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虞世南《蝉》课堂教学实录

时间:2021-03-30 19:28:48 七年级下册 我要投稿

虞世南《蝉》课堂教学实录

  师:请同学们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

虞世南《蝉》课堂教学实录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生诵读)

  师:虞世南借蝉来表达了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看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想要抒发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下面我来把文章读一遍,大家在听的过程中要注意思考: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评点】开篇让学生诵读唐代虞世南的《蝉》,并藉此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种以此《蝉》导入彼《蝉》,也就是说用“同一题材”文章来导入的做法,不仅导入了所要学习的文章,也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但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师未和学生对虞世南的《蝉》进行有效品味的情况下,就急于转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香港作家小思所写的散文《蝉》。这就显得导入过于急促,不免让人觉得“为导入而导入”,其实,导入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学生有效地理解文本提供帮助。

  (师诵读)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生命是短暂的、脆弱的!

  生2:不管你活几天,都要好好的活着!

  师:那我们人类呢?

  生2:更要好好的活着!

  师:一个动物都知道要好好的活着,那我们人类更应该把自己的生命过得更加的……

  生2:精彩!

  师:是啊,我们人类比蝉的生命更长久,更要像蝉一样把自己的生命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除了它的思想价值需要我们去学习品味外,还有一些含义隽永的句话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的。孩子们,你们最喜欢这篇文章中的哪句话?

  生:文章的最后一句“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师:有同感。我把它换成了诗歌的形式。我们一起来念一下。

  斜阳里

  想起秋风的颜色

  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

  (出示诗歌排列形式的幻灯片,生深情读)

  师:在这里,你能看出作者对蝉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

  生3:先觉得“烦人”,后来明白它的生命意义后,变得感动!

  师:用句子里的一个词来说,就变成了……

  生3:“宽恕”

  【评点】“整体感知”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绕不开的一个环节,它所指向的内容通常是:感知“人物形象”、感知“文本大意”、感知“文本结构”和感知“作者情绪”……一篇文章具体感知什么不仅要“因文而异”,也要“因师而异”。需要指出的是,就以上四种感知而言,感知“作者情绪”常常被教师所忽略。其实,读文章,如果读出了作者的“喜怒哀乐”等情绪的变化,文章也就知其味了。陈老师所采用的“整体感知”是由感知“文本大意”导引到通过抓“文眼”来感知“作者情绪”,为接下来的教师引导学生细细地体味作者对“蝉”情感的变化做了很好的铺垫。

  一【烦蝉】

  师:谢谢,刚才我们明白了作者情感的变化,接下来,我们就要去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我们先来读一句话。(幻灯片出示:“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

  生4:(深情地朗读):“杜鹃花没零落,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知知不休的。”(掌声响起)

  师:“孩子们,从这个句子中你能觉察作者对蝉的情感吗?”

  生5:“喜爱”

  生6:也可能是厌烦吧!

  师:二者都有可能。在这里,作者的情感趋向不很明朗。现在,我们加上一句话,你看看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吗?(幻灯片出示: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生7:烦

  师:“烦”字出来了,烦到什么程度呢?

  生7:觉得蝉很吵,有一点讨厌……

  师:有一点讨厌,也许很讨厌,作者明确的表达了他讨厌的.程度了吗?

  生7:没有。

  师:现在请大家再读一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加了虚词的语句:“杜鹃花还没零落,就听见断断续续的蝉声了。近月来,窗外的蝉更知知不休的,使事忙的人听了烦。”)

  师:发现什么区别了吗?

  生8:多了“还、就、更”三个字,把烦的情感具体化了,情感更加突出了。

  师:是的,这三个字,如果我们将它单独拿出来,一点意义也没有。但是,当我们把它放进一句话一篇文章里的时候,他们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文章的情感就出来了。如果我要在“使事忙的人听了烦”中间加几个字,你们会加什么字?

  生9:“很烦”

  生10“太烦”

  生11“特别烦”

  生12“十分烦”

  生13“非常烦”

  生14“超烦”(生大笑)

  师:太牛了,超现代的“超烦”都出来了!我们一起读一下这个句子“杜鹃花还没零落……”起!

