和关公碰一碰呢,被兵卒一激,他的牛劲儿就来了。他把大马一提溜,甩开大步,找关二爷见高低去啦。关老爷正在府中看兵书呢,忽听周仓在门外指名道姓要和他比刀法。虽说没见过周仓,可也没少听四弟赵云说他武艺高强、为人正直,就是太鲁莽,是属炮仗的,一点就炸。所以不和他一般见识,只是微微一笑。谁知周仓不知天高地厚,认为关二爷怕了他,就一口一个“胆小鬼”地直损关二爷。关二爷的脾气也暴躁,当下就火儿啦。只见他把兵书一撂,掖了掖战袍,大步跨出府门顺手从门卫手中拿了一条长枪,以枪代刀,施展出拿手的春秋刀法,和周仓比试起来。周仓哪儿是他的.对手呢?被关二爷拨拉了一溜跟头!周仓这才知道天外有天,从心里服气啦。他当下跪在二爷面前,把手中的青龙宝刀捧过头顶,大声说道:“好刀要给好汉使,二爷!老周算服您啦,把这宝刀送给您,今后咱老周就给二爷拉马拽蹬、扛大刀啦!”关二爷见他真是条汉子,非常喜欢他的直爽劲儿,当下就收了他。

  自打那后,周仓就给关二爷扛大刀片子啦。“关公门前耍大刀”这句俗语,也就这么流传下来

  释义:比喻自不量力、在比自己才能高的人面前自我卖弄。

  经典歇后语故事 8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故事: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蓝采和以花篮技水而渡;韩湘子,吕洞宾、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又叫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释义: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经典歇后语故事 9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故事: 有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便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最珍贵的.要数一只罕见的珍禽——白天鹅。

  缅伯高最担心的也是这只白天鹅,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向国王交待呢?所以,一路上,他亲自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湖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打开笼子,把白天鹅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合颈一扇翅膀,“扑喇喇”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捡到几根羽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眼睁睁看着它飞得无影无踪,一时间,缅伯高捧着几根雪白的鹅毛,直愣愣地发呆,脑子里来来回回地想着一个问题:“怎么办?进贡吗?拿什么去见唐太宗呢?回去吗?又怎敢去见回纥国王呢!”随从们说:“天鹅已经飞走了,还是想想补救的办法吧。”思前想后,缅伯高决定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了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湖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义重,千里送鹅毛!”

  缅伯高带着珠宝和鹅毛,披星戴月,不辞劳苦,不久就到了长安。唐太宗接见了缅伯高,缅伯高献上鹅毛。唐太宗看了那首诗,又听了缅伯高的诉说,非但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缅伯高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就重重地赏赐了他。

  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人义重”,便成为我国民间礼尚往来、交流感情的写照或一种谦词。

  释义:比喻礼物微薄而情意深重。

  经典歇后语故事 10

  张飞断案

  两个歇后语说张飞断案的,“张飞断案--吹胡子瞪眼。”“张飞断案--有板有眼。”世人通过得知张飞的故事,一半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故事,一半是通过《三国演义》的讲述。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位勇猛粗莽的将士,他不拘小节的真性情,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飞断案歇后语

  “张飞断案--吹胡子瞪眼。”“张飞断案--有板有眼。”

  张飞断案的.故事

  张飞这个人以他的勇猛、莽撞、仇恨恶势力而闻名。在刘备和关于当中是最不冷静的一个,刘备和关羽还常常教导他要沉下性子好好做事,可他终于是“孺子不可教也”,对待下属暴戾成性,以至于最后被部下所杀。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十多岁。

  要说这个张飞上战场杀敌还可以,说起张飞断案查证,还真是不能让几个人信服的。

  不过民间确实有个传说叫张飞审瓜的故事,一个女子抱着一个小孩路过瓜田,有个恶霸看上她心生歹意,可那女子不愿意,他便诬赖她偷他的瓜。

  双方争执不下,结果闹到张飞那里去了,众人都来看热闹,看这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将军怎么个断案法。

  恶霸买通看瓜人来诬赖女子偷瓜,张飞开始假装相信,后来让恶霸把家里的瓜抱起来。恶霸抱来抱去,抱了这个掉了那个,张飞横眉对着他说,你这个男人都抱不起来三个瓜,她一个女子又怎么抱得起来?何况她怀里还有个孩子。你说她怎么就偷了你的瓜了?

