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四年级下册课文《生命的壮歌》教后反思

时间:2021-04-04 12:12:12 四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四年级下册课文《生命的壮歌》教后反思

  《生命的壮歌》教后反思一

  上完这节后感觉怪怪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种对不起文章作者的愧疚。

四年级下册课文《生命的壮歌》教后反思

  单看题目就让人心中有种莫名的触动,“生命的壮歌”一首唱响生命主题的悲壮的歌曲,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的教育的范例,但课堂上引领孩子们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不够,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上,没有很慎重地、有一定高度地和文本进行深度对话,课后,通过反思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的二次备课:

  一、 收集资料、图片给孩子们最直观的感受

  课文中的两个故事很相似,一则来自于蚂蚁王国面临葬身火海的生命威胁,一则来自于斑羚王国面临被狩猎队活捉的命运,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种族得以生存和延续,一些蚂蚁和一些老点的羚羊临危不惧,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民族英雄”这一角色,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恰恰带给人类的是一种心灵上的震撼,在动物王国里我们更坚信这是它们的一种本能,但就是这样的`一种本能又恰恰是我们人类最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所在,我们自诩是聪明的群体,可是,往往在灾难面前人人都变成了自私自利的小人,每个人为了自己的生命个体而恨不得踩着别人的肩膀逃生,最终的结果是没有一个幸免于灾难的,冷静、镇定、团结的优秀品质我们都不陌生,可是,今天我们在蚂蚁和羚羊身上又一次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孩子们很难理解在人类身上依然存在的某种卑劣行径,所以,给他们一些直观的感受就显得很有必要,尤其是在倡导生命教育高于一切的今天,交给孩子们一些实用的自救知识和方法应该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 情景创设不够到位,以至于没有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两篇课文篇幅都不长,不属于适合进行朗读品味的范例,孩子与文本进行对话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情传情,声音是最美妙的情感表达的载体,在不适宜做朗读指导的情况下,创设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帮孩子们走向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桥梁,没有这样的依托,浮光掠影似的读书理解是没有多大效果的,比如《蚁国英雄》一课可进行这样的情景创设:突围成功后大多数蚂蚁生存了下来,可是那些外层被灼焦的英雄们为了保护更多的生命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最终变成了薄薄的烟雾而尸骨未存,如果让你为这些可爱的英雄们写颁奖词,你会怎么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敬意。

  两则故事,重点讲了《蚁国英雄》,对《生命桥》几乎没怎么处理,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们背诵课文,不知道这样做是不是顾此失彼了。

  《生命的壮歌》教后反思二

  《生命的壮歌》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主要讲了,一群蚂蚁和一群羚羊为了生存,团结合作,不畏艰险,克服困难而求得生存的事。这篇课文一共选取了两个小故事,在这节课中我主要讲第一个小故事。

  说实在的,课改以来,我一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上课,并且在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进,但仍有许多困惑,今天我把我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带到了这节课中,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帮助,通过这节课的实验,我反思如下:

  1、预习应该前置

  由于学生还不太适应这种模式,如果预习前置的话,学生可能存在应付心理,或者无从下手,不会预习,这样就让预习打了水漂,于是我把预习放到了课堂上,这样,预习效果可能会好些,但时间又远远不够,学生读读课文、学学生字、分分层次,差不多就得一节课,剩下的时间就很有限,展示非常仓促,没有展示完毕,课堂检测也没完成。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先扶着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预习5、6课,让孩子先学会预习,再把预习前置,课堂效果可能就会好些。

  2、合作学习需要加强

  在课堂上,我不断的巡视、参与,但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不会和别人合作,甚至连个好的听众都做不了,看似认真,实则神游天外,像个没事人,他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小组学习中,一节课下来,收获甚微。该怎样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呢?这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找方法,想措施。

  3、学生展示不够精彩

  观看了五六年级的课堂后,觉得自己的课堂实在不能与之相比,为了避免了展示时组与组之间的内容发生撞车的现象,预展内容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列举了出来,但学生展示的语言欠流畅,说的结结巴巴,甚至还出现展示错误的现象,老师虽然赶紧纠正,但已打乱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显得有点僵硬。

  其次,学生的声音不太洪亮,展示的时候不够大方,书写也不规范,评价语言单一,虽然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但充分说明,我们的学生还没有适应这种模式,还不能运用自如。

  4、老师的点拨少了点

  上常态课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学生哪儿说的不太好了,自己插一句以后,再让学生接着说,那样的话,学生的思维常常被打断,甚至不敢说,仍有一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这节课中我有意的尽量不参与他们的发言,真正把课堂还给他们,静观他们的表现,虽然他们的表现比较自主,但课堂就有点失控,特别是评价的时候,抓不住要点来评,没有起到评价的作用。课堂离不开老师的点拨,但老师也不能占领课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握好这个度才行。

  总之这仅仅是一节公开的研讨课,关于课堂中的许多细节问题,需要我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以便更好地适应课改,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