  (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读出了那种“超烦”的感觉)

  师:现在请你们来做学问,不过有点难度,所以谁知道谁就是天才。从“还”、“就”或“更”字流露出来的是作者“烦”的心情,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吗?

  (师深情诵读,帮生理解体会)

  生15:“还”和“就”写出了蝉的叫声来得很早,我觉得作者会想:这个蝉为什么这么早就在外面叽叽喳喳、知知不休的叫个不停。(生活泼地笑)

  师:没错,如果你是作者你能用一句话把你的心声传递出来吗?

  生15:这个蝉真烦!叫得太早了,你不会晚一点叫啊!叫什么叫?!真是的!

  师:谢谢,现在谁来把这个“更”字演绎一下。

  生16:“越来越响!”

  师:好的,能不能用一句话把作者的情感传达一下呢?

  生16:这个蝉真是的,本来还好好的,现在怎么突然间这么响了呢?莫名其妙!

  师:“知知不休”,表明蝉已经叫得很厉害了,现在加了一个“更”字,说明……

  生17:说明蝉叫得更厉害了!

  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骂蝉?

  生17:这个破蝉、死蝉,叫得那么响干什么?打扰我午睡,烦死了,唯恐天下不乱!莫名其妙!

  师:谢谢你,请坐!我们刚才所关注的“还、就、更”等词,它的名字叫虚词。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探索这种虚词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刚刚我们品味了几个虚词,感悟到了“一烦”,我们再来看几个虚词,看看作者是不是还有“二烦”?

  【评点】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就是立足文本,抓住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反复的品味、咂摸、咀嚼,从中品出“工具”、品出“人文”。但通常情况下,授课教师偏好带领学生寻找 动词、形容词等一些“实词”来揣摩和玩味,认为这些词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在“表情达意”上切实有效,往往忽视了那些匠心独运的“虚词”。陈老师独具慧眼,抓住文中那些极富张力的一系列“虚词”,例如“还、就、更”等,以先“删除”后“还原”的方式来体会这些虚词在体现作者情感方面的所作用的独特作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了“虚词不虚”。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整堂课陈老师以“虚词”为抓手,以虚驭实,虚实结合,巧妙地进入了文本,体悟到了作者对“蝉”的情感变化,从而达到了学生自身心灵的升华。令人耳目一新,灵动而实效。

  (幻灯片出示去掉虚词的文字:“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为什么聒聒?那是一个夏天”请生读之。)

  师:谢谢你!你能告诉我读了这段文字之后的感受吗?

  生18:我觉得作者对蝉有点反感。

  师:好的,请坐,有不同的感触吗?(生15再次举手)你今天真是大放异彩,说说你的感受吧!

  生15:我觉得作者在这里有点喜欢蝉的心情。

  师:何以见得?

  生15:从“小东西”三个字可以看出。

  师:你能用喜欢的语气把这“小东西”三字读一下吗?

  生15:“小东西”(以亲切的语气读,读出了喜欢的感觉)

  师:嗯,不同的语气传递出不同的情感,言为心声,读得不错!

  生19:我觉得作者此时感到不可思议。

  师:何以见得?

  生19:我从“它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身子小,叫的响,响彻一个夏天!”这句话中觉得作者在想: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能响彻一个夏天呢?真是不可思议!

  师:谢谢孩子!你真是小思的知音啊!(生愉悦的微笑)现在哪位同学愿意帮我读一读这段文字(幻灯片出示: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一个夏天罢了!其中“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用红色显示。生读。)

  师:与刚才的文段相比,我们发现多了……

  生:(齐答)多了“就、那么、却、竟、何必、只不过、罢了”。

  师:是的,孩子,现在我们就来探讨这些一个个看似毫无意义的词语,探讨它们在这个语段中所蕴藏的深意,我们思考一下,作者借助这一个个虚词,想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愫呢?

  (生思考,2分钟后陆续举手发言)

  生20:一个“就”字显示了作者发现鸣声很响很烦人的蝉竟然具有如此非凡意义时的一种惊讶,一种不以为然。 生21: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惊讶的情感,作者仿佛在说:“蝉啊,你为什么这么小,叫得却那么响啊!你的身体中藏着什么呢?而且你这一叫,让整个夏天都为你作伴!好长好长的声音啊!”(生鼓掌)

  师:说得多好啊!中国的语言有着无穷的内蕴,从这几个词中,你有不一样的感触吗?