  后来恶霸被严惩,连带看瓜的人也一起交出了贿赂的钱,这才送了那女子回家。

  这个故事被传了下来,众人无一不对张飞另眼相看。

  经典歇后语故事 11

  张飞穿针歇后语

  一是说,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另一说是,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关羽张飞穿针的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张飞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武将,因为他的性格和举止,后人便认为张飞是鲁莽之人。

  早年间,张飞曾拜王养年为师父,王羊年看张飞是可塑之才,既教他习武又教他认字读书。但是,张飞做事鲁莽性急,为了改掉张飞性急的毛病,王养年便让张飞每天穿绣花针。张飞天天拿着绣花针,大眼瞪小眼的不知从何处下手,心里万般着急。师父王养年在一旁告诉张飞说,做任何事都不能性急,只有耐下性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都要多留一个心眼。

  张飞听从师父的教导,慢慢地在穿针引线中,学会了粗中有细的道理。张飞曾经在阆中担任县令一职,当时,有两位妇人在县衙门前击鼓鸣冤。张飞便升堂处理案件,原来是两位妇人为了争夺一名孩子的抚养权。张飞观察到一名妇人文静柔弱,一名妇人强悍粗暴,张飞立即决定让两位妇人各拉小孩的一个手臂,如果谁能把小孩扯到自己那边,那么这位小孩就归谁所有。张飞一声令下,两位妇人都使劲的拉扯小孩,小孩被扯疼了,哭的`十分伤心。那位柔弱的妇人也留下了两行热泪,随之便松了手,而那位悍妇面露凶狠之色,只顾枪孩子,根部不顾孩子的感受。

  张飞怒斥悍妇,不顾亲情,只想得到孩子,如此没有怜悯之心,怎能养育好孩子。随后,张飞认定柔弱的女子拥有了孩子的抚养权。从这个故事中,体现了张飞粗中有细的特点。

  经典歇后语故事 12

  张飞拆桥歇后语

  后人在读张飞后,从这些故事中总结了很多歇后语,“张飞拆桥——不留后路”就是其中一个歇后语。这一歇后语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有所体现。公元208年,曹操率领大队兵马南下进行讨伐,刘琮得知曹操率领大军来袭时,赶紧投靠了曹操。

  刘备知道以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敢和曹操正面对抗,刘备便领军向南方逃走。数以十万的百姓们得知刘备向南走后,纷纷跟随刘备逃亡。曹操知道刘备已经率军逃亡虎,急忙派遣手下将士曹纯率领精兵前去追击刘备。曹纯带队追击了一天一夜,在长坂坡看见了刘备军队。曹纯率领的虎豹骑有非常高超的军事作战能力,加上曹操训练有素,两军交战一段时间后,刘备军队败于曹纯虎豹骑兵下。刘备担心自己军队被曹纯全部击灭,便率领赵云、诸葛亮、赵云等大将骑马前行。曹纯将刘备丢弃的车马全数收回。赵云一看刘备的妻儿已于乱兵中走散,全然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将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和刘禅找到。刘备担心曹操军队再次杀来,便让张飞回去断后。

  张飞挑选了数十位英勇起兵,立马返回。张飞到了当阳桥上时,看见曹军大军降至。情急之下,张飞和士兵拆掉了桥,和曹军隔水相望。张飞在曹营中也有很大的名声,他大喝一声:“我就是张翼德,可以来决一死战!”曹军都害怕张飞,没有一个人前去对战张飞。刘备军队因此获得了安全。

  经典歇后语故事 13

  歇后语: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坐享其成 、满载而归)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著想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办法多

  故事:

  诸葛亮吊孝——东吴大都督周瑜,精通兵法,才智超群,只是肚量狭小,不能容人。 他和诸葛亮共商破曹大计,可又想加害诸葛亮。周瑜攻打南郡时,曾身中毒箭。当诸葛亮趁乱用计先取南郡、荆州、襄阳后,周瑜一气之下箭伤复发。病中的'周瑜仍想智取荆州,均被诸葛亮识破。周瑜一气再气,在“即生瑜,何生亮”的怨恨声中死去。诸葛亮得知周瑜的死讯,决定前去吊唁。据《三国演义》记载:周瑜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后人有诗叹曰:“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 周瑜死后,诸葛亮对刘备说:“亮观天象,将星聚于东方。亮当以吊丧为由,往江东走一遭,就寻闲士佐助主公。”玄德曰:“只恐吴中将士加害于先生。”孔明曰:“瑜在之日,亮犹不惧;今瑜已死,又何患乎?”乃与赵云引五百军,具祭礼,下船赶巴丘吊丧。

  经典歇后语故事 14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据《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用草船为周瑜借来十万支箭之后,吴侯孙权便催周瑜赶快进兵曹操水寨。周瑜和诸葛亮不谋而合,都想到要用火来攻曹兵。为了先把人打进曹营诈降曹操,为火攻带给条件,周瑜与黄盖合谋,决定采用“苦肉计”,诱曹操上当。黄盖坚决表示:“为了保全东吴,我就是粉身碎骨,决不怨悔!”周瑜大喜,立刻拜谢黄盖。

