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

时间:2021-04-04 12:09:34 四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汇编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一

  在《沙漠中的绿洲》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课文重点“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沙漠变成绿洲”作为线索展开教学,抓住难点“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及认识到环境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突破。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汇编

  上完课后我细心体会,总得来说这是一节比较成功的语文阅读教学,整体的教学设计能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我能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文章的美好意境,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共鸣,从整节课的教学来看,学生表现比较活跃,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创设了一个环境恶劣的沙漠情境切入,过渡到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绿洲,让学生认识到“沙漠中的绿洲”的美丽,通过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这份美丽是来之不易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

  接着,就自然地引出了重点阿联酋人民是如何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和怎样爱护它们的。在这一重点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句子,出示重点句子让学生进行圈划动作词并配合动作体会他们的付出;在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爱护花草树木时就让学生把看到的演出来,再让学生说感受。这样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在这一教学中也有一些遗憾,就是学生读的机会和演的机会还不够多,指导学生在朗读阿联酋人下决心改造环境时那种语气不够到位,学生品词品句还不够深入。

  最后,指导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如何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联系我们的实际谈谈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看法和做法,这个内容源于学生的实际他们也就有东西可讲,所以同学们都很踊跃发言,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

  但是,这节课也有一定的遗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朗读课文的训练,这节课学生朗读课文的形式稍微少了一些。时间的安排有些前松后紧,课堂上的练习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最后的课堂小结还做得不够,没能很好地总结全文,学生在整体认识上就没有梳理好,还有就是在布置作业“续写爱的故事----迪拜街头风光”时为了简化难度本来是想让学生先说的,但还是时间的不允许就匆匆收场了。这也使我认识到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调控,不断在一节课中完善,并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受益。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是一句现代名言,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地学习、研究、探索、实践、总结,让我在今后做得更好。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反思二

  《沙漠中的绿洲》是一篇关于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课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建设绿洲,营造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凝炼,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佳作。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对比教学,引起震撼。

  一上课,我就板书“沙漠”,问学生:沙漠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沙漠当时恶劣的环境。然后,我又板书“绿洲”,问学生:绿洲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绿洲的句子。同样地,学生自学、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绿洲的风景如画、景色宜人。我考虑到学生对阿联酋这个国家较陌生,所以选了沙漠和绿洲的图片,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强烈的冲击,继而设问阿联酋人民是怎样把这样荒凉的沙漠变成美丽的绿洲的,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

  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我以此为切入点,提出了“为什么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1、通过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词语了解到建设绿洲的艰巨和复杂,代价之昂贵,体会到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

  2、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体写了阿联酋人是怎样精心管理花草树木的,通过读园林工人的劳动过程,学生懂得了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把花草上的尘土清洗干净,使“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从而体会到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

  三、利用文本,进行教育

  利用文本我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问学生一句:“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价值取向,这一设计其实也是对前面教学的一个检验。另外,从情感的角度看,这一设计还延续着课文内在情感的发展过程,熏陶着我们每个学生,达到了双性统一的教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积累是为了运用,吸纳是为了表达。由读到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经验。在这堂课上,我巧妙地为学生的写找到了一条链接通道——旅行归来向人们介绍“沙漠中的绿洲”,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这样,首先从精神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之情动而辞发。其次,对于观察表达的一系列指导也如响鼓句句敲在学生心坎上,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为“写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努力探索,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