  生22:从“那么、却、竟”三个词语中,我感觉到作者对蝉的反感与惊讶!我仿佛听到作者对蝉说:“这小东西,既没有马儿那膘肥体壮的身姿,也没有百灵鸟优美动人的歌喉,你凭什么叫得这么响啊!可恶!”(生鼓掌)

  生23:我觉得是作者想表达一种震撼!作者仿佛在说:“这么小的蝉,你不应该叫得这么响,你不可能叫得这么响,你响就响呗,干嘛还要响一个夏天呢!”所以我认为作者有一点震撼,其间还有一种反感的情绪在里面!作者仿佛还在说:“蝉啊!青蛙比你大得多,它都没有叫,你有聒聒啥呢!你厌烦不言烦啊?识相点好不好?”

  师:你能用反感的情绪读一下吗?

  (生的表情,语气,活灵活现,赢得满堂喝彩)

  师:读得多好啊!孩子们,继续我们的探究之路,你们能用自己的智慧把后面的几个虚词的含义用语言演绎一下吗?

  生24:这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夏天!你也只能活这么一个夏天,你大声鸣叫能延长你的生命吗?你大声鸣叫能让你多活几天吗?你大声鸣叫能获得更多人对你的爱吗?不能!你的所做所为只能让我更加讨厌你!只能获得更多的诅咒,所以,可怜的蝉!请你安歇吧!不要为你的无为徒增烦恼!(全班掌声雷动)

  【评点】在品味了虚词在文中所蕴藏的深意和所传达出的情愫后。陈老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引导学生进入“彼情彼景”,在学生“情境交融”的时刻,让学生一吐为快,这就使教学由单纯的“说”转向“说写”结合。这样,在激发了学生想象力的同时,学生完成了对文本再创造,这就使得教学出现了一个小高潮。这也是“短文长教”的有效途径。

  师:说得太好了!是的,孩子!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夏天确实是一个很平凡的季节。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过一年,都有一个夏天在等待着你,我们能度几个春秋,我们就拥有多少炎夏!所以,作者认为夏天很平常,所以,作者对蝉有着反感的心态!至此,作者对蝉的厌恶之情已达到极点,峰回路转,接下来,作者对蝉的态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们来读这段文字。

  二、【知蝉】

  生读:(幻灯片出示):友人说:“它等了17年,等到一个夏天。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完结了。” 师:这段文字中,友人对蝉的情感是?

  生25:同情、怜悯

  师:同情、怜悯的程度是强还是弱?

  生25:不清楚。也可能强也可能弱。

  师:那么你能在“等到一个夏天”和“它的生命完结了”之中各加一个字,让他变得情感浓烈吗?

  生26:我觉得可以加“才和就”,“才等到一个夏天”“它的生命就完结了。”一个“才”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的苦苦等来这个夏天的来之不易深表同情,同时也对蝉的苦苦等待之精神充满敬佩!一个“就”字说明了友人对蝉生命的短暂充满了怜悯与叹息!他似乎觉得蝉应该多活一段时间才不会辜负它的等待!

  师:如果此时此刻让你对蝉倾吐心声,你会说什么呢?

  生26:蝉啊!多少个日夜的期盼,你才换来这闷热的短暂的夏天,多少个日夜的等待,你就换来这90天的短暂的生命!为你的等待,为你的坚强,为你那不屈的生命之魂魄,我要向你致敬!

  师:说得多么好啊!如果蝉儿有灵,我想它的歌定然为你歌唱。请你带着你的理解,深情的向蝉表达你的情感吧!(生有情感的朗读,掌声)让我们借着朗诵集体面对着蝉抒发我们的情感吧!(生集体有情感的朗读)

  (请生读“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师:你体会到“就”的含义了吗?

