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教学设计+反思

发布时间:2017-12-16  编辑:梁飞艺 手机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重点】

  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难点】

  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有坚定的信念,才会有希望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写人的文章,它们是历尽千辛万苦、写成《本草纲目》的——(李时珍);在抗击非典中,为了病人,献出年轻生命的白衣战士——叶欣;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今天,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伟大的史学家——谈迁。了解他为之呕心沥血,“六易其稿,汇至百卷”的编年体明史《国榷》。(板书)“迁”是个生字,注意它是半包围结构。

  2.出示课题,认读,理解:厄运 ,苦难的遭遇。信念,自己认为正确而坚信不移的看法。

  3.是啊, 谈迁留给后人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让我们一起走近谈迁(多媒体出示谈迁简介)

  4.学贵有疑,看了课题有什么问题吗?

  质疑:立下了什么信念?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答案就在课文中,仔细读就能找到,并会给你深深的启示。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拼音,读准、读顺课文。

  (2)利用熟字自学生字和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借助查字典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4)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按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认读词语:

  翔实 厄运 逸闻 崎岖 坎坷 信念 博览群书

  家徒四壁 化为乌有 一袭破衫 奋笔疾书 国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逸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翔实:详细而确实。

  一袭破衫:一套破衣服。

  博览全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

  奋笔疾书:形容挥动笔杆急速书写。

  4.理清课文脉络:

  一(1):谈迁自幼刻苦好学,他克服生活的艰难,经过20多年的奋斗,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

  二(2-3):书稿被盗,谈迁重新撰写《国榷》。

  三(4)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就永远存在。

  三、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博”、“挣”、“诞”的读音、笔顺、结构。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想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课文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深刻的道理?(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2.明确目标

  这节课让我们围绕这一段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那打不垮的信念与精神。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导语:

  请大家再读这一段(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崎岖和坎坷”是什么意思?(困难)那么谈迁经历了哪些崎岖和坎坷呢?

  1.任务呈现

  让我们再次走进(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体会厄运对谈迁的打击。

  2.自主学习

  边读边想象,把那些深深触动你心灵的词句划下来,并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内涵。

  3.展示交流

  (1)由于他家境贫寒,没有钱买书,只得四处借书抄写。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A、抓住“家境贫寒”,体会谈迁生活贫困。

  “家境贫寒”到什么程度了呢?(家徒四壁)你想象到了怎样的画面?

  B、抓“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读了这句话,你想象到了哪些画面?(翻山越岭、风餐露宿、饥餐渴饮)

  资料补充:谈迁自幼家贫,靠替人抄写、代笔来维持生活。当时,相关的史书只有富贵人家才有,于是谈迁经常忍受屈辱上门求借,珍贵的书籍不肯借,就当场掏出纸笔抄录,这其间没少受到别人的嘲笑和驱赶。

  读完这些资料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谈迁忍受这么多的屈辱还要坚持写书真是不容易呀!)

  (2)然而所有的这一切谈迁都不在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信念:编写《国榷》)

  (3)(谁还有新的发现)“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A、“20多年6次修改50多岁”可以看出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B、“6次修改”可以看出他治学严谨。

  C、“500多万字”这可真是一部“鸿篇巨制”呀。

  这一个个的数字,又一次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国榷》的来之不易)你能读出这些数字背后的艰辛吗?

  仅仅这几个数字就让我们觉得这一切都是这么真实可信,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谈迁为编写《国榷》,他那坚定的信念和为此付出的惊人的代价。

  (4)然而所有的这一切竟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板书:化为乌有)这个消息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板书: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

  经受着致命打击的谈迁此时是什么样子的呢?

  A、“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此时,他会想起以前的哪些画面?(回顾坎坷的经历)他的内心是怎样的?(悲痛欲绝,痛不欲生,生不如死)

  这就是“谈迁经历的崎岖和坎坷”但我们更想用另一个名字来称呼它——厄运。

  B、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这儿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挣脱”,让我们感觉到了什么?(下的决心大)是什么让他重新站了起来?(他那不屈的信念)

  是的: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把这崎岖和坎坷读出来,请再读)

  任务二

  导语:正是因为有了这厄运打不垮信念,谈迁重新站起来了,但是还有怎样的崎岖和坎坷在等待谈迁呢?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

  1.任务呈现:

  学习体会谈迁在厄运中所体现出的精神品质。

  2.自主学习

  默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章的旁边。

  3.展示交流

  (1)“四处寻访、广泛收集”体会出谈迁的辛苦。

  (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A、抓“一袭破衫”积累“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体会谈迁的生活贫困。

  B、抓“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想象画面,读出画面来。

  师引导读:在烈日炎炎下,他——。

  在秋风瑟瑟中,他——。

  在鹅毛大雪中,他——。

  是啊,为了编写这部史书,他终日奔波,那晚上他在干什么?让我们接着往下读:“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请通过读把你所看到的画面表达出来。教师评价(a、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奋笔疾书。b、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那一笔一画认真地书写着他那心爱的《国榷》)。

  或者评价:(多么让人心疼的谈迁呀!多么可怜的谈迁呀!多么让人揪心呀!)

  (3)就这样新的《国榷》终于诞生了,出示“新的《国榷》共104卷,……”此时谈迁的心情怎样?让那个我们通过我们的读把这种感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让我们的感情在强烈一些!

  (4)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终于“希望之光驱散了绝望之云”是什么使得希望之光驱散了绝望之云?(厄运打不垮的信念)(齐读最后一段)

  (5)看图,通过读文章你知道编者为什么要把这松树画在谈迁的背后吗?(体会谈迁的精神品质)。

  (6)资料拓展:其实古今中外有多少人都是依靠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品质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才取得惊人的成就。希望大家在课后能够收集一些司马迁、曹雪芹、霍金、海伦凯勒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会对文章的最后一段有更深的理解。

  让我们把最后一段再读一次,把它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中。

  三、反思总结

  对照学习任务,反思总结自己一节课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可以怎样弥补?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一下三部分:一、解读一组数字,体会一部奇书生诞生的艰辛。二、进一段心路,见证一个灵魂的涅槃和升华。三、关注一个场景,感受一种信念的坚定与力量。

  先让学生明白谈迁面对完稿的《国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的基础上,感受《国榷》被盗,领悟“厄运”,点名课题。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落第2自然段是,我用“自读自悟、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语,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