  第二天,周瑜击鼓召集众将,诸葛亮也到了。周瑜故意对大家说:“曹操号称有百万大军,看来不是一天可破,你们每人可先领三个月粮草,以便相持下去。”黄盖一听,立刻表示反对这样做。周瑜勃然大怒,喝令将黄盖推出去斩首。黄盖怒火直冲,指着周瑜大骂。周瑜怒不可遏,拍案大叫;“快把黄盖斩了!”众将一起跪下替黄盖求情,周瑜才免了黄盖的死罪,下令重打一百棍。军土不敢违令,只好动手。打到五十多下,黄盖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在众将哀求下,周瑜把黄盖骂了一通,才气愤地走进后帐。众将从地上扶起黄盖一看,已经奄奄一息了。鲁肃和众将无不流下眼泪。鲁肃去找诸葛亮,责备他为什么不劝阻周瑜。诸葛亮道:“公瑾(即周瑜)毒打黄盖,无非是要黄盖去诈降曹操。上次他收留蔡中、蔡和,就为的是让这两个人去传递消息,好叫曹操相信。他们正在使着‘苦肉计’,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为什么要劝呢”鲁肃听了,恍然大悟。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编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打黄盖-自己人打自己人”、“周瑜打黄盖-苦肉计”等歇后语。

  经典歇后语故事 15

  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

  故事:

  庆仔是放牛娃,生性好玩,尤其喜欢看戏,简直是个戏迷。他每日早上把牛仔牵到山坡上,将牛绳往树头一拴,就自己玩去了。有一天,邻村做佛生日,唱戏酬神,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十分热闹。庆仔将牛仔一放就跑去看戏。直到太阳沉西,天色昏暗,庆仔才跑回山坡,不禁大吃一惊,牛仔不见了。庆仔急忙沿着山坡一路找去,逢人便问:“见到我的'牛仔没有?”对方反问:“几时丢的?”答道:“大半天了。”对方摇摇头感叹地说:“去远了,没望啦”。结果牛仔没有找着,消息却传遍三乡五里。这就是歇后语“庆仔丢失牛仔——去远了,没望啦”的由来。

  释义:

  形容事情很久了才来处理,本来是可以预见并且采取措施避免的,带有贬义。

  经典歇后语故事 16

  武大郎开店

  “武大郎开店”即是其一,它的意思是“不请高人”。武大是人人皆知的《水浒传》中的人物之一,他是好汉武松的哥哥,既无武松的能耐,也无弟弟的高大英俊,而是个五短身材又丑又矮的卖烧饼的一介凡夫。当然,武大郎在小说中并没开什么店铺,只是人们以其个子极矮的特征,造出一些词语罢了。

  人们用“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讥讽主掌人事者或公司老板,不请能力、水平高于自己的人参与工作。细想一下,社会上用“武大郎开店”的`方式经营的人,还确实不少呢! 香港某大学想请一位朋友面试,本来谈好,要介绍一位学识渊博,北京人士,去教普通话实用课程的老师。结果,却因为应试者资历高,是内地某大学任教多年的专才而落败,因为可能超过了该校原来任教的不少教师的水平。他们宁肯请些低于自己水平的人工作,免得高人抢自己的饭碗! 有位公司老板如出一辙,他招聘的内部条件是不要“高人”,原因是以前请了有才学之人却“不听话”,于是出结论是“奴才”比“专才”好用!活脱脱一副武大郎开店的架式。 社会要前进,事业要发展。“武大郎开店”的思想会妨碍社会进步,使事业在竞争激烈的现实中蒙受损失!要想改变“武大郎开店——不请高人”的短视行为,关键是老板和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自己不做武大郎才是正途。

  经典歇后语故事 17

  水滴石穿的歇后语的故事和由来:贵在持久

  那时在一个下雨天发生的事情。

  记得那一次,我就读大班,有一天,我和老妈两个人合打着一把雨伞,从菜场买菜回来。我们经过小巷,巷子的`小路上坑坑洼洼的。脚下如果不注意的话,“啪”的一下水就会宁脏你的裤脚。由于我太过粗心,你瞧,裤脚早已弄湿一大半了。

  “咦好奇怪的现象!看,这巷子的两边,屋檐上水滴滴下来的地方,地面早已被敌的凹陷下去了,这小小的雨滴,冲击力怎样这么大,竟把地面给戳穿。

  我疑惑地停下脚步,想看看水是怎样砸开地表层的。我俯下身子仔细地看了起来。小凹槽是光溜溜的,有深有浅,深得足有5厘米。老妈望见了,说:“孩子,干什么哪”我说:“你说这个水怎样会有这么大的力气,把石头都砸掉了我一脚蹬下去也没有什么动静呢”老妈笑着说:“这件事能够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明,水下下来,长此以往,石头就会穿了,叫什么呢猜猜看。”妈妈地提醒加上我的聪明才智,答案出来了,叫水滴石穿,又叫滴水穿石。

  那一天,我又学到了知识。水滴石穿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经典歇后语故事】相关文章:

歇后语故事精选04-24

故事类歇后语09-28

塞翁失马歇后语故事11-16

最经典的历史故事歇后语04-19

神话故事的歇后语11-15

关公赴会歇后语的故事06-20

狗拿耗子的歇后语故事08-20

丈二和尚歇后语故事07-21

吕布戏貂蝉的歇后语故事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