  生27:我觉得“就”写出了蝉生命短暂,等待漫长,表达了友人对蝉生命短暂,等待漫长感到无奈、遗憾、惋惜的心理。

  师:是啊!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生命是短暂的,生活是残酷的,但是我们的蝉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

  (幻灯片出示:“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请生读)

  师:蝉为何“必须好好的活着”?

  生28:因为它为了生命的延续!为了种族的繁衍!

  师:生命的延续可以让别的蝉来承担啊,凭啥让我来承受这样重大的磨难呢?

  生29: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世上的蝉就要灭绝了!

  师:好一个“灭绝”!是的,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这世上的蝉就要灭绝了!所以,从“必须”一词我们读出了蝉的?

  生30:坚定、坚强!

  生31:我读出了一种“责任”!

  师:多么好的理解啊!“责任”!我们的父母冒着烈日在田间耕种,是一种责任;我们的父母自己过着艰苦的生活而让你们吃饱、喝好,这是一种责任。责任意味着担当,责任需要承受磨炼,责任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师:我们理解了“必须”,再来理解“都不过”,谁来和大家分享你的理解?

  生32:在电视剧《士兵突击》里,许三多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我爸爸告诉我,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我们的蝉就像许三多父亲的这句话,他活着不为其他任何事情,就是要好好活,就是为了让生命传递下去,“都不过”三字说明了蝉的纯洁、担当,颇有侠义之风!

  三、【恕蝉】

  师,面对着友人之言,作者对蝉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生33:从开始的烦到宽恕再到敬佩。

  师: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吗?

  生33:肃然起敬

  (请生齐读“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师:此时此刻,作者没有理由不宽恕蝉,这个“宽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宽恕,而是敬佩的宽恕!因为作者懂得了(幻灯片出示:哦!那是蝉的生命意义!请生注意连续的感叹号,有情感朗读)面对着这只蝉,我们也许会感到惭愧,多少个时间在我们指尖弹指而飞,多少回太阳在我们脸上匆匆爬过,很多时候,我们不如这只令人敬佩的蝉!在这个教室里,我们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当我们累了的时候,就想想那一只在地下等了17年的蝉吧!也许这样,我们的精神就会振作、就会奋发!不要连一只蝉都不如!

  我们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但老师有一个问题很难理解,文章说:“斜阳里, 想起秋风颜色”秋风何来颜色呢?

  生34: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枫叶火红,果实飘香,呈现出一派丰收之喜悦,所以有“颜色”。

  师:很不错的解答,那“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又有何联系呢?

  生35: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蝉来说,秋天不是收获,而是死亡,蝉虽然生命短暂,却执着等待,好好的生活,充实的过好每一天,把握住了自己的似水华年,让生命充满了意义,这不禁让我肃然起敬!所以我就“宽恕”了它!

  【评点】一开课,以诗歌的形式对“斜阳里,想起秋风的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聒聒!”这句散文化的语言做了“变形”,虽觉新鲜,但也不免有“雕虫小技”之感。至此,方知陈老师教学之匠心,原来打了个“埋伏”,把“秋风的颜色”和“宽恕蝉”这一深奥的问题留待最后解决。此举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让学生体验到了“恍然大悟”的阅读妙境,更让学生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实现了生命的拔节。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从蝉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我们更懂得了在语文中,有一个词,他的名字叫虚词,在传递情感中,虚词的作用是无限的。下面,让我们在冰心的《生命》中结束我们这节课的旅程吧!

  (幻灯片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 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也不是永远痛苦,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 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请孩子记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生命因充实丰富多姿而精彩!

  【评点】以古诗导入,以新诗收束,可谓前后照应,使得整堂课浑然一体。显然以冰心先生的《生命》作为结束语,不仅切合了文本的内涵,也是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升华。此外,此课例可谓多媒体运用的典范。对用多媒体的运用,一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多媒体教学的确为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但多媒体的滥用,尤其是其声、光、点一起闪亮登场,使得语文课堂教学令人眼花缭乱,冲淡了学生对文本的有效品味,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思索。但该案例多媒体运用的恰到好处,不仅简捷,而且实效。每一种幻灯片都是围绕“虚词”乃至关键性的语句,通过“删除”、“还原”、“添加”等有效手段来凸显汉语之魅力。值